APP下载

彰显儒家仁爱思想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2011-08-15

护理研究 2011年25期
关键词:仁者仁爱中庸

田 莉

在医疗卫生市场的运行过程中,作为护患关系利益主体的病人、护理人员都有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理想的和谐护患关系是找到两方利益的平衡点,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多赢局面。护患关系紧张固然与医院管理不完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认同等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护患关系的主要承担者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有关。置身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背景下,护患关系需有效培植和谐理念。儒家仁爱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注重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的关爱、对自我品格的提升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价值,儒家仁爱思想丰富的内涵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思想资源。

1 儒家仁爱思想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奠定了伦理基础

1.1 仁爱为本 儒家认为“仁”是一个完备的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其本质就是“爱人。”[1]“仁者,人也。”(《中庸》)“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仁”对于和谐的重要性,儒家比较切实的主张是“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认为仁爱是亲情的推广和泛化,从夫妻、父母之间,然后推到弟妹、外人之间,认为和谐关系的建立首先需要有仁爱德性。

1.2 知礼相兼 儒家强调从“知”即内在修养、“礼”即外在修养来培养人仁爱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仁”与“知”是相辅相成的,掌握了“知”更加有利于“仁”的塑成。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儒家在重视人的内在修养的同时,也重视人的外在修养,即通过“礼”来塑造人,表达仁爱,“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儒家认为“知”与“礼”的内外整合可以使人的道德素质得以全面提高,使人际环境和谐有序[2]。

1.3 中庸之道 儒家认为仁爱的理想境界是“中庸”,按后世儒家的解释,“中庸”的“中”有中和、中正,不偏不倚的含义[3],“庸”则“常”,指某种不变的道理,“中庸”就是对“度”的合理把握和对各种关系的良好协调。“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等充分体现了适度和适中的原则。虽然儒家的中庸之说有把矛盾调和绝对化的倾向,但在当今社会提供适中“过犹不及”,对于人际矛盾和分歧的解决仍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1.4 为仁由己 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为达到仁德理想境界,要完全靠自己,不能靠别人,显示出实践的主动性。“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行“仁”的机会离我很远吗?不是的,只要我愿意,“仁”立刻就来。儒家认为,每个人在生活中,只要与别人来往,一定有很多机会可以行“仁”,但必须从被动到主动,成为自己愿意做的好事,才具有道德价值。

2 儒家仁爱思想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启发

2.1 敬畏生命,关爱病人 儒家仁爱思想倡导“仁者无伤”,呈现出一种强烈敬畏生命的伦理情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儒家对生命的敬畏,还突出表现在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上,认为人是天地间最伟大、最杰出的生物。护理工作是为人健康服务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其责任重大,影响广泛。“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护理人员有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不忍之心,就能对病人的遭遇、病痛和不幸,在自己的感情上发生共鸣,只有建立了同感心[4],认真感受病人的内心世界,才能设身处地站在病人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态度和工作方式,而不是以自己的立场、思维方式先入为主地分析判断,从而对病人倾注更多的爱心。护士的同情心及爱心不仅能减轻病人生理上的病痛,对心理上也具有一定的安抚作用,使病人感到信任和配合护理人员的治疗,进而确定良好的护患关系。

2.2 内仁外礼,尊重病人 儒家的“仁”和“礼”是一个相连的整体,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是不可能实行和达到“礼”的要求的。为什么需要“礼”呢,儒家认为,人之为人就在于人有独立的意识,自己尊重自己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要求每个人要尊重别人的自尊意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明德修身,一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内在修养,另一方面要注重学习礼仪知识,举止端庄,态度和蔼。因不论病人社会地位高低,人人都有自尊意识,要以爱敬之心待人,恭在貌,敬在心,只有内心对病人尊重,才有可能在行动上表现出“礼”来,否则会给人一种伪善的感觉。“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表达了由爱人、敬人而得到自爱、自敬的结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充分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观、人格和权力,对所有病人平等对待[5],不分病人的地位、贫富、病情,都要以诚相待、平等施护,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突出病人个性化要求,使病人感到被关怀、被尊重,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2.3 贵和尚中,相处适度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可能有3种状态,即不足、中正、过度,不足、过度不符合事物的发展需要,只有中正适度才最利于事物的和谐发展。护患相处过程中易形成诸多冲突和矛盾,作为护理人员应积极汲取中庸之道的思想精髓,协调矛盾两级互动,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亚里士多德说:中庸之德就是不过多,也不过少,不趋于两极端,例如他认为,温和为愤怒和圆滑之中庸所存的德;谦让为倨傲和畏葸之中庸所存的德;友爱为阿谀和简慢之中庸所存的德。护理人员应加强护患沟通,对待病人应得体适度,使人如沐春风,能对自己情绪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能揣摩和驾驭,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工作负荷重、压力大,又常面对身心失衡、求医心切的病人的冲动行为,如护理人员不能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举止失度,就易造成不和谐的护患关系。

2.4 主动求仁,热爱本职 护患关系分为技术性关系和非技术性关系,技术性关系是建立护患关系的基础,是维护护患关系的纽带,医学的进步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更多、更复杂的护理技术,只有努力学习,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恪尽职守,才能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6,7]。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就是说,“仁”和“成仁”在一定意义上比生命还重要,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境界和庄严的伦理义务。护理事业是一项平凡而崇高的事业,护理人员应尊重、热爱自己的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而且在工作中不能仅满足完成日常工作,而应主动求“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把维护病人的利益视为己任,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技能,更新知识,勤奋自强,不断进取,满足病人对护理工作的需要。

总之,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服务规范、服务技能和道德操行会从直观上及行为上直接促进或干扰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我们应立足于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汲取儒家仁爱思想精髓,构建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护患关系。

[1]郭鲁兵,杜振吉.论“仁”在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地位及其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07,11:85-88.

[2]叶碧.从“仁”“礼”“和”的关系看孔子的和谐思想[J].浙江社会科学,2007(2):132-135.

[3]姜展鹏,黄寅.和谐管理的传统文化视域[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5):194-195.

[4]丁伟芳,李成修,尹爱田,等.护士视角下的和谐护患关系[J].中国医院,2010,14(2):71-73.

[5]曹志平.护理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56.

[6]张立新.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国内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12):1512-1514.

[7]糜国星.护患关系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9(2A):350-351.

猜你喜欢

仁者仁爱中庸
中庸自明
仁者爱人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仁者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
『仁者爱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