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创新
2011-08-15任亚军
任亚军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沈阳 110161 )
电力电子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控制、航空、智能家用电器、开关电源、医疗和军事领域,是一门新兴技术,它是由电力学、电子学和控制理论三个学科交叉而成的,体现了弱电对强电的控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随着我校“工厂化办学,办工厂化大学”理念的提出,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在我校特色办学理念下呈现了很多不足,因此要打破传统的 “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直接将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这种“填鸭式” 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本门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
1 教学内容的选取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应以电力电子器件为核心,以四类基本变换器和两种控制方法为基础,以四类变换器的应用为目标,兼顾当前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主要是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工作岗位群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将课程的主要知识解构重组穿插到四类变换器的典型项目中进行练习和训练,项目本身要集生产工艺、工作设备、控制技术、驱动技术、检测技术为一体,体现出实用型、综合性。因此精选了调光灯电路、直流调速装置、开关稳压电源、中频加热电源、电风扇无级调速装置、变频器六个典型项目,每一项目都反映了各种与电力电子相关技术的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在完成这六个项目的训练后,自然而然的就知道了这四类变换器的应用,同时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2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2.1 采用“感知、学习、应用、总结、提高”五层次教学模式
在“感知”模块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在“学习”模块中,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在“应用”模块中,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总结”模块中,将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把对理论的片面认识变成全面掌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提高”模块中,将任务驱动式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完全融合,使学生明确岗位对电力电子技术能力的要求,并具备对整个系统的安装调试能力。
2.2 贯彻“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贯彻“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并在技能训练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以具体化的工作项目为载体,项目之间采用相对独立、由浅入深、依次递进的结构形式,每一项目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相关知识为支撑。遵循的原则为必要的理论讲透,实际的操作讲够,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际上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也是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过程,且学习是以项目的形式提出,先将学生的学习目的建立在“我要学”的基础上。同时在自己设计电路、购买器件、组装调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2.3 注重任务驱动,以项目为导向,推行项目化教学
在任务中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通过布置工程实例项目→讲解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方案→设计控制系统→动手安装与调试系统→讨论总结经验等环节,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为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本课程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传统评价机制,探索和实践多种评价方法,融入岗位技能评价,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讨论、作业、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考试、技能测试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岗位技能训练中积极主动参与,争相精益求精,充分体现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及时改进。总之,多种评价机制共同运用,会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 结束语
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电力电子系统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教师指导下,跟踪电力电子新技术发展动态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也将进一步完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力求使我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水平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迈上一个新台阶。
[1]李秀娟,刘伟.“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思考.电力电子教学学报,2009.
[2]王丽华,康晓明.电力电子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