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舒伯生涯发展理论解释

2011-08-15王胡英周谷平

关键词:生涯职业大学生

王胡英,周谷平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2.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0028)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舒伯生涯发展理论解释

王胡英1,周谷平2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2.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0028)

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她们是社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舒伯生涯发展理论进行分析,解释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舒伯生涯发展理论;女大学生;就业难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在校女大学生比例逐年上升,已接近全国普通本专科学生的一半[1],她们是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个群体,是中国社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我国总体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显突出。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对今后女性平等参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笔者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 2007届 -2010届本科女毕业生进行了就业现状的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 26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 238份,其中 2007届、2008届、2009届、2010届女毕业生分别占调查总数的 11.8%、18.5%、20.2%、49.6%,按所读专业类别情况,工学的占 26.9%、理学占 9.2%、管理学占 21.6%、经济学占 11.8%、法学占 16.8%,文学占 13.4%。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从舒伯生涯发展理论视角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进行解释,也为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舒伯生涯发展理论概述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 (Donald E.Super)1953年提出了“生涯”的概念,即个人终身发展的历程。舒伯经过不断的拓展和修改,在 1980年代末,综合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职业社会学、人格理论等四个学术领域的内容,系统提出了生涯发展理论[2]。

舒伯认为“生涯就是对自我的实现”,“自我概念”主导个人的生涯选择和发展,其中“自我概念”指个人对自己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和主观评价。自我实现的过程亦即生涯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衰退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和角色,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情况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个人面对及完成发展任务的准备程度则体现了个人的生涯成熟度。

舒伯认为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是相互影响的,他创造性地描绘出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综合图形,即“生涯彩虹图”[3],儿女、学生、公民、工作者、休闲者、配偶、管家者、父母及退休者这些角色,就像彩虹同时具有的不同色带一样,它形象地展现了生涯发展的时空关系,非常直观的在同一张图上展现了个人生命的长度 (发展阶段)、宽度 (角色)和深度 (个人对角色的投入程度),展现了生命的意义所在,更好地诠释了生涯的定义。同时舒伯认为人在某一阶段对某角色投入得多,会导致这个角色的成功,同时也可能导致另一角色的失败。

舒伯生涯发展理论,不仅更好地为指导女大学生就业和职业规划找到了途径,也为女大学生的就业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释理论。

二、运用舒伯生涯发展理论透视女大学生就业难

(一)女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受到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

自我概念主导个人的生涯选择与发展,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我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社会性因素与个人的心理特质交互作用的结果。当代女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和当前就业现实的影响,出现了较多的负面评价。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价值定位、“男外女内”的分工模式、“男主女从”的权力等级和“男公女私”的活动范围等社会性别观念,形成了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定型。社会性别角色定型指社会性别角色在社会中往往被固定和强化了,变成了人们的一种社会期待和评价[4]。虽然现在一些观念已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但这种传统的思想目前还没有完全被驱除,影响着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也给女大学生的就业难埋下了历史的隐性的注脚,“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毕婚族”现象也成了曲线就业的途径。笔者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观点的态度调查发现 10.1%的调查对象表示很赞成,30.3%的调查对象认为这种想法很正常也表示理解,只有 6.7%的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赞成。

在现实的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也直接影响着女大学生就业中自我概念的认识。如今显性的性别歧视有所减少,但隐性的性别歧视却大量存在。虽然法律明文规定用人单位录用员工时不能有性别歧视,但“在形式上的平等并不能否认现阶段或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的社会性别歧视存在的惯性”[5],在现实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或性别偏好仍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在找工作中遭遇最大的困难”女大学生认为是性别歧视的比例最高占 49.1%,其次是专业歧视,还有籍贯、年龄、相貌等歧视。对“企业为什么不愿意录用女大学生”(多选题限选三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68%的调查对象认为是女性生育带来的影响,58%的调查对象认为女性出差不方便,认为体力弱和专业发展后劲不足的各占 31.9%,这些生理方面的因素是女大学生主观努力所无法解决的,又是客观存在的性别歧视的最根本原因。这种人为建构和系统灌输的“自我概念”,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女大学生原初的积极地自我概念,影响着就业的选择。

(二)女大学生就业起点低且出现职业边缘化

大学生就业不仅是找到工作,而是要找到合适的工作,找到能够更好“自我实现”的工作。在实际就业过程中,职业边缘化和专业隔离现象,成为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对接受调查女大学生所从事的职业类型进行分析,发现理工类的女毕业生有 37%的人从事办公室及其他辅助人员的类型,文史类的女毕业有高达 81.6%的人从事办公室及其他辅助工作,真正从事专业技术性岗位的女生只有 29%。

职业类型的边缘化,也将导致女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边缘化。我们从工资与职业类型的交叉分析中发现,不同职业类型的工资存在明显差异,从事专业技术类的明显高于办公室和其他辅助人员的工资。笔者电话采访了工学专业毕业的小高,她觉得自己读的是工学,而从事办公室的琐事,对自己的发展前途很迷茫,深感自己有点教育浪费,当别人问她从事什么岗位时,她都觉得很惭愧,自信不起来。

由此不难发现女大学生的就业层次相对较低,女大学生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起点,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情况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预示着一大部分女大学生在未来二次择业中降低了竞争力,缩小了女大学生的发展平台,不利于女大学生更好的职业生涯发展。

(三)女大学生就业面临角色冲突的挑战

生涯彩虹图展示了生涯发展各阶段角色的交互状态。人在某一阶段对某角色投入得多,会导致这个角色的成功,同时也可能导致另一角色的失败,这也成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女大学生就业初期阶段的年龄正好处在我国的适婚年龄,其中工作者的角色和婚恋方面的角色突显。刚刚开始职业生涯建立期就面临着家庭事业的角色期待定位。现在的女大学生是富有个性和闯劲的一代,她们有 80后的许多优点:自强、坚定,喜欢标新立异,敢于打破传统观念,但当传统与现实出现矛盾时,她们又不知所措。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她们潜意识里还是比较认同传统的性别角色。本次对“自己未来的角色定位”的调查中显示,选择家庭事业兼顾型的调查对象占 79%,选择事业型角色定位的调查对象占16%,真正想做全职太太的只有 0.8%,但也有 4.2%的调查对象从没想过。在家庭与事业的选择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女性并不想放弃家庭,但也不想完全回归家庭,家庭事业兼顾型是大多数女大学生向往的角色期待,但如何去解决好这个角色的冲突和平衡,确实是摆在女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特别是在事业的起步阶段,要同时做好母亲、妻子和工作者的角色,确实有一种“鱼和熊掌都想兼得”的困难,它会对工作者角色的女大学生很多困惑和压力,甚至是阻力。

(四)女大学生在职业探索期的生涯成熟度不够高

舒伯认为生涯成熟度就是指在各个阶段完成适当的任务,包括两方面,一是指个人在整个职业生涯历程中达到社会期望的水准,二是以职业生涯各发展阶段的发展任务为标准所作的衡量。在就业过程中的薄弱方面的调查显示,63.9%的调查对象认为工作经验少是自己就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48.7%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缺乏职业规划,47.1%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专业知识掌握不足,还有就业技巧缺乏等其他在就业中比较薄弱的方面。对于“解决当前就业难对策 (多选题限选三项)”的调查显示,74.8%的调查对象表示要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41.2%的调查对象希望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40.3%的认为用人单位要消除性别歧视。这些都说明一方面女大学生在就业前的探索期的生涯成熟度完成得不够,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女大学生认识到客观存在的困难的同时把提升自身能力放在了第一位。这些困难的存在和女大学生自我提升的愿望,将为生涯咨询及生涯教育目标、策略提供信息和方向。

三、舒伯生涯发展理论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就业对策

舒伯生涯发展理论为职业生涯指导奠定了科学基础,也为女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了方法和策略。

(一)推进社会性别角色平等,完善女大学生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主导个人的生涯选择与发展。在 1990年代的早期,舒伯提出“拱门模型”该模型说明了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如何影响生涯的发展。拱门的基石之一是个人的心理特质,包括个人的需求、价值观、兴趣、能力等;拱门的另一基石是社会性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劳动力市场、家庭、学校等。连接两大基石的拱形,是由生涯发展阶段与自我概念连接而成。所以自我概念的形成是个人成长过程中众多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摈弃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定型的认识,从社会性别平等角度出发来培养、完善女大学生自我概念。比如,社会应为两性平等营造良好的人才市场环境,确立就业公平的社会文化环境。高校在教育和就业指导中更要注重女大学生在平等的性别视角下进行自我探索,使她们真正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能力等个性特征,为她们提供工作世界的信息,使她们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

(二)加强各阶段生涯发展引导,提高女大学生就业能力

舒伯认为生涯各阶段的发展是可被引导的,一方面促进女大学生个人能力和兴趣的发展,另一方面协助女大学生进行现实的考验和自我概念的发展。他认为人的行为方向受到三种时间因素的影响:一是对过去成长痕迹的省视,二是对目前发展状况的审视;三是对未来可能发展方向的展望。这三种因素是相互影响的,过去是现在的成因,现在又是未来的基础。因此在辅导女大学生的过程中,可以让她们画生涯彩虹图,使她们回顾自己发展历程中一些特殊的经历、重要事件的影响、个人的态度与感受,以及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等并进行分析,特别是在生涯建立期的妻子、母亲和工作者等的角色平衡,以增进她们对自己的认识,引导她们积极地设计自己未来发展计划,并付诸于行动。舒伯认为生涯发展的每一阶段均有特殊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因此应根据女大学生的生涯发展任务引导她们进行就业探索、选择适当的职业和发展职业技能,增强女大学生的生涯成熟度,更早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6]。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女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生涯是一种连续不断、循序渐进且不可逆转的过程。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女性“生育 -养育”的生理特点,常使女大学生造成职业生涯的空缺期,而这时女大学生正好处在生涯发展建立期的初期,这使用人单位找到了所谓“性别亏损”的理由,即使女大学生还未进入这个阶段,用人单位也把女大学生看作是潜在的“性别亏损”对象。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国家应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平等的就业机会,通过立法对女性从业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加速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建立生育保障机制,由企业和个人合理分担生育费用,减轻企业所承担的生育成本。同时加快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步伐,健全就业政策与法规体系,完善符合社会实践的就业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759.

[2] GCDF中国培训中心.全球职业规划师 GCDF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14-17.

[3] 胡习文.试论 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与大学生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33):176-177.

[4] 刘伯红.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和特点[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9(6):1-8.

[5] 宴月平.当代中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93.

[6] 夏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07-111.

A Study o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D ifficulty Based on E.Super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

WANG Hu-ying1,ZHOU Gu-ping2
(1.School of Humanities,Hangzhou Dianzi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310018,China;
2.School of Education,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310028,China)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becomes a critical concern nowadays.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 and human resources.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their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the reasonsof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y among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re analyzed and interpreted with E.Super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Then,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solve their employment problems.

E.Super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female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difficulty

G641

B

1001-9146(2011)01-0048-04

2010-11-0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研基金项目 (KYF125609026)

王胡英 (1980-),女,浙江永康人,讲师,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生涯职业大学生
我的教书生涯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