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小头骨折36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1-08-15钱定军
钱定军
(咸宁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桡骨小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常常伴有前臂旋转功能障碍,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处理不好常会影响关节功能,留下后遗症。我们分析桡骨小头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旨在探索以改善患肢功能和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可供临床实用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对象均为我院外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36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在19~55岁之间,平均年龄36.7 岁。按 Mason[1]分型,Ⅰ型 9 例,Ⅱ型 11 例,Ⅲ型9例,Ⅳ型7例。全部病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和桡骨小头切除组。保守治疗组为MasonⅠ型9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15例为MasonⅡ型11例、Ⅲ型4例;桡骨小头切除组12例为MasonⅢ型5例、Ⅳ型7例。3组性别、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组:采用患肢曲肘 90°前臂旋前中立位石膏托外固定,后给予常规消肿、接骨续筋药物治疗2周左右,固定后1周指导患肢肘关节的旋转功能锻炼,3~4周后撤除石膏,指导肘关节的屈伸锻炼。
两手术组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背部垫高。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驱血后上气囊止血带,取Kocher入路,术中旋前患肢以避免损伤桡神经深支,切开部分旋后肌及环状韧带,充分暴露桡骨小头及桡骨颈。桡骨小头切除组再直视下在环状韧带水平下切除桡骨小头,彻底清除近端骨折块及残留的骨膜,若环状韧带及副韧带受损,对其进行修复(不影响前臂旋转的情况下),冲洗术区,逐层缝合,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合并消肿、接骨续筋药物治疗。术后1周指导患肢肘关节屈伸并旋转锻炼。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再直视下复位骨折块并使用指骨螺钉行鼓式固定桡骨小头,钉尾埋入软骨下,如伴有尺骨鹰嘴骨折或尺骨冠状突骨折、环状韧带受损,则给予适当固定及修复(不影响前臂旋转的情况下),冲洗伤口,逐层缝合。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并给予消肿、接骨续筋药物治疗,给予患肢屈肘90°中立位石膏外固定悬吊中立位,2周或3~4周后去除石膏(对MasonⅡ型骨折病例石膏固定2周,对MasonⅢ型骨折病例石膏固定3~4周),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的屈伸及旋转功能锻炼。
1.3 评价标准
随访方式为电话访问或患者门诊复查,随访时间为术后6周及12周。按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评分标准[2]进行评分,评分项目包括肘关节的活动度、稳定性、肌力和疼痛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6周复查36例患者均临床愈合,切开复位内固定组15例均未发现螺钉松脱、骨折再移位等现象。术后12周保守治疗组肘关节评分平均为88.6分,优良率为 88.9%(8/9);桡骨小头切除组为80.1分,优良率为75.0%(8/12);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为 90.4分,优良率为 86.7%(13/15)。3组间优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3 讨论
目前,桡骨小头骨折的分型多采用 Mason分型,分为4型。Ⅰ型:桡骨头或桡骨颈的骨折,无或微小移位骨折;Ⅱ型:桡骨头或桡骨颈的移位骨折(移位大于2mm);Ⅲ型:桡骨头和桡骨颈严重的粉碎骨性折,移位或无移位;Ⅳ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目前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效果不一,但随着对肘关节稳定性的认识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其治疗的目标应该是提供一个稳定的、无痛的有正常活动范围的肘关节,而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分型而作出的。
保守治疗对MasonⅠ型骨折效果较满意,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MasonⅡ型骨折可取得满意效果,MasonⅢ型骨折为求恢复肘关节稳定性,应尽量恢复肘关节的解剖结构,但有些若不能达到重建的目的,可行切除桡骨小头。MasonⅣ型骨折由于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需要给予桡骨小头切除才能达到满意效果。本资料3组患者疗效均较理想,且组间优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对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指骨螺钉内固定的后期效果,由于样本较小和随访时间较短等原因,还有待更深一步的研究。
[1]Broberg MA,Morrey BF.Results of delayed excision of the radial head after fracture[J].J Bone Jo int Surg(Am),1986,68(5):669
[2]Mason ML.Some observations on fractures of the head of the radius with a review of one hundred cases[J].Br J Surg,1954,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