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和谐管理的初步研究

2011-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心理大学生

刘 婷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高校大学生和谐管理的初步研究

刘 婷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本文就“和谐管理”这个概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人认为“和谐管理”并无定法,关键是需要遵从“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使得新世纪高校能够“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高校;大学生;和谐管理

一、和谐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和谐”的哲学内涵

和谐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内涵为两个方面,一为“和”,一为“合”,“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和谐、和平,以“礼”为准绳构建出“家和万事兴”之局面。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意思就是要用道德感化世人的心灵、用规范约束大家的行为。“合”主要是通过“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来体现。这个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道”。即世间万物各行其“道”,人与社会及自然和谐相处。

因此,所谓“和谐”就是使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统一共存。胡锦涛主席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定义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和谐管理的内涵

“和谐管理”的这个概念孕育于和谐社会的理论中,在讨论“和谐管理”时将不可避免的需要涉及“和谐”的哲学内涵。“和谐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其管理目标,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以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这是一种以促进人和谐发展从而造就其和谐个性为目的的管理。”[1]和谐管理源于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哲学内涵以及时代发展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管理的实施要遵从两点原则:其一,和谐管理要管得有理有据。所实施的管理必须要遵循以正确理论为指导的政策和制度,切不可强词夺理,颠倒是非。这也就是“和谐”的哲学内涵中所指的“礼”;其二,和谐管理要管得合情合理。顾名思义,要将理性融入到日常管理中,睿智的进行危机管理,站在理解的立场上进行冲突管理,切忌情绪化、极端化的管理方式,合乎情理的管理行为。管理的目的并非在于“管”,而在于“理”,“管”为手段,“理”才是目的。我国古代所崇尚的无为而治,也就是实施和谐管理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即“和谐”的哲学内涵中所指的“道”。

明确和谐管理的动力源泉是要以人为本,把人看做是管理的目的和归宿,要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2]基于和谐管理思想提出高校学生和谐管理是新形势下对国家倡导的和谐社会理念的一种积极响应,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在校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利益、尊重学生的权利、重视学生的价值、发掘学生的潜能。

二、当代高校中学生管理的难点

(一)价值取向功利化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总是与当前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因而可以说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当前社会整体价值观的“风向标”。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观念的冲击,一些庸俗的价值观使少数大学生产生了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追求唯利益至上。当前很多大学生从个人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某些大学生“急功近利”,以个人的价值实现为借口,重实惠,轻理想,仅仅希望自己能够“当大官”、“挣大钱”,这些都可以很明确的反映当前某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

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目前中小学教育甚至家庭教育中对学生采取的是应试教育,只要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学生们漠视良好品德的养成,导致人文素养极为缺乏,同时缺乏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的认同感,只注重自我个性的张扬而缺乏广阔的胸怀,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极端的利己主义思想严重,忽视他人和社会。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逐渐趋于功利,不再热衷于对真理的探求,而更多地关心自己的物质生活和感官上的追求。尤其是随着当前改革开放愈来愈深入,东西方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不断加剧,种种思潮的冲击影响了大学生的正确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的形成。因而,在这种环境下正确的价值观的养成显得尤为迫切。

(二)生活方式盲目西化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人们逐渐的富裕起来,但是经济的富足并没有弥补精神上的缺失,许多国人在言语中动辄外国如何如何地好,国内是如何如何的落后。在教条的执行“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却忘记了精神文明的建设。特别是对于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健全的高校大学生,社会上充斥的种种盲目西化的糟粕更容易使他们受到影响。盲目西化所带来的必将是追求物欲的拜金享乐主义。这种现象在当下高校学生消费方式,恋爱方式的转变中可见一斑。

大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于家庭,作为大学生本应勤俭朴素,然而,目前大学生中盲目消费、赶潮消费等负债消费现象非常普遍。一些大学生由于虚荣心的驱使,攀比成风,不惜向别人借钱或向家人变相要钱,甚至铤而走险坠入犯罪的深渊;由于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段,心理成熟又落后于生理成熟。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他们的恋爱方式逐步西化,抑或是更加的极端,甚至有些大学生把性作为获得金钱或者其他目的的手段,恋爱动机不端正。类似问题频发,让如何引导大学生们养成正确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学习目的不明确

社会转型时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抵抗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受不良思想的侵袭。大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及意义无法正确的认识,一些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碰到一点困难挫折,就会退缩和逃避;自控能力差;逃课和抄袭现象多有发生,甚至出现考试作弊现象。2008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表明,学生在网民职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占28.8%,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43.9%。[3]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形势堪忧。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13所高校的调查显示,80%中断学业的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另有百余名在读学生因为网瘾出现成绩下降、学分不达标的情况,其中一些学生被迫降级、试读,濒临退学。

近些年来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已然成为一个大问题。很多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目的感到非常困惑,从小到大围绕考试在老师父母的严厉监督之下学习。造成一部分学生上大学后,没有老师严厉的监督后逐渐变得堕落,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这些种种都是反映大学生们没有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盲目的学习。同时父母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缺乏正确的交流以及好的交流平台将彼此的想法表达清楚,如果他们之间能够很好的交流,那么老师和家长就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为自己而学习。

(四)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大学生的精神疾病患病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4]。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学习生活方式的独特性,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常常使高校学生们处于焦虑状态,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者情绪较易波动,致使大学生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导致不良、不当行为的发生。

大学的校园犹如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多数的高校大学生们都是离开父母闯荡在外,在这里他们原来各自的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等等在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发生碰撞、冲突,必然会生压抑和焦虑。这些点点滴滴的心理状况不及时的排遣,都可能会导致一些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某些同学学业的荒废、思想的消极、态度的散漫,甚至引发一些不当的行为。由此可见,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将是高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三、高校大学生和谐管理的对策

(一)营造积极校园文化,培养健康价值观念

建设和谐社会要求的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更加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建设和谐校园不仅需要优良的硬件设施更要有积极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校园环境,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理解、感悟、升华人格。同时需要高校师生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中来,提高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分享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的喜悦,营造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5]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具有开放性、独特性、自主性的特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全面培养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鼓励学生参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拒绝消极文化的影响。

(二)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正确的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学生辅导员以及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学生的性格,沟通感情,相互信任,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自我管理,让大学生有正确的自我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完善,实现自己的目标并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锻炼自我的调节能力;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切忌盲从跟风。学校要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能够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风,让大学生能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以后就业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构建信息管理系统,促进多方沟通交流

高校当中应该要建立有效地信息沟通管理系统,该信息管理系统应该成为连接学校,学生及其家长的平台。形成家长和学校互通联系沟通机制,构建学生、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和谐关系。家长可以充分的了解学校的管理模式以及与学校沟通的方式并且能够很好的与学校沟通,同时学校也要有能够及时的与家长联系,互相交换信息。学校要利用好家庭教育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展好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通过这个信息沟通管理系统,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日常表现,对于特殊学生、学习成绩差时及时与家长联系和进行沟通,家校共同教育和管理的机制,同时,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由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管理,以此作出决策及时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时能够更好的关心困难学生,真正所有学生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6]

(四)完善心理咨询机制,加强心理引导疏通

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各项制度,依托学校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卫生委员”为主体的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对高校的大学生做定期或不定期的心理普查,同时,还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网上咨询、电话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特别针对学习困难、失恋、言行异常、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等的特殊学生群体的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有效地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的事件发生。在心理问题的处理上,学校要及时预防,及早发现,有效干预,从而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总结与探讨

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礼之用,和为贵”。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传承贯穿着“和谐”的思想。和谐管理的归根结底就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成“和合”之局面。本文中所探讨的其实仅仅是“和谐管理”这一管理方式下的一些决策,具体的措施将会多种多样。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同样和谐管理并无定法,其目标就是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够使得高校呈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局面。围绕这一目标可以进行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中对和谐管理这一概念仅仅探讨了校方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但是“和谐”这个概念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因此,还可以对高校大学生在和谐管理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做一些探讨,同样,对于社会在和谐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可以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1] 席酉民. 和谐管理理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 郭晓敏. 浅议和谐管理[J]. 科技创新导报,2009,7.

[3] 张爱艳. 大学生网瘾问题的分析及预测[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0,24.

[4] 匡令芝.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J]. 黑河学刊,2005,11.

[5] 史承军. 论高校和谐教育的实施[J]. 理论观察,2006,1.

[6] 赵鹏.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J]. 科技资讯,2008,36.

G410

A

1008-7427(2011)09-0039-02

2011-05-20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