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化的高校国防教育新模式的设计与实现*
2011-08-15张冬胜
张冬胜
(福建师范大学 人民武装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基于网络化的高校国防教育新模式的设计与实现*
张冬胜
(福建师范大学 人民武装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作为一种高校国防教育创新教育手段,网络国防教育的实施,对于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是一个重要的方式。本文探讨了基于网络化的高校国防教育新模式的内涵与特点、设计思想和原则,提出实现的途径。
网络化;高校国防教育新模式;途径
走进21世纪这个网络化与数字化的时代,伴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的日益深入,网络教育服务也走进全民教育序列中,为高校国防教育的网络与数字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契机。在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手段过程中,推行网络国防教育以促进高校国防教育手段的创新,这显然属于一种教育科技推动高校国防教育现代化的新方式。正是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基于网络化的高校国防教育新模式的设计与实现这一研究课题。
一、基于网络化的高校国防教育新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1.基于网络化高校国防教育新模式的内涵。在这里我们所谓的基于网络化的高校国防教育新模式,其内涵主要是高校相关部门借助于高校校园网这一渠道,让局域网成为收集、处理与传播国防教育的诸多信息的工具,以国防教育信息的网络化来促进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在这个高校国防教育信息网络化的过程中,教育者在现代国防教育思想和现代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注意借助于网络环境以及网络的相关信息资源,并与相关人员与相应信息紧密配合,以自主学习或协商与协作形式为主来看网站的国防教育活动及其推行的过程。在这个高校的基于网络化的国防教育活动之中,所谓的网络环境指的是所有那些运用于网络化教育过程中的物理实体。所谓的网络信息资源指的是能够为受教育者提高当代国防知识与技能并能增强受教育者的国防情感的所有一切信息。在高校网络化国防教育的全过程中,包含着三个必要的因素,那就是相应的指导信息、控制信息引领以及国防教育者必要的指导。我们在此所说的网络化国防教育的受教育者,就是指的那些直接或间接指导受教育者学习的所有人。作为高校网络化国防教育的形式,不仅包含着自主学习和协商、协作教育形式,同时还有其他一些现代教育形式,如投递式、Netmeet式等。
2.基于网络化高校国防教育新模式的特点。什么是目前基于网络化的高校国防教育新模式的特点呢?概括起来,可以理解为如下四点:第一点,既节约又高效。一方面是节约,置身于这一国防教育新模式之中的大学生,可以达到突破时空界限的状态;另一方面是高效,在此过程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以在虚拟空间里进行教育互动,实现了国防教育的方便与高效。由此一来,便可极大地节约教育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以及时间等等。第二点,凸显服务的优势。首先是资源服务优势突出,可以为国防教育提供丰富与共享的网络化教育资源;其次是网络传播服务的优势,实现国防教育的网络化使那些优秀的军事专家与国防专家的教学课件能够在网络上得以传播,接受优质教学内容的受教育者的面得到显著扩大。与此同时,相对完善的个性化服务优势在网络中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例如,我们想要知道一些现代的多种武器装备或者现代电子信息战的相关前端知识,或者国外关于国防教育动态等等,用传统教育方式就很难实现,但是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装备的国防教育新形式,就显得容易得多了,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第三点,能力培养得到强化。日益丰富的网络化新教育形式,向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培养能力和非智力性因素的教育必要条件。置身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之中,大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网上真实的厮杀情景,从而获得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的培育;借助于沙盘演习、兵棋推演,获得军事与国防的真谛。第四点,使各种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得到高度体现。对接受教育的大学生来说,传统教育属于被动和单一的接受教育,而网络国防教育是立足于自主探索、发现、协商等这样多种新型教育形式,大学生获得的不再是单纯的教师给予的知识,借助于主观能动性,可以自主去探究相关的知识和资源,教育者的教育范围和交流对象也随着网络而延伸,而获得了倍增的显著教育效果。
二、基于网络化的高校国防教育新模式的设计思想和原则
实现基于网络化的高校国防教育新模式,应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1.高校国防教育新模式设计的指导思想:首先,要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针,时刻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不动摇。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其次,要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进行,搞清楚国防教育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实现国防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第三,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就是学生的个性实际,要坚持将教育的先进性和学生要求的广泛性有机结合,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要将教育与管理有机结合好,把网络管理的法规制度健全好并落实好,在国防教育网络化过程中,要依法加强对网络和信息资源的管理,在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过程中来强化网络国防教育信息源建设。第五,要健全教育机制。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之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多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高校网络国防教育工作机制。
2.高校国防教育新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构建网络国防教育新模式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把握好四大工作原则:第一项原则是要将教育与管理有机结合。教育与管理两者互不可分,管理是教育的基础。尤其是对大学生这个受教育群体来说,更是如此。大学生进入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就更加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对其强化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网络国防教育的内容属于涉及国家安全、政治取向性极强的网络教育活动,就必须对其网络布局、信息安全进行严格管理;另一方面,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应实现教育与管理的相互融合和提升,互为影响,努力达到塑造、引导和规范人的目标。第二项原则是要将主导与堵截相结合。所谓的主导,就是要体现高校网络国防教育的教育主导性,把人的正向引导工作做好。而堵截则是要对有害信息加以堵截。从目前的网络技术条件看,堵截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况且我们当下的网络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要想将所有的一切有害信息都拒之门外,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将主导和堵截有机结合,就可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三项原则就是把知识性与思想性充分结合起来。从一方面来说,网络国防教育必须注重信息更新和知识性,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为教育的有效性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要认识到高校网络国防教育绝不能同于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其关键就在于思想的沟通和改造,其最后的落脚点则必然是为形成优良的国防观念和素质服务。思想性以知识性为前提和基础,注重知识性的目的最终在于增强思想性。注重思想性,就要求高校网络国防教育应重视改造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来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将先进知识、观念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第四项原则是要将主动引导与平等交流相结合。网民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都是平等的,他们之间的相互交往都是对等的,有着个体彼此充分尊重的基础。由此开展的国防教育对象是大学生网络群体,我们的施教过程完全不能高高在上,必须作为平等的网民,以平等的心态和交互的方式,来组织和开展大学生网络国防教育工作。
三、基于网络化的高校国防教育新模式的实现途径
要实现这种基于网络化高校国防教育的新模式,就可以很容易地把系统科学的理论灌输作为主要手段 ,由于青年大学生对互联网的特殊钟爱并将此作为自己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主动出击,抢占这一教育领地,让正面的理论灌输教育系统化。
1.构建起高校国防教育网络基地。要让一大批高品位和经典型网站来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网络化的实施平台,运用这一平台,有两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其一是必须加深内容。要把那些能启迪青年学生的知识性和理论性强的教育内容尽量选进来。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国革命的历史文献,中华英烈与当代英模人物的生平事迹、国际国内的军事技术进展、国防实力对比、国际政治军事事件时评和分析等内容;其二是形式必须多样化。要把那些结合电子技术具有声、文、图像一体化特点的电子教材开发出来,对版面设计和栏目进行精心设计,让立体化感觉出现在人们的视听觉里,从而对获得国防教育产生吸引和感染力。
2.大力举办网络国防专题教育。以网络国防教育为手段,可以促使国防教育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把丰富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受教育的大学生面前。运用这一手段也非常有利于开展调查、分析与整合工作,也容易进行研究并系统组织专题性国防教育,如“中日关系的发展与阻滞”专题,“什么是信息战”专题,“国防实力与民族复兴”专题等等。
3.踊跃进行网上热点与难点问题的大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应聘请一些国防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把信息资源里具有很强思想性、知识性和生动性的那些上网,把当前国际经济军事形势下的那些社会热点性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来分析和对照,用计算机程序的形象和生动来编写深奥的国防教育材料,以此把大学生吸引进来,参与相关的讨论,通过讨论达到启迪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目的。还要开发运用电子技术将文字与声音和图像结合的国防教育电子教材,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形成学生们利用网络学习,解惑的理论模式。
4.积极组织国防教育网络技术实践。技术实践是网络高校国防教育的又一个非常突出的优势之所在,在这里,技术实践优势所说的是,把国防教育结合思想教育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确保达到以思想引领技术的发展,以技术让纯洁性信息思想获得保证,并让信息性国防教育得到强化。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构成了国家安全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现我国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保障的关键是政治思想过硬、技术拔尖的人才,而高校网络国防教育技术实践则提供了这样一条人才培养的途径。
5.开设国防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有两个层次方面的网络安全内容,一方面是层次性的内容,包括实质性的信息安全内容的了解,对信息入侵的本质性表现,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是利用什么方式攻击我国网络系统;另一方面是关于技术层次性内容,这包括对如何防范信息入侵和做好网络安全防线的手段和途径等等。通过专门的课程介绍和实践,使大学生增强感性接触和理性认识,从而对“网上国防”,“信息国防”,“文化国防”等新概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6.建立国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基地。基地化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使教育过程得到实践的支持,使(教育成果得到实践的检验,是教育走向科学化的重要一步。高校可以与社会有关单位就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开展合作,有关机构提供技术和设备,高校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相互支持。
7.实现对高校国防教育的网络渗透。开展这一工作,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按照规律性的人的思想形成特点以及逐渐发展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因素及方式都融入教育思想,实现并达到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效果。我们所进行的国防教育日常化,是作为一种国防教育系统化的有效补充,并渗透到网络教育之中,大大拓宽了日常国防教育的渠道。借助网络进行沟通,可以发挥Email,BBS聊天室等各种形式的优势,大学生的自由讨论话题就可以集中到他们比较关心的国际国内热点和难点问题方面,能够让大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或在网络上的思想沟通,让正确的引导能够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平等性、超时空性等所创造出的平等和信任的情境中进行。
总之,基于网络化的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大趋势,主要是大学生的理性认识层次上。同时,教育还应当注意充分发挥人的情感在认知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其基本思想是主动热情提供网上优质服务,宣扬爱国情感、民族精神,产生积极的思想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1]张晓霞,李治,崔岐恩,等.网络化国防教育之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1):98~99.
[2]崔岐恩,等.对国防教育网络化的认识[J].国防,2005,(11):33~34.
[3]徐建军.新形势下构建高校网络德育系统的研究与实践[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234.
G641
A
1006-5342(2011)08-0154-02
201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