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要学会认错

2011-08-15王旭宽

党政论坛 2011年4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群众

○王旭宽

领导干部要学会认错

○王旭宽

近年来,领导干部因自己或属下言行不当、办事不力而向公众道歉的新闻时有耳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的一生,难免犯错,领导干部也不例外。关键在于,犯错后不能讳疾忌医,要学会知错认错,有错纠错,吃一堑长一智。惟其如此,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在犯错后真正取得人民群众的谅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否则,有错不认,知错不改,甚至一错再错,这样的领导干部不可能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只能被群众抛弃。因而,学会认错,有错必纠,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政治品质。那么,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塑造这样一种重要政治品质呢?

其一,要有勇于认错的胸怀。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都会犯错,但对待过错,有的人想尽办法隐瞒,即使被发现也百般抵赖,上推下卸,缺乏承认错误的勇气;有的人则勇敢承认过错,坦坦荡荡地接受批评和承担责任。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要为人民掌好权服好务,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肯定,不仅要有愿为群众干事、敢为群众干事、勤为群众干事、能为群众干成事的表现和能力,还要有在干事当中出错后认错的勇气。领导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性工作,不可能不出任何纰漏。从来都正确的领导干部永远不存在。伟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不犯错,而在于他勇于认错改错,从而避免了犯更多更大的错。1954年,邓小平在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上发表了《骄傲自满是团结的大敌》的讲话,襟怀坦荡的解剖自己:“难道我们能够设想自己是那样十全十美而没有一点缺点和错误吗?拿我来说,缺点是很多的,错误也是常常要犯的。远的不说,到中央来了以后,分散主义我是有份的,这一个时期我所解决的问题,无论对事对人决不是都那样妥当的。至于过去,无论在华北,在中原,在西南,工作中都是有缺点错误的。不能设想,像我们这样的马列主义的水平在工作中会没有错误没有缺点。”邓小平公开承认自己工作中有过缺点错误,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巨大贡献和伟人形象。1962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刘少奇也对我国国民经济遭受的严重挫折主动承担了责任,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私坦荡,为后人做出了光辉榜样。勇于认错,是一种气魄,一种品格,更是一种胸怀。领导干部有了这种气魄、品格和胸怀,才会敢闯敢干敢试,不怕犯错;犯了错也不会文过饰非,诿过他人,酿成大错,更不会因噎废食,止步不前,反而有利于在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领导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绩效,从而获得群众更多的信任、更大的拥护和更强的支持。

其二,要有及时认错的意识。著名军事家孙子说过:“过也,人皆见之;更之,人皆仰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犯错后隐瞒过错,企图蒙混过关,实乃愚蠢之举;及时、主动认错,防止不利后果扩大和蔓延,获得公众谅解,才是聪明之道。尤其是身处资讯高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任何迟延的认错都有可能导致更大的负面评价和更为不利的消极后果。实践证明,犯错后化解“后遗症”的有效之策,首先是在第一时间认错、道歉,反之,犯错后百般抵赖,万般粉饰,只能是自欺欺人,自损形象和人格,不仅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损害,也是自断政治未来和前途。因为假的永远真不了,错的永远对不了,一旦被群众发现犯错又拒不认错,这样的人是很难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戴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权力来源人民群众,犯错后主动、及时向人民群众认错、道歉,是其履职的基本要求。

其三,要有真诚认错的态度。认错是一种言行,更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真诚认错才有可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德国和日本都曾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世界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战后,两国也都通过各种方式表示了道歉,但后果明显不同。德国人认真反省,真诚认错。1970年,时任德国总理勃兰登在华沙犹太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跪下,沉痛谢罪。2004年,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出席反抗纳粹德国的华沙起义60周年纪念活动,向华沙起义军纪念碑敬献了花环,并在一面刻有华沙起义烈士名录的墙壁前深深鞠躬,表达了对当年纳粹暴行的羞愧和道歉。2005年,德国政府在柏林市中心建造了大屠杀纪念碑林,纪念600万在二战中死难的犹太人,再一次向世界表明“不忘历史”的态度。德国人用真诚的悔过化解历史仇恨,不断得到欧洲人民的宽恕和谅解,与邻国关系也越来越融洽。相反,日本人则缺乏反省和道歉的诚意。从篡改历史教科书,到美化侵华战争,再到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人总是在为自己的罪行寻找各种借口狡辩,当然也不可能得到受害国家的宽恕和谅解。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赢得信任不是因为不会犯错,而是因为值得信任。犯错后不认错或不诚恳认错肯定无法赢得信任,真诚认错才有可能重新赢得信任。1910年,澳大利亚通过政策,规定当局可以从土著族群成员家庭带走混血土著儿童,集中在保育所等处生活、受教育。此后,大约有10万名土著儿童被从父母身边带走,这些人后来被称为“被带走的一代”。2008年2月13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代表政府向澳土著族群近百年来蒙受的苦难进行道歉,连说了三个“对不起”。陆克文说:“对那些‘被带走的一代’所遭受的痛苦、苦难和伤害,向他们的后代、家庭,我们说声对不起。对那些母亲、父亲、兄弟姐妹们,对那些被拆散的家庭和社区,我们说声对不起。对于给一个自豪的民族和自豪的文化带来的侮辱,我们要说对不起。”并保证这种不公平将“不再发生”。陆克文的真诚道歉,赢尽了土著人的眼泪,在澳大利亚引起巨大反响,陆克文政府的支持率也得到很大提升。因此,领导干部犯错后要想尽可能地化解消极后果,挽回不利影响,不仅要及时认错,认错态度也一定得真诚。一是认错要公开,不怕亮丑,不遮遮掩掩,不搞犹抱琵琶半遮面。二是认错要有实质性内容,不能大而空。有实质性内容的认错才是有效的认错。心理学家认为,有实质性内容的认错应该传达出三个“R”,即后悔(regret),表示自己对犯错的悔意;责任(responsibility),表明自己对犯错承担责任;补救(remedy),表述消除自己犯错后果的意愿和措施。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石家庄市政府两次道歉,都未能取得公众谅解,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认错内容尽是一些诸如“政治上敏感性差”、“认识不到位,后果估计不足”等抽象的政治性表态,缺乏对受害者权益保护的实质性对策,姿态意义大于实际效用。三是认错要本人亲自出马,不能委托他人,要让公众亲身感受到你认错的真心与坦诚。

其四,要有坚决纠错的决心。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错认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纠错,避免重犯。毛泽东是一代伟人,在党内外有着崇高的威望,但毛泽东不是一个神,也犯过错。1956年,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就说过:“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在井冈山时我提的那个土地法很蹩脚,不是一个彻底的土地纲领。肃反时我犯了错误,第一次肃反肃错了人。如此等等。”(《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6页。)毛泽东的过人之处,是犯了错误善于总结,不断吸取教训,基本上能够做到“不贰过”。温家宝总理也是闻过则改的典范。2008年10月11日,新华社全文刊发温总理9月4日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听课感受及在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谈到研究性学习课时,温家宝以岩石举例说:“老师就可以讲岩石的分类:沉积岩、岩浆岩、火山岩,启发学生热爱岩石,从而热爱地质。”当天中午,一位读者致电新华社,认为总理讲话稿所说的岩石分类有误,岩浆岩和火山岩是同一个概念。新华社总编室及时将读者的疑问转交给温总理办公室主任。12日,温总理即向新华社发出更正信函并公开刊发:“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展现了温家宝总理毫不讳错的人格魅力和知错即改的诚实品格,赢得了民众的广泛赞誉。与此相反,我们有些领导干部明知犯错后,不仅不深刻反省,自觉改正,面对公众的揭露和新闻媒体的批评报道还强词夺理、威胁恫吓,甚至违法动用手中的权力打击报复,错上加错。研究和实践表明,社会公众允错的耐心取决于政府部门或领导干部纠错的决心和努力。政府部门或领导干部有错不改,或一而再,再而三,总是不断认错犯错,最终必然失信于民。2007年两会期间,在谈及现实中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时,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坦言政府的不足,真诚认错:“愧对百姓,应向大家道个歉!”并郑重对公众作出承诺:“我代表政府表个态:一定尽最大努力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用上安全、放心的药品!”吴仪的公开道歉,不仅表明了政府直面问题的勇气和态度,也凸现了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向吴仪同志学习,不仅要有认错的勇气,而且要有纠错和“不贰过”决心和办法,要充满底气。

(作者单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责任编辑 谭 力)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