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本土文化研究述评
2011-08-15焦勇勤
焦勇勤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海南本土文化研究述评
焦勇勤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海南本土文化研究既是一门传统学科,又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经历了一个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机构和研究阵地不断完善的过程。但从未来着眼,海南本土文化研究仍然存在基础薄弱、人员分散、资金匮乏、能力不强等诸多不足,亟需从规划、实施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管理,使其能够更好地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
海南本土文化研究;历史;未来
海南本土文化指的是具有强烈地域性、历史传承性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形态,它既是中华民族悠久丰富多元历史文化在海南这个大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承传播的具体体现,又是海南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应对不同自然环境的群体智慧结晶;它不仅包含各种物质文化遗产,如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艺术品、图书资料、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等内容,而且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各类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文化空间等内容。海南本土文化研究就是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抢救、挖掘、研究、宣传、保护、利用和开发。
一 海南本土文化研究历史
海南本土文化研究总体上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古代
在各类古籍文献中有大量关于海南地理地貌、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介绍,这样的古籍文献大概可分3类:
1.各种史书 史书中最早提到海南的是《吕氏春秋》,但仅是提到而已;真正对海南本土文化进行介绍的当属《汉书》,该书对海南的地理情况、风土人情都有所介绍;其后,历代史书中对海南本土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及。
2.不同历史时期编纂的海南及各市县地方志书 目前所知海南最早的地方志是晋代盖泓所撰的《珠崖传》,但该书已失传。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是明正德年间唐胄编纂的《琼台志》,其后《万历琼州府志》《康熙琼郡志》《康熙琼州府志》《乾隆琼州府志》《道光琼州府志》《万历儋州志》《康熙儋州志》《康熙崖州志》《康熙昌化县志》等相继刊印,这些地方志书都对海南本土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
3.古代各类文人笔记 这类笔记最初见于唐代,如《岭表录异》等,但数量较少,宋代以后这类笔记逐渐增多,如《太平寰宇记》(宋)《桂海虞衡志》(宋)《诸蕃志》(宋)《岭外代答》(宋)《梧溪集》(元)《南村辍耕录》(元)《海槎余录》(明)《炎徼纪闻》(明)《南溟奇甸集》(明)《广东新语》(清)《琼台纪事录》(清)《黎岐纪闻》(清)《粤东笔记》(清)等等。这些笔记大都以记载奇闻异事方式对海南本土文化加以介绍,述异成分多,纪实成分少。
总体来看,这些古籍文献大都属于对海南各地地理地貌、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简单描述,介绍性强,深入性差;分散性强,系统性差,还不能算作现代意义上的研究。
(二)民国时期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本土文化研究始于此一时期。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由陈铭枢总纂、曾蹇任编的《海南岛志》、黎人王昭夷撰写的《琼崖各属黎区调查》和法国人萨维纳撰写的《海南岛志》等图书的出版应该算作是海南现代本土文化研究的开端。
其后,20世纪30~40年代,史图博(德)《海南岛民族志》、刘咸《海南黎人刎木为信之研究》《海南黎人文身之研究》《海南黎族起源之初步探讨》、岑家梧《海南岛土戏之研究》、王兴瑞《海南岛黎人研究》、《海南岛之苗人》和《海南岛黎人来源试探》、罗香林《海南岛黎人源出越族考》、小叶田淳《海南岛史》、火野苇平《海南岛记》、冈田谦《黎族三峒调查》、千叶耀胤《海南岛之研究》、宫本延人《海南岛寺庙神关寸为考察》,以及日本政务局第一调查室编印的《海南岛黎族的人类学调查》《海南岛黎族语言调查报告书》等论文和著作相继发表和出版,这些著作和论文分别从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等角度对海南本土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是海南现代本土文化研究的第一次高潮。
除此之外,20世纪20~30年代,当时的海南书局陆续出版了由王国宪先生总撰、编辑和整理的《琼州府志》《琼山县志》《儋县志》《琼台书院志》《琼山县征访录》《王氏合族大谱》《王氏经籍志》《琼台耆宿集》《琼台类稿》《琼台会稿》《琼山诗选》《琼山文选》、海瑞的《备忘集》、白玉蟾的《白玉蟾全集》、王佐的《鸡肋集》、邢宥的《湄丘集》、王弘诲的《天池草》、陈是集的《溟南诗选》、苏东坡的《海外集》等与海南本土文化有关的图书,为海南本土文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建国之初
这一时期海南本土文化研究相对较为薄弱。1954~1955年中南民族学院等单位对海南岛黎族地区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并出版《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一书;1956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调查组深入黎族合亩制地区进行调查,1958年又作了补充调查,其后编写出版了《黎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书。在此期间,岑家梧发表《保亭县毛道乡黎族“合亩”制调查》《番阳乡、毛贵乡黎族“合亩”制调查》《海南岛黎族“合亩”制的调查研究》《海南岛黎族母系氏族制的遗迹》《海南岛黎族的纺织工艺及历史上的“吉贝”问题》、梁钊韬发表《海南岛黎族社会史的初步研究》、黄家教发表《海南临高的“苏东坡话”》、卢鸿基发表《保存古音的海南方言举例》、卢业时发表《李德裕在海南贬地考》等论文。这些成果对海南本土文化的研究较为深入,其他成果则大都侧重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研究,对其他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海南本土文化研究一度陷入低潮。
(四)1988年建省后
海南本土文化研究获得较为长足的进步,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1.海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写出版2种大型志书类丛书——《海南省志》和《海南年鉴》,其中《海南省志》共分63部分志,已出版57部分志,总字数达2000万字。计划编修的2部地级市志也已全部出版,17部县志和县级市志已公开出版发行14部,《海南年鉴》也已编辑出版20部。
2.海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以及各市县政协从1984年开始开展文史资料征集出版工作,至今共出版各类文史资料选辑超过210辑,总字数2000多万。
3.近年来海南省委宣传部还组织编纂了《海南地方文献丛书》,目前已出版《海南地方志丛刊》(68册78种)《海南历代先贤诗文丛刊》(27册26种)2部大型系列丛书;另外,海南省民族学会计划出版《黎族藏书》大型文库,目前已编缉出版了19卷252种的《黎族藏书·古籍资料汇编》。这3套大型资料性图书的陆续出版发行,标志着海南本土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即开始重视基础资料的汇集、整理和出版。这无疑为推动海南本土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4.2008年海南省委宣传部还出版了《海南历史文化大系》(10卷100种104册),该书系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社会、风俗、名人、文博、民族、华侨、文学等诸方面内容,而且该书系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再仅仅是介绍,而是非常侧重理论分析和系统研究,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应该说,这套丛书是迄今为止海南本土文化研究集大成之作。同时,它的出版也标志着海南本土文化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即省内各研究机构、研究队伍、研究人员从兴趣使然、分散研究开始走向整体规划、系统整合、有序开展。
5.除了以上各类研究外,还有很多研究成果也相继出版,如《海南百科全书》《海之南》系列丛书、《发现海口》系列丛书、《海南移民史志》《文昌通览》《文昌乡情人物录》《海南名人大辞典》《海南名人传略》《海南历代进士传略》《琼籍民国将军录》《琼籍民国人物传》《文昌将军传》《隋唐五代海南人物志》《万州乡情人物》《海南岛“临高人”族属识别专题档案文献汇编》《海南邢氏骄子》《海南邢氏人物》《海南客家》《海南客家姓氏渊源暨人物录》《符氏族史》《冯白驹将军传》《走进古崖州》《海南三百景游》《海南文物记事》《海南古今佛教寺塔碑像大观》《椰岛寻踪:海南文化史话》《海南闽语的语音研究》《解放海南》《海南经济史研究》《海南土改运动亲历记》《海南屯昌闽语语法研究》《海南民族风情》《苏东坡在海南岛》《“南海明珠”的神话——走进海南文明》《黎族:海南五指山市福关村调查》《甘工鸟的故乡:海南黎族民间故事集》《儋州山歌》(1-3集)、《儋州俗语》《琼海居家文化》等,这些著作的出版从不同侧面大大丰富了海南本土文化研究的空间和范围。
总之,建省后海南本土文化研究呈现出发展迅速、侧重基础、全面推进的特点,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最集中、最丰富、最扎实的,这无疑是海南本土文化研究的第二次高潮。
二 海南本土文化研究机构
建国以来特别是建省后,海南省建立了一系列本土文化研究机构,从性质上来看,大体可分为这样三大类:
(一)各级政府机关附设的文史研究机构,如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海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
(二)各高校所属研究机构和各类专门研究机构,如海南大学的海南省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和海南省黎族研究中心、海南师范大学的海南省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琼州学院的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的落笔洞文化研究所等,另外,南海研究院、民族研究所、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等机构也有相应的本土文化研究机构。
(三)各级协会、研究会、联谊会、促进会等民间组织。如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海南省曲艺家协会、海南省乡土文化研究会、海南省文化历史研究会、海南省民族学会、海南省万泉河文化研究会、海南省邱浚研究会、海南省宋耀如研究会、宋庆龄研究会、海南省孔子学会、海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海南省闯海文化研究会、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海南省太阳河文化研究会、海南省生态文化研究会、海南省比干文化研究会、海南省花梨文化研究会、海南省文物研究会、海南省冼夫人研究会、海南省迁琼先民研究会、海南省地方志学会、海南省中共党史学会、海南省古玩学会、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海南省民俗摄影协会等等,以及各市县设立的各级研究会,如儋州市东坡研究会、儋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万宁乡土文化研究会、琼海市乡土文化研究会、昌江县乡土文化研究会、琼海琼剧研究会、东方革命史研究会、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文化艺术促进会、文昌县铜鼓岭文化研究会、昌江县乡土文化研究会、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儋州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澄迈唐宋文化研究会、澄迈县长寿研究会、五指山黎族民间医药研究会等。
这些研究机构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第一类拥有行政资源、资金充足、设备齐全、社会力量调动能力强,但研究领域较为狭窄,研究内容较为单一;第二类研究人员众多、研究实力雄厚,但资金短缺、社会动员能力差;第三类队伍、资金、设备都有欠缺,但与民间有较紧密联系,信息渠道开阔,社会动员能力强。总之,不同种类研究机构各有短长,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海南本土文化研究发挥了不同的历史作用。
三 海南本土文化研究阵地
建国以来特别是建省后,我省创办了一大批本土文化研究报刊、杂志和系列图书,除前面提到的《海南省志》《海南年鉴》《海南文史资料》和各市县文史资料外,还出版了诸如《天涯》《海南史志》《海南客家通讯》《琼州客家人》《乡土琼林》(原《儋州艺海》)、《金江文艺》(澄迈)、《椰城》(海口)、《琼海文萃》《乡土》《珍珠海岸》(陵水)、《儋州艺海》、《潮音》(万宁)、《黎母山》(琼中)等众多研究期刊、杂志和系列图书。另外,《海南日报》《海口晚报》《三亚晨报》等报纸和海南在线、人民网海南视窗等网站也都开辟有专门版面刊登海南本土文化研究的相关稿件。这些都大大推动了本土文化研究的活跃和繁荣。
四 海南本土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基础薄弱特别是基础研究成果的搜集整理还非常不够,只是近几年才开始有意识地加以建设,开始编辑出版《海南历史文献丛书》和《黎族藏书》,目前也仅出版了一小部分,很多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成果还未出版,特别是民国时期日本以及欧美各国学者的海南本土文化研究成果,大多都还没被翻译过来;另外,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也严重不足,目前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基本集中在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琼州学院等院校,但这些院校的相关研究机构数量非常有限,而且这些研究机构基本都是附设机构,研究人员分散,研究经费不固定,研究水平难以保障。
(二)缺少整体规划,研究系统性不强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层次没有科学合理的布局,各研究机构、研究队伍之间缺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造成研究课题撞车现象频发,研究成果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
(三)研究力量不统一,研究机构不健全一方面,现有研究机构由于隶属不同系统,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各研究机构间缺乏协调,难以有效对海南本土文化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各研究机构研究领域、研究范畴相对狭小,局限性比较大,难以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本土文化研究。
(四)资金投入匮乏,研究装备条件差,技术手段落后以海南省历史文化研究基地为例,该基地为省社科联重点扶持的省级重点研究机构,但其经费也不过就是2006年成立之初所获得的50万元启动资金,其后日常的运转资金始终没有有效保障,其研究装备、技术手段都相当落后。
(五)研究能力弱,成果层次低,研究针对性差目前海南本土文化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大多以介绍、普及、宣传为主,缺乏深层次的系统研究和理论分析,更缺乏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在目前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将本土文化转化为各类文化产业的应用研究几乎没有。
五 完善海南本土文化研究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有效调控加强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方针、策略的研究,将目标分解,切实贯彻到本土文化研究规划中,使规划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同时,转变观念,破除为科研而科研的工作方式,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导向,有效调控和优化研究资源布局,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强化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鼓励相关学术论文、专著和研究报告的发表出版。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加强横向联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遗产保护技术获取市场收益,大力发展本土文化向文化产业转化,全面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
(三)扩大合作,加强交流以政府和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为基础,积极推动省内各级各类研究机构的纵向和横向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共进。同时,大力加强省内外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借助外力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
(四)加强队伍建设,增强研究能力改造现有教学平台,加强本土文化教育教学,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本土文化研究人员;同时,大力资助老一代研究学者,积极鼓励中青年学者积极投身于本土文化研究,建立起一只老中青结合的研究队伍。
(五)完善机制,加强管理切实加强科研工作管理,建立完善的研究工作规章制度。设立专门主管领导和负责人制度,加强研究经费管理,完善研究工作奖励机制,及时掌握在研课题动态,督促课题负责人按时结项,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切实提高本土文化研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真正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科学的智力支持。
[1]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EB/OL].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
[2]詹慈编.黎族研究参考资料选辑[M].广州:广东省民族研究所,1983.
[3]符加积编.黎族史料专辑·第七辑[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3.
[4]周文彰主编.海南历史文化大系[M].海口:海南出版社/南方出版社,2008.
Review of the Study on Native Hainan Culture
JIAO Yong-qin
(Humanities& Communication College,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The study of native Hainan culture is not only a traditional but also a new subject.It has undergone a course from emerging to rapid development with the growth of the number of research staff and institutions.However,viewed from the future,it still suffers from the defects of weak foundation,dispersed staff,lack of research funds,insufficient research ability and so on.So it needs to be improved by means of reasonable planning,effective counter measures,and management mechanism,which can also better serve Hainan Island’s goal to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destination.
Study of native Hainan culture;History;Future
K207
A
1009-9743(2011)03-0011-05
2011-05-20
焦勇勤(1970-),男,汉族,山东济南人。博士。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艺学、民俗学。
海南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海南历史文化与黎族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陈 棠)
①(德)史图博.海南岛民族志.海南省民族学会根据中国科学院广东民族研究所编印的日文版海南岛民族志[M].2001重新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