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学渊源对梅尧臣诗歌艺术个性的影响

2011-08-15

关键词:师法梅尧臣渊源

李 萍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数理系,江苏南京210046)

诗学渊源对梅尧臣诗歌艺术个性的影响

李 萍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数理系,江苏南京210046)

梅尧臣;诗歌艺术个性;老健古硬;诗学渊源

在梅尧臣诗歌艺术个性为老健古硬而非平淡的论述前提下,分析研究了梅诗能突破唐音、独立宋调,从诗学渊源上讲,在于他选择师法的对象与前人不同,更在于他对每个对象的取舍吸收之处、取舍吸收的时间与数量也与他人不同。重点论述了梅尧臣对韩愈、杜甫的特别师法,提及了对陶渊明、韦应物、阮籍、贾岛、孟郊和《诗经》的取舍。

从梅尧臣“平淡”诗论的内涵与背景、诗集中其他诗风所占的比重以及对严羽、王礼堂、欧阳修等相关评语的诠释,我对梅尧臣诗歌艺术个性的理解是“老健古硬”。[1]促成这一诗歌艺术个性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变故、人生境遇、个性精神、文化氛围、群体指向、诗学渊源等等,本文拟就诗学渊源方面做一探讨研究。

梅尧臣师法的对象很多,有《诗经》、屈原、嵇康、鲍照、杜甫、韩愈、李贺、孟郊、贾岛、张籍、卢仝等,此外从诗题《拟韩吏部射训狐》《拟杜甫玉华宫》《拟陶潜止酒》《拟韦应物残灯》《拟阮步兵日复一日》《拟宋之问春日剪彩花应制》《拟张九龄咏意》《拟李益竹窗风寄苗发司空曙》等看出还有不少。梅诗能突破唐音、创立出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从诗学渊源上讲,在于他选择师法的对象与他人不同,更在于他对每个对象的取舍吸收的方法与他人也不同。

在师法对象上,梅尧臣也和前人一样曾向唐诗求教过,创作出“晚云谈次改,高鸟坐中还”(《留守相公新创双桂楼》)、“煮茗石泉上,清吟雪壑间”(《会善寺》)、“人从树杪来,路向云端转”(《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中峰》)等准唐音诗句。但是,梅尧臣能开宋调的关键不是他和前人一样师法唐人的平淡之处,而是在于他去师法了唐诗之别调,如韩杜之诗;而且从师法时间和创作数量上,师法唐人平淡处只是其诗学渊源中一个小小的阶段,即以天圣至明道年间为主,在洛阳与诗友交相唱和、游山戏水的欢愉时期,象《会善寺》、《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中峰》等平淡类诗歌的数量是极少的;而师法唐音别调则是其诗学生涯的主要部分,即从景祐年间人生际遇的困顿和性情的转变就已经使他转换了师法对象,而且这类老健古硬的诗歌在三千首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大,象“炎炎赤龙奔,划划阴电笑”(《观博阳山火》)、“凶不本于尔,尔又安能凶”(《灵乌赋》)、“泪沾宿草根犹冻,马立荒沙迹已深”(《依韵和孙甫二都官展墓由大明精舍而归》)之类的诗句俯拾皆是。

此外,梅尧臣对每个师法对象的取舍吸收的方法与他人也不同。下面以韩杜为例来详细论证。对于梅向韩杜学习这点,清代田山薑在《古欢堂杂著》曾云:“梅……入昌黎之室”;明代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亦屡次提及梅对杜“太半学之”,“悉心拟之”;梅本人不但在诗句中常坦言对韩杜的钦佩之情,“既观坐长叹,复想李杜韩”(《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致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而且在创作实践中也作了许多拟韩杜之诗。

那么梅对韩、杜的“特别”师法又体现在何处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取韩诗之险怪劲峭、以文为诗,杜诗之沉郁老健、现实致用等入己诗。以韩诗之“劲峭”为例,梅吸收了韩诗笔力刚劲、峭拔古硬之处。韩愈曾有“巧匠斫山骨”之诗句(《石鼎联句》),即以山骨代指山石之刚硬劲峭,得石之神韵,可作为韩诗此方面的典范之句。对此梅颇为欣赏,不仅有“楚匠琢山骨”(《茶磨二首》)、“太湖万穴古山骨”(《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等仿效字句之诗,还有“秋风刷土骨”(《淮岸》)、“官清马骨高”(欧阳修《六一诗话》)、“老马病骨生精魄”(《杜挺之新得和州将出京遗予薪刍豆》)等追摹神似之诗。韩常用“舂”、“撞”、“劈”、“刮”、“斫”、“崩”等有力度或响度的动词入诗,如“船石相舂撞”(《泷吏》)、“劈箭入高浪”(《岳阳楼别窦司直》)、“九嶷鑱天荒是非”(《送区弘南归》)等。梅亦有意学之,不但选此类动词入诗:“激射无时壮”(《黄河》)、“矶头水似煎”(《过褐山矶值风》)、“澹坐饥腹吼”(《和江邻几有酒无菊》),而且还吸收了其他词性如“怒”、“血”、“硬”、“峭”等入诗,如“怒洑生万涡”(《黄河》)、“慈母眼中血”(《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泪霑宿草根仍冻”(《依韵和孙浦二都官展墓由大明精舍而归》),此外还用“直气突兀”(《吴仲庶殿院寄示与吕冲之马仲涂唱和诗六篇邀予次韵焉·次韵被命出城共汎》)、“涤心洗腑”(《晏成续太祝遗双井茶五品茶田枚道诗六十篇因以为谢》)等词语。对韩诗险怪劲峭的心追手摹构成了梅诗“高峭带平淡,瘦硬兼酸涩”[2]的特点,对此梅本人直言不讳,有“复为苦硬句,酬报强把笔”(《答宣阗司理》)为证;其友欧阳修也多次以“骨”、“硬”评梅诗,有“诗工鑱刻露天骨”(《圣俞会饮》)、“病骨寒愈耸”(《秋怀二首寄圣俞》)、“近诗犹古硬”(《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等。[3]

再以杜诗的沉郁老健为例,杜诗“落其华芬”[4]、“渐老渐熟”[5]的老健风格[6]到北宋中期受到了梅、欧、苏、黄等人的青睐,特别是梅对杜诗之“老健”追慕有加。其一,在诗评诗论方面梅尧臣以“老”为美,如评杜诗为“少陵失意诗偏老”(《依韵和王介甫兄弟舟次芜江,怀寄吴正仲》);评已诗为“文章老重欲追古”(《和范景仁、王子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檜咏》);评新人新作为“野雉五色且非凤,知时善鸣鸡若何”(《答萧渊少府卷》),以“野雉五色”终不如老凤之美,提出“老”为诗美的最高境界;在《续金针诗格》中梅尧臣也从反面把“格懦而诗不老”作为诗五忌之首。其二,在创作实践上梅尧臣也力求追摩杜诗之老健,如《拟杜甫玉华宫》、《普净院佛阁上孤鹘》等。对《普净院佛阁上孤鹘》一诗,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指出:梅诗“逡巡鹘饱自飞去,争残不辩鸟与鸢。群儿指点路人笑,我方吟忆秋江边”,乃仿杜诗《缚鸡行》结语“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且得其高致,甚于东坡、山谷、后山等。[7]此外,在生活中梅尧臣也喜用“老”字,不仅以“八老”来称冠友人,而且自封为“懿老”。

杜诗中现实致用的精神也是梅尧臣致力学习之处。杜甫于诗中反映了天灾战乱、民生疾苦等大量社会现实,被誉为“诗史”。梅尧臣亦承此精神,遵从“现实致用”一路,提出“诗为道之余”的诗歌功用说,在诗歌中记述了战事党争、天灾苛税、地域风俗、宝物遗迹、人际往来等,创作出了《田家语》《村豪》《农难》《汝坟贫女》《大水后城中坏庐舍千余作诗自咎》等现实主义诗篇。尤其是其《汝坟贫女》,以一位贫家女子悲怆自诉其父老弱病衰却被强迫充兵最后露尸壤河上的故事,控诉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其“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的结语,隐含了诗人同情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心理。该诗的内容、结构与语言风格与杜甫之“三吏”、“三别”可谓一脉相通。今人刘守宜评梅诗“多存史事”。[8]

除韩杜外,对梅尧臣影响较大的诗人还有陶渊明、韦应物、阮籍、贾岛、孟郊等。对他们的师法,梅尧臣的取舍也比较特别,他早年对陶韦的闲远古淡诗追慕甚深,至中晚年则多取其随意天成、暗含理趣之诗和归园守田的隐逸之风;对阮籍则是既推崇其旨趣遥深的自由抒怀的诗艺风格,如习作《拟咏怀》等,又效法其遗世高蹈、傲视礼法的人格精神,如阮有闻母丧继续下棋之举,梅则有母初丧而饮美酒之为;对郊岛则是于险怪诗风极力效法之外,还学其苦力作诗与苦意苦语,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如郊岛作诗虽苦,不过“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尧臣则“夜吟朝诵无暂休,目胔生疮臂销肉”(《睡意》),令人尤为不忍。

此外,对《诗经》的师法取舍也影响了梅诗古拙、老硬的个性的形成。当时“景德三年,天下方定,馆职们编修之暇的酬唱已透出一派雍容富丽的气象。大中祥符以后,为配合朝廷大兴礼文之事,赞美瑞世的歌诗赋颂愈益兴盛。”[9]杨亿、石介、穆修等人也在理论上鼓吹“歌功颂德乃雅颂之真义”,并认为“越风骚而追二雅”是当时复古运动中的更高境界。于是,梅尧臣为矫拔时俗、针砭流弊,扫荡诗坛这股浮华之风,便大力推尊《诗经》。

一方面,针对杨亿、石介等人所谓的雅颂真义,梅尧臣提出了“自下而磨上,是之谓国风。雅章及颂篇,刺美道亦同”(《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的纠正之论,强烈反对“人事极谀谄,引古称辨雄”(同上)的专力歌功颂德之风。另一方面,梅尧臣从《诗经》中吸收了刺美兴寄一路,在创作方法上,提出作诗应“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同上)、“辞虽浅陋颇刻苦”、“因事激风成小篇”(《答裴送序意》);在诗论方面,认为在诗的三格之中“纯而归正”为上格,在《续金针诗格》[10]中所举好诗也以刺美兴寄居多;在创作实践上,创作出了《牵船人》《伐桑》《淘渠》等诗篇。谢绛评梅诗“亡有一字近浮靡而涉缪异,则知足下于雅颂为深,”[11]许学夷评梅诗“讽劝多归于正”。[12]这些“雅颂”、“讽劝”、刺美兴寄沉淀到梅诗当中,便是其古拙、老硬的诗歌艺术个性。

综上所述,从诗学渊源上讲,梅尧臣老健古硬的诗歌艺术个性的形成与其师法对象的不同和取舍方式的不同有比较紧密的联系。

[1] 李萍.论梅尧臣诗歌的艺术个性[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20.

[2] 王礼堂.冬夜读梅圣俞诗[A].西庄始存稿[M].卷十六.

[3]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4] 葛立方.韵语阳秋(影宋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5] 苏轼语,见周紫芝《竹坡诗话》.

[6] 莫砺锋.论杜甫晚期今体诗的特点及其对宋人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1989(1):21.

[7] 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509.

[8] 刘守宜.梅尧臣诗之研究及其年谱[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

[9] 葛晓音.北宋诗文革新的曲折历程[J].中国社会科学,1989(2):30.

[10] 蔡镇楚.梅尧臣诗话[A].吴文治.宋诗话全编[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11] 欧阳修.答梅圣俞书[A].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2] 许学夷.诗源辩体[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380.R

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Poetic Origin on the art Individuality of MEI Yao-chen’s Poetry

LI P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46,China)

MEI Yao-chen;The art individuality of poetry;Sophisticated and Stiff;poetic origin

The art individuality of MEI Yao-chen’s poetry is not“light”,but“Sophisticated and Stiff.”There are many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deeply influence and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art individuality.One of them is poetic origin.MEI Yao-chen studied differently from“Shi Jing”,Han Yu,Du Fu and so on.

I207.2

A

1673-2804(2011)06-0215-02

2011-04-20

猜你喜欢

师法梅尧臣渊源
范仲淹 梅尧臣 因心而友,唯才是举
梅尧臣与读书石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汉代经学师法家法研究述论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两岸渊源 1929年产量超过1000万瓶
师法自然,规划和营造公园特色植物景观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
顺应自然 师法自然
——“绿筑迹 ——台达绿色建筑展”台达记者会
“正始之音”渊源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