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威廉·莱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

2011-08-15姜霁青

关键词:莱斯根源资本主义

姜霁青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论威廉·莱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

姜霁青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威廉·莱斯以生态现象为主题,围绕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态恶化的危险性、生态危机的实质、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生态问题的制度瓶颈等展开他的批判理论。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结合,这使他的生态批判视角独特,理论全面而又相对深刻。由于过分强调观念的作用,他的理论深度不足,主次颠倒,并缺乏可操作性。

莱斯;生态批判;资本主义;控制自然;生产方式

20世纪活跃于欧美的法兰克福学派,以其社会批判理论而闻名于世。作为该学派著名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的弟子,威廉·莱斯继承了前辈的理论传统,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性观察中敏锐地把握住生态这一主题。他的生态批判理论从挖掘生态危机的根源入手,多方位探索生态困境的穿越之道,为我们开启了一个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入口。

一、莱斯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

莱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声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态恶化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威胁

20世纪尤其是二战后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历史时代。人类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生存的环境却愈益恶化。资源的紧张、气候的异常、环境的恶化、物种的减少,所有这些自然系统的失常,使人类似乎一夜之间陷入到严峻的生存困境之中。对工业社会的这些现象,莱斯有着深刻的描述。他指出,现代工业社会普遍具有以下特征:能源需求越来越高,生产和人口越来越集中,职能越来越专业化,供人消费的商品花色品种越来越多。在他看来,战后出现的工业社会的这些新特征,是需要相当数量的能源和矿物资源来支撑的。如果说在以前还能得到廉价的足够数量的能源和矿物资源的话,那么现在这些东西已越来越稀少了。即便尚余一些,开采的成本亦十分昂贵。在这种情况下,环境不断受到污染,生态危机加剧,势在必然。[1](P642)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莱斯深表忧虑。“人类利用自然力的性质的转变已经带来了两个相互联系的灾难性后果:广泛威胁着一切有机生命的供养基础,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以及不断扩大的人类对于一个统一的全球环境的激烈斗争。每一灾难或两者都会造成这个星球现在形成的一切生物生命的毁灭或剧烈的变化。”[2](P6-7)他强调,“在当今的条件下各种生物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受到威胁”[2](P146), “对全球生态系统某些部分的永久的和不可逆转的破坏可能已经发生,这种情况的后果还不清楚”[2](P146)。

2.揭示生态危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失控

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什么?莱斯在《自然的控制》和《满足的极限》两部书中,揭示出这一问题的答案。根据他的表述,生态危机意味着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生态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和生命系统的瓦解,进而威胁人类自身的存在。莱斯指出:“作为自然物种之一,我们人类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1994年再版序言P2)自然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客体,它通过包括人类在内的各个物种的相互作用、相互适应而维持着自身的平衡。换言之,自然有其自身的内在机理,人类要生存就必须遵从它的运行方式。只有适应自然,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

莱斯认为,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实践显然一直在破坏着自然本身的平衡,给人类自己制造着麻烦。当前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超越了自然容忍的极限,进一步强化了人类面临的生态风险。究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存在根深蒂固的矛盾,生产过程据以同整个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存在根深蒂固的矛盾。因此,生态危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失控。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存斗争的危机,也是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日益加剧的生态危险表明,人类的活动方式已超越了自然的界限,因而招致自然的反抗。莱斯呼吁,面对生态困境,人们迫切需要反思自身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迅速调整自己的行为。

3.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造成生态危机的观念、制度和社会根源

在莱斯之前,关于生态危机的根源,人们或归罪于人类中心主义,或归罪于科学技术,或归罪于工业文明。显然,生态危机的出现与上述诸因素都有密切关联,但又绝非单独由某一方面所造成。对此,莱斯通过自己的分析,给出了一个全方位的解释。在他看来,控制自然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生态危机的观念根源,过度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大肆消费的人类生活方式是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

莱斯指出,自启蒙运动以来,控制自然的观念在人们的心灵中牢牢扎根。把自然置于满足人的需要的地位,试图通过发明工具和仪器来控制自然以提高人的地位和尊严,“日益成为一种不证自明的东西”。控制自然的观念同资本主义相结合,逐渐演化成一种普遍流行的意识形态。这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造成生态危机的观念根源,是导致生态危机出现的最深层原因。

莱斯进一步指出,生态危机的出现还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直接相关。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资本主义生产客观上造成了生产的无限扩张和混乱状态,过度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显著特征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发与掠夺,使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吞噬着它赖以存在的自然基础。因此,过度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莱斯还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活方式的分析,揭示了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依照他的逻辑,现代工业社会将满足等同于无休止的物质消费,这就使人们把幸福感的获得集中在对商品的大量消费上。满足的歪曲让消费品的数量成了衡量人们幸福程度的唯一标尺,消费因此异化,成为实现自我确证和自我价值的主要方式。于是,高消费成为人人痴迷的生活方式。他提出,对商品欲望的膨胀所支撑起的庞大生产体系,造成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巨量消耗,自然的承受力一旦被超越,生态系统的崩溃也就不可避免。

4.强调资本主义不能真正解决生态问题

莱斯强调,自然系统的崩溃使人类陷入严重的生存困境之中。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人类迫切需要找到摆脱生态危机的有效办法。他认为,生态危机的解决首先有赖于人们改变控制自然的观念,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此,他提出实行稳态经济方案,建立一个“较易于生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必须发展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注重商品的质而非商品的量、在生产活动中而不是在消费活动中寻求满足。这样的社会显然必须缩减生产规模、合理使用生产能力。国家须对社会生产进行必要的干预,从宏观上协调整个社会生活。莱斯坦言,这样的理想社会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可能实现,因为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它的反生态性质,垄断资本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当然不顾自然的承受能力。莱斯由此得出结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要真正解放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要求改变控制自然的观念,而且需要把观念的改变同变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结合在一起。显然,莱斯的这一结论标志着他已从单纯的生态批判上升到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这就使他的思考具有了相当的深度。

二、莱斯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理论的积极因素

综览莱斯的思想可以看出,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全面而深刻,包含较多的积极因素。

首先,莱斯把马克思主义同生态学结合起来,开辟了观察生态问题的独特视角。伴随二十世纪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生态失衡日渐成为人类生存的一大威胁。面对这一现实,西方许多思想家纷纷将生态问题纳入自己的理论视野,寻求摆脱困境的有效出路。由于缺乏科学的视角和方法,他们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对问题的描述,而鲜能触及纵深。莱斯则不同。他关于生态问题的理论探索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进行的。一方面他直接对马克思的理论进行了挖掘,强调马克思著作中包含有深刻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是最早的生态社会主义者;另一方面他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的理论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质和解决途径等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开辟了观察生态问题的独特视角。尽管他的生态批判理论还存有某些局限,但同西方其他的生态理论相比,他的视野无疑更为宽广,方法更显科学,批判更加切中要害。

其次,莱斯揭示了生态危机的多重根源,为人们解决生态危机昭示了方向。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缘何出现?在莱斯之前,人们对此并不完全清醒,以至于不少人天真地将之归为单纯的自然危机,这就当然找不到解决危机的入口。莱斯则从人的观念入手,揭示了控制自然之观念所隐藏的侵略性和破坏性,提出控制自然的观念是生态危机的最深刻根源,这就抓住了生态问题的根本。在此基础上莱斯又提出,因疯狂逐利而造成生产无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大肆消费的人类生活方式是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必须承认,莱斯对生态危机产生根源的分析不仅深刻,而且全面。他把人类控制自然的错误观念视为生态危机的最深刻根源,这是一种独到的见解。这使他的批判理论首先聚焦在问题的最深层面。许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正是沿着莱斯的这一思路,展开自己的理论。同时,莱斯对危机根源的分析又没有仅仅停留在观念的层面,而是进一步扩展到制度和社会。这种分析生态危机根源的多重视角,无疑为人们解决生态问题昭示了方向。

再次,莱斯将生态问题的解决同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从而使他的生态理论具备浓厚的政治色彩。在生态危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上,莱斯与西方大多数绿色思潮和绿色组织有很大迥异。西方大多数绿色思潮和绿色组织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仅限于体制和立法的修缮,而极少涉及社会根本制度的变革。这显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寻求生态困境的超越之道,因而本质上没有跳出改良主义的庸俗逻辑。与他们相比,莱斯的生态批判处处透着锋芒。他基于自己对生态危机根源的认识,把生态问题的解决同变革资本主义制度联系起来。在他的视界里,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为彻底解决生态问题找到有效出路;只有从根本上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彻底否定资本拼命寻求利润最大化的固有逻辑,才能真正消除生态威胁。从社会制度层面探索生态危机的解决途径,这使莱斯的生态批判既具备理论的深刻性,又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从而彰显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特征。

最后,莱斯强调人类干预自然行为的界限,告诫人们敬畏自然的重要性。莱斯一针见血的指出,生态危机的实质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失控。按照他的说法,自然界作为外在于人类的物质系统,有着自身的内在机理。这种机理一旦遭到不适当干预,自然的运行就会失去平衡,从而以生态灾难的形式向人类宣誓反抗。莱斯因此提醒人们,“在对外部自然本身的不合理开发中也存在着固有的界限”[2](P145-146),一旦跨越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在对自然的理解中,对自然规律的信仰必须与上帝的信条或形而上学相一致。”[2](1994年再版序言P8)显而易见,莱斯的话语中隐含着他的郑重告诫——敬畏自然。人类在开发自然、满足需要的同时只有保持一颗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才能约束自身行为,促进自然的解放,从而“在和平中自由享受它的丰富智慧的成果”[2](P168)。

三、莱斯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莱斯的生态批判理论包含若干积极因素,能给人们带来诸多启示。但也存有不少局限。

其一,理论分析的深度尚显不足。同一般的生态思潮相比,莱斯的生态批判理论无疑更具震撼力。然而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可以发现他的理论分析在深度上是不够的。他强调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但对于这一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未作专门深入的研究;主张合理控制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社会条件缺乏足够认识;找到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多重根源,却没有沿着这一方向全方位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这表明,莱斯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生态问题,但他的分析远未达到马克思的深度,效果当然不够理想。

其二,提出了改造社会制度的任务,但缺乏具体设计。莱斯揭示了生态危机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提出要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但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只是着眼于生态矛盾,而非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层社会矛盾。他只是抽象地提出社会改造的任务,而缺乏可操作的具体设计。他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缺乏充分认识,这使他的生态社会主义设想抽象甚至荒诞,带着浪漫主义色彩,从而无法找到解决生态危机的真正出路。

其三,在生态危机的根源问题上主次不分。莱斯从观念、制度和社会三方面揭示了生态危机的根源,这是难能可贵的。但其分析中存在的致命缺陷是颠倒了主次,重心错位。尽管他强调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但还是把控制自然的观念当作最深层根源,并最终寄希望于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来解决生态危机。这就过分抬高了观念的社会功能,夸大了观念的能动性,因而是不可取的。他还宣称,控制自然观念的主旨在于道德和伦理的发展,从而最终把解决生态危机的落脚点归结到道德教化上。这显然使他的解决方案变成了乌托邦空想。可以看出,莱斯之所以最后走向道德的说教,就因为他在生态危机的根源问题上颠倒了主次,思维的局限缚住了理论飞翔的翅膀。

[1]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下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岭,李建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On William Leiss’s Ecological Critique of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JIANG Ji-qing
(School of Marxism,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Taking ecological phenomenon as a theme,William Leiss spreads out his critical theory around the risk of ecological degradation,the essence and the cause of ecological crisis,the system bottlenecks of solving ecological problem,Etc.He commits himself to combining Marxism with ecology.Thus his ecological critique has a unique perspective,and his theory is comprehensive and relatively deep.Due to the excessive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concept,his theory is insufficient in depth,reverses primary and secondary,and lacks of operabillity.

Leiss;ecological critique;capitalism;control of nature;mode of production

B15

A

2095-0292(2011)05-0011-04

2011-07-19

福建省教育厅2007年社科项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稳态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JBS07047)

姜霁青,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

[责任编辑 孙广耀]

猜你喜欢

莱斯根源资本主义
莱斯安全阀门(天津)有限公司.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莱斯·布朗的故事将改变你的生活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Nothing,你能在海上漂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