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城市化倾向研究综述
2011-08-15李长吉
李长吉,肖 欢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教科书城市化倾向研究综述
李长吉,肖 欢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教科书偏离农村的事实催生了学者们对教科书城市化倾向问题的研究。教科书城市化倾向表现在选用素材、插图、练习、活动形式、价值观念、考试等方面反思以往研究,今后宜在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研究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拓展。
教科书;城市化倾向;研究;反思
一
教科书是构成教学活动的要素,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联系师生活动的桥梁和纽带。Komoski(1985)在一项观察研究中,发现90%的教师时间是花在教科书上,有些研究更显示95%的教学时间用在了教科书或是教学材料上。[1]然而,现行教科书在农村实施过程中却表现出种种不适应,仅以《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为例,有学者曾对实验区85位一线教师进行调查,其中50位农村教师认为教材存在城市化倾向,29位城市教师认为教材具有城市化倾向。[2]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数为6066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45.7%,农村人口为7213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4.3%。[3]同时约有80%的中小学生在农村就读,农村学校对现行教科书的不适应导致农村师生对课本知识的传授和接受的困难,影响国民整体素质提高。这是学者们展开教科书城市化倾向研究的现实背景。
2002年,从玉华发表《语文课本难为农村师生》[4]一文给教科书城市化倾向这一论题拉开帷幕。从2004年开始学者开始提高对该问题的关注程度,2004年发表相关文章6篇,2005年9篇,2006年1篇,2007年4篇,其中硕士论文1篇。其余论述散见在有关农村教育的著作与研究报告等文献中。总体看来,研究成果数量不多。从文献的数量和部分学者对待教科书城市化倾向的观点可知,一些学者并没有对此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甚至认为这种倾向是教科书的应然状态:教科书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其内容的城市化倾向并无不妥,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部分教科书使用者——农村教师认为教科书存在城市化倾向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对改变教科书内容、改善现状抱有消极态度。只有提升学者、教科书使用者对教科书内容城市化倾向的评判意识,才能真正推动教科书城市化倾向研究的进行。
二
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教科书城市化倾向的表现
1.选用素材。有学者描述在西北山区一个乡村小学课堂上,教师在讲述《司马光砸缸》一文时,学生们对课本中的假山不知所云,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假山,而假山却是城市学生生活中常见之物。[5]还有学者指出现行教科书中提及的“超市”、“贷款买房”、“公积金”、“麦当劳”、“肯德基”、“证券”、“股票”、“社区”等,这些词语对城市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相当陌生,教科书素材的选用脱离农村学生生活。[2]教科书内容不能被使用者理解、并加以落实,也就不能达到教学应有的效果。
2.插图。有学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对1~12册插图和练习进行分析,插图数量统计显示,表现城市特征插图多于乡村特征插图,而且表现城市生活的内容丰富。[6]有学者曾以人教版为例,插图内容表现城市特征的教科书在低年级教科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7]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的直观手段,插图城市化倾向影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3.练习。有学者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1~12册“单元练习”进行了分析,发现从第一册到第四册语文教科书练习没有一处涉及农村特征,从第六册才开始加入农村内容的题型,且教科书中的练习很多在农村是没有办法完成的。[6]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识的重要途径,练习的城市化倾向致使农村学生无法完成,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4.活动形式。有学者曾指出,现行教科书太多的情景模式或实践案例的呈现形式有浓厚的城市化倾向,如学生上公园、集体旅游、社区活动、上博物馆参观、科学馆学习,最基本的也是要学生去图书馆、上网查材料,这些活动在农村学校没有办法实行。[8]有学者指出在考察西部乡村小学低年级完成课中的“画一画”、“涂一涂”的这种题型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能力购置这些水彩笔,这一类的活动形式在农村学校是无法实现的。[9]农村学校教学环境差,教学设备落后,教科书中要求的很多活动形式在农村都无法实现。
5.价值观念。教科书中隐含的价值具有城市化倾向,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有学者指出在教科书中反映农村背景的内容大部分局限在种树、种田等田间体力劳动以及自然的东西,而反映城市背景的内容中现代文明的特色更浓一些,如现代家庭生活、游乐场景、学校生活以及文化生活,这会造成一种暗示:农村是原始的、自然的、落后,城市是人文的、现代的、高速发展,这将会是一种无形的吸引。[9]有学者指出现行小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对工业、城市与现代生活的向往和羡慕,城市在这里成了工业、现代化与幸福生活的象征,这种内容也许是教科书与课程编订者无意识设定的,但它们在乡村学校中则被接受为一种明确的意识。[10](P106)教科书中隐含的价值观念,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希望摆脱农村,远离农村,误导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6.考试。中考、高考是学生获得升学机会、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对于很多农村学生来说是改变身份、地位、争取新的发展机会的重要途径。有学者对中考应用题分析发现,学生答题正确率与其知识经验背景有极大相关联。[11](P21)有学者对1992年到2001年10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发现试卷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城市偏向。更重要的,高考未考虑农村孩子以前的教育背景和经历。[12]考试内容城市化倾向将缺乏相关知识经验背景的农村考生置于不利地位。
(二)教科书城市化倾向的原因
1.设计理念“唯西方中心”。有学者指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引进西方先进课程理论时并没有充分思考其理论在中国的适应性,本次引进西方课程思想具有“唯西方中心”主义色彩,没有完全考虑其适应性。[2]也有学者指出,我国引进很多新的课程理念,如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信息技术及其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课改中的专家引领等,但这些课程理念不符合农村已有的教学现状,以至于教科书中的城市内容在农村无法完全接受。[13]
2.农村教育设备缺乏。现行教科书中很多内容都是要求教师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向学生们表达,农村教育设备的严重缺乏与现行教科书对教学设备的需求的矛盾加重了教科书的城市化倾向。有学者感叹:一些学校课桌椅不齐全,教师印试卷还用钢板蜡纸的山村小学里,老师无法对学生解释教科书中提到的“鼠标”、“上网”,学生无法理解教科书这些城市化色彩的内容。[4]也有学者指出农村英语教师上课能拥有一台录音机就已经很奢望了,更别说其它的多媒体。教育设备的缺乏与现行教科书对教学形式的要求相违背,更加凸显了教科书城市化倾向。[14]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中西部地区农村的抽样调查表明:小学、初中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学校占37.8%、45.9%,实验教学仪器不全占59.5%、70.3%,教室或办公室有危房的占22.3%、28.8%,购教具、墨水、纸本、粉笔资金不足的占32.5%、35.0%。[15](P62)农村教学设备严重缺乏,在教学过程中给师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农村师资状况匮乏。农村中小学师资匮乏也是加重教科书的城市化倾向的原因之一。有学者统计,目前全国中学外语教师约50万,其中教师平均合格率低于65% ,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学历层次低,理论基础薄弱,教学方法上也只会采用旧的教学方法,不能进行创新,不能适应现行教科书的要求。[16]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大量流失。[17]农村教师缺乏,同时教师缺乏理解城市化倾向的意识,也缺少对教科书农村化改造的能力。
4.农村学生成长经验背景缺失。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农村学生大都长期生活在较为闭塞的环境中,他们难以适应现行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大部分学生不愿意配合教师。现行教科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在农村也无法实施。[13]有学者指出农村孩子早期文化习得与正规学校教育存在异质性,城市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识字、背诗、弹琴、画画,学习正规知识。他们在乡野里长大,熟悉的是农村的生活知识,讲的也是土语和方言。农村学生这样的知识背景很难理解现行教科书表现的“现代化”知识。[18]有学者指出农村的学生和城市的学生不一样,见的少,听的少。教科书中表现城市特征的内容,学生没有办法理解。[19]农村学生成长经验背景的缺失,不利于学生对课本“城市化”甚至“中性”知识的掌握。
(三)解决教科书城市化的策略
学者们对解决教科书城市化倾向这一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正确借鉴西方课程理念。有学者曾提出,吸取西方先进课程理念不会必然导致教科书城市化倾向,重要的是要把这些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只有正确借鉴西方课程理念才能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教科书。[2]
2.更改教科书内容。改变现有教科书内容设计,加入一些农村素材的内容,让教科书中的农村内容和城市内容均衡化。有学者指出增加农村孩子所熟悉的乡土教育内容,以利于其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程内容,从而取得学业的成功,并培养其热爱农村的情感和服务农村的技能。[7]
3.改进教材编写队伍。有学者指出教材编写队伍中,既应该有专家教授以及具备城市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也应该有具备乡村教育经验的教师,共同组建成一个结构合理的教材编写队伍。[2]这样才能保证教科书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普适性。
4.增加农村教育投资。教学设备的齐全与否,关乎到农村学生能否有效掌握教科书中的城市内容。农村教学设备的缺乏归根结底还是教育投资的问题。有学者针对农村现有的教学状况提出,国家应该给予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课改专项经费”。“课改专项经费”须专款专用,教育督导部门应对经费的使用情况实行督导。[2]
5.加强农村学前教育。有学者提出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更早地到幼儿园或其他早期教育机构,学习和熟悉以后学校教育所要求的以城市为中心的知识、文化与符号,以弥补其早期家庭教育的不足。加强学前教育,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以应对教科书的城市化倾向。[7]
6.开展农村成人教育。有学者指出在农村加强成人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让家长有足够的文化修养,熟悉主流文化,以便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提供与主流文化更为接近的文化资本,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城市化内容的知识能够给予充分的指导,帮助孩子理解教科书内容。[7]
7.加强教师培训。有学者提出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利用寒暑假进行教师培训,加强农村教师对现行教科书的消融意识。[16]加强农村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以便适应现行教科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20]转变以往“教教材”的教学观,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观。
8.设计教学辅助资料。有学者指出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添加适合农村的教育素材和适合农村的教学设计,供教师灵活选用,起码要做一个引导性的提示。辅助性资料可以弥补现行教科书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弥补农村学生知识储备的不足。[2]
9.编写农村版教科书。有学者指出应设计符合农村师资、教学设备、学生自身条件等特点的农村版教科书。[21]以适应其已有知识经验,符合其发展需要,方便农村师生知识获得,培养为农村服务的人才。[22]
(四)关于农村版教科书的争论
针对如何解决教科书城市化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编写农村版的教科书,针对农村特征和需求编写教科书,以解决教科书在农村的不适应。是否需要农村版本教科书引起很多学者的探讨与争鸣。
1.支持农村版教科书。有学者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课程编写部门能在编写“农村版”教科书上多努力,研发农村版教科书,以缩小因客观生活的差异给农村教师和孩子带来的对教材理解的阻碍。[8]有些老师认为学生的知识背景、受教育环境、还有教育资源等等都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农村学生能力普遍比城市学生低,要面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主张编写农村版本教科书。[21]有学者指出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条件差异很大,编者应该为不同的学生编写不同的教科书。[23](P43)有学者认为应该鼓励编写的城市特色和农村特色的教科书,应该追求不同的特色,实施“一纲多本”的教科书开发政策。[1]
2.反对农村版教科书。一些学者认为农村学生通过教科书了解城市,城市学生同样通过教科书了解农村,编写农村版教科书是在加大城乡学生的差异。调查显示有77.5%的农村学生反对编写农村版教科书。[21]有学者指出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教育问题,夸大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化”在发展农村教育中的作用,有可能引发新的问题。[24]有学者指出解决教科书城市化倾向不能走极端,在农村和城市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是不可取的。[2]
关于是否需要编写农村版教科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农村孩子的发展需要。是否应该编写农村版教科书不应该根据教师经验或者学者推论而决定,而应该考虑教科书的使用对象 (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实际需求。笔者认为是否需要编写农村版本的教科书不仅要征求学者和农村教师的意见,更应重视农村学生的意见。编写农村版本教科书会导致学生无法了解城市,与城市发展脱离。仅为适应而适应,农村孩子将来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如此,教育公平何在?
三
我国学者已从多角度对教科书城市化倾向进行研究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为了促进对该问题更加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研究主体以中小学老师为主,多从经验角度出发,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对教科书城市化倾向研究的主体多为一线教师,很少专业研究者对此问题进行阐述。从已有文献来看,研究者大多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研究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专业性、深刻性有待提高。希望有更多学者专家加入到该问题研究队伍中来,在注重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实理论基础,增强研究的深刻性。
2.研究对象以西部贫困农村为主,缺乏普遍性。现有教科书城市化倾向研究中,大部分学者都是立足于西部贫困的农村地区,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然而,教科书城市化倾向并不是西部特有的,无论是在经济落后的西部还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学校都存在对现行教科书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教科书城市化倾向是针对全国农村学生、农村教师而言的,是一个全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西部。期望今后的研究能够扩大研究对象,不仅要关注西部,而且应该把握中部、东部等地区,结合各地区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加大研究的普遍性。
3.研究方法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缺乏实证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多为经验描述,科学性不够。今后研究应在实证研究上有所突破,应多采用实地调查、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学者应深入农村,结合农村实际了解教科书在农村使用时出现的表现、原因等,加强研究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此外,可以利用内容分析法选择某一套教科书,从反映农村状况角度对各科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相应的课程标准进行分析,考察教科书内容城市化倾向程度。
4.研究纬度以教育学和社会学为主,忽略了心理学这一角度。学者主要从教育学和社会学纬度分析教科书城市化倾向,几乎没有学者从心理学这一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今后教科书城市化倾向研究中,应多从心理学角度剖析我国学者借鉴西方理论的态度和心理倾向,了解农村教师在讲解城市化倾向内容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状态,同时更应该了解农村学生在使用城市化倾向的教科书时的心理困境,研究编写不同版本教科书对农村学生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1]牟朝霞.对“城对教材市化”倾向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9):139-140.
[2]王世光.“教材城市化倾向”刍议 [J].教育发展研究,2007,(3):40-43.
[3]http://www.stats.gov.cn/.
[4]从玉华.语文课本为难农村师生 [N].中国青年报,2002-11-26.
[5]郑新蓉.故事与反思:教材在农村遭遇的尴尬 [J].中国教师.2005(5):10-11.
[6]张勇.教科书城市偏向的课程社会学思考——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J].浙江教育科学,2007,(4):24-26.
[7]余秀兰.中小学教学内容的城市偏向分析——以语文教科书为例 [J].南京师大学报 (社科版),2005,(5):89-95.
[8]唐晓勇.教科书离农村太远呼唤农村版 [N].中国教育报,2005-10-25.
[9]顾予恒.关于中小学数学教材中城市化倾向的调查研究 [J].数学教学,2005,(5):1-3.
[10]李书磊.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1]顾予恒.现行农村中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城市化倾向——一项关于西部农村数学课程资源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2]余秀兰.高考中的语文偏向——十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 (1):40-43.
[13]范亮.新课改如何防止农村教育边缘化 [N].中国教育报,2005-09-24.
[14]曾广莹.农村初中使用新编英语教材面临的问题[J].河南教育.2004,(12):27.
[15]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6]杨倩.关于农村英语教学大纲制定及配套教材的编写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113-116.
[17]钱新谊.新英语教材与农村中学 [J].安徽教育月刊,2005,(3):45.
[18]余秀兰.农村孩子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弱势 [J].上海教育科研,2005,(3):26-27
[19]冯国栋.课改教材是否适应农村教育现状 [J].校长阅刊,2005,(10):90.
[20]顾予恒.关于中小学数学教材中城市化倾向的调查研究 [J].数学教学,2005,(5):1-3.
[21]田景峰.是否需要农村城市不同版本的教材 [J].基础教育课程,2005,(9):39-49.
[22]彭敦运.突出小学教材的农村味——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农村版)的研究与实践 [J].课程与教材,2004,(1):8-10.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43.
[24]谭春芳,等.待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化”[J].中国教师,2004,(5):7.
General Research of Textbook Urbanization Tendency
LI Chang-ji,XIAO Huan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Zhejiang,321004,PRC)
The problem of textbook urbanization tendency is studied by scholars 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textbook deviates from the countryside.The tendency of textbook urbanization expresses in six aspects,such as material choosing,illustrations,exercises,activity forms,values,and tests.The problem of textbook urbanization tendency becomes more obvious by the factors such as design conception,country educational facilities,qualified teachers,background experience of students,and so on.In order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scholars propose nine strategies and launch the intense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textbooks should be rewritten or not.We should improve in four aspects by reflect past researches.
textbook;tendency of urbanization;reflection
G623
A
1674-5779(2011)01-0072-05
(责任编辑陈育/校对云月)
2010-12-09
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项目“教科书的农村适切性研究”(BHA090028)
李长吉 (1969—),男,黑龙江林甸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教学基本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