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析英语词汇教学*

2011-08-15陈毅玲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义项范畴语言学

陈毅玲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析英语词汇教学*

陈毅玲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词汇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交际水平的关键环节。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探索研究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原型理论和隐喻概念等理论来探讨英语词汇教学的新的有效途径。

范畴化;原型;隐喻;英语词汇教学

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自然语言产生和理解的过程,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范畴化与原型范畴理论、隐喻概念和认知语法等等。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词汇,掌握英语词汇是提高英语交际的应用基础。英语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一向处于重要位置。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观察和了解语言中词汇认知的组织和规律,以人的经验和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基础说明语言中词汇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对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

范畴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范畴是经过无数次实践证明,并已经内化、积淀为人类思维的成果,是人类思维成果高级形态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结构稳定的基本概念。其特征包括单一、特殊、普遍、形式、内容、本质、现象等等,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在观察世界时,事物被划分为不同的范畴,如:动物,植物,建筑,书籍等,同一事物又同属于多层范畴,如月季同时属于植物,蔷薇科,花朵等范畴,构成范畴的不同等级。Berlin et al.(1973)以动植物为例,将名词划分为五级范畴:

a.Unique beginner生物类别:plant,animal

b.Life form存在形式:tree,bush,flower

c.Generic name科属名称:pine,oak,maple,elm

d.Specific name标名:ponderosa pine,white pine,Jack pine

e.Varietal name物种:Northern ponderosa,Western ponderosa

Berlin等人认为,这类词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区分的最基本心理等级,具有词形简洁、紧密、构词能力强等特点。便于大脑激活,易于感知和记忆。因此,它们又被称为基本范畴词。

英语中的基本范畴词约有3 000个左右。它们在日常口语、普通文章中使用频率最高,并且大量的转化、派生词、短语、固定搭配用法、习语等都源于基本范畴词。如在阅读理解中,学会英语常用的1 000个词,就能理解一篇规范文字80%的内容,学会常用的2 000个词,就能理解89%的内容,学会常用的3 000个词就能理解93%,学会常用的4 000个词,可理解95%的内容,而学会常用的5 000个词,就可理解97%的内容(汪榕培,1997:3)。因此重视基本词汇的学习,重视对基本词汇的多义和搭配的学习,学生的基础知识会更扎实。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运用认知语言学基本范畴原理指导教学。教师可以把词汇进行归类总结,帮助学生学习、记忆。例如:可把基本范畴词汇归纳为:动物、植物、食品、服装、交通、自然现象、职业、文具、家庭、教育等基本范畴。同时,加强学生对基本范畴词汇多义、搭配、辨析等方面的训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进一步增加词汇量的掌握。此外,还可以把构词能力强的词根、前缀、后缀纳入基本范畴词汇教学,借助于人类的认知规律来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原型理论的基础上加深词语多义之间的深层联系

原型是物体范畴中最好、最典型的成员,其他所有成员也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人脑的认知活动是以记忆为基础进行的,新事物一旦形成,大脑会依据新事物的属性,与已认识的事物建立相关联系,并对其分类。原有概念不断得到扩展,从而形成更大的语义范畴。词汇的意义会表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究其原因是词汇在使用的具体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上下文,情景语境,语言使用者等等)。相同词汇的多个意义之间有核心意义和扩展意义之分。以“green”为例:

(1)Her parents bought a green coat for her as a birthday gift.

(2)These oranges are too green;they are inedible.

(3)The boy was green to believe what the lady said.

(4)The girl was absolutely green when her opponent won the prize.

句(1)中,green是该词的原型义项,意为“绿色的”。句(2)中,green的原型意义“绿色的”原始域映射到目标域“植物”上,指果实还未成熟。句(3)中green映射出抽象的义项“不成熟的,幼稚的”。而green在句(4)中的义项为“眼红的,嫉妒的”,完全抛弃了其原型意义。可见,(1)为原型义项,其他义项都是围绕这个向外扩展而来的,而且义项也由具体发展到抽象。

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相同词汇不同义项时,应向学生重点讲解词汇的原型义项,并创设不同的语境,培养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角度理解词汇抽象意义的能力,让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词语的深层演变机制。学生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能突出重点,提高学习效率,最终达到灵活运用和掌握的目标。

三、运用概念隐喻辅助讲解英语词汇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思维问题,不是语言问题;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概念隐喻理论的革命性观点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发展。美国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即源域向另一个概念域即目标域的映射。人类的整个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域性的(Lakoff&Johnson,1980:4)。他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和表达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从而形成了语言中的跨概念的认知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在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在“ARGUMENT IS WAR”(论争是战争)这一隐喻中,“WAR”,为源域,“ARGUMENT”为目标域。“论争”这一概念是由“战争”概念比喻说明的。我们通常是把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映射到不太熟悉的概念域上,这样有助于对后者的理解。(Ungerer& Schmid,2001:26)

随着人们认识事物的增多,范畴中的成员也在逐渐增加,特别是较为抽象的范畴。但人们不能无止境地为范畴成员增加概念,毕竟人的记忆力有限,而且太多的词语不利于交流。而隐喻的运用,既能无限创新人类的思维能力,又可用有限的手段无限地扩展语言的容量。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人类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词汇的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隐喻、转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赵艳芳,2001:102)。

概念隐喻为我们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重视向学生介绍词汇在生活中的应用意义及其生成的隐喻意义,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词汇内部的基本词义和隐喻词义,并正确认清两者之间的联系。教师还应有效地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主动弄清一些习语隐喻义的出处及典故,培养他们在日常交际和书面写作中灵活使用隐喻习语。如,由于heart(心)在喜、怒、哀、乐等各种特殊生理和心理活动表现出的独特地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来喻指与这些活动有关的词语,而作为普通义(仅指心脏)的用法相比较起来要少得多。如:break one's heart(使某人很伤心);hav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非常吃惊)等。由于功能和形状上的相似,heart又被用来喻指“中心”,如:the heart of a city(市中心),还可以通过转喻来喻指人,如:dear heart(亲爱的宝贝),sweetheart(爱人、情人)等,因而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

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多种有利方式和手段,积极创设与本族语相近的开放式环境,在讲解隐喻用法时,注意其文化背景阐释的异同。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探寻隐喻规律性的能力。如在讲解有关“horse”的习语时,教师可以阐释其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地理环境方面,英国是一个山多地狭的岛国,在古代,田地主要靠马来耕作。因此与马相关的隐喻耳熟能详。如:“as strong as a horse”(像马一样强壮),“a black horse”(出人意料的获胜者)“back the wrong horse”(比喻支持失败的一方)等。而中国古代多生活在平原地区,耕作主要靠牛完成,因此就有了“他强壮得像头牛”、“孺子牛”、“老黄牛”等表达方式。在价值观念上英汉两种文化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西方文化中,人们认为狗是忠诚友好的象征,关于这种动物的隐喻大量出现在英语中,“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皆有得意时);而在汉语言文化中,狗常带贬义,如“走狗”、“狗奴才”、“狗仗人势”、“痛打落水狗”。在对颜色象征意义上,也可看出英汉两种文化中价值观的不同。汉民族对蓝色情有独钟,如:“这些孩子们正勾画着他们的美好蓝图。”而在英语中,蓝色常代表忧郁和沮丧,如:“He looks blue.”喻指他心情低落。

因此,教师应善于区分在不同的自然及社会背景下,英汉两种词汇所具有的显著不同隐喻意义。同时还要具备跨文化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在词汇学习中能够自觉地比较英汉两种词汇隐喻意义的异同,从而正确地运用英语词汇。

四、结语

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探索研究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特别是在词汇教学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将认知语言学的这些重要理论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符合人类认知发展的规律,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的主体认知意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习得的数量和质量。教师如若能积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新成果,必将为英语词汇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1]Berlin,et al General principles of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in folk biology [J].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73,(75):214~242.

[2]Lakoff G& 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Ungerer,F.& Schmid,H.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4]梁晓波.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5]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汪榕培.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H0

A

1006-5342(2011)08-0092-02

2011-05-26

猜你喜欢

义项范畴语言学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Enhanced Precision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
不能把范畴不同的两个问题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