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模式的哲学基础

2011-08-15黄朝忠李印锋

关键词:温州人永嘉温州

黄朝忠,李印锋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温州模式的哲学基础

黄朝忠,李印锋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温州模式;哲学基础;温州人精神

温州模式是温州人的伟大创造,温州人在生存与发展实践中不断地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有系统的反思,继承永嘉学派事功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温州化,弘扬温州人精神,逐步形成了温州模式的哲学基础。温州实践、温州人的商业哲学和温州人的本质是温州模式的三个哲学基础。

温州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温州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创造了生机勃勃和驰名中外的温州模式。温州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哲学;温州人的生存与发展,同样离不开哲学。温州人在生存与发展实践中不断地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有系统的反思,继承永嘉学派事功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温州化,弘扬温州人精神,逐步形成了温州模式的哲学基础。

一 温州模式对永嘉学派事功哲学的继承

温州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永嘉学派是温州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永嘉学派的理论基础是事功哲学,王开祖、薛季宜和陈傅良是永嘉学派的重要成员,叶适是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薛季宜从利和义一致的思想出发,要求“见之事功”,他在《大学解》中指出:“何以聚人,曰财,务民之义,则天下一家,惟知利者为义之和,而后司与共论生财之道。”(《习学纪言序目》卷二三○以下简称习)叶适批判了重义轻利,反对空谈心性,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明确主张义利统一。叶适指出:“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尔。”(《水心文集》卷五以下简称水)叶适认为古人从不离开具体事物去言道,“上古圣人之治天下,至矣。其道在于器数,其通变在于事物。”叶适阐释了道物的关系:“古诗作者不以一物立义,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有止,道无止也。非知道者不能该物,非知物者不能至道。道虽广大,理备事足,而终归之于物,不使散流,此圣贤经世之业,非习为文词者所能知也。”(《习》卷四七)叶适注重对事物进行具体考察,“夫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水》卷二十九)永嘉学派事功哲学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主张“务实而不务虚”,“空言”误国。叶适指出:“善为国者,务实而不务虚。”(《水》卷五)永嘉学派事功哲学表现在经济上,就是主张“农商并重”,反对“重本抑末”,重视“理财”,提出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从而达到国家富强、人民富足的目的;要求发展商品经济,“夫四民(士、农、工、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习》卷十九)温州人对永嘉学派事功哲学进行了现代转换,继承了它的合理内核。

温州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唯试,创造了温州模式,温州模式继承了永嘉学派事功哲学,或者说是对它进行了现代转换,形成了温州模式的遗传基因。李庆鹏指出:“永嘉学派对温州人的经济意识的变革方面的贡献主要三个方面,第一大贡献是提出了新的义利观,第二大贡献是提出了工商皆本论,第三大贡献是肯定了雇佣价值观。”永嘉学派不做空洞的玄学讨论,不发迂阔的议论,“讲实事、究实理、求实效、谋实功”的思想映射在当代温州人身上就是不搞争论、埋头苦干和用事实说话,体现了实事求是精神;永嘉学派的重商思想主张“农商并重、通商惠工”,重视商业利益,讲究商业仁义,这种义利相统一的思想孕育了温州人的商品经济意识,强化了温州人的功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永嘉学派创新变通思想集中体现在“通世变”之中,要根据客观世界的变化发展,不断改变自己的路径选择,善观时变,顺势有为,与时俱进,从而求得“真功”、“实效”。这种求真务实的思想,具备了现实主义精神,与改革开放以来要求实践、试验、敢闯和敢冒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二 温州模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温州模式的成功要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敢为人先。温州人敢闯敢冒,总是抢先一步,快人一招,在不断扩大的创业创新实践中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赢得了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温州实践证明:温州人敢为人先一步,温州就向前跨越一步,敢为人先成为了温州人的第一大法宝。二是实事求是。在温州人看来,凡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从教条出发;凡事要敢闯敢冒,不能因循守旧;凡事要唯实、唯试,不能唯书、唯上。“温州人干某件事情,既不看伟人讲了没有,也不看别人做过没有,只是看实践中需要不需要做,实践中能不能做得通,只要实践中需要的而且又能够做得通的,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做。”温州人就是靠实事求是,做到了“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弱变强”,实事求是是温州人的第二大法宝。三是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温州人正是凭着首创精神,不断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又新的发展路子,人们称之为温州模式。在改革开放中温州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创造力想象力和批判力被充分激发出来,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温州发展的根本所在。

温州模式在唯物辩证法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温州辩证法。温州辩证法是关于温州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在温州的当代形态。温州辩证法集中体现在温州人关系网中,温州人关系作为温州人哲学的范畴,是指温州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它可以分为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也可以分为正式的关系和非正式的关系。温州人不断建立自己的关系网,并利用这些关系网去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寻求生存与发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发展力;当温州人富裕起来后,温州人更加认识到关系的作用和价值,因此更愿意去帮助那些还没有富裕起来的其他温州人,自己也从中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帮助这些人就是帮助自己,在这样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的价值和作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积累,成为温州人“走出去”常用不弃的资源。温州人关系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中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存在于环境中,它与环境之间不断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不仅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系统内各要素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温州人关系向有利于温州人方向的发展,称为正向演化或繁荣,这时温州人的发展就会面临机遇;温州人关系向不利于个温州人的方向发展,称为负向演化或衰退,这时温州人的发展就会面临不确定性或风险。

温州人关系既是客观存在又是普遍存在,客观性和普遍性是温州人关系的主要特征。每个温州人是和其他的温州人相互联系着的,温州人都可以通过一定的中介联系起来,每个温州人通过中介被纳入到一个普遍联系的系统之中。温州人关系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过渡而联系的。任何一个温州人都是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每个温州人都可以成为中介,所不同的只是两个温州人之间的中介联系多些或少些、复杂些或简单些而已。所以,温州人之间的普遍联系只有经过互为中介才能实现,而温州商会和行业协会是特殊意义上的“温州人”,是温州人相互联系的具有温州特色的基本中介。温州商会已经形成了一个网络,是温州人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把温州人和温州人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温州人成立的行业协会植根于广大会员之中,拥有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优势和熟悉行业信息等条件,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温州人关系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温州人关系是温州实践的产物,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联系,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联系,具有真实性,因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温州人关系的普遍性是指温州人之间及每个温州人自身的要素、环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每个温州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其他的温州人相互联系,构成联系的统一体;每个温州人自身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三 温州模式对温州人精神的弘扬

温州模式的创造、发展和创新,都体现了温州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实事求是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冒险自主精神、敢为人先精神和特别能创业的精神。温州人精神是温州模式不竭的发展动力,保证了温州模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温州人哲学是温州模式的哲学基础,也是温州人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指出:“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温州人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聚焦体现。江泽民指出:“全世界都知道温州人会做生意,沿海靠山赋予他们冒险的精神,开放的精神,最重要的是温州人能吃苦。”朱镕基指出:“温州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是应对WTO的一大良策。”原温州市委书记蒋巨峰把温州人精神表述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也有人提出了“四自”精神,后来又表述为“四敢”精神。原温州市市长的钱兴中把温州人精神表述为“恋土不守乡、敢冒知进退、双赢重诚信、共生且共荣。”祝宝江和蒋景东认为:“温州人的精神特质,即温州人精神,从表现的群体上看,可以分别落实的官方政府部门和基层老百姓当中。”经济学家钟朋荣把温州人精神概括为四句话:“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温州人精神是处于温州实践过程中的温州人的理想、信念、价值、情感、意志等因素组合而成的动态的观念和意识体系,总括了温州人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和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是温州人意识的集中体现。温州人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温州的生动写照,是温州文明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征,对外代表温州形象,对内能够凝聚人心。温州人精神的基本要素包括冒险、自主、扩张、敢为人先、实事求是、崇实求效、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求同存异、共生共荣和民本和谐等方面。温州人精神的精髓是敢为人先、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和实事求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敢为人先是实事求是中的敢为人先,实事求是是敢为人先中的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和实事求是统一于温州实践之中。温州人精神是温州跨越式发展和持久繁荣的支撑,是温州人最大的精神财富,是温州模式创造、发展和创新的动力之源,提升了温州文明,丰富了温州文化的内涵,促进了温州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温州模式弘扬了温州人精神,温州人精神又推到了温州模式的不断创新,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精神形成了良性互动。

四 温州模式的三个哲学基础

温州实践是温州模式的哲学基础之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正是实践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温州实践是温州人特有的存在方式,是温州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是温州人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著名社会学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最早提出了“温州实践”的概念,从这以后,温州实践被许多人引用。并丰富了温州实践的内涵。“温州实践再次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并不都是捡来的、搬来的,也有中国土生土长的,它开始时可能有点四不像,但毕竟是草根经济,有很强的生命力。它既吸取传统的营养,又逢社会变革为它提供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一旦生长起来,就会有芳草越天涯的情景。”[1]温州实践把温州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存在,创造出一个属于温州人的世界。温州实践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温州人通过温州实践不仅能够认识客观规律,而且能够利用客观规律,使客观规律为我所用,达到驾驭温州世界的目的。温州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温州人把自己作为物质力量同现实发生实际的相互作用,这种感性活动同感性对象一样具有客观现实性。温州人通过温州实践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自我创造的现实的主体性存在,温州实践有其独特的本质、结构和运行机制,只有正确把握温州实践的本质、结构和运行机制以及温州实践的地位和意义,才能提高温州人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郑达炯论述了市场经济与温州实践之间的关系;祝宝江和蒋景东指出:“温州人在创业创新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品格”;[2]徐奇分析了信用建设的温州实践;[3]温州人在温州实践中成就了一个以民间力量为主体的温州模式;[4]胡晓翔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温州发展总部经济、温州经济和温州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5]

温州人的商业哲学也是温州模式的哲学基础。商业实践是温州人主要的生存与发展方式,即存在方式,温州人在商业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商业哲学。李凤伟提出了“温州人的商业哲学”等概念,“温州人的商业哲学是:‘唯利是图’不可取,‘微利是图’却能积少成多,是生财之道,挣钱之本,温州人就是靠‘微利是图’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自己的第二次、第三次创业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6]祝宝江和蒋景东提出了“温州人的经营哲学”等概念,“温州人的经营哲学是‘新木桶理论’,一改传统的‘加板’思维方式,企业不再圈于自身内部来修补和加长木板,而是拿出自己最长的那块木板和其他企业的长木板进行拼装,形成一只容积更大的木桶。”温州人善于各用所长、借力赢利和共生共荣,从而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温州人不断进行新的更高形式的“经济结义”、战略协作、战术重组,形成了创业共生、创新包容、合作共赢和的经营理论。洪振宁指出:“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整体水平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7]胡飞航分析了温州人的“逆向思维”,“哪些地方落后,温州人往往一定要去哪里;哪些地方人家最不愿意去做,温州人往往就要一定到哪里去做。”杨洪建提出:“为什么温州人的眼光、胆识和你不一样,因为他们有与众不同的经商哲学。”[8]

温州人的本质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哲学基础。温州人的本质就在于温州人的社会关系网或温州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温州人的本质属性。在温州实践中,温州人总是处在温州人的社会关系网中,是温州人社会关系的生产者和再生产者,同时,又生产和再生产了温州人自身,使温州人代代繁衍下去,从而继续生产和再生产温州人的社会关系。离开温州人的特定社会关系网,就无从了解温州人的本质,只有理解了温州人的本质在于温州人的社会关系网或温州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才能把温州人和其他人区分开来;只有理解温州人的社会关系,才能理解温州人的社会地位,温州人的社会关系决定了温州人的社会地区。在温州人的社会关系中,经济关系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正是温州人创造了温州经验、温州现象和温州奇迹,尤其是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使温州人成为现代社会最具竞争力的群体之一,成为了社会地位的象征。张苗荧认为:“社会资本是温州人必不可少的社会生产要素。”[9]陈安金和王宇指出:“由于温州人对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成功运作、转换,才实现了南宋永嘉学派的强势崛起,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期,强势的社会资本成为了温州经济发展的动力。”[10]王春光指出:“社会网络是温州人在他乡或别国生存、发展和融入的重要法宝和社会资本。”[11]李凤伟指出:“温州人的人脉是一种潜在的财富,温州人善用他人的社会关系,用活现在的社会资本,巧用未来的社会资源,借助人脉成功攀上了巅峰。”温州人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使物质、能量、信息能够迅速在温州人之间变换和流动,实现了资源共享,逐渐形成了温州人的社会认同感,体现了温州人的社会性本质。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5:78.

[2] 祝宝江、蒋景东.温州人精神简明读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2.

[3] 徐奇.信用建设的温州实践[N].浙江日报,2006-03-04(03).[4] 倪硕.30年温州模式:敢为人先[N].扬州日报,2008年-04-07(02).

[5] 胡晓翔.温州新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43-198.

[6] 李凤伟.向温商学习——犹太式中国人的经商与做人法则[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48.

[7] 洪振宁.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经营理念[N].温州日报2006-07-28(01).

[8] 杨洪建.温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为什么会成为富人

[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132.

[9] 张苗荧.文化、企业制度与交易成本——温州模式研究的新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32.

[10] 陈安金、王宇.永嘉学派和温州区域文化崛起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25.

[11] 王春光.流动中的社会网络:温州人在巴黎和北京的行动方式[J].社会学研究,2000(03):22-23.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Wenzhou Model

HUANG Chao-zhong,LI Yin-feng
(College of law and Economic,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Wulumuqi Xinjiang 830054,China)

Wenzhou model;philosophical basis;Wenzhou people’s spirit

Wenzhou Model is a great creation,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Wenzhou in the practice of life and continueas to carry out their own systematic reflection,inheritance Yongjia School Utilitarian philosophy of Marxism in philosophy of Wenzhou,Wenzhou promotes the spirit,and gradually forms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the Wenzhou model.Wenzhou practices,business philosophy and Wenzhou model are the essence of the three philosophical basis.

C912.81

A

1673-2804(2011)06-0027-03

2011-05-11

猜你喜欢

温州人永嘉温州
父辈们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我们一定会胜利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难忘九二温州行
沈亚:温州人电商巨头之路
“温州人都进来看看”——温州都市报微信公众号运营探索
“深入浅出”,以题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