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社会管理中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转换与实现路径
2011-08-15朱进芳
朱进芳
(信阳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人民的安居乐业.2011年5月18日,李源潮在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示范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按照中央要求,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放到基层,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 "十二五"目标任务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党中央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充分说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迫切性,也对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及其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顺应这一潮流,尽快实现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转换,是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
一、创新社会管理中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
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指出: "创造财富的新系统的出现,削弱了旧权力系统的每一根支柱,最终改变着家庭生活、商业、政治、民族国家以及全球权力本身的结构."[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发生了诸多变化,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在许多方面将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社会变化的挑战.因此,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社会管理的新格局,便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
江泽民曾指出: "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2]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因此也是我们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我们党的8000多万名党员,活跃在近400万个基层组织中,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把这些力量完全激活,充分动员起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阶层群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党深度融入社会的基本条件.正是通过各领域、各单位的基层组织,党才能把广大党员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目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动力和源泉也在基层,因此我们要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放到基层,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的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领导核心
李源潮强调指出,基层党组织在城乡基层社会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和检验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的建立、发展,基层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阔.从社会管理发展的趋势看,社会管理越来越社会化,社会事务不再也不应该只是各级政府管理的职能,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的广泛参与.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反映诉求、协调利益、规范行为、化解矛盾乃至应对危机的作用,特别是在某些社会问题比较集中的公益性领域,如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社会福利、慈善救助、疾病救治等方面,更要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把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放在基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三)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纽带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质上是党和政府依托基层党组织与社会互动共进的过程.基层党组织直接从事社会管理活动,是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最活跃的依靠力量,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直接和人民群众打交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应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发挥好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形成党委和政府与社会力量广泛协商、合作共治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
二、创新社会管理中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转换目标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何在市场经济和多样化社会条件下实现党对社会的领导,迎接社会管理的挑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实际上指明了在当前形势下,基层党组织以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关怀社会、化解矛盾为指向的功能转换目标.
(一)服务群众
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党员群众提供有效的服务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必须改变原来行政化的倾向,真正承担起组织和管理党员的功能,把服务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创新党员教育管理观念,丰富内涵,通过强化服务功能,做到既监督党员履行义务,促使其积极发奋地工作,又为党员提供各种不同形式的服务和帮助,切实调动起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体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基层党组织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改进服务群众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宽服务群众的载体和渠道,努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协调利益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公众利益的表达诉求呈现爆炸式增长,如果没有足够的合法渠道和途径,公众可能会寻求其他参与方式,进而形成参与危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的基层组织直接面临群众利益的分化和冲突,因此在利益的表达和协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领导和组织基层社会组织中不同的利益主体和群体建立沟通协商渠道,通过民主协商和平等对话等方式,增进沟通与了解,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调处矛盾纠纷,应成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功能目标.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对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进行引导,支持民间思想库和智囊团的发育成长,驾驭和利用现代传媒等方法,不断探索和创新党群沟通的新机制.另外,基层党组织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发展中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包括协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以及特殊群体的特殊利益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三)关怀社会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社会的"推进器",基层党组织要以党内关怀为引领,带动党政机关关心基层、党员关心群众、社会各界共同帮扶困难群体等社会关怀活动的深入开展,努力形成上级党组织关心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广大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来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动局面.党组织要发挥领导群团的功能,把党的力量充实进去,加强对工青妇以及各种社会组织的领导,指导他们按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并通过关怀群团和社会组织,发挥组织联动作用,以载体多样化、资源社会化、活动人性化、管理柔性化、党群一体化为途径,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促进社会管理工作.基层党组织要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中的党员要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更好地发挥城市社区服务群众、排忧解难的作用,不断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使社区成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纽带.农村党员要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做好村民之间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等工作,使之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在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中的党员,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努力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化解矛盾
社会矛盾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显现,如在征地拆迁、水库移民、矿区开发、村民自治等方面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地方社会和谐稳定,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基层党组织作为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社会的 "稳定器",要重视和合理运用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的整合功能,利用其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凝聚力,对群众进行说服教育,强化其在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功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或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三、创新社会管理中基层党组织功能转换的实现途径
上述基层党组织的功能目标的转变,必须通过系统的组织变革才能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既对这种变革提出了要求,同时也为其实现这种变革提供了路径.
(一)把社区作为基层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中心
社区是居民自治组织,但同时也肩负着基层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任务,很多 "社区服务中心"肩负着几十种服务功能,包括税收、治安、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精神文明建设等.群众用 "社会千条线,社区一根针"来形容社区功能的广泛性.社区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就决定了党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要有效地整合社会并赢得雄厚的社会基础,党的建设就必须实现战略性转移,即将自身的生长和活动的主要空间从单位转向社区.从实现党在新时期有效领导和执政的角度来看,党重视社区建设的目标选择是:使社区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社会的重要组织单位,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社会空间,成为党组织社会、整合社会、动员社会,从而实现有效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工作平台.党必须积极有效地将自身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区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基层党建促进社区建设,以社区建设提升基层党建.只有实现这两方面的有效互动,党才能实现自身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性转换.
(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工作能力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升社会工作能力,推进社会管理全员化参与.当前,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集中在基层,解决这些问题,做好群众工作,基层党组织是核心,党组织书记是关键.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在于努力打造一支能够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队伍,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组织保证.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提升基层干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要把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联系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社会服务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社会管理,不能把社会管理简单地理解为"管、卡、压",也不能把社会管理简单地理解为解决上访、群体性事件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管理涉及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涉及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各种民生问题.要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作为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大力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开创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三)扩展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参与
党的社会参与的核心,就是党应该成为服务社会、关怀社会、代表社会的主体,这是一个执政党领导社会和发展自身的关键.强调党的社会参与,不仅因为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且还因为我们党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代表广大人民利益,首先应该从关怀人民利益,关怀社会生活并服务人民和社会开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与人民的内在关系是党进行社会参与的政治基础.正如林尚立教授所说: "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与社会的联系,拓展其社会公共性和公益服务性,就要让基层组织的活动与党员的道德实践联系起来,从而使基层组织成为党员服务社会、实践道德、净化自身的组织."[3]党的社会参与的扩大,必然带动社会政治参与的扩大,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有利于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模式.
(四)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新形式
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这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计划经济时代,我党的基层组织大体上是按职业单位设立的.企业、农村、学校、机关等相对固定的单位是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设置载体.在社会经济转型中,由于传统单位体制的消解和社会权力的多元化,按单位制设置具有准政权性质的基层党组织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所削弱,组织运作向上依赖程度加深,导致执政党与群众的组织联系呈现淡化的趋势.所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在组织设置上探索新形式,突破传统的 "组织内建组织"的单一模式,向 "组织间组织"、 "组织外组织"等多样化网络型格局转变.未来社会发展的空间在社区、生活单位,而不是生产单位,因此党组织结构应由垂直型向网络型转变,由单位化、细胞型向属地化、社区型转变.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改革要符合市场经济、流动化社会的现实,属地化整合在当前城市基层党建中已成为发展趋势.在非公企业党建中,基于许多非公企业规模小、职工流动性大的特点,一些地方创造了市场党组织、办公楼宇党组织等模式.这些大胆的尝试为扩展基层党组织在整个社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发挥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社会管理作用,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思路.
[1]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0∶18.
[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40.
[3]林尚立.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资源[J].理论前沿,2006(9)∶7.
猜你喜欢
杂志排行
大连干部学刊的其它文章
- 入世十年
- 文化建设要树立"十观"
- 真理标准大讨论与党的思想路线——访中央党校 《理论动态》原主编、教授沈宝祥
- ">巩固和发展大讨论成果积极促进校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在"一校两院"大讨论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 大连市基督教私设聚会点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
- 党内民主发展中的七大新范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