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2011-08-15汪秀云卢红霞陈先军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负面影响道德青少年

汪秀云,卢红霞,陈先军

11郴州湘南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21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31郴州湘南中学,湖南 郴州 423000)

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汪秀云1,卢红霞2,陈先军3

11郴州湘南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21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31郴州湘南中学,湖南 郴州 423000)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社会、学校和家庭为青少年提供了便捷的上网环境,网络已成为他们交往、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本文重点阐述了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进而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工作,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互联网;青少年;负面影响;对策

互联网为现代人们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它以快捷、互动、超时空的传递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成为人们交流、娱乐、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互联网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进入了千家万户,其中的生力军主要是活跃的青少年,成为青少年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给青少年带来丰富知识、信息和娱乐休闲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良后果.为了减少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做好各项防范工作,使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

1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1.1 道德意识的弱化

在网络无中心、无限制、无最终的管理者条件下,使人们具有更大的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自由,有充分的话语权.但通过字符来传递情感的方式具有间接性、难感知的特点,使传统道德的调节手段——社会舆论,因网络交往主体身份的虚拟性而失去作用.在网上,人们可以摆脱传统道德的束缚而尽情地宣泄,言语粗俗,谎话连篇,甚至黄色下流,到处是诱人的陷阱.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垃圾场,网络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成为青少年选择有用信息的“噪音”,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使用度,不利于青少年对知识的正常吸收,长期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那些色情、暴力信息以及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转向盲目追求享乐、奢侈、刺激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如专家所指出的:“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网络问题,更不能容忍这些网络社会问题而日渐引发的青少年道德失范问题,因为网上的道德失范会影响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网络的隐蔽性、上网的随机性,使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发生取向偏离,影响理想道德人格的形成.网络的随意性、隐蔽性等使青少年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丧失真实感,并形成放纵感和迷惑感,很难使青少年培养出深刻的道德认知、深厚的道德情感和坚定的道德行为.

1.2 思维方式的僵化

电脑以它惊人的“记忆力”、快捷的运算速度、精确的逻辑判断能力,可以代替甚至超过人类的部分思维能力.正由于此,青少年就把许多问题交给计算机来解答,什么事情都依赖网络.久而久之,青少年的对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加强,致使青少年写不出漂亮的字,写出的文章也是病句连篇.这不仅影响青少年的知识结构,也破坏了他们的文字能力.由于网络的抽象性和符号化,青少年的思维方式相对僵化.集中注意的时间过短,加上网络的超形象化、超综合性特征,使青少年形成“放弃思考、不究本质”的思维方式,诱导青少年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知世界,而排斥“想”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严谨的探究态度,制约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冷落.长期以往,容易使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僵化.

1.3 性格的孤僻化

频率过高地接触互联网,过多地进行非正当学习行为,比如聊天、游戏等,极容易使学生产生内向、急躁的性格.在网络上,他们很容易找到许多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使人易产生趋同感、亲切感和归属感,并因此而逐渐对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同时对现实社会逐渐冷淡和疏远.网络的人际交往大部分是通过人机对话来进行的,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相比,它省略了许多丰富的内容:眼神、表情、肢体语言、语调等非语言符号,容易导致情感的缺失等.如:在网上很多时候人们无法体验到现实中的直接交流所带来的愉悦,人的个性发展和情感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因而,长期在网上交流,会使人逐渐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掌控力,从而害怕与周围的人交往,甚至有意识的逃避现实社会交往,使青少年不愿与现实中的人进行沟通,无法面对真实社会,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

1.4 身体素质的降低

青少年阶段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却有部分青少年把锻炼身体及休息的时间都花在了网上.特别是情节有趣、新鲜刺激、画面漂亮、声音优美、能够互动的网络游戏更是吸引了大量青少年.有一部分青少年曾通宵上网,更严重的是还有少数的青少年经常通宵上网.正因为上网时间过长,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造成身体素质下降,由于长时间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屏,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适应能力降低、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

1.5 对现实行为的误导

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最脆弱和最危险的时期.一方面,青少年认知能力还不强,心理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青少年又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渴望接触更多的人、体验各种新奇的感觉.但由于身心发育还未成熟,缺乏基本的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易受诱惑,并有意地模仿.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特别是含有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容易误导青少年的行为.据有关的专家调查,60%以上的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网上色情信息的,而接触网上色情信息的青少年人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和动机.近些年来,青少年强奸、赌博、伤害等犯罪的增加,与网上不良信息的大肆传播不无关系,对于那些自控能力较弱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又刻意寻找一些色情信息,使他们成为网络色情的最大受害者.

2 减少互联网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对策

2.1 加强互联网规范管理和制度落实

目前,我国的网络立法工作不断完善,从 1996年开始,国务院、公安部等部门不断修改、补充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青少年上网问题.2002年 5月,文化部又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对规范“网吧”等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遏制有害信息的网络传播等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还对未成年人上网作出了特殊的说明:“未成年人只能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每日的 8时至 20时进入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并且上限时间不能超过 3小时.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必须由其监护人陪伴.”此外,非法容留未成年人在非国家规定时间内进入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允许未成年人夜间上网的违法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查处.许多网络法规的出台与实现在规范网络行为、保护网络用户、特别是青少年免受非法伤害方面有相当大的作用,但就目前来看,网络立法在阻止网络犯罪方面还显得滞后,因此,要加强互联网规范管理和制度落实.第一,应该而且必须继续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更合理、更具有可操作性;第二,各相关部门应该相互合作又职责分明.当前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部门有通信、公安、公商、文化等,各部门职责要明确;第三,管理部门一定要严格执法.对那些明知故犯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老板”们,绝不手软,真正做到“制度落实,管理过硬”.

2.2 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教育者应该与时俱进,关注青少年的的网络行为,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培养青少年正确的道德意识和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德育工作应以德育的本质作为出发点,关注青少年自觉自愿行为的形成,并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的教育,以实现青少年判断道德是非及自律能力的不断提高.团中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青少年“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于虚拟时空”.社会应大力宣传和推广这个公约,借鉴这些经验,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和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网络伦理规范.

2.3 建立优秀的青少年网站

目前,国内青少年网站的基本状况是,数量少、水平低、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青少年用户大都使用成人网站,经常使用专门为青少年设立的门户网站的不超过 5%,此调查表明,当前真正能吸引学生的优秀的知识性网站十分缺乏.《2006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网络功能的使用上,45.05%的青少年表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消遣,其次是交友沟通(17.89%),第三是学习求知 (15.65%),受调查的未成年中,66.01%的人玩过网络游戏,有 40.81%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学校存在网络成瘾者.青少年作为网民中的一大群体,他们迫切的需要有自己的网站,因而有针对性的建设青少年自己的网站是当务之急.第一,增强建设网站的针对性 1要组织专家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心理、感情等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网站,想从网络上知道什么,用网络来干什么?”从而有的放矢;第二,要了解青少年各个特定群体的特点需要,通过学习辅导、就业咨询、法律援助、交友热线等形式为青少年服务.通过网络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教育青少年,使网络最终成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阵地.在改网和建网的过程中应注意将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生动性相结合,以吸引更多学生的眼球,进而使这些优秀的网站成为青少年网络文明建设的主体.

2.4 形成多方良性互动,优化网络环境

家长和老师要力争做一个懂电脑的人,以便与青少年进行沟通与交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的指导与教诲,而网络出现之后似乎加深了代沟现象.有的青少年更愿在网上交流,向网友倾诉,而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针对这种情况,家长、教师应改变那种自己是观点、知识、价值规范的权威而把青少年当作完全的受教育对象的观念,与青少年交流、沟通应转向平等的、交互式的教育方式.对于社会,应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整顿混乱的网吧市场,规范网吧等互联网营业场所的经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总之,网络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青少年是网络社会的主力军,它增强了青少年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创造出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我们要认真研究网络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最大程度的减少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这是摆在我国教育者乃至全社会的一个全新课题.

[1]李翠霞.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其教育对策[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1

[2]付小平,张涉遥.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行为的负面影响即对策研究 [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1,(1)1

[3]张春英.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即教育干预[J].教育探索,2002,(10)1

[4]李少群.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1

[5]赵鹏.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5)1

[6]陈陆.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冲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1

[7]朱黎丽.论网络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双重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

C91315

A

1006-5342(2011)06-0119-02

2011-05-20

猜你喜欢

负面影响道德青少年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青少年发明家
网络暴力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其治理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当代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
“微时代”对90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