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良好发音习惯的培养

2011-08-15广西省玉林市玉州区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

当代学前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音量噪音发音

■ 广西省玉林市玉州区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 陈 剑

浅谈幼儿良好发音习惯的培养

■ 广西省玉林市玉州区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 陈 剑

一个和谐的声音环境是一个文明城市的象征之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西方国家的公共场所,人们交流时都会轻声说话、窃窃私语,尽管人很多,但却很安静。而在我们国内,无论在餐馆、茶馆、车站、交通工具,甚至工作场所,几乎在所有社交场合,大多数人习惯于大声喧哗,无意之中制造了许多噪声,给人一种很不文明的感觉。而在学校,也充满了噪音,学校里的孩子本来就活泼好动,再加上班级一多,孩子们说话时好像老怕别人听不到,就扯着嗓门大喊。曾经有人在校园内进行了环境噪声测试,发现噪声分贝远远大于正常值——15~45分贝,而其噪声来源主要来自孩子们的喊叫式说话。形成这种叫喊式说话方式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影响,幼儿周边环境的嘈杂和周围的人说话不注意,经常是大声说话,因此幼儿也潜移默化地跟着大声说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这些喊叫式的说话声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利于儿童声带、听力、心理的发育。

一个健康和谐的声音环境是幼儿形成文明习惯,得到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幼儿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文明习惯的养成与否直接影响未来社会文明的发展。所以,创设和谐声音环境必须从幼儿抓起。我认为,让幼儿能够正确地调控好自己的音量,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情景体验,让幼儿学会在公共场合用轻声来交谈

作为发出噪音的当事人,幼儿往往是当局者迷,不能感知自己发出的声音对别人的影响。因此,要对幼儿进行轻声交谈的习惯培养,首先就要让幼儿感知到大声讲话发出的噪音对别人的危害。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情景体验来进行相关的教育,让幼儿亲自感受,了解噪音的危害。例如,可以将幼儿的活动时吵闹的情况录制下来,然后放给幼儿观看,也可以让幼儿观看一些嘈杂环境的录像,开展相关的噪音与乐音的教学活动等等。这种亲历其境的实地教育让幼儿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噪音的刺耳,从而激发幼儿慢慢地有意识控制自己的音量。这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达到教育目的。

当幼儿有了对噪音的认识后,可以进行多形式的轻声交谈的习惯培养。如营造有关的公共场所情景,采用模拟实景的方式进行练习;还可以开展轻声传话、判断对错等各种趣味游戏,让幼儿来练习轻声交谈。这些情景表演和游戏是对习惯养成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能让幼儿获得并强化情感体验,促进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通过欣赏示范,让幼儿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来朗读和歌唱

在幼儿园上课时,我们往往会发现很多幼儿在喊叫式地朗读儿歌、表演唱歌或者是回答老师的问题,这种喊叫式回答方式一来形成噪音,二来也损害了幼儿稚嫩的嗓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上述第一点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的鼓励不适当,如有的老师为了鼓励幼儿的积极性,经常会说“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声音响亮。”“他的声音最响亮,真棒!”等等诸如此类的煽动性语言。幼儿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拼命地喊,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我们提倡幼儿用一种自然的声音来发音。

如何让幼儿学会正常地发音呢?首先在学习正常发音时,老师要进行正确的示范,也可以示范一些正确发音后,再发出一些不正确的发音,让幼儿判断哪种声音好听,从而促使幼儿去学习自然好听的声音。教师还可以经常请幼儿欣赏一些优美的歌曲、诗歌,给幼儿美的听觉感受,让幼儿感知美妙的声音是可以让人陶醉其中的。幼儿是好模仿的,只要老师为幼儿提供各种良好的声音榜样,必定能让他们进行效仿。再而,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切忌煽动幼儿过于大声地回答问题,发现幼儿不正确的发音,我们可以婉转地提醒,如“精神点”、“他的声音很自然、很好听”。发现声音太大时可以提醒“温柔点、自然些”,或做一些收音的手势等等。在老师的不断提醒和控制下,幼儿就会慢慢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来朗读和唱歌。

三、通过鼓励引导,让幼儿学会用响亮的声音在众人前发言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幼儿平时说话时很自然,和同伴聊天时很自信,声音也很清晰、响亮。然而,每当老师请他们在集体面前回答问题的时候,幼儿的音量会不自觉地变小,同时身体也会变得扭扭捏捏起来。出现这种表现的原因,一是因为幼儿不够自信,害怕说错了;二是幼儿缺乏在众人面前表现的胆量。因此,只有不断培养幼儿的胆量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表现力,才能让幼儿逐步做到自然、响亮地发言。

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和及时鼓励。首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应该经常鼓励幼儿大胆说,让幼儿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对说错的幼儿绝不能指责和取笑,而应该婉转地引导他说出正确的答案。其次,要多给幼儿创造一些锻炼的机会。幼儿经常在众人面前表现,多了自然就不怕了。如开展一些“故事大王”、“小小播报员”等活动,营造机会让每一个幼儿在众人面前发言,还可以将幼儿的发言进行一些录像,增加幼儿的激情和胆量。对能力弱一点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讲述,慢慢提升他们的胆量。

此外,还可以结合幼儿喜欢得到表扬和肯定的年龄特点,采用一些特别的表扬方式,如用掌声的大小来鼓励幼儿,让幼儿知道自己音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大家倾听的质量。如果大家听不到,就得不到大家的肯定。如果声音响亮了,大家都会表扬自己。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激发幼儿响亮回答问题的激情。对于幼儿的表现,老师也可以用夸张的语言、动作来给予赞扬。只要通过不断的鼓励,自信的种子便会慢慢地在幼儿的心里发芽,并且逐步得到发扬光大,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一个自信、开朗的孩子。

四、营造可以放声说话的空间,让幼儿能够释放自我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他们也需要发泄、释放的时候。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在室内营造一些可以放声说话的空间,让幼儿能够尽情释放自我。可以将学习活动的区域及游戏活动的区域分隔得远一些,让幼儿在游戏区域可以尽兴地欢笑而不影响别人等等。还应该多开展户外活动和游戏,创造机会让幼儿喊一喊、叫一叫,可以展现童心童趣,消除紧张。通过这些活动,幼儿明白在不影响别人的环境下以及保护好自己嗓子的前提下,可以放声地说话。

通过以上的一些方法,可以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幼儿年纪小,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而且,一个好的习惯也不是一朝一日能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对于幼儿好的习惯要极力强化;针对幼儿的不良习惯要不厌其烦地督促。同时,为了让幼儿更牢地记住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可以将发音要求编成一些简单易记的儿歌,如:“公共场所要轻声、朗读歌唱要自然、上课发言要响亮、户外游戏可放声。”用这种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音量控制的本领。鉴于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为了让幼儿在家里也有一个和谐的声音环境,可以通过家长会和家园联系栏,对家长进行营造良好声音环境的倡导和教育,争取家长做好幼儿的典范,并协助老师一起来帮助幼儿改正不良的发音习惯。当然,教育也是相互的,在成人给幼儿做好典范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养成良好习惯的幼儿去带动身边的成人,努力实现“小手拉大手,文明来说话”,全社会共同营造和谐声音环境的最终目的。

总之,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源泉。我们要将幼儿良好发音习惯的培养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通过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和培养,幼儿声音就能收放自如,学会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音量来说话。而且通过幼儿的影响,周边的声音环境也会慢慢地改善,幼儿在这个和谐的声音环境中也一定能更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

音量噪音发音
测测你的“音量值”
噪音,总是有噪音!
解放手机的音量键
无法逃避的噪音
噪音的小把戏
请放心地扭大音量看电影听音乐吧!Mclntosh Sonus Faber家庭影院套装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Playing with h
细火慢炖增加音量调节级数
Playing with /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