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如何加强“小金库”长效治理
2011-08-15王军超
○王军超
(中铁西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21)
我国从2008年以来,都在持续不断地加强对“小金库”问题的整顿管理,但是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中的“小金库”形成原因多种多样,而且十分隐蔽,想要根治这一问题还需要不断的努力。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曾经在清查企业“小金库”问题时颁布了《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具体规定的通知》,其中对“小金库”行为的概念做了概括:凡是违反了国家财经法规以及其他相关规定,侵占、截留或者隐匿国家和单位的各种应交收入,或以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各种方式将本单位资金转移到账外的资金,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私存私放,不将收支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会计账内的行为或者未将资金纳入单位预算管理,均属“小金库”行为。国有企业由于普遍存在、屡禁不止的“小金库”问题,在经济上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减少了国家税收,在社会上产生了负面印象,长此以往国有企业所要面对的可能就是生死存亡。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加强国有企业“小金库”长效治理问题就成为了关键所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国有企业改进的对策。
一、加强国有企业的思想认识教育
“小金库”问题的产生、延续、恶化,并不是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这主要归于人为原因,是企业中的人员由于自己的私欲将企业的资金为己所用,所以说想要遏制“小金库”现象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对企业人员的素质教育。企业所应该要做的,首先应该针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反腐倡廉教育以及针对岗位的职业道德培训,让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意识到“小金库”行为的严重性,给个人所带来的危害是大于其所带来的利益,从思想上就要开始遏制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不正当行为的趋势。其次是对企业所有人员宣传“小金库”治理方面的消息,在企业的网站、广播中以及电视上积极的宣传,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意识到这一行为的危害,形成浓厚的反腐倡廉环境。最后是关于企业文化,众所周知外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关注要胜于我国的企业,企业文化并不是硬性制度而是从创立之初就已经慢慢形成的理念,这些理念会影响企业所有的员工,所以国有企业应该慢慢形成杜绝不正当行为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杜绝“小金库”。
二、完善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
除了需要对国有企业人员进行教育以外还应该完善国有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企业的制度的完善、没有漏洞才不会成为“小金库”滋生的温床,现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
1、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包括了人员的聘用、解聘,更重要的是包括人员的绩效机制和激励机制。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高层人员形成了养尊处优、浪费奢侈的风气,这种风气的盛行无疑为“小金库”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国有企业在聘任高层管理人员的时候应该从多方面去考核,选择优秀、适合的管理者,这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应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把管理者与企业的绩效相结合,优胜劣汰,不能胜任的管理者将要面临被解聘的处境。企业还应构建合理、可度量的资产经营责任制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需要建立在企业的效益的基础之上,这样就要求高层管理者把大部分的经历放在企业的管理方面。并且企业需要建立激励机制,高层管理者应该获得其应有的报酬,心理得到满足便不会冒险建立“小金库”,现在很多企业都将其一小部分股份给与高层管理者。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1)加强对企业预算管理。现在企业都在实行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对于预算之外的支出应该给与重视,尤其是对那些不符合常规、不合理的大额支出,这部分支出企业要列出其具体事项并且实地调查其真实性,与此同时内部财务审计部门要时常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检查所有发生的费用的相关具体事项、合同、与此费用有关的会计凭证等。同时应该严格要求各项支出在预算之内,减少经费不必要的花费,建立成本控制机制。
(2)加强对企业专项经费的管理。国有企业的专项经费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内容,专项经费的设立与调拨都有可能产生漏洞致使形成“小金库”。首先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专项经费的申请和审核程序,部门在申请专项经费时要严格按照这一程序执行,并且财务部门应该结合银行的对账单进行备案,将专项经费的领取情况记录清楚。其次是企业应该对专项经费进行全程的监控,了解专项经费的申请、审批,以及在以后使用中的所有去向。
(3)加强对支票的管理。企业在支票方面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直接牵扯到了企业的资金去向。财务部门对企业支票的领用应该详细记录,让有关人员填写支票领用单,并且在做账时将银行进账单、转账单等作为凭证的附件。在企业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支票的存根联与所开具的银行付款联的数据、收款人不相符,对于这种经常出现的违规违纪现象,首先财务人员每月必须要认真核对银行对账单,发现异常状况立即查找原因,其次是加强财务、票据、银行印鉴的管理,不能一人兼管这些印鉴,必须要多人监督,避免资金被个别人流向“小金库”。
三、加强企业内外部监督制约
对于杜绝“小金库”问题除了关注人员与管理之外,更重要的是监督,虽说我们提倡自觉,但是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
1、加强内部监督
针对企业的“小金库”问题应该加大对财务的监督,正如我们上面所描述的那样需要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已经设有内部监督部门,内部监督部门应该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但是不仅仅需要事后监督,更重要的是事前与事中的监督,财务部门应该与审计、监督部门密切配合。在此建议企业推行财务总监定期轮岗制度,并且要求财务信息公开,接受所有员工的监督。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定期轮岗制度是对其子公司或者下属企业的有效监管手段。企业应尽最大可能使财会人员的聘用与经营单位相分离,这样财会人员可以不用因上级的压力而逼不得已犯错,保证财务人员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资金的安全。
2、加强外部监督
在内部监督的基础之上,外部监督也是十分关键的,相对于内部监督来说外部监督更具有客观性,因为外部监督与企业的利害管理相对较少。外部审计包括了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是指国家的审计机关对企业进行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的审计,也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主体是注册会计师。企业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财务事项进行审计,当然安然事件以后人们一直都在质疑会计师事务所的信用,但是不能太过以偏概全,而且国家机关的审计部门譬如说审计署也会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内外部监督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对企业的行为进行制约。
3、加大惩处力度
为了有效遏制“小金库”现象的恶化,必须加大对牵涉其中人员的处罚力度,必须从严处理。“小金库”的产生其所牵涉的人员是绝对不止一个的,因为接触资金的一系列人员不可能察觉不到资金的减少,当然这个很有可能牵涉到上级部门的多名人员,内外部审计机构都有可能参与,可谓说是牵连甚广,但是不管如何对这一现象是不能放纵的,要从上至下严查。对于查明有“小金库”存在的单位,将所有金额都要上缴并且根据规定要缴纳罚款。不管单位的高层人员是否有参与到其中,都要负有一定的责任给与处分,若是参与进去并且已经构成犯罪的,需要通知相关机关处理。对于介入到其中的普通职工按照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惩罚,并且将此记录到职工的个人档案中,与业绩、升迁调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联系起来。警告员工不要因一时的私欲而对以后造成重大的影响,以至于得不偿失。贪污腐败是“小金库”产生的根源,随意加大惩戒贪污腐败力度,严惩收受贿赂的犯罪行为对铲除“小金库”现象也有重要的作用。
四、规范企业资金的支出程序
前面的内容中虽有涉及到资金的支出问题,但是并未详细说明,企业应该明确资金的支出程序,支出程序也应该按照科学合理、透明、公开的原则制定,确保资金支出按照规定程序和适当的授权进行,以及确保各项资金费用的支付与归集核算真实、规范完整,更重要的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首先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审核资金费用支出的预算,根据预算来计划以后的资金控制。其次是各个部门分解落实资金费用预算,财务部门根据费用预算做出具体的分解方案,各个部门根据财务部门制定的方案来领取资金。然后是资金费用的核算与处理,财会人员根据各个部门上交的资金费用的发票单据,并且正确归集、核算这些单据,编制记账凭证,然后经由会计主管复核后入账。最后是资金费用使用情况的分析与反馈,这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如果出现差错就应该追溯到上面第一步重新开始。资金的全程监控是减少“小金库”现象发生的有力措施,完善企业的资金支出程序使企业可以将资金掌握在控制范围之内。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关于“小金库”的长效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系统的任务,仅仅是突击检查或者定期检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和相关单位必须针对这一问题综合治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国有企业现在面对多方面的压力,解决“小金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企业应该通过提高人员素质、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以及资金的支出程序等方法,尽最大可能遏制“小金库”的形成与蔓延。
[1]徐新华:浅谈“小金库”的形成及对策[J].安徽水利财会,2009(3).
[2]葛征宇:浅析国有企业“小金库”形成的根源与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0(9).
[3]胡玉红:国有企业“小金库”的危害及其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4]赵东升、郭宏亮:规范日常管理治理“小金库”[J].基层后勤研究,2010(2).
[5]郑宗良、仝洛平:建立长效机制足防治国有企业“小金库”根本途径[J].科技风,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