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子的消费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2011-08-15孙慧明

关键词:消费观消费主义墨子

孙慧明

(河南工程学院社科系,河南 郑州 451191)

墨子的消费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孙慧明

(河南工程学院社科系,河南 郑州 451191)

墨子倡导节俭消费观,提倡适度消费、加强生产,以实用为消费原则,以发展生产来保证消费,以节用来保证消费的长远。墨子的消费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要建设好生态文明,应该而且必须转变不合理的消费观,构建生态消费观;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克服工业文明的异化消费现象;要求树立健康、科学、文明、合理的消费方式,提倡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树立注重精神价值的幸福观。用生态文明的消费观取代工业文明的唯消费主义,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墨子;消费观;生态消费

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开创的墨家学派与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在先秦时期并成为“显学”。“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以下所引《墨子》,只注篇名)的节俭消费观是墨子消费观的主要观点。墨子的消费观以“节用”为核心,以实用为原则,以利民为目的,反对奢侈消费,强调适度消费。墨子的消费观与建设“两型”社会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相契合,是生态消费观的理论先声。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观”。由此,转变不合理的消费观,构建生态消费新模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墨子倡导节俭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消费、消费主义与墨子的消费观

在马克思看来,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反过来对生产具有重要拉动作用。然而,在当代社会,人们生活在一个热衷于过度消费的文化环境里。因为“需要并不是直接从具有需要的人那里产生出来的,它倒是那些企图从中获得利润的人所制造出来的”[1](P6)。这就相当于马尔库塞所说的虚假需求。各种媒体所载到处是铺天盖地的广告,诱导消费者接受他们自己当前实际上并不需要的消费品,并通过有奖、赊购、分期付款、团购优惠等促销手段促使消费者走进所谓的超前消费、循环消费或过度消费的怪圈或误区。这就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背离自己当下真实的需要和初衷,陷入消费陷阱或循环购物的怪圈。这就是典型的由美国兴起的消费主义或消费异化的表现,消费者购买商品已经不再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再是为了满足自己当下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被刺激起来的欲望所形成的虚假的消费需求。商品的使用价值“隐身”,商品的炫耀价值走向前台。现代社会中异化无处不在,它存在于人与消费的物品、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中。人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然而人所创造的世界反过来成为人的主宰和上帝。“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广告对刺激人们的消费起到潜移默化和误导的作用。“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 “要喝就喝奥里奥”、“要喝就喝娃哈哈”。消费主义呈现的情形是,一个人的需要已经不是出于本然状态,出于他自己的自然需要,而是一种虚假的、被强制的、被误导的或“被需要”。这就是被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批判的所谓“异化消费”。消费不过是人类生活手段而非目的。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结果竟是这样,手段却变成了目的,消费欲望的不断满足和消费商品的档次成为衡量人是否成功的价值标准。

物质欲望的满足并不能实现消费主义所许诺的幸福和快乐。恰如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所言:“人的需要无穷无尽,而无穷无尽只能精神王国里实现,在物质王国里永远不可能实现。”[2](P20)如果人不能真正清楚地了解自己真实需要而完全沉溺于物质性消费,就往往会以畸形的或病态的物质满足而损害自己精神享受,仅仅满足当下的感官的快乐,牺牲长远和整体利益而导致动物式倒退,并与真正的幸福渐行渐远。面对消费异化现象,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人们消费什么又该怎样消费?这涉及消费观问题。一般而言,与消费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和形式称为消费观,它是人们消费关系和消费行为及其价值取向的综合表现。[3](P28-33)墨子倡导节俭消费观,提倡的是适度消费、加强生产,以实用为消费原则,以发展生产来保证消费,以节用来保证消费的可持续。近年来,我国的奢侈品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宣称,2012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过度消费和奢侈型消费的直接后果是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影响环境正义。过度消费和奢侈型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大敌,所以,墨子倡导节俭消费观应当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资源和理论先声。

首先,墨子的消费观,其方法在于“节用”,而目标在于“公利”。在物质生活方面使老百姓衣食无忧。墨子对于“节用”的标准是:第一,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节用中》)。墨子认为,人类的欲望应当以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为标准,如超过这个必要的限度,就是奢侈。凡是奢侈的人就是靠剥夺人民的衣食之财为自己独享,是对别人生存权的侵害。对于统治阶级搜刮民脂民膏、过度浪费,而人民生活困苦的状况,极为愤懑不平,所以呼吁“节用”社会财富。墨子的“节用”是对“富贵者”而言,而不是要求天下人在生活上刻薄。它关注的是人民普遍的生活,“奉给民用”是生活必需品,他在“衣服”、“饮食”、“宫室”、“舟车”、“兵器”、“蓄私”等日常生活有关方面定下了种种的规定,无一例外地都是一个大原则,那就是实用,而不求华美。第二,“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弗为”(《节用中》),“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辞过》)。墨子认为,生产任何一种东西,是要费资本、费劳力的。他要追问的是,所费去的资本劳力能够增加多少利益;所增加的减去所费的,能否有盈余。如果不能增加利益,那就不值得去做了。

墨子的消费观追求功利,讲究实际效用,人的一切消费行为,都应当以功利和实际效用为标准,这体现在墨子对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提出的具体的消费要求中。对于饮食,只要能充饥益气,强壮四肢,聪明耳目就行,不考究调和五味与气味芳香,不去搜求远方珍贵奇异的食物。这就要求人们在饮食上不要奢侈浪费,同时要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何以知道如此呢?古时候尧治理天下,南面安抚交阯,北面招降幽都,东西直到太阳出没的地方,人民没有不归服的。可是尧本人却很节俭,米饭只有一种,肉食也只有一份,用瓦器来盛饭,用泥烧的杯子盛水,用木勺斟酒,那些俯仰周旋、繁琐的礼节,一概都不讲究。墨子的饮食之法是今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先声。

对于穿衣,冬衣轻且暖,夏衣要凉爽就可以。墨子劝诫人们,不要过度追求穿着华丽。因为穿着过于华丽,人们的思想就会远离质朴的本质;穿着过于华丽,也就偏离了穿衣的初衷了。对于舟车,造车是为了载重行至远方,乘它比较安全,控制比较便利就可以了。安全就不会伤人,便利就会运行快捷。这是用车的便利。乘车船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通的便利,并不是为了奢侈的装饰。对于宫室,房屋的旁边可以抵御风寒,上面可以抵御雪霜雨露,里面干净清洁可以祭祀,墙壁足以使男女分开居住就可以了。墨子指出,当今的人主造宫室时就不同了,必定要向老百姓横征暴敛,强夺百姓衣食的财用,去造宫室。亭台楼阁,曲折有致,青黄色彩,雕刻装饰,左右的人也都跟着学奢华。所以财用不足以应付凶年饥馑,国家穷困潦倒,而人民也非常难治了。对于丧葬,衣服三领,足以使死者之肉体腐烂在里面,棺木三寸,足以使死者的骸骨腐烂在里面,挖掘墓穴要深但不要深到通泉水,尸体的气味只要不散发到外面就可以了。

其次,墨子的消费观强调消费水平与生产发展水平同步。墨子认为,积极生产与消费节约是不可分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其力时急,而自养俭”、“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七患》),所以,墨子的消费观,不只在消极方面以节俭为主,同时积极方面注重生产。人力在古代是生产的原动力,也是国家富强的根源所在。墨子注意到人口与国家经济的关系,所以他提倡“早婚”,以增加人口,他反对战争、反对“久丧”、反对“蓄私 (妾)”,因为这些阻碍人口的繁衍和增殖。墨子的本意,人口的增加就是增加生产的重要手段。这在当时对发展生产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合理性的。

为了增加生产,墨子主张,第一,人人劳作。他认为,社会的财富和价值,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非乐上》)。墨子认为,动物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环境,从自然界简单获取生存所需要的一切,而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发展生产。墨子进一步指出,不劳动而夺取他人因劳而获得的财物,便是不义。他还认为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见,在墨子思想中深深怀有对劳动创造社会财富观念的确信。第二,各尽所能。墨子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百工” “各从事乎其所能”(《节用中》),就好比筑墙,能筑的就筑,能和泥土的就和泥土,能端泥土的就端泥土,然后墙就成了。为义犹是也,能辩论的就辩论,能宣传的就搞宣传,能做实事的就做实事,天下义事就能成就。墨子强调了学重分科、事重分工的重要性。王公大人“蚤朝晏退,听狱治政”;农夫“早出暮入,耕嫁树艺,多聚菽粟” (《非乐上》)。第三,注重以时生财。 “为者疾,食者寡,则岁无凶;为者缓,食者众,则岁无丰,故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故先民以时生财。”(《七患》)凡不事生产,徒然消费,以及费时费力而不生财的物事,墨子都反对,他要的是有效率的生产法。他的良苦用心是要求全社会去奢崇俭,增加生产,使人民过上安宁无忧的太平日子。

当然,消费水平要与生产发展水平同步,墨子提倡的“节用”标准可以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饮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说苑·反质》)这说明墨子是主张消费水平的提高要与生产水平相适应,要适度消费。

再次,墨子主张要注重消费品的积累。夏禹之时,曾遭遇七年水灾,商汤之时,曾遭遇五年旱灾,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饥荒了,但百姓并没有挨饿受冻,原因何在呢?是因为他们生财充足,用财节俭。所以说粮仓里没有储备足够的粮食,就不能应对灾荒之年;武器库里没有储备足够的兵器,即使是正义的战争,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讨伐非正义的。墨子还列举了桀、纣虽然“贵为天子,富有天下” (《七患》),却落得“灭亡于百里之君”的下场。只因为他们“有富贵而不为备”,墨子得出的结论便是:“且夫食者,圣人之所宝也。故《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也,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同上)墨子说要加强国备,储备粮食,实际上就是要求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在物资丰富时要加强储备,有备无患。历史和现实也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加强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二、墨子的消费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

生态问题虽然是工业文明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伴生物,但中国现代化同样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生态环境问题先天脆弱,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生态压力比任何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都更加严峻而紧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任重而道远。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首次写入中央文件,这是我们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突破。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观和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具体要求。要建设好生态文明,应该而且必须转变不合理的消费观,构建生态消费新模式。

第一,生态消费要求我们科学把握消费的实质和真正意义,克服工业文明的消费异化现象。工业社会的消费异化现象部分地变成我国当下的现实,“消费”成为中国人的口头禅,刺激“消费”成为我国媒体出现的高频词,“我消费我幸福”的消费主义价值观正成为部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消费的实质和真正意义在于其使用价值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这是消费的第一要义。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使消费者满足于无使用价值物的占有,忘却了人类追求幸福的初始目的,不断诱发和催化人们膨胀的物质欲求,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认为,正是由于人们对物欲无限度的放纵和追求,把自然视为取之不尽的“资源库”、可以任意排放的“垃圾场”,才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环境危机表面上是天灾,实质上是人祸。美国学者唐纳德·沃斯特在1997年断言:“对于下个世纪的世界来说,没有比人类同自然界的剩余部分的关系更为重要的了。没有什么事比改善这种关系更能影响人类幸福了。”[4](P12)这说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刻不容缓,我们需要一场消费方式的变革,这种消费方式要正确处理和改善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而这场消费方式的变革又恰恰和人类的幸福密不可分。

第二,生态消费要求树立健康、科学、文明、合理的消费方式。我们不容忽视的是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地球上的资源都是全人类整体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条件,而自然资源总体上看是有限的,有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对资源的浪费意味着对他人和后代生存权利的剥夺,势必影响到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影响到环境正义。生态消费要求在全社会培养人人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使“节约资源为荣,浪费资源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树立绿色GDP新理念,要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同时,在全社会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大力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科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和奢侈消费。在意识形态领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使两个“务必”的观念深入人心,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使人民生活以健康、奋进、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步入全面的小康社会。当然,生态消费并不是一般地反对消费,我们不是禁欲主义者,我们不是苦行僧,不反对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步提高消费水平,但要反对一味迎合消费欲望的挥霍和浪费。生态消费倡导摒弃享乐主义的消费观。需知满足人们真正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它的题中之义。

第三,生态消费要求树立注重精神价值的幸福观。消费主义制造了各种各样的神话:消费的物质财富越多,幸福也就越多;物质财富越多,越有利于人的健康等。然而消费者并没有获得消费主义所承诺的幸福和快乐,幸福只是昙花一现。美国学者艾伦·杜宁深刻地指出了幸福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幸福与人们物质消费的绝对数量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与消费的相对数量相关。他说:“生活在90年代的人们比生活在上一世纪之交的他们的祖父母们平均富裕四倍半,但是他们并没有比祖父母们幸福四倍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消费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是微乎其微的。”他认为在消费社会,由于人们追求的财富是无限度的,因而对时下的消费欲望永远不会满足,也不会感到幸福,人们的目光总是指向更高的要求。“消费就是这样一个踏轮,每个人都用谁在前面和谁在后面来判断他们自己的位置。”[5](P20)

消费主义的幸福观把物质消费当成人生幸福观的全部内涵,它造成了消费的异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是环境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消费主义的幸福观建立在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掠夺的基础之上,这种幸福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是一种重占有的消费方式;而生态消费的幸福观充满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是对精神家园的重建,这种幸福感是持久的,是物质价值所无法替代的,是一种重生存的消费方式。重占有还是重生存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幸福观。

综观人类文明的历史,文明进程所付出的代价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原始文明时代的消费,由于生产和消费水平有限,对自然界施加的影响程度不大;农业文明时代的消费,人类活动虽然产生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但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工业文明时代的消费,人类高扬了对自然的征服之剑,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工业文明时代,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膨胀了人类征服自然的野心,当人类向自然进军、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时,自然界也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方式“报复”与“惩罚”人类。用生态文明的消费观取代工业文明的唯消费主义,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1][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2][英]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M].虞鸿钧,郑关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包庆德.消费观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J].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2).

[4][美]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M].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美]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Mo zi’s Consumption Pattern and Enlightenment to Ecology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UN Hui-ming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Henan College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1191,China)

Mo zi advocate thrifty consumption model,believes that moderate consumption,strengthening production,with practical for consumption principle,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to ensure consumer to excessive frugality to ensure the long-term consumption.Mo zi’s consumption mode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velation:to bui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should and must change unreasonable consumption model,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onsumption patterns.We should set up scientific consumption,overcom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lienation consumption phenomenon;Requirements set up healthy,scientific,civilized consumption mode;Establish notice the spiritual values of happiness.

Mo zi;consumption model;ecological consumption patterns

B224

A

2095-0292(2011)06-0006-05

2011-10-09

孙慧明,河南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哲学。

[责任编辑 孙广耀]

猜你喜欢

消费观消费主义墨子
Film review:WALL·E
正确认识消费
消费观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墨子号”与墨子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