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抱团”国际化途径探讨

2011-08-15杭言勇

关键词:抱团集群国际化

杭言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贸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抱团”国际化途径探讨

杭言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贸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模式转型和结构调整应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化发展应成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本文结合典型案例探讨浙江中小民营企业“抱团”国际化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研究中小企业国际化模式提供素材与探索的途径。

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化;“抱团”国际化

“抱团取暖”是自然界一种生存法则,在南极成千上万的企鹅紧紧聚集一起,不断变换着队形,圈子中心的企鹅总是不断绕到外围,为外围的企鹅取暖,这是企鹅度过最严酷季节的法宝。金融危机以来浙江中小民营企业 (以下简称浙江民企)面临了很多问题和困难,“抱团”取暖成为应对困难的有效方法。在 2009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提出只有团结暖心才有克服危机的信心,厉以宁等经济学家也提出中小企业“抱团”过冬才是度过危机的有效方法。随着“抱团”意识渐入人心,“政企抱团”、“银企抱团”、“强弱抱团”、“行业抱团”、“企业抱团”各种现象也相继出现。

刘易斯拐点的渐行渐近,劳动力报酬不断提高,“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浙江民企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模式受到严峻考验。浙江民企发展处在转型升级时期,面临许多困难,正如波特 (2000)指出[1],产业集群发展脆弱原因,多半缺乏国际化战略,也没有国际分工行为,集群内部产业的国际化是持久保持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事实也表明,即使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阵痛期,那些具有国际化战略和国际客户的产业,不仅能够避开由于激烈竞争面临淘汰出局的骨牌效应,还能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因此,浙江民企发展模式转型和结构调整应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化发展应成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起点。目前浙江民企的国际化大多仅限于出口,国际投资还处在偶发阶段,在国际分工中仍配套加工居多,单体竞争能力也不强。不少浙江民企想走出去,但是国外缺乏国内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的生态环境和带来的配套便利以及规模效应,导致企业单独在境外办厂生产经营成本高风险大,生产经营环境也相对国内恶劣。

浙江民企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调查发现他们在国际化过程中创造性实施“抱团”国际化策略,从战略联盟理论的视角来看,浙江民企在国际化过程中“抱团”现象,是战略联盟的一种拓展形式。各种“抱团”国际化模式已经成为浙江民企国际化经营的重要途径,“抱团”既规避高额的市场交易费用,又避免完全内部化所导致的较高的组织成本。因此浙江民企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抱团”国际化策略,既具备战略联盟的一些基本特征,又包含了一些更具有生命力和创新性的有待于研究的内容。

一、“抱团”开拓境外工业园,块状经济延伸出国

这种“抱团”国际化的做法,就是浙江民企在国际化过程中,产业链中上下游生产企业“抱团”到东道国投资,克隆国内集群发展模式,并在东道国复制国内产业链,维持原来的生产联系,“抱团”出海 。以“抱团”的一揽子投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的方法,不仅可促使“抱团”战略联盟企业加强联系实现一些资源共享,也可以在本企业内部、或在“抱团”企业中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中间产品的市场内部化形成内部化优势,同时,还具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缺乏国际直接投资经验的浙江民企快速进入国际市场。对于缺乏国际直接投资经验的浙江民企来说,以“抱团”形式开展国际化活动,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抱团”企业共同进驻境外工业园,构建相对完整产业链,互相依托形成相对熟悉的生产经营环境,互相配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对东道国当地供应商的依赖,缩短进入国际市场时间等作用 。例如浙江越美集团,针对尼日利亚政府不允许纺织面料进口特殊政策,利用其在国内的行业龙头地位,在尼日利亚设立了一个纺织开发区,打造了从纺纱、织造、绣花、针织到整套服装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引进 15家上下游企业入园。

2.有利于降低出口关税,绕道反倾销,规避国际间贸易保护和争端,转移国内过剩产能。“抱团”企业开拓境外工业园的目标国家往往选择在出口关税较低的国家,比如东盟国家。目前东盟十国之间的贸易实施零税率,亚洲的市场空间在金融危机后也被挖掘出潜力。从中国出口到美国,要缴纳 30%多的关税,但从泰国出口到美国则无关税。泰国投资综合成本虽不比国内低,但物流等配套比较齐全,出口到很多国家关税比中国低。鉴于此浙江民企主导开发了泰中罗勇工业园,已有 5家相关浙江民企入驻。海亮集团是中国越南龙江工业园的主要投资方,2010年美国对产自海亮的紫铜管设定初裁反倾销税率为 58.69%。目前,全资子公司海亮 (越南)铜业有限公司年产 7.1万吨铜及铜合金管生产项目部分生产线已经建成,公司出口美国紫铜管订单也将向越南生产基地转移,以应对反倾销。

3.有利于优化国际投资环境,获得全方位的资源支持。一直以来融资困难是困扰浙江民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浙江民企融资情况更加严峻。通过“抱团”开拓境外工业园克隆国内集群发展模式,不仅转移了国内日益饱和的产能,有效缓和刘易斯拐点迫近所带来的问题,浙江民企在合作区集聚,优势互补,有序经营,形成良好的生产经营生态环境,而且也能在“抱团”国际化过程中多渠道获得较多的资源 (包括信贷、技术等等)支持。例如,浙江民企可以“抱团”集体向银行借贷模式,通过建立“小企业集合信托债券基金”实现。浙江民企大多不符合企业债发行条件,然而“抱团”国际化的浙江民企可利用集聚优势,采用“同一冠名、同一担保”的模式,采取“分别负债、捆绑发行”方法,以多家企业作为共同发行人,发行企业集合债,有效解决浙江中小民企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由于资产规模小,导致融资中要么融资规模受到限制,要么企业缺乏债发行指标等等问题,打造了一条快速便捷融资的绿色通道。金融危机以来,浙江小企业集合信托债券基金的 5 000万元 (期限为 2年利率为 7.48%)分数批的不同数额的贷款,贷给了几十家受惠浙江中小民企,满足了这些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这种利用浙江中小民企“抱团”产生的整体信用和偿债能力“抱团”借贷模式,其实就是“抱团”企业通过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联盟机制,大大减少融资风险概率,提高投融资效用,这种方法既贯彻了政府扶持资金导向,中小企业也获得宝贵的发展资金,金融企业贷款业务也获得较高回报率。在这方面,浙江民企可以参照日本企业的做法,开拓海外市场、动员政府、银行、社会等各方面力量,针对国际化过程中的政策措施、资金需要、技术创新、配套服务等等采取一揽子安排。浙江民企中的龙头企业可利用自身技术和渠道优势一方面吸引广大中小企业聚集在其周围,另一方面利用利用其在行业龙头地位和专业经验,游说有关职能部门对对外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帮助,帮助银行、企业识别风险,协调供货商和辅助企业齐头并进,参与其中的中小企业抱团共同分担海外经营附加成本,在国际市场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投资 ”,通过“政企抱团”、“银企抱团”增强市场竞争力,共同开拓市场。

二、网络“抱团”,发展虚拟国际化经营,整合拓展国际市场

网络“抱团”是指行业或者产业内关联企业以核心企业为钮带“抱团”成为新的企业集团,通过统一“走出去”战略,磨合市场营销策略,包括统一对外定价,统一对外促销,统一品质标准,统一商标,对网络“抱团”企业各种资源要素的进行实体和虚拟整合,共享集群信誉等“集群效应 ”,从“企业集群”发展为“集群企业”。这种方法既是一种依靠企业地缘经济连接又借助企业无形资产跨地区整合优势的方法。网络理论认为,现实中任何企业生存发展,都要依靠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而一个行业或者产业集群其实是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聚集而形成的一种“有组织的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这种关系网络也越来越国际化。浙江民企在国际化过程中为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实行企业环境有限开放,以形成网络“抱团”之势,以便网络“抱团”过程中向网络中的其他企业开放,与之联合,共享技术、信息等资源。例如,温州柳市是制造低压电器浙江民企聚集地,以德力西公司为核心,二十多家本地企业“抱团”加盟形成地域特征明显的德力西集团。在国际化过程中,德力西集团开展虚拟经营,以本土化运作参与全球化经营,进一步“抱团”整合企业网络,拓展国际市场。一方面在本土做大做强品牌,使其品牌价值不断地得以提升,从行业名牌向大众品牌转移。另一方面以其中国驰名商标与国际着名品牌合作,整合和扩大了品牌作用和影响。同时还利用国际资源,在欧美等发达地区成立了投资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构架起多渠道全方位的产业国际“金三角 ”合作框架。

三、“抱团”建立高端集群,吸引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在实施全球化战略过程中要利用东道国的地方化弹性生产系统和区域创新网络这些地方“根植性”的特色优势。不可否认浙江民企在国际化过程中已经建立了与跨国公司的联系,在以往的联系中,跨国公司更多的是利用浙江民企“抱团”所形成的地方化弹性生产系统中的规模化和低成本优势。理论分析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企业不仅要面对世界上最强对手的竞争威胁,而且有些传统的比较优势也会被全球化竞争消蚀,因此“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会通过产业转移,把它们的生产基地转移到一些具有活力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集群中,并且它们往往会购并集群中的企业,使自己成为其中一员”[2]。“而那些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集群往往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3]。但是“这些集群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跟集群所处的产业生命周期和自身活力有关,部分还取决于投资本身的类型和性质”[4]。

实践也证明,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的众多中小企业“抱团”聚集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举世闻名的美国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以及中国台湾的新竹等高科技发展聚集地区,吸引了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各种国际资本,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策源地和经济转型的发展引擎。国外中小民企“抱团”聚集迅速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提高中小民企集群的发展水平,对吸引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直接投资具有重要作用。浙江民企应在现有的集群中,“抱团”组建高端的浙江民企集群,例如中小民营科技企业集群,“抱团”逐渐形成区域创新网络,吸引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领域方面的直接投资,使浙江民企更多地渗透到国际产业增值链的上游,改变多年来仅凭低成本的劳动力获取产业增值链下游有限利润的不利局面,使浙江民企更多地向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增值链的上游渗透,进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中的服务环节,形成跨国公司与浙江民企的高度植根性,从而为浙江民企发展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四、“抱团”网行天下,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快速响应和满足市场变化与需求,是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至胜的法宝,“抱团”网行成为浙江民企掌握这一法宝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金融危机以来浙江民企“抱团”取暖的聚集地,浙江民企利用各种电子商务模式,以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在国际化过程中浙江民企借助电子商务,除了有更多“做强”、“做大”的发展机会,增强了与大企业竞争能力,还拥有了“做快”、“做活”的机遇,有了与大企业竞争致胜的可能。例如,浙江某公司通过浙江省某着名电子商务网站不仅接到一个欧洲车载空调订单,还利用该电子商务平台发布了产品配件需求信息,短时间内广泛联系零配件厂商,征集到配件设计生产方案,数周内就开始组装包括 200多零部件的车载空调,从获得产品订单到产品研发、配件开模、产品组装和包装交货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其中大部分流程是根据电子商务信息展开的。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可重构产业链和价值链,在世界范围获得市场供求信息,进行资源配置,实现虚拟化设计、生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浙江省是市场大省,浙江民企不仅充分利用如义乌小商品市场等传统市场进行国际贸易,还通过电子商务进行集团采购,充分利用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信贷功能,改变了“现金、现货、现场”传统交易模式,大幅度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在众多专业商品市场中,浙江民企利用电子商务模式中的“多次交易一次物流”交易便利,利用第三方物流进行货物的就近配送、就近提货,减少货损货差,节约大量物流成本,提高盈利水平。根据调查计算,专业商品市场经营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销商品,通过合理调配物流每吨货物交易可以平均降低物流成本 20元,因此浙江省有众多专业商品市场如果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销商品并合理调配物流,物流成本节约将十分惊人。

电子商务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无处不在),对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抱团”网行搭建起浙江民企走天下的桥梁。优秀的电子商务模式提供的多方面便利性和广泛性,吸引浙江众多民企与电子商务公司签约,得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服务体系,包括金融、物流、营销 IT运营、支付、诚信、咨询、厂家、渠道、等各种资源,大批浙江民企通过电子商务加速了信息交流,打破了地域上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寻找交易对象和合作伙伴,进行深入的分工与协作,再造了产业链和价值链,扩展和提升了浙江民企传统产业集群的活动空间和竞争力,共同构建起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虚拟“抱团”战略联盟,打破了大鱼吃小鱼的竞争格局,规避了浙江民企本身“低小散”属性带来的弊端,充分演绎以快治慢、以小胜大经典。大量实践证明,优秀电子商务模式是中小企业建立这种虚拟战略联盟的的过程中的重要枢纽和基础。

浙江民企还没有真正意义的跨国公司,但以工业园为载体的“抱团”国际化等创新模式使浙江民企就像坐上航母出海,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桥头堡。在浙江民企“抱团”国际化过程中,协同贯穿了“抱团”企业经营活动宏观和微观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大到“抱团”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的协同,小到生产、采购、营销和流程的协同;外有企业品牌、竞争和关系的协同,内有企业文化、组织和财务的协同,这些既独立又关联的协同因素累计各自的协同效应,最终影响着浙江民企“抱团”国际化成功与否。

[1] PorterM.Location,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 Economy[J].in Economic DevelopmentQuarterly,2000,14(1):15-34.

[2] 迈克尔.波特.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3] IVARSSON I.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the geographical transfer of localised technology:a multi-industry study of foreign affiliatesin Sweden[J].Journalof Economic Geography,2002(2):221-247.

[4] Birkinshaw J,A J Morrison.Configurations of Strategy and Structure in Subsidiaries of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Business Studies,1995,26(4):80-82.

A D iscussion on How toMake S MEs“Baotuan”I nternationalized

HANG Yan-yong
(School of Business,Hangzhou Dianzi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310018,China)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structuring of S MEs'development model should be internationalized,which is to be the new starting point of S MEs in Zhejiang.The Paper discusses the way of how to make S MEs in Zhejiang“Baotuan”internationalized with some typical cases,which offers some helpful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the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 MEs.

S MEs;internationalization;“Baotuan”internationalized

F746

B

1001-9146(2011)01-0021-04

2010-12-07

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 (09CGYD036YB)

杭言勇 (1961-),男,浙江杭州人,教授,中小企业国际化.

猜你喜欢

抱团集群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合作社“抱团”种出“火辣辣”的好日子
“天冷了,抱团取暖吧”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