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道德典范对财务管理者的现代启示

2011-08-15崔恒岚

当代经济 2011年20期
关键词:典范道德行为境界

崔恒岚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南通 226001)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关于资产的投资,资本的融通、经营中现金流量运营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工作,由此注定了财务管理与一般管理工作有着区别和差异,这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就管理工作的职业道德而言,财务管理工作职业道德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对于这种管理工作职业道德的研究,既可以从现代西方管理学的角度上加以透视,还可以从中国本土传统管理思想,尤其是传统中国道德思想的层面上加以分析。因为作为一种纯粹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属于现代的产物,但是,一方面,作为一切管理职业都必须遵守的道德典范和道德素质,中国传统道德典范则是现代中国一切管理职业道德领域的思想源头。另一方面,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以人为主体,而所有管理者都必须遵守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典范,包括财务管理者在内,都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道德典范精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可以从中国传统道德典范的角度对现代财务管理工作加以学理性的研究和阐释。对此,我们至少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传统道德典范与财务管理者的道德理念

一切管理工作都离不开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有可能做好这个工作。因此,热爱工作不仅是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必须遵守的第一职业道德,还是衡量管理工作是否成功的最基本的道德理念。

财务管理工作职业道德要求同样如此。虽然不同财务主管部门对工作职业道德的要求高低不同,但是,认真工作无疑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它可以具体表现为管理工作中的热情积极、投入主动等等工作理念。中国传统道德典范这方面具有非常强大的优势。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是儒家文化,而儒家道德理念的最基本内容是以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面对人生、理想和社会。这种强烈的“入世”精神无疑是一种强烈的事业心。数千年来,中国无数的知识分子正是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这种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人生目标的实现和理想的追求中去。这也正是中国把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为传统道德典范最基本理念的根本原因。

现代财务管理是一项极其琐碎而繁重的工作。这对于从事管理工作的人而言,在客观上往往增加了工作情感上抵触情绪,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也常常见到许多财务管理者流露出对工作琐碎繁重的消极甚至厌倦情绪。这对于工作的质量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如何消除这种情绪呢?仅仅依靠工作奖惩制度当然是不够的,因为所有强制性执行的规章制度都只能是一种督促,遵守这种规定并不意味着内心消除了不满情绪,从工作最终的成效和目的层面上说,只有财务管理者自己从内心树立了热爱工作、积极投入的理想和目标,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

中国传统道德典范体系中,一直以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为道德观念主流形态,它具体表现为对平凡工作的认真和执着,在这种道德理念中,平凡琐碎的工作并不等于平庸,而是每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对社会中存在的任何困难都不应该采取逃避的办法,只有对社会采取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的生命个体才是道德理念中的至高者。因此,对现代财务管理人员灌输必要的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的积极“入世”精神,尤其是那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理想,是保证管理者出色完成工作的前提,只有强烈的事业感、成就感和责任感、荣誉感作为理想,才可能更好地激发财务管理者的工作热情,有利于财务管理者工作效率的提高、质量的提升。

二、传统道德典范与财务管理者的道德行为

一切管理工作中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最终都需要落实到具体的道德行为层面上,只有把崇高的道德理念具体运用到实践工作中的管理者,才算是真正的道德的人。因为一切道德都不是按照最终的结果来衡量其意义的,而是根据道德实施的过程来衡量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管理部门都会把管理工作者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具体细化为道德行为,告诉每个人应该按照这个标准或者模式去执行。财务管理部门当然也不例外。其中,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保持廉洁自律,则是无数的道德行为中最具有基础意义的一个。而且,由于财务管理工作与金钱之间的特殊关系,这种道德行为的要求对于管理者而言特别重要和突出。

由于财务管理工作与金钱打交道的特殊性,管理者往往更容易受到金钱的诱惑,如何保持自身的廉洁自律,不为私欲所诱惑,做到清清白白地工作,这是财务管理者职业道德的基本素质。在这方面,传统道德典范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和行为典范。作为传统道德行为典范之精髓的道德个人主义则是典型的代表。所谓的道德个人主义,就是中国传统道德主义者遵循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在具体行为上,“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处处以“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人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为准则,这种道德行为恪守道德高尚的人,安于平淡,不贪名利,不论贫贱、富贵、身处何地,情况如何都安心地做自己应做的事情,不攀上踩下,不怨天尤人,安分守己,只有小人才企图冒险侥幸来满足私利。在具体的行为实施上,主要通过生命个体自我实施来完成,其具体方法是由“自省、克己、忠恕、慎独、中庸、力行”六个环节组成。如此实施之后,最终实现的道德目标是能够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相一致。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只要管理者谈到金钱利益就是小人,而是说在义和利益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就有了道德高尚与低下的分野。那种面对金钱而维护良知的行为,则是社会道德行为主流形态所需要的,而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惜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则是社会道德行为主流形态极力反对和批判的。诚然,传统道德典范中的这种行为与今天时代下的道德主体行为还是有着一定差异的,但是,无论在任何社会,无论是任何职业,只要生命个体能够在行为上保持廉洁自律,不为金钱物质所诱惑,这都是衡量工作者自身道德素质的最重要标准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人在道德行为上树立的这种标准,无疑是现代财务管理者至今仍然需要学习的目标。

三、传统道德典范与财务管理者的道德境界

谦虚和蔼、热情周到,一直是现代管理者的必备修养之一。然而,在现代管理工作中,我们常常见到工作人员态度蛮横的不和谐现象。体现在财务管理者身上,由于管理者手中握有财政大权,往往表现得更为突出,财务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已经成为饱受诟病的社会现象。如何改变财务管理工作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的“仁者爱人”境界可以为之提供必要的思想借鉴和现代启示,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者保持真诚耐心的管理境界。

在中国传统道德典范中,“仁者爱人”被认为是生命个体道德修行的最高境界。所谓的“仁”指的是一种对他人关爱宽容、对自我严格约束的崇高品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其追求的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行加在别人身上,而始终对自己保持着近乎苛刻的约束和自律。当然,能够达到如此道德境界的必须具备心胸宽厚、慷慨大方、关爱他人的美德,它往往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洁身自好、乐善好施。所谓的“爱人”就是“泛爱众”。但是,传统道德境界中的“爱人”与一般意义上的“博爱”是不同的。在传统典范中,“爱人”强调的“仁者”之爱,就是由宽厚仁慈的心胸而发出的真诚对待其他人的大爱,而不是因为同情怜悯或利欲等价交换而被动实施的私欲之爱。

一旦建立了“仁”这种对他人关爱宽容,而对自己严格约束的道德境界,人与人之间必然形成了高度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注重人的价值,把别人看作与自己同样的人,即以人为人,相亲相爱。从现代管理社会学的角度上,对于人际关系的考察,从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上划分,我们可以大致分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血缘关系,二是地缘关系,三是业缘关系。由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属于人类先天产生的社会属性,它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已经存在,因而通常认为,它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社会人际关系。因此,由这两种关系生成的道德境界并不是最高的,只有在后天生成的业缘关系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够做到传统道德典范中的仁者爱人的境界,才是真正具有超越私欲功利的“大爱”,而由此导致的道德境界也更为彻底和崇高。

建立在现代业缘关系基础上的财务管理部门,不仅管理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缺少血缘和地缘的先天纽带,而且在管理者与服务对象之间这种血缘和地缘的纽带关系更为疏远,这往往导致财务管理者对待服务对象冷漠的一个重要原因。让管理者能够像对待具有血缘和地缘关系的人一样对待所有的人,这些都是传统道德典范中的至高境界,为此,需要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此为道德标准,推动财务管理者学习超越私欲功利的小爱,进入崇高的广博的道德境界,必然彻底转变财务管理工作态度中存在的不好现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仁者爱人”的道德境界并不是一味宽容退让、丧失原则立场的“好人主义”或者“好好先生”。在传统道德典范中,“仁者爱人”还意味着“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也就是说,施行仁者之爱并不是丧失个体善恶标准下的不偏不倚、姑息迁就,爱大众不代表泯灭了恨,对部分人的“恶”是为了更好地“泛爱众”。因此,推行现代财务管理者提升“泛爱众”的境界,既不是无条件、无目的、无对象的盲目肤浅的西方式的博爱,更不是违背人性的抽象的、空洞的人道主义,否则,这样的管理道德境界只能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成就自己为“好好先生”。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曾说,“天下无无根之物”。这是本文从传统道德典范角度对现代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研究的学理性基础。虽然我们并不否认传统道德体系中有许多在今天已经落伍了,甚至已成糟粕,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对于当下财务管理者道德修养提升上的现代价值和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典范道德行为境界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典范秦山 创新之源
品“境界”
一般型三维簇的三典范映射
尊老爱幼的好典范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慎独的境界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