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词中的“雨”意象(下)*

2011-08-15彭远利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壮志宋词词人

彭远利

(贵州大学 花溪北校区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宋词中的“雨”意象(下)*

彭远利

(贵州大学 花溪北校区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宋词中的“雨”意象是词人心灵的产物,展示着多层次、多侧面的内在蕴涵,渗透出词人难以言表的情感流程。“黄昏潇潇雨”、“愁云恨雨”则是常见的复合意象,通过“雨”的这两种复合意象能将词人心中的人生短暂、时光流逝、情感相思、闲情逸致、人生坎坷、壮志难酬、国破家亡等情愫灵活的表达出来。

宋词;雨;意象

拙文《宋词中的“雨”意象》(上),主要写了“落花微雨”、“梧桐细雨”、“淡烟疏雨”三种复合模式的“雨”意象,继这篇文章之后,笔者想写“黄昏潇潇雨”和“愁云恨雨”意象。袁行霈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辛衍君也写到:“意是指心意,象是指物象,意象即意与象的有机结合,意象也就成为了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一种艺术处理方式”。我们可以看到,意象是“意”和“象”的有机结合体,作者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过程中,将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交融统一起来,使得“意”和“象”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由此便形成了“意象”。诗词意象滥觞于《诗经》和《楚辞》,到了唐代臻于高度成熟。而词作为后起的新诗体,则是更加巧妙灵活的运用了意象及其组合方式。“黄昏潇潇雨”和“愁云恨雨”意象,以复合模式的形式出现在宋词中,将词人心中的人生短暂、时光流逝、闲情逸致、人生坎坷、壮志难酬、国破家亡等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黄昏潇潇雨

“黄昏潇雨”也是宋词中常见的复合模式。“黄昏”给人一种忧愁的画面。杨艳梅的《论宋词的审美意象》(下)是一篇专门研究“黄昏”意象的论文,她认为“黄昏”这个意象容易牵动人的悲苦情思,给人一种萧索苍凉的感触 。我也赞成她的观点。宋代词人把“雨”和“黄昏”意象组合在一起出现,会使悲苦情思和萧索苍凉的感触更加凄清和无助,好比雪上加霜,火上浇油。也有把“黄昏”和“雨”意象组合在一起来描写一幅美丽的画面,而这美丽的画面中又略带感伤,成了凄美的画面。

女词人朱淑真有首《蝶恋花·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词作为作者心灵的产物,前三句描绘了垂杨的绿姿,接下来两句对暮春景物作了进一层的描写。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惜春、恋春的多情杨柳,正是女词人自我心灵的物化展现。女词人既痛感于年华飞度、青春易逝的可悲,又并未被不幸现实室息了自己对美好人生和心灵自由的执着追求。下阕,词作由客观之境转化为主观之境。春色既已浓艳之极、春心却呈归去之意。词人已知留春不住、恋春枉然,就干脆爽朗地端持酒杯为春送行。“黄昏却下潇潇雨”一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潇潇雨”意象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是词人的眼泪;“黄昏”意象本来就意味着一天的结束,意味着人生的暮年,在这里把它与“潇潇雨”意象组合在一起出现,更能将词人内心凄婉的感情传递出来。词人把赏春、恋春、留春、惜春、无可奈何中送春以至怨春,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历程和行为轨迹循序渐进地组织在由远到近、从白日到昏夜的时空推进之中,而且感情由热望到激越再到沉郁终至绵缈。总之女词人用“杜宇”、“黄昏”、“潇潇雨”的意象写出暮色苍茫、细雨淅沥的悲悒氛围,令人黯然神伤。

晏殊的《渔家傲》中说:

杨柳风前香百步。盘心碎点真珠露。疑是水仙开洞府。妆景趣。红幢绿盖朝天路。小鸭飞来稠闹处。三三两两能言语。饮散短亭人欲去。留不住。黄昏更下萧萧雨。

此词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写的一些闲情逸致,实际上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愁绪。“饮散短亭人欲去。留不住。”把送别场景的哪种无奈和黯然神伤,渲染得淋漓尽致。“留不住”三个字,不仅仅是留不住离人,也是留不住时间与光阴,更是留不住人的生命。最后以“黄昏”、“潇潇雨”这些景语结情,给人意味深长的韵致。“黄昏”意象暗示着时光不再,青春不再,生命不再,美好事物即将逝去,“潇潇雨”意象给人一种凄冷无助之感。本词用“黄昏潇雨”意象的组合模式把离别时的愁绪写得深动而形象,更将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无奈,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李清照有“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浣溪沙》),她用最后通过黄昏时刻、疏雨稀落、打湿秋千的迷蒙画面来显现埋藏在心底的愁绪。在叶梦得的《虞美人》写过:“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落花”、“黄昏雨”意象组合在一起,把伤春的无奈写得淋漓尽致。

岳珂的《满江红》说:“云外月,风前絮。情与恨,长如许。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洛浦梦回留珮客,秦楼声断吹萧侣。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廉纤雨”,在这里我们看到词人将“风云”、“秦楼”、“黄昏”、“雨”等意象重组在一起,巧妙的把萧索苍凉的感触流露出来。姜夔《点绛唇》中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就是通过“黄昏雨”这个意象来言自己的壮志难酬的愁苦和生命即将逝去的凄清和无助。

朝阳东升,夕阳西下,黄昏是光明与黑暗的一个临界点。作为宇宙中一个特定的时间范畴,“黄昏”意象本身就给人一种萧索、凄凉的感觉,一种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感伤,生命意识的惋惜,再加上“雨”这种令人的心意生冷的意象,便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明了的知道当时词人所处的、所遭遇的境况和历程以及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以便增强我们的直观性。

愁云恨雨

“愁云恨雨”也是宋词中常见的复合模式。“云”意象和“雨”意象,本来就是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描写对象。“云”意象给人一种飘忽不定之感,“雨”意象给人一种愁闷的情怀。“云”、“雨”意象组合出现,更能将词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传神的表达出来。它们二者在宋词中的组合形式有很多,如:愁云恨雨、闲云闲雨、朝云暮雨、流云卷雨等。其中有表达自己壮志难酬之情的,有表达相思离别之苦的,也有表达国破家亡之感的。就像在王禹偁的《点绛唇》就借助“云”“雨”意象来写壮志难酬: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下片以“征鸿”做旁衬,暗写滞留异乡不能振翅高飞的感慨。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身事”的联想,想到了男人一生的事业。我们知道,词人进士后,只当了一个小官,无法实现心中的鸿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我们看到词人用“愁云恨雨”、“孤烟”、“征鸿”意象组合在一起,把壮志难酬写得淋漓尽致。吴文英曾用“云雨”意象来表达出思念亡妻的伤感与痛苦。如《绛都春》:

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南楼坠燕。又灯晕夜凉,疏帘空卷。叶吹暮喧,花露晨晞秋光短。当时明月娉婷伴。怅客路、幽扃俱远。雾鬟依约,除非照影,镜空不见。别馆。秋娘乍识,似人处、最在双波凝盼。旧色旧香,闲雨闲云情终浅。丹青谁画真真面,便只作、梅花频看。更愁花变梨霙,又随梦散。

这首词写的是词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插曲。上片以“南楼坠燕”起,以“镜空不见”收,写对亡妾思念极深而不得见的凄婉之情。下片借偶遇之人抒发怀旧之情,更是一韵一顿,笔意曲折。“旧色旧香,闲雨闲云情终浅”,二句言想起故人的旧色旧香,而眼前这种邂逅相逢的露水夫妻毕竟情浅。这是承接“双波凝盼”而来,意思是说尽管她们神态极为相似,但词人对她们两人的感情是绝不相同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词人用“云雨”这种缠绵悲恸的意象来抒发对亡妾难以释怀的想念。此时此刻的“云”也是愁的,“雨”也是恨得。

当然,在宋词中“云”、“雨”意象在一起,还经常用来表示男女“云雨”之事。柳永在《安公子》中说“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恁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便是男女“云雨”之事的流露,他用“云愁雨恨”这组意象来表达现在一个人孤眠不暖的无限愁绪。

欧阳修的《踏莎行慢》中曾写有:“独自上孤舟,倚危樯目断。难成暮雨,更朝云散。凉劲残叶乱”,“朝云”、“暮雨”在这里巧妙的组合,把行人离愁别思委婉含蓄、韵味悠然的表现出来。周邦彦也有把“暮雨”与“云”搭配在一起的。他的《齐乐天》中有:“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词人把“绿芜”、“暮雨”、“云窗”放在一起,烘托出环境的凄神寒骨和内心的困顿孤寂冷清之感。

贺铸的《平阳兴·踏莎行》的上片讲到:“凉叶辞风,流云卷云,寥寥夜色沉钟鼓。谁调清管度新声?有人高卧平阳坞”,“流云卷雨”这个复合意象将词人内心的怨恨深隐曲折、飘忽朦胧的传递出来。此外毛滂《惜分飞》的下片“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用“断云残雨”意象灵活的再现了分别时的黯然神伤,把愁和恨,巧妙地蕴藏在意象之中。

除此之外,还有用“云雨”意象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愤。在张元干的《石州慢》中,就是这种的典型,他提到“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事实上,“雨急云飞”和“惊散暮鸦”就是词人南渡逃难时地形象化体现,蕴藉着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感。陈亮在《水龙吟·春恨》中也利用了“云雨”意象来表达对故土和沦陷区父老的怀念。他说:“迟日催花,淡云隔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这些都是春天的美好景物,只可惜无人欣赏,用此衬托出国家沦丧后的惆怅。

总之“云”和“雨”都是常见的自然景物,宋代词人“云”、“雨”意象中融入自身的真情实感,以复合模式出现在词中,对衬托词人的相思情苦、离愁别恨、壮志难酬、国破家亡等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当然,“雨”经常出现的复合模式,除了之前研究过的“落花微雨”、“梧桐细雨”、“淡烟疏雨”和本文所谈的“黄昏潇潇雨”、“愁云恨雨”外,还有“冷风疏雨”等。宋词中,“雨”意象和其它意象组合出现能将词人内心难以表达的情感,借助意象在读者脑海中形成逼真形态,让人能更好的理解与回味。宋词中,写“雨”的词,读者可以立足于文本,通过这些组合意象,加上自己的想象,结合身世之感或者当时情境,会达到另一种境界的。以“黄昏潇潇雨”和“愁云恨雨”等复合意象的形式出现在宋词中,能将词人心中的人生短暂、时光流逝、闲情逸致、人生坎坷、壮志难酬、国破家亡等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灵活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辛衍君.唐宋词意象符号学阐释[D].苏州:苏州大学,2005.

[3]杨艳梅,杨淑平.论宋词的审美意象上[J].松辽学刊,1996,4(75):45 ~48.

[4]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I207

A

1006-5342(2011)08-0061-02

2011-05-12

猜你喜欢

壮志宋词词人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词人的职业
油田工人
破桩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飞行员:唯有壮志可凌云
宋词
林逋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