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作家群现象研究①

2011-08-15赵爱华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作家群文学创作金奖

赵爱华

(华北科技学院文法系,北京东燕郊 101601)

煤矿作家群现象研究①

赵爱华②

(华北科技学院文法系,北京东燕郊 101601)

煤矿作家群是煤矿涌现出的作家群体,这些作家以自己的文学作品提高了所在煤矿的知名度,也引起了中国文坛的关注。煤矿作家群的形成、组成和成就都值得深入研究和关注,对这些现象的分析有助于这个群体健康、有序地发展。

煤矿;作家群;现象;研究

在遍布全国的煤矿企业里,活跃着许多以煤矿为阵地,以煤矿生活为描写对象的煤矿作家,这些人用饱蘸感情的笔墨,书写矿山,讴歌煤矿,透过他们的文字,我们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煤矿,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煤矿人的喜怒哀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一些大型的煤矿企业里,开始涌现出在煤矿系统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作家群体,这些群体被称为“煤矿作家群”。

1 煤矿作家群的形成

煤矿作家群的出现与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煤炭事业发展迅速,煤矿文艺也随之繁荣,优秀作家不断涌现,极大地提高了煤矿文学的社会影响,也带动了矿山职工进行文学创作的热情,各大煤矿集团先后成立文联、作协等组织,出版各种文学刊物,在全国的煤矿领域掀起了一股文学创作的热潮,而煤炭系统最高文学奖项“乌金文学奖”的设立,无疑为这股热潮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1],大同、淮南、涟邵等作家群体的出现,即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的背景下产生的。

煤矿作家群的出现与煤矿集团内部的小环境也密切相关。首先,是单位领导的重视。调查显示,凡是文学创作比较活跃,成就比较突出的煤矿作家群,其所在单位的领导对此都非常支持,不仅如此,许多身处领导岗位的干部,自己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他们不仅写出了有分量的作品,还以自己的创作带动和感染了身边的人,推动了文学创作活动的开展[2],其次,是矿区拥有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文学创作核心人物。考察在社会上小有名气的这些煤矿作家群体,基本上每个群体都有一个或几个这样的“领军人物”,比如大同作家群的张枚同、程琪;涟邵作家群的谭谈;淮南作家群的蒋法武、叶臻(叶有贵);平庄作家群的荆永鸣等。这些人在单位都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文友,他们相互切磋、共同探讨,形成浓郁的文学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他们身边多会聚集一批文学爱好者,这些人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吸引并鼓励身边的文学爱好者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来,同时,他们也不遗余力地扶持文坛新人。

2 群体成员组成和特点

煤矿作家群是一个开放的群体,每个作家群的成员人数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矿区,随时会有写作比较成功的作者加入进来,也会有已经成名的作家离开矿区,走向社会,步入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以群体特征最为明显,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几个著名煤矿为例,其作家群体的成员组成是:

山西大同煤矿作家群从文革以前的黄树芳到70年代的张枚同、程琪,再到90年代的阎桂花等,创作活动延续几十年,截至到2007年,共有中国作协会员4人,山西省作协会员28人,中国煤矿作协会员72人,公司作协会员108人,全公司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在公司以上报刊发表过作品的约有800人。在同煤集团公司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以作协会员为中心,以基层矿、厂、处、文学协会会员为骨干,以区队班组文学爱好者为基础的三级文学创作网络。

安徽淮南煤矿作家群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到70、80年代:小说方面有蒋法武、梁俊明等,诗歌上有叶友贵(叶臻)以及一个青年诗歌作者群体:方徐林、耿小会、张立邦、苏传道、张友山、蒋华刚、窦勇、赵华玉、叶坤、孙士利等,这个诗歌群体被人戏称为“叶家军”。90年代以后有岳伟、王献青等。

内蒙古平庄作家群的第一代以韩根长等为代表,年龄在60岁以上,活跃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第二代以荆永鸣等为代表,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活跃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至今;第三代以老米等人为代表,年龄在40岁左右,活跃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其中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3人、省级作家协会会员47人。到2004年,已形成了骨干作者20人、重点作者30人、基础作者50人的百人创作群体,被称为“平庄作家群”[3]。

江苏徐州煤矿作家群现有在全煤文学系统颇有知名度的老作者;有具有较强创作实力的领导干部;有实绩突出、很有发展潜力的文坛新秀;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4人(刘欣、刘玉龙等)、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12人、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15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3人(刘欣、栾晓明、刘玉龙)。

从上述作家群体的人员构成来看,煤矿作家群的结构呈老中青三代阶梯式方式组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煤矿文坛“代有人才出”,尤其是80年代以后,各地煤矿企业文学作者大量涌现,加入各级作家协会的人数逐年增多。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几乎在各个作家群里,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领导干部加入其间,他们有的是矿区的党委书记、有的是工会主席,还有许多企业的中层干部,他们对文学创作的身体力行,对本单位作家群体的形成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 主要代表人物和创作成就

煤矿作家群的创作形式是多方面的,他们的笔触基本涉及到了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其中,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是他们创作的主要形式。

在小说创作领域,最早也是最著名的煤矿作家是湖南涟邵作家群的谭谈。谭谈从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从《涟邵矿工报》记者做到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虽然职务不断升迁,但他一直没有停止创作。他的代表作《山道弯弯》获全国1981年-1982年优秀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风雨山中路》、《山野情》均获中国首届乌金奖,长篇自传体文学《人生路弯弯》获全国第四届青年读物优秀图书奖,中篇小说《山雾散春》、《你留下一支什么歌》获全国第一、二届乌金奖。除谭谈外,涟邵作家群还有被称为“湘军七小虎”之一的林家品和姜贻斌。

蒋法武是淮南煤矿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也是小说创作名家。他从一名工人成长为一位专业作家,最后当选安徽省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中国煤矿文联首届理事。其短篇小说《矿东村0号》获全国首届煤矿文学优秀作品奖,《沈家爷儿们》获首届煤矿题材长篇小说乌金奖,《瓦斯》获全国第二届煤矿文学作品乌金奖一等奖,电视剧剧本《爷们哥们妯娌们》获全国首届电影、电视、戏剧乌金奖一等奖。

荆永鸣是内蒙古平庄煤矿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也是目前知名度最高、创作势头最为强劲的煤矿作家,他在煤矿工作20年,先后从事过教学、宣传、工会、编辑和办公室工作。著作有散文、小说等多部,作品曾获全国煤矿文学创作“乌金奖”,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短篇小说《外地人》获“新世纪第一届北京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北京候鸟》获《人民文学奖》。并有部分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

在小说创作领域里小有名气的煤矿作家还有山东兖州煤矿作家群的卢金地。卢金地是上述小说作家中最年轻的,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篇小说集《104国道地区》、《斗地主》等。曾获第四、五届全国文学乌金奖,首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

在诗歌创作领域,煤矿作家群中影响最大的是安徽淮南煤矿作家群的叶臻。他从六安师专中文系毕业后分到淮南煤矿,先后在《诗刊》、《清明》等报刊发表诗歌500余首,著有诗集《拾穗的王子》、《开春大典》,获第四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组诗一等奖、第五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等奖项。煤炭诗代表性作品有组诗《煤的真善美》、《铁血煤炭》、《叶臻的诗》等。

江苏徐州煤矿作家群以诗歌创作见长,刘欣、刘玉龙是其中的代表。刘欣,从掘进工干到《中国煤矿文艺》编辑,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报告文学、剧本多部。其中,长诗《奔流之歌》获第一届乌金奖优秀奖,报告文学《为了祖国遥远的海岸》获第二届乌金奖三等奖,诗集《深情》获全国第三届煤炭题材文学乌金奖一等奖。刘玉龙,从采煤工干到《徐州矿工报》副总编辑,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多部,其中《一方热土》获1996年徐州优秀图书二等奖、1997年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二等奖。《燃烧的心》获2001年第四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二等奖。

山西汾西煤矿作家群的葛平是著名的煤矿女诗人,她在煤炭系统的诗名与叶臻不相上下。她从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共有诗歌数百首发表于《人民文学》、《星星》、等各报刊。作品曾获山西省赛诗会一等奖,首届山西诗歌大赛铜奖,第四、五届中国煤炭文学乌金奖等。葛平在诗歌创作上的知名度已超出煤矿领域,响遍全国,为此,曾有许多诗坛名家予以撰文肯定。

在散文创作领域,山东兖州煤矿作家群的周玮是煤炭系统首屈一指的散文女作家,她从煤矿宣传干事成长为中国煤矿作协副主席。她的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作品多次在国内文学征文中获奖,其中散文《在男人世界里做女记者》获第二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三等奖,《新媳妇儿》获第三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二等奖。另著有散文集《有一种美让人怀念》。

另有一些煤矿作家属于“全能型”的,他们“一专多能”,往往是有一种主攻的文学创作样式,同时也兼及其他,例如山西大同作家群的张枚同、程琪夫妇。与上述人不同,张枚同和程琪都毕业于山西大学,属于“学院派”煤矿作家。从1978年起,二人合作从事文学创作,共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及戏剧作品200多篇(部),约120万多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市委书记的遗孀》,中篇小说《隐身者在夏天》,短篇小说《拉骆驼的女人》,报告文学《人间有大同》,散文《不想碰碎》,电视剧《水母娘娘》等。其中小说多部作品,曾分别荣获山西省优秀作品奖、赵树理文学奖和全国煤矿文学创作乌金奖,《拉骆驼的女人》等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出版。

4 展望

煤矿作家群的成就固然可喜,但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创作题材狭窄,一些作品缺乏深度和社会影响,群体缺乏凝聚力,成名作家流失等制约其发展的现象,对此,结合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可以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法:一方面请省内外有关作家、评论家、经验丰富的报刊编辑来矿区做文学讲座,对重点作者进行辅导;另一方面对有培养前途的作者,积极帮助他们寻找外出学习的机会,以开拓视野,提高写作水平。

其次,要不断突破。-是在创作题材上有所突破。要力求丰富多彩,把矿区外面的世界,通过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更富理性地展示给矿区人。二是在作品体裁上有所突破。在整体创作的组织和指导上,力争各种文学体裁全面发展。三是在作品数量和质量上有所突破。事实证明,凡是作品数量较大、质量上乘的作家群体,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就大。

再次,要强化交流。这种交流既包括同一作家群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也包括不同文学创作团体之间的外部交流。通过交流,实现文学创作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而老中青三代作家的相互补充、相互带动、相互激励又能够促进整个创作群体创作水平的提升。此外,还要加强与地方文化、媒体单位和团体的联系和交流,共同举办笔会和文学作品征文等活动。

总之,为了能够有长远的发展,煤矿作家群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应该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与此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文学创作的新领域,如话剧创作、原著改编、影视剧本创作等方面还要做进一步的努力,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读者的需要。

[1] 赵蕾,郝江波.中国煤矿文学发展综述[J].飞天,2010,(02)

[2] 皇新海.徐矿作家群丛书《喊煤海》序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3] 李韦.草原上,那追梦的掘“金”人——解读平庄煤业集团作家群现象[N].中国煤炭报:2009-10-12

The preliminary Study to the writer group of pit

ZHAO Aihua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anjiao Beijing-East101601)

The author group of pit are from the coal,These authors Increased the popularity of the coal mines use their works,This phenomenon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chinese literary.About the writer group of pit's Formation.Composition and A-chievement Are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and attention.Analysis of these reasons can Help this group of good growth.

Pit;Writer group;Phenomenon;Study

103

A

1672-7169(2011)03-0112-03

2011-05-22.项目基金:华北科技学院2009年B类科研项目B009038号《煤矿作家群现象及其社会影响研究》的成果之一)。

赵爱华(1969-),女,河北固安人,硕士,华北科技学院文法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明清小说。

猜你喜欢

作家群文学创作金奖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欲称“金奖”,必有其妙——第七届中华印制大奖金奖作品赏析(三)
欲称“金奖”,必有其妙——第七届中华印制大奖金奖作品赏析(四)
金奖作品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Pentawards 2016包装设计大奖
巨大的翅膀和可能的高度——“宁夏青年作家群”的创作困扰
四川“康巴作家群”的康巴风情书写研究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