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助体系分析及改进研究

2011-08-15李艳艳

当代经济 2011年20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李艳艳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对于人才需求逐步增加,教育部持续实行高等教育招生扩大政策,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在校大学生总量达到2285.15万人,与我国早期实行精英教育时期的大学生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在校大学生总量的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进一步增加。以2009年为例,全国2285.15万在校大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达到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以下简称特困生)人数166.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这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障碍。

高校资助政策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并被社会广泛理解和接受,但随着近年招生人数的增加和大学学费的提高,原有的单一救济型的资助体系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一、高校现行的资助体系

目前全国各高校实行的都是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俭学、贫困补助、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资助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问题,保障贫困生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辍学,经过多年的运行和完善,该体系的功能和效果得到了充分体现,每年都有大批的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在此体系的帮助下圆了大学梦,实实在在帮助了大批的贫困学生,在我国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一体系的问题也愈发明显。

1、贫困生的认定标准问题

我国的贫困生来源主要集中在:农村学生,城市困难家庭学生,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但是在这些学生当中,地域差异明显,相同的生活水平在不同的地域界定中可能就有很大的不同,现阶段很多高校通过生源地政府开具的贫困证明来做界定就显得不合理,加之许多地方政府把关不严,也导致了很多贫困生的认定出现问题。同时贫困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贫困生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贫困生和特困生,单单从家庭出身、地域来界定以及一些证明材料来做区分,有较大的缺陷。

2、资助办法的执行问题

现阶段国家执行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俭学、贫困补助、学费减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奖学金:主要通过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来换取经济上的援助的形式,但是这种方式的覆盖面不高,在贫困学生比例高涨的今天并不能解决所有贫困学生的问题,而且容易造成贫困生学习压力过大,教育不发达地区贫困学生尤为明显。二是助学贷款:是由国家推动的一种无担保低利率贷款,但这一举措往往申请手续复杂,许多家长学生心存疑虑,容易导致执行难度过高,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对这一政策缺乏充分的了解,加之刚入学时间仓促,容易被遗漏或者忽略。同时由于部分学生缺乏诚信,毕业后不还贷,造成银行的坏账,也影响了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进一步导致惠及学生数量减少。三是勤工助学:本身是希望通过学生劳动的形式来获取报酬从而资助学习,但是这些岗位多半属于纯体力劳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而且过长时间的勤工助学,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四是贫困补助:即通过一次性向学生发放经济补助的形式来资助学生,但是这种方式往往补助金额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由于贫困生的身份认定无法做到百分百准确,这种一次性的无偿补助容易造成学生评审过程中的矛盾。五是学费减免:顾名思义,直接减免学生在校期间的相关费用,目前这种形式已经被许多高校取消。

3、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

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生活人际交往和学习过程中都有较大的压力,往往表现为焦虑、敏感、自卑、封闭等特点,他们的心理疾病发病率也远远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许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大学所处的大城市相差甚远,与一些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也有较大差距,这会在入学初期使他们感到极度不适,特别是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经济拮据,兴趣爱好狭窄,极易导致贫困学生自卑,以及各种形式的自我意识的偏离。而且许多农村来的大学生,从小成绩优异,成绩优秀一直是他们最大的动力,进入大学以后,教育体系开始往综合方向发展,原有的优越感突然消失,自尊心受到极大的冲击,再加上现在社会的发展,使更多的贫困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开始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感到迷茫,这些都加剧了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

现行的高校资助体系都把经济援助作为第一要务,而忽略了对于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关注,目前看来,这一问题有可能成为后续进行贫困学生帮扶工作的重点问题。

二、现行体系的改进方向

高校资助体系的改革并非要否定原来的方法和成就,毕竟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总结是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和传承的,但是在社会发展迅猛的今天,应该对现有资源做更为合理的分配,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逐步探索和建立一种新的资助模式。

1、经济援助依旧是第一要务

高校资助的基本问题是要保障没有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辍学,这是资助的第一要务,也是我们高校资助体系改革的前提,只有在保障贫困学生经济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做进一步的工作和援助,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有几方面的问题应该做进一步的细化。

(1)及时准确掌握学生信息的第一手资料。新生入学后尽快收集有关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信息,因为学生刚入学,对于学校的相关工作流程不熟悉,同学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紧密,这都有利于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收集信息的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让学生自愿公开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特殊情况可以单独和辅导员,班主任沟通);或者学生本人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家庭情况的材料,这些材料都要存档并结合地方政府提供的证明材料一起作为认定贫困生的参考资料。对于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要做好深入了解,在通过多种渠道证实学生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辅导员、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收集掌握自己的第一手资料。

(2)充分发动学生,做好民主评议。由于学生生活学习在一起,他们之间了解更深入真实,因此必须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的基础上开展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更要注意树立公正的气氛,防止学生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资助,在学生中间产生不利影响。具体工作中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公开进行贫困生选定工作,在自愿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公开陈述自己的家庭情况,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在主持此类活动的同时要做好相关学生的隐私保护工作,避免刺激相关学生的情绪。班主任或辅导员老师根据民主评议的情况,结合他们已经掌握的信息,确定贫困生的排名,以区分贫困生和特困生,并可以接受学生的查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通过何种方式公布贫困生评议结果。

(3)完善纠错机制,构建监督举报体系。辅导员、班主任要对已经收集的学生家庭信息进行有重点的抽查核实,并做好实时刷新,防止有的学生出现家庭经济情况大幅好转的情况下依旧领取补助的情况。对于以不正当手段骗取资助金,或者把资助金用于奢侈生活、挥霍浪费的要予以追回资助金,并给予相应处罚。对于家庭情况变动的学生要及时调整资助名单,做到实时监控。

2、诚信教育、立志教育并举

高等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在保障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诚信教育、立志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针对贫困学生,如国家助学贷款,其实就是一种无担保的低息贷款,但是近年频频出现大学生毕业以后长期欠贷不还的情况,极大的伤害了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而且对于社会发展也起到了很坏的示范作用,所以在学生受助过程中,要加强诚信教育,这不单单对于我们的资助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培养,社会进步也都是非常有益的。

大学生是我们社会的未来,即使面临一时的贫困,但是他们将来总是要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然而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存在心理、性格,甚至品德等多方面的问题,对于贫困生成才存在巨大的障碍,所以在经济帮扶的同时,要加强对贫苦生的立志辅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全社会关注的贫困生可以成为社会的栋梁。

3、重视心理问题

一些高校贫困生对于自身的贫困生活有错误的认识,尤其是在进入大学以后,由于攀比心理等问题作怪,把贫困当做一种耻辱,资助工作反倒成为一种压力和负担,有些贫困学生把学习成绩当成自己最大的追求,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了多疑、自卑、易怒的缺陷人格,心理问题往往是经济资助无法解决的,这就对我们的资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采取一种多渠道扶贫的方式,在经济援助的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渠道,提供就业信息,让贫困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经济上的负担,同时提高自身能力,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减轻由于贫困带来的心理压力。其次必须做到及时的心理辅导,帮助贫困生建立良好的心态,许多贫困生往往受家庭的影响,养成了不善沟通,独来独往的性格,这种性格的学生在初期往往不被发现,一旦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这就要求在资助过程中多注意了解学生的心态,引导贫困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的面对困难,培养自立,自强,健全的人格,预防心理疾病,在经济资助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来。再次要注意发挥贫困学生的心理优势,出身寒门的学子往往意志坚定,不怕吃苦,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品质,也是可以利用的一种优势,辅导员或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一些贫困生的意志品质优良的特点,在一些相关学生工作的安排上向这类学生倾斜,给他们提供一些在学校除学习以外证明自己的机会。

总之,新形势下的高校资助工作任重道远,应该明确,不断完善和发展贫困生资助体系是我们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国家,社会安定发展的一件大事,在经济援助的同时,要注重心理辅导,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援助相结合,实实在在把资助工作做到实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人格健全,有理想的人才。

[1]裴巧玲、姜德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

[2]梁作甲:帮困与育人相结合,健全高校资助工作体系[J].教育理论研究,2010(6).

[3]徐亚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新模式探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匡列辉、胡赛明、胡洁、毛瑞雪: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0(8).

[5]韩德铎、张桂华、陈芳: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圈,2007(23).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