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技术创新: 政策分析与路径选择

2011-08-15杨发庭

大连干部学刊 2011年12期
关键词:能源经济发展

杨发庭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

一、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及国外发展战略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清洁能源结构问题、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包含三方面的内涵[1]∶

1.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无约束的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碳捕获、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

2.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新能源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与由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 "脱钩",实现经济与碳排放错位增长 (碳排放低增长、零增长乃至负增长),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弹性,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碳脱钩.

3.低碳经济是相对于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减缓碳足迹,实现低碳生存.

因此,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低碳经济中 "低"的要义在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其根本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碳中性,即经济发展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与通过人为措施吸收的二氧化碳实现动态均衡.

(二)低碳技术

发展低碳经济,关键是低碳技术.只有以过硬的技术作保障,才能从源头上制止更多污染物的产生.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低碳技术可分为三个类型[2]∶

1.减碳技术.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煤的清洁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世界各国工业能源消费一般只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在我国,工业能耗占将近70%,其中建筑节能占能源消耗量近30%.

2.无碳技术.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掌握风能技术为例.截至2008年底,我国累计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印度,成为全球第四大风电市场,同时也提前实现了可再生能源 "十一五"规划中2010年风力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的目标.按照这一发展速度,我国将一路赶超西班牙和德国,至201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有望跃居世界第二位,提前10年实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的目标.

3.去碳技术.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使用的二氧化碳近零排放.该技术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并安全地存储于特定地质结构中,减少向大气的排放,以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的聚积,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另外,温室气体可用于资源化利用,提高石油采收率.目前,世界上已经有300多个CCS项目,其中有260个正在积极推进.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已经在重庆开始了研究和实验,全国最大的烟气净化实验基地已经落户重庆——合川双槐电厂.

(三)国外低碳技术的发展战略

近年来英国、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集团纷纷调整其发展战略,制订了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的长期战略规划.由于低碳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各发达国家将研发先进的低碳技术作为优先的国家发展战略.

英国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碳预算",首次将减排目标纳入法律框架,并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英国还推行 "政府投资、企业运作"的模式,促进商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占领低碳产业的技术制高点.它的能源总体战略主要集中在:提高能源效率以节省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和在竞争的市场价格条件下确保可靠的能源供应.英国通过实施能源战略,到2020年将提高能源效率35%,减少8%~15%电力消费和13%天然气消费.

美国奥巴马政府把清洁能源作为加强美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切入点,鼓励技术创新,尤其是支持发展下一代生物燃料的生产技术工艺.奥巴马政府积极支持发展节能环保的混合动力或电动汽车,其新能源政策中设定了到2015年将有1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投入使用的目标.为鼓励民众购买节能、混合动力汽车,政府将为购买者提供7000美元直接或可转换的税收抵免优惠[3].

2010年11月,欧盟公布了名为 "能源2020"的未来十年欧盟能源新战略.计划在未来10年内用1万亿欧元建设欧盟国家的能源基础设施.欧盟制定了发展低碳技术的 "路线图",计划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储存等6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发展低碳技术.欧盟将采取一系列发展能源技术的措施,以实现其承诺的到2020年实现三个20%的目标,即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20%;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消耗量减少20%.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上主要能源消费大国,可由于国土面积狭小以及自然资源严重匮乏,其能源严重依赖进口.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审议通过 《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宣布要以低碳社会为基础,建设与环境协调的美丽家园,作为 "日本模式"向全世界宣传.日本不断研发的低碳技术使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展现出扭亏为盈的倍增趋势.日本公开承诺将在2020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的基础上消弱25%.日本将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展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研究.

二、低碳技术创新:政策分析

(一)面临挑战

1.中国仍是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成.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消费水平将迅速上升,这会进一步刺激能源需求,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趋势不可避免,减排的任务非常沉重.

2.中国处于国际加工制造环节产业链的低端,出口贸易中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有较大比例.中国出口产品的高含碳量,使得中国可能面临 "气候壁垒"的风险.中国要努力从产业链最低端走出来,屹立于全球低碳竞争舞台的最前沿,为中国在全球科技力量的博弈中增加筹码.

3.中国面临着来自 "锁定效应"的挑战.所谓 "锁定效应",是指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等一旦投入,其使用年限均在15年乃至50年以上,若轻易放弃会造成巨大损失.对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国来说, "锁定效应"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能源基础设施所采用的技术、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将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长期影响.

4.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工业化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真正快速发展的时期是改革开放后.由于起步晚,中国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进程慢、水平低.同时,受较低的人均财政收入制约,中国人均节能减排资金投入较少,现阶段,中国 "碳捕获、碳储存、碳利用"等技术较落后.尽管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差甚远,关键技术还要靠自主研发,这将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5.低碳生活方式需要长期适应.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个人不愿意改变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我们习以为常的舒适、富足的生活,都是建立在过度消费能源的基础之上的.下班时关掉饮水机、停车等人时将车熄火等节能细节,往往被人们忽视,这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发展机遇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必须抓住这次机会,不断创新低碳技术,在发展和减排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中国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践低碳经济的先锋国家之一.低碳技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节能、低碳建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领域.中国企业目前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腾飞开辟一条新路.在低碳建筑方面,中国以 "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为核心,正在逐步建立起包括绿色建筑标识制度在内的政策体系.低碳建筑将成为推动能源改革、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的新动力.

在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无论从资源、技术和产业的角度,它都将有大规模发展的潜力.可再生能源已经开始在我国的能源供应中发挥作用,在未来能源供应构成中可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是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制造巨头,尤其是太阳能产品.中国生产了全球40%的光伏产品 (中国大陆30%,中国台湾10%)、超过50%的太阳能热水器,其中光伏产品98%出口.

根据政府制定的国家发展目标,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例可以达到15%以上,2040年之后可以达到30%或更高的水平,成为重要的替代能源

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有助于缓解中国面临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有助于避免出现资金和技术的 "锁定效应",有助于提升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国际竞争力.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与中央提出的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4].

(三)低碳技术创新政策框架的构建

低碳技术创新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核心手段,也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创新,有利于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有利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低碳技术创新,需要制定低碳技术发展战略,从政策层面上构建综合的低碳技术政策框架,从而形成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推广、普及、创新的激励机制.

首先,积极制定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 《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科技进步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促进各种技术的发展以及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步伐等,并将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和推广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重点领域,包括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技术、核电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此外,中国还颁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作为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实施的科技支撑.

其次,将低碳技术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纳入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技术引进与国内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快先进技术产业化的步伐;同时提出要加强法律、法规等减缓气候变化的制度和机制建设,逐步形成促进先进能源技术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激励机制.

再次,实施低碳技术与能源、气候相结合的综合战略.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要把能源与气候变化政策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与战略.没有能源,工厂就无法生产,商品就无法进入市场流通,人们就无法做饭、供热和照明,政府、学校和医院等都无法正常运转.

人类能源演化递进的规律就是从高碳向低碳再向无碳经济发展,向 "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发达国家已经采取了具体措施,加强先进低碳技术的研发,以在低碳经济时代抢占竞争的制高点.中国需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制定中长期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并具体落实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对低碳技术研发进行超前部署,加快构建支持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技术体系,促进低碳技术在创新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低碳技术创新:路径选择

低碳技术已成为我国 "十二五"产业和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技术竞争将直接决定未来气候变化国际博弈的格局和走向.低碳技术创新对抢占未来低碳技术制高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下面,从四个维度阐述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制度维度: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试点区

1.吸引低碳高科技投资,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率先试点,通过低碳技术的引入和改造,成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选择若干市区开展低碳经济科技示范区试点,制订低碳经济科技示范工作规划和方案,并结合相关示范项目的实施,探索低碳经济的新模式.

2.开征碳税,增加碳汇.碳税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是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税收制度.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消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碳汇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是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即捐资造林,让项目产生的碳汇额度用于抵消减排指标.

3.积极推行碳交易.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历史经验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很难达到减排目标的.

4.规划先行,在实施禁止开发、保护性开发的区域,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补偿既包括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保护所获得效益的奖励或破坏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所造成损失的赔偿,也包括对造成环境污染者的收费.目前亟需建立的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补偿机制.

(二)技术维度: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低碳技术、开发低碳产品.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

2.研发清洁能源技术.到2015年,中国的能源对外依存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大约2/3的原油,1/5的天然气要依赖进口.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包括核电站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枯竭的可能.因此,要高度重视并积极进行开发研究.

3.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中国秉承 "合作互利共赢、保护知识产权、先进技术共享、集成优势资源、开展技术创新"的原则,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中国与世界上十几个国家建立了研发、技术转让和示范等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如与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在太阳能、氢能和燃料电池等方面的合作[5].

(三)法律维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状态,必须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健全完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法规制度,维护法律的权威,做到依法办事.中国十分重视能源管理工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能源的法规.2008年4月1日起,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正式施行.《能源法》涵盖国家发展能源经济战略方针、能源开发利用规划、规制、管理、能源安全及节能等内容.

(四)道德维度:构建低碳视域下的价值观

积极倡导低碳消费,培育全民低碳发展的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氛围.大力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生态道德、弘扬生态文明.积极树立符合自然生态原则的价值需求、价值规范和价值目标,将生态化渗入到社会结构中,在社会政策制定、决策实施上,以协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基准,以期维护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最小损害,并能够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

低碳技术创新,必须把观念变革、制度安排和机制建立统一起来;必须把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结合起来;必须把基本要求和长远目标协调起来,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低碳发展之路.

[1]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5).

[2]赵建军,杨发庭.低碳技术引领能源发展[N].北京:学习时报, 2009-12-14.

[3]姜储波.美国推出清洁能源安全法案 [N].北京:学习时报, 2009-10-19.

[4]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5]庞昌伟.发展低碳经济,维护生态安全[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能源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