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正确舆论引导①

2011-08-15陈伟力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舆论受众

陈伟力

(嘉兴市广播电视集团文化影视频道,浙江嘉兴 314000)

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正确舆论引导①

陈伟力②

(嘉兴市广播电视集团文化影视频道,浙江嘉兴 314000)

我国新闻媒体近年来十分重视突发事件的报道,但在突发事件中做好正确的舆论引导既有宝贵的经验,也存在着种种不足。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突发事件的正确舆论引导。为此,要坚持真实性科学性,防止误导受众,以保证公众的健康心态和社会稳定;要把握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的时间阶段性,在不同时段运用不同的报道策略;有效控制突发事件传播的程度,防止过度炒作,构建社会健康心态。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第一时间;真实性;科学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各类事故的多发是一个客观现实。而大部分事故在新闻领域的另一个名词就是“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新闻媒介与新闻舆论关系密切,其中“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舆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突发事件往往带有强烈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使得在突发事件中正确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增加了难度。我国新闻媒体近年来十分重视突发事件的报道,但在突发事件中做好正确的舆论引导既有宝贵的经验,也存在着种种不足。本文拟结合近期国内媒体的新闻报道对当前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进行探讨。

1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必须坚持真实性、科学性

报道突发事件时则应该做到内容客观和形式报道客观。内容客观要求报道必须同冲突本身一致,反映冲突本来的面貌。报道形式的客观,是指在表述形式上要避免随意性,避免作主观的猜测、推断或结论。当然,客观、全面和公正地报道并不是所谓超然的“客观报道”。这是因为,新闻的报道主体——记者、编辑都是具体的 、社会中的人,对于所要报道的事实不可能采取完全超然的态度。因此我们所说的客观、全面和公正地报道是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力争把事物本来面目呈现在读者面前。

要坚持以人为本,不但要关注灾情,更要关注民情、社情、政情。要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寓宣传意图于新闻报道之中。要针对主流媒体,科学规范各个层面的报道比例,提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效率。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一个月内,几家典型主流新闻媒体报道内容的比例为:灾情危害报道20%,军民抗震救灾报道30%,善后工作报道20%,地震对经济发展影响报道15%,各地支援灾区报道8%,其他内容的报道7%。事实证明,这样的新闻报道比较成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的媒体报道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不能仅仅是为了满足受众的好奇心而进行客观主义的报道。在报道突发事件的同时,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反映事件的本来面貌,并通过自己的报道,给受众以科学知识,让他们正确地理解事件的原因,掌握防治灾害的方法。例如结合地质灾害的报道,进行地震、泥石流知识的普及,普及地震防御知识;结合地震和海啸引起的核电站事故,普及核电站有关知识,都大大提高了全民的科学素质,也宣传了政府的防灾减灾政策和能源发展战略。

突发事件发生后,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妥善、迅速地处理突发事件,甚至化危机为转机,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而不正确的舆论引导,容易造成民众思想混乱和行为偏激,大众传媒舆论引导一旦失误,会酿成不可设想的后果,甚至酿成新的灾祸。

坚持舆论引导的科学性,可以释疑解惑,安抚民心。公共突发事件,有些直接或间接牵涉民众切身利益,在公众对政策知之不多又不能正确理解的时候,解释性信息传播及群众难点、热点问题的解答,经常可以成为舆论引导的着力点。“猪流感是什么?”“是否有预防猪流感的疫苗?”2009年4月间在美国和墨西哥发生的人感染猪流感疫情,也引来我国民众的疑惑。当时上海几家主流新闻网站,连续发布了世卫组织和我国卫生部的疫情通报及专家问答,及时解开了市民心中的疑团。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发生后,是否有污染的扩散?对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有何影响?一时成为众多民众关注的话题,甚至发生了部分地区抢购食盐的情况。这时,各大报纸、电视台及时发布信息,传播科学知识,指出此次核泄露对我国影响的程度很小,服用食盐解决可能的问题并无科学依据,很快平息了抢购风潮,解除了社会恐慌心理。

2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时段把握

首先,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必须把握好第一时间的引导。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相关的民众渴望了解事件的真情实况,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事件发生的原因、进展和后果等。对于媒体而言,此时为舆论引导的切入期,在新闻报道中应快速切入事件,将事件的现状迅速、详尽、真诚地报道出去,而不能缺乏敏感,滞后于事件的进展和受众的愿望。在汶川地震、日本核电站泄露、以及近期发生的矿难和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的媒体在第一时间以大版面、大篇幅、大容量的方式对事件的最新情况予以报道,基本做到了第一时间对事件的切入。据作者调查,除中央报刊、电视台外,各地方报刊、电视台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都以突出版面和重要时段,进行了及时的报道,尤其是网络媒体,在事件报道的时效性、信息的广泛性上占有较大的优势,满足了广大受众的急切关注。如果媒体不能在第一时间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准确的报道和正确的舆论的引导,错误的舆论可能形成巨大的“舆论螺旋”,并和谣言遥相呼应,从而混淆视听,涣散人心,对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不利的影响。

其次,把握好舆论引导的阶段性对策。不同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来说突发事件阶段性特征,通常具有突发期、发展期、衰减期三个阶段。要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每个阶段制定相应的舆论导向对策,比如“5.12”汶川大地震报道,地震初期的舆论导向强调稳定的重要性,中期要强调求援的重要性,地震的结束阶段要引导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上以及灾后心理抚慰等方面。

无论是事故还是灾害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突发性的,在报道方式上,对比较重大的事故和灾害应该采用滚动式报道,即事件发生期,尽可能快地发出报道,随后根据发展和掌握的情况不断进行补充报道。在突发事件发展期,要集中报道党和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展示处置危机的具体行动,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同时,适时报道权威专家对事件的分析、解读和点评等,及时解疑释惑,指导群众客观、正确、科学地对待突发事件,确保社会稳定。在突发事件衰减期,要重点报道党和政府对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进程,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恢复生产、消除事件危害的生动实践。主流媒体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党和政府消除事件造成的消极影响。要适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警示世人,尽可能防止类似事件的反复发生。

最后,要注意处理好一次报道和连续报道的关系。连续报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报道中又称“滚动式”报道。一般而言,进行连续报道要求记者以最快的速度将报道对象的情况及时写成消息或其他体裁的稿件发出,并要求事件发生地以外发生地区的记者都围绕事件及其影响发出消息。现代受众出于对社会的关心,和求知渴望,不满足于初次报道给予的信息,希望获得更多的后续信息,因此,对于突发事件的发展,处理的后果,事件中新闻人物的命运有长时间的关切。为此,新闻媒体要根据受众的心理,对他们关心的问题持续采访,连续报道。这种报道,可能持续数年或数十年。例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但还会有许多人关注该地区的状况和受害者的命运,媒体新的采访和报道,仍然还会有总结历史教训、警示后人的作用。

3 有效控制突发事件传播的程度,构建社会健康心态

过犹不及。突发事件炒作过了头,报道过度,反而会加剧人们的恐慌心理。在非典事件报道的中后期,人们几乎有了一种“谈非色变”的心态,因而做出种种过激的反应,这与当时的早期报道不足而后来的报道有一定程度的过度不无关系。在其他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发生期,往往出现报道不足,引导不够的现象;而在中后期,又有报道过度,不能适时结束的情况。

另外,媒体认识事件的视角、态度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有关判断。过度报道或任意渲染灾情的严重和损失的惨重,可能导致报道内容缺乏人性化。应急采访要服从突发事件的抢险救灾大局。在突发事件现场,决不能把新闻采访凌驾于抢救生命财产之上,更不能为了追求现场采访效果,影响抢险救灾的正常进行,对受灾群众造成次生伤害。应急报道要体现人文关怀。记者的采访要以不增加当事人的痛苦为前提,坚决杜绝任何娱乐化表述形式。不要用肖像描写、新闻特写等方式表现遇难者亲属悲痛的表情,尽量避免使用死伤者血腥场面或特写镜头,文字、图片及视频以不令读者惊惧、反感为宜。应急报道要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要适时推出预见性报道和建设性深度报道,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事件的妥善处理提供必要的支持,为抢险救灾的顺利进行,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发挥积极作用。

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随着救灾的进展,出现了河北玉田农民千里驱车奔灾区救助和无数志愿者的感人事迹,新闻媒体及时跟进报道,歌颂志愿者的美德和事迹,做法是成功的。而部分媒体大肆炒作的“范跑跑事件”,就是一次失败的引导。本来,媒体炒作“范跑跑事件”,试图树立不良典型,从而强化主流舆论,但是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个别人的道德缺失激怒了公众,他们纷纷把矛头指向了所谓的“范跑跑”本人。“范跑跑”本人是灾民,媒体把一个“千古罪人”的大帽子强加其头上,转移了公众的视线,冲淡了万众一心,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主旋律。

突发事件的报道从最初以消息为主的报道,逐渐走向新闻专题报道,再以新闻评论充实报道的厚度。在进行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新闻专题和新闻评论的作用不可小视。这样,整个舆论引导,就从最初的感性体验,向理性认识发展,使媒体和受众一起走向成熟。

4 结论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和舆论引导中,坚持真实性和科学性,就是一定要用事实说话,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实消息传播空间,才能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一定要尊重民意,只有听取公众正确的呼声和建言,才能确保我们的决策和措施科学、有效。把握好时间阶段,一定要有总体安排,不能情绪化、简单化,一定要以正面宣传为主,着力弘扬正气,反映社会发展中光明、积极的内容,才能鼓舞人心、激发社会活力。做到有效控制,一定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只有坚持媒体理性,才能使报道不背离正确方向。

[1]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沃纳·赛佛林,坦卡德.传播理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 王亚敏.如何改善新闻舆论监督[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03)

[5] 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6] 刘伯贤.改进突发事件报道的几点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05)

[7] 李春暐.关于突发事件报道的现状、问题与出路[J].文教资料,2009,(08)

Media guide of News reports of Emergency News

CHEN Weili

(Jiaxing Broadcasting Group Culture Film and Television Channel,Jiaxing Zhejiang 314000)

In China's social transition,Unexpected events occur relatively frequently.Emergencies brought some uncertainty and sudden,Making in emergencies to guide public opinion to do the work in the news media and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is very important work.

Emergencies;Media guide;The distinctive nature of reporting;Diverse genres and means of reporting

G212

A

1672-7169(2011)03-0109-03

2011-05-23

陈伟力(1961-),男,浙江嘉兴市广播电视集团文化影视频道总监。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舆论受众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