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带来的效应探析
2011-08-15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薛 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带来的效应探析
○薛 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武广高铁作为我国铁路第一条长大线路,其开通运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既是中国铁路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发展史上的一项标志性工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项重大成果,本文对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带来的效应作了粗浅分析。
高铁 运营 效应
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所带来的影响和效应是广泛而深刻的。从开通运营的情况看,初步显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展示了高速铁路巨大的拉动效应和强大的生命力。
一、树立了科学发展的“先行者”形象,改变了人们对铁路的传统认识
加快铁路发展符合“两型”社会发展要求,铁路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快捷、安全的比较优势在武广高铁上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铁路完成同等运量所占有的土地面积仅为公路的1/10,而武广高铁全线66.7%的桥隧比节约了更多的土地;武广高铁动车组人均百公里能耗不足16度电,仅为飞机的20%、汽车的30%;而且动车组全程采用电力牵引,真正实现沿途零排放,与公路同等运量相比每年可减少CO2排放920万吨以上;运营时速达到350公里,武汉至广州只需约3小时,比高速公路、既有京广线缩短7小时以上。同时,安全、舒适、大运量的高速动车组,全线10余座宽敞、时尚而又极具文化内涵的现代化新客站,以及全新的高铁服务理念和设备设施,所有这些极大改变了人们对铁路和铁路运输的传统认识。从6次大提速到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既有线从时速80公里到120公里、160公里、200公里,客运专线从时速250公里到350公里,我国铁路发展树立起一座座丰碑,尤其是作为我国高速铁路客运网龙头工程和示范工程的武广高铁,向人们展示了铁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强大生命力,铁路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行官”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二、集成了铁路现代化的最新成果,形成了中国铁路“走出去”的示范效应
武广高铁是我国乃至世界铁路现代化的集大成者,代表了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自主创新的最新成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武广高铁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工程建造、高速列车、列车控制、客站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维护等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昭示着中国能够修建工程类型齐全、大规模、长距离的世界一流高速铁路。从设计到施工,从建设到运营,我国完全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一揽子技术,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目前已有美国、巴西、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缅甸、老挝和香港等多个国家(地区)的政要和企业负责人参观武广高铁客站并乘坐高速动车组,表达了希望中国参与其铁路项目建设的意愿,其中部分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进入立项程序。武广高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的示范效应,对于我国铁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我国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振奋民族精神,加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构建了中南大地的3小时交通圈,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
武广高铁开通后,从武汉乘动车组到长沙只需要1小时,从武汉乘动车到广州只需要3小时,从长沙乘动车组到广州只需要2小时,沿线各个城市之间的通行时间大大缩短,实现从武汉到广州“半日内往返”,初步形成沿线相邻省会城市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将武广高铁沿线的武汉、长株潭、珠三角三大城市圈整体纳入“三小时交通圈”内,同时从香港至武汉也缩短至5小时以内。武广高铁极大地拉近了中南大地的时空距离,有助于增强中部地区和华南沿海乃至国际的交流沟通,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按初期客流测算,每年仅乘客由既有普通铁路改乘武广高铁这一项所节约的社会时间效益就达到40亿元。高铁的开通、时空距离的拉近,在增加了沿线人民出行方式选择、改变人们旅行休闲生活的同时,也直接促进了“武广经济带”的形成,对实现“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经济结构互补、促进鄂湘粤及周边地区的合作、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最新数据显示,武广高铁开通后,长沙市内再现“返乡”购房风潮,其中大部分购房者为在广东工作的湖南人,由武广高铁拉近时空距离带来的“同城效应”初步凸显。
四、形成了高速旅游通道,拉动了沿线旅游业“井喷”
沿线旅游业是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高铁旅行时间的缩短,使原来4—5天的鄂湘粤跨省游变为了1—2天的“短线游”,“坐高铁、去旅游”已成为沿线旅游客流的时尚选择。鄂湘粤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围绕武广高铁大做文章,争相推出了武广高铁旅游线路和新产品。湖北省和武汉市积极策划“2010广东人游湖北主题年”,省市领导亲自牵头,与旅行社、媒体密切沟通,推出了双向多层面的优惠政策;咸宁市到广州召开旅游招商专场推介会,对乘坐武广高铁的游客推出凭车票泡温泉、游赤壁门票2折等优惠;湖南省在长沙、株洲等六个城市开展“体验梦幻高铁、免费畅游潇湘”为主题的旅游促销活动,借武广高铁打出优势旅游牌。武汉、咸宁、赤壁、长沙、岳阳等城市的高铁旅游客流出现大幅度增长,一些城市旅游景点、餐饮、住宿等接待能力不足,从侧面反应了高铁旅游客流的“井喷”现象。今年春节长假期间,武汉市共接待旅游团队351个,同比增长160%;实现旅游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15.5%。这是该市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春节游客量“进”大于“出”的现象。武汉东湖“梅花节”、“樱花节”和武汉大学“樱花节”期间,每天有近2万广东高铁游客入园,武汉大学高峰时期赏樱客流达到创历史的20万人。
五、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了沿线投资环境
武广高铁的开通运营将沿线3省拉入“高铁时代”,为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势互补提供了低成本的平台。早在武广高铁开通前,珠三角地区敏锐的投资者看准高铁商机,纷纷“深入”湖南、湖北沿线进行投资布局,催生了沿线投资热潮。近年来,大批广东客商到武汉、长沙、岳阳、咸宁等地投资房地产、加工制造、旅游、餐饮等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地城市房产指数的上涨。同时,鄂湘两省凭借武广高铁,大张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极大地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据统计,2008年武汉、咸宁两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较2005年增加了901家,增长48%。专家测算,武广高铁可牵动1000亿元产业转移,将直接拉动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进发,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加快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高铁开通后,珠三角的经济腹地进一步扩大,广东的金融服务业可以充分发挥银行、风投等优势,到湖北、湖南投资兴业,以充分利用内地的人力和资源。内地沿线的地方政府纷纷“筑巢引凤”,积极做好产业承接准备,以此契机实现现代化产业转型。以武汉市为例,市政府围绕发挥武广高铁效益,不仅投巨资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推进高铁与公路无缝换乘,还联手广州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促进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首批共有项目24个、总投资达117.6亿元。
六、引发了运输物流格局的新变化,促进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
客运方面,武广高铁的开通从根本上缓解了目前京广线武广段客运能力紧张的状况。2010年春运,武广段铁路共运送旅客700万人,武广高铁分流了其中的213.2万人,在适应多层次旅行需求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春运期间铁路“一票难求”的局面。同时,客货分线运输使京广铁路武广段的货运能力全面释放并成倍增长,有效缓解货运能力紧张状况,最大限度地满足关系国计民生的煤炭、石油、粮食等重点物资以及大宗外贸货物的运输需求,从而真正实现“人便于行、物畅其流”。由于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武广沿线的各城市纷纷依托高铁,开始了建设物流商贸中心的步伐,为商贸物流产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高铁开通后,广百股份瞄准武汉地区路网发达、物流便捷的优势,宣布将投资5200万元开设广百百货武汉旗舰店。与此同时,武汉中百仓储设在广州的采购点,也有望因高铁开通而降低10%的物流成本。武广高铁带来的冲击,也进一步刺激了航空、公路等其他运输行业的企业积极变革经营模式,谋划结构调整,细分终端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多种运输方式良性竞争的态势,进而使整个社会受益,共同做大做强运输市场。
七、加快了客站周边城镇化进程,催生了城市开发的新热点
武广高铁途经12个地级以上城市和6个县级市,覆盖沿线周边众多城镇,为沿线城市开发和城镇化注入了新的动力。武广高铁客站的人口聚集效应直接拉动了客站周边地区的商业价值,而与传统铁路相比,高铁客源更具高端性、消费潜力更高,以及沿线10余座融合地域文化的现代化新客站的靓丽窗口形象,都进一步助推高铁客站周边成为新的城市商圈开发焦点。例如新武汉站所在的武汉杨春湖地区,原来距市中心较远,常住人口较少。新武汉站选址确定后,武汉市即明确将其规划为城市三大中心之一,预计未来居住人口将超过10万人,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咸宁市围绕高铁开通,专门开辟了“广东工业园区”,计划投资20亿元,以咸宁北站为中心打造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新区。作为湖北省境内惟一的县级站点,赤壁市投入了8000多万元,为武广高铁赤壁北站修建政府配套工程,以吸引老城区人口转移。韶关市配合武广高铁新韶关站规划了一座17.8平方公里的“芙蓉新城”,作为未来主城区的组成部分,定位以中央商务办公为中心、兼具高端产业集聚、商业、文娱、生态宜居功能的现代化城区,总承载人口约25万。长沙市、衡山县的高铁客站旁,也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地产开发。其他高铁经过的地区,亦都开始对城市产业和商务区开展新一轮的规划。同时,碧桂园、保利、广电、万科、金地等地产粤商提前数年在武广客站周边布局,其中碧桂园在韶关、长沙、武汉、咸宁等城市的相关开发项目就有8个之多。
武广高铁开通引发的不仅是铁路乃至交通格局的变革,其辐射出的无形网络,通达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据专家预测,随着高铁沿线、客站周边一大批新型城区的开发成形,五年后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的GDP有望因此而提高3到5个百分点,中南三省正大步跨入“高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