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二语习得的年龄因素与外语教学

2011-08-15李阳阳吉哲民

关键词:关键期二语外语教学

李阳阳,吉哲民

(中北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外语系,山西 太原 030051)

影响二语习得的年龄因素与外语教学

李阳阳,吉哲民

(中北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外语系,山西 太原 030051)

年龄因素;关键期假说理论;最佳年龄;机遇窗口;外语教学

介绍了年龄因素与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最佳年龄,机遇窗口的关系,通过分析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问题和误区,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和设想。

年龄问题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点话题(王初明,2001)。有关年龄因素的研究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指定和外语课程的设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该问题一直与“外语学习年龄越小越好”的传统思想外语学习的最佳年龄以及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交织在一起,本文简要介绍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最佳年龄,机遇窗口,以及其中外学者对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的研究分析,作者通过分析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问题和误区,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和设想。外语学习过程是动态、复杂、持续一生的过程,所以还有其它一些学习因素需要不断验证、完善。

一 “外语要从小学起”与最佳年龄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掀起了小学外语教学的热潮。在美国,起始年龄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不等。与此同时,瑞士、英国、法国和荷兰等欧洲国家也开始提前进行外语教学的实验。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1962年和 1966年两度在德国汉堡召开国际会议,研讨小学外语教学问题。在第二次会议总结中美国心理学家Carroll说:“(会议)所提出的问题是儿童学语言是否比年龄大一点的人学得好些或快些,不幸的是,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实验中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美国新泽西州的Somerville市曾经对1530名中学四年级的学生外语成绩进行调查,1965年,Brega和Newell也做了类似的调查。不过这两次调查中,都存在一个问题:小学学过外语的学生的总学时比未学过外语的总学时多。所以,这些调查还不足以说明测试成绩高与外语学习起始年龄之间的关系正相关,因为还可能是由于前者学习时间长的原因。尽管有这些成功的例子,但总的来说,实验结果还不能证实必须提早进行外语教学。反对的实验也很多。Burstall(1975)在

英国和威尔士进行长达10年(1964~1974)的纵向实验调查。该调查的结论是:学外语要起步早的说法站不住脚;如果早学外语有什么好处的话,这个好处就是能使学习者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Cochrane(1980)在日本对54名儿童和24名成人在区分英语/r/和/l/的发音能力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表现超过成人,在正规学习时,成人语音方面的进步之所以更快是因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起作用。Harley(1986)研究在加拿大的法语双语教学的儿童成绩。结果是:早开始双语课程学习的学生比晚开始的学生最终学习成绩高的原因是他们接受的二语学习的时间较长,而与起始年龄无关。在中国,1985年进行了一次全国中学(主要是重点中学)英语教学调查,结果显示并非从小学开始学外语的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就越好。学生成绩与起始年龄关系不大。刘志亮对青海油田7所学校的调研结果也表明,年龄在外语学习中优势不大。显然,这些实验或实践暗示,在外语教学环境下,提早开设外语课程优势不明显。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年龄之间并非是必然的因果联系,学习时间长短,学习动机,情感因素等都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学者桂诗春(1992)、王初明(2001)、刘振前(2003)、杨连瑞(2004)进行了专文理论评述,束定芳等人(2003)、董燕萍(2003)、王蓓蕾(2003)、陆效用(2004)等则采用访谈、问卷等手段开展了实证研究。他们的基本结论是:外语学习并非年龄越小越好。

二 关键期假设、“机遇窗口”

1 关键期假设

1967年,Lenneberg提出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二语习得研究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焦点是围绕语言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问题而展开,这个问题关系到语言知识在大脑内部的组织方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外部选择。关键期假设认为: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是在2岁至青春发育期之前这段时间,学习者由于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处于发育期,大脑的可塑性较强,因此比较容易学会地道的第二语言;过了这段时间,生理条件发生变化,大脑逐渐失去可塑性,过了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因此较难学会第二语言。关键期假设虽然最初不是针对二语习得提出的,但却引发了无数有关二语学习年龄的研究和争论,支持和反对的证据似乎各占半数(Singleton,1995)。上文中的“学外语年龄越小越好”从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关键期的存在,但是从上文中世界各地所做的实验从正反两方面都解释了这个问题。如果说这场争论有什么结论的话,那就是:1)一个笼统的二语习得临界期难以得到证实;2)可能存在语音敏感期(Flege,1999)。Spolsky(2000:96)在回顾了有关的文献后总结说:即使是在语音方面,年龄也只是获得地道口音的一个偏爱条件(preference rule),还不是必要条件。

2 “机遇窗口”

针对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争议,Birdsong(2006)对近年来有关年龄问题的数项重大实证研究作了针对性的评述,对Birdsong和Molis(2001)的研究数据以及Johnson和Newport(1989)的研究数据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认为二语习得存在学术界传说的“机遇窗口”(Window of Opportunity,WOP)。从出生到 27.5岁之前,这个窗口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学习者只要在窗口开启状态时段内开始二语习得,就有可能获得接近本族语者水平。一旦超过27.5岁,“机遇窗口”则逐渐关闭,学习者成功的可能性与年龄增长之间呈现出急剧的反比关系,语音、词汇、句法等语言的各个层次以及理解、产出等语言的各个方面呈现出不同速度的下降趋势。如此看来,二语习得“机遇窗口”的临界点要比人的生理成熟期延长十几年的时间。

“机遇窗口”理论综合了社会、动机、教育、以及认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这一理论,起始年龄对于外语学习固然重要,但是青春期并不是外语学习成功的临界点,过了青春期然可能在语言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达到接近本族语者的水平。传统二语习得年龄研究拘泥于关键期生物机制的束缚,忽视了社会、教育、动机、认知等因素的作用。研究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学习者,尤其是大龄学习者,使其获得学习成功,这是外语教育界当前十分重视的问题之一。

三 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问题和误区

我们研究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外语要从小学起,最佳年龄,机遇窗口,换言之,儿童与成年人二语学习情况的不同,根本目的是为了指导外语教学。然而,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和误区:

1 在我国,外语主要指英语。教育部在2000年7月出台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从 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有条件的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必须开设英语课程。关于小学阶段开设外语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直是外语教育界及政府教育部门争论不休的问题。不管这个观点正确与否,社会上涌现出各类外语辅导班,速成班,大街小巷到处张贴着外语家教广告,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外语速成广告等都在以各种形式迎合人们的需求。英语教学已经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

2 有些大中城市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但教材五花八门,师资水平也参差不齐,很难保证与初中衔接,常导致重复教学。有些小城市的小学英语教学大多流于形式。有关资料显示,小学就开始学习外语的学生比起后来初中开始学习外语的学生,在总体的外语能力方面并无明显的优势。早期的英语教学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小学与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英语教学衔接得并不好。中学阶段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只强调词汇、语法的学习,忽略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得英语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四 解决问题的建议和设想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学习外语具有不同的特点,外语教学工作者应该根据其优劣势,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对不同年龄阶段制定有侧重的学习目标,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实现这些目标。

儿童阶段:儿童模仿力强,听觉敏锐,心理障碍小,语音习得占优势,因此儿童外语的教授可以听说活动为主,允许他们通过适当的途径(主要是听)来增强外语的感性认识。多以游戏形式进行,寓教于乐。第一,应用直接法(the DirectMethod)和全身反应法(TPR)帮助儿童建立稳定实用的词汇库。儿童阶段是一生中机械记忆能力最强的阶段,因此针对这一优势应尽可能多的输入单词、习语。同时由于儿童短时记忆优于长时记忆,选择与儿童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词汇才能得到重复巩固,只有这样的词汇才是儿童真正词汇量的组成部分。在选择和安排词汇学习时,可以按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课程,并努力创造近似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像习得母语那样广泛地接触外语。在词汇的选择上要做到由具体到抽象,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除此之外,特别适合年龄较小学生的全身反应法在学生学习词汇方面也有很大帮助。全身反应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听取指令并用行动做出回应,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加深对词汇的理解,从而促进记忆。第二,结合沉默法(the Silent Way),利用原声帮助儿童获得良好的发音。儿童模仿正确发音的能力正处于优势阶段,因此应注重输入正确的外语语音,我们可以凭借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源并合理结合沉默法来避免错误的语音输入。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事先提取原声多媒体或利用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跟读,还可以让学生观看适合于他们的原声片。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语音学习阶段尽量保持沉默,使“中国腔”远离学生,给他们提供最好的学习语音的环境。在条件有限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多听原声磁带,老师配以一定的表情和动作加以解释,鼓励学生模仿听到的话语。

少年阶段:应侧重使用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Method)、口语法和情景教学法(the Oral Approach and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以及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推进少年应用语言的能力。这个阶段的优势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其语言意识较为敏感,模仿力和记忆力极强,比儿童更善于利用语言交际策略,理解语言和文化的能力强,从而能有效促进语言输入。少年的情感屏障没有成年人高,一般不像成年人那样过于计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情感屏障低有利于内在机制的正常运转,少年的学习速度要超过儿童和成年人。在我国,英语是中学课程中重要的科目之一。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强调词汇、语法的学习,忽略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抛弃从前“满堂灌”的做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以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齐头并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成年阶段:可侧重于使用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和交际法(CLT)提高成年外语学习能力。第一,成年人思维方式已经完善,可以容易处理复杂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在外语阅读、写作等方面占优势,因此成年人要注重语法结构的学习。语法--翻译法进行详细的词汇和语法讲解以及以母语为媒介,再加上成年人理解联想能力、记忆力比较强,他们可以较轻易掌握语法结构,从而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第二,在侧重语法结构学习的同时,也不要忽视语音的练习,以增强大脑对发音器官的控制能力。进入大学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即使认识到自己语音的缺陷,也没有机会改进自己,只能说中国味十足的外语。虽然二语习得的起始年龄决定了学习者语音的准确性,但 Ellis认为:“学习时间的长短对学习者总体语言交际的流利程度作用巨大。”(Ellis, 1999, p. 106)这说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要多花时间,假以时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仍然能够得到提高。第三,由于成年人情感屏障较高,他们不愿意与目的语本族人打交道,这样极不利于成年人的外语学习。交际法认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在课堂上,老师应尽可能创设真实的语言场景和环境,鼓励学生多说多参与,达到彼此之间的交流目的。此外,老师应注意对学习者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培养,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有所认识和调控,例如学习词汇、习语时,可利用语境和上下文进行理解记忆,关联、想象、新旧知识的联系等的运用也可加强记忆。

早学外语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潜在的风险。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教材。在选用教材时,既充分考虑到儿童学习的兴趣与特点,又要注意与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避免重复教学或是脱节。不同年龄阶段学习外语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的阶段性优势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结合每一阶段的特点,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争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开发不同阶段的优势。这样才会对于我国的英语教育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

[1]Birdsong. Ultimate Attai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C].London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 1999.

[2]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3] Lenneberg E.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M].New York:Wiley, 1967.

[4]Singleton , D. & Lengyel , Z. (eds. ) .The Age Facto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lecedon :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5.

[5]Spolsky , B. 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Oxfor University Press , 1989.

[6]白佳芳.年龄因素与外语教学[J].广西大学学报(增刊),2008(5):80-81.

[7]董燕萍.从广东省小学英语教育现状看“外语要从小学起”的问题[J].现代外语,2003(1):39-47.

[8]桂诗春.‘外语要从小学起’质疑[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52-54.

[9]黄怀飞,李荣宝.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起始年龄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3):146-151.

[10]黄洁,贾智勇.外语教学起始年龄问题与外语教学[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4):160—162,187.

[11]景璟.关于年龄与外语学习的关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4):211,219.

[12]李琼.不同年龄阶段学习外语的特点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14-116.

[13]苗德全,王群.年龄对成人二语习得的影响[J].科教文汇,2008(6):179.

[14]束定芳、励哲蔚、张逸岗.上海市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外语界,2003(3).54-62.

[15]王初明,2001,二语习得年龄研究[A]。中国的语言学研究与应用(董燕萍、王初明主编[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6]王立非,李瑛.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研究的新进展——兼评《第二语言习得与关键期假设》[J].外国语,2002(2):76—79.

[17]杨连瑞.第二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及最佳年龄研究[J].外语学刊,2004(5):101-107.

[18]赵飞,邹为诚.外语学习年龄问题的传记性研究——成功外语学习者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现代外语,2008(3):317-330.

Key words: age factor; the critieal period hypothesis; optimal age; 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factor and .the theory of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 optimal age,window of opportunity.The autor proposes reform proposals and ideas through analysing the major problems and traps exist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

Age Factor’s Influence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LI Yang-yang , JI Zhe-min
(Dept of Foreign Languages,School of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 China North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51,China)

H319.3

A

1673–2804(2010)02-0163-04

2010-06-08

猜你喜欢

关键期二语外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关键期”对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北汽姜德义: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务实深耕关键期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