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心理健康调查及自我维护
2011-08-15肖秀文
肖秀文
社会的文明进步、护理科学的迅猛发展,要求当代护士在具备一定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然而部分护士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影响着护理质量和病员的康复,制约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一、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为某医院的219名临床护士,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29.98岁,最小20岁,最大49岁;平均护龄10.33年,最少5个月,最多28年。调查对象中20~35岁护士、护师约占总人数的一半,绝大多数护士已婚。本着自愿的原则,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出问卷227份,收回227份,有效问卷219份,合格率为96.48%。(统计表如下)
临床护士最常见的10个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知,临床护士非健康状况以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最为明显,219名临床护士中,检查出有心理问题者9例、心理障碍者6例、严重心理障碍者14例,总检出率为13.24%。说明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
二、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1.缺乏适应职业压力的优良心理品质。护理工作中有大量平凡、琐碎、繁重的基础护理内容;专业发展、知识更新、事业竞争带来的紧迫感;以及“三班倒”的轮换工作制打乱了护士身体的生物钟节律。部分护士对此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当事与愿违时,便感到难以适应,表现为心理压力过大、情感脆弱、焦虑。
2.护士工作环境特殊。护士面对千差万别的病人,要在病情变化莫测、生离死别的场面工作自如,要在一个充满“应激源”的环境里面超负荷工作,易致身体疲劳和加重心理负荷,影响自制力[1]。
3.心理卫生知识不全面。由于多数护士未受过深入系统的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心理卫生知识相对不全面,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挫,则不能很好的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的平衡、调节和完善,从而造成护患冲突、人际障碍。
4.社会心理支持不足。社会上仍有部分人对护理工作持有偏见,护士为病人、为社会付出的艰辛劳动,有时得不到社会的公平认可,再加上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得不尽合理和商品经济的冲击,使护士的心理失去平衡,产生“失落感”。
三、护士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措施
1.善于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
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护士要保持这种积极健康的心境,一要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尊、自爱、自强,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客观合理地评价自我及社会生活中的位置,使心理处于平衡。二是调整心理需要,人的心理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是激起人们行为的原动力。护士应有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职业角色意识,并以此作为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从而自觉地为此勤奋努力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心理失落”时,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一切,获得心理的自我平衡。三应努力做情绪的主人,保持乐观、恬静、愉悦的心境,有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和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用积极情绪感染和影响病人,并由此得到理智上得愉悦。
2.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医学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遭遇挫折后,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变化,如果自己不善于排除困扰和减轻心理压力,这种不正常的心态就会直接影响人地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2]。由于护士与病人直接接触的机会很多,随时都有可能接受来自病人的许多“不适宜刺激”。如病人在受到疾病的折磨时,和对医院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和对病人角色适应冲突,就会心情烦躁、激惹性增高,而产生攻击性因子向护士发泄,导致护士工作受挫。而且,由于女护士自身的生理特点,在经前期易出现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减退、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也会引起护士失去自控力而与患者冲突。消极的破坏性的情绪使护士身心都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身疾病。护士要避免和消除自己因受挫而产生的心理困扰,一是必须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护士应善于学习和积累应付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经验,对病人所表现出的误会、不配合、甚至不礼貌的行为,采取谅解的态度,可用"角色互换"来调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发生冲突。二是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护士应广泛学习护理专业的边缘学科,如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哲学等人文科学知识,以培养和提高自己评价事物的能力;丰沃的智力储备,还能使护士在挫折面前头脑清醒,应变自如,摆脱心理困扰,以更大的热情搞好工作。三是护士应有明确的自我调控意识,主动掌握自身生理、心理特点,防止产生心理“失衡或危机”,提高心理防卫能力。
3.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感
如果不良情绪较长时间地积郁在心里,就会引起机体内环境失调。而在特定场合,采取恰当方式,合理的宣泄消极情绪,能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和心理紧张度,回复心理平衡。如护士受到难以忍受的刺激、苦闷、烦恼、心情不好时,可在亲友、同事、领导面前倾吐心声,这样“一吐为快”后,能在亲友、同事、领导的开导下获得心理上得轻松和满足,还应学会接纳和利用各种心理咨询,来缓解心理压力,去掉不良情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也可有意识地强迫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轻松愉快的目标上来,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在各种新异活动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消除不良情绪。但更重要的是护士应努力将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积极情感,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3]。
4.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护士的交往面广,人际关系复杂。护士要在这些交往中主动创造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才能有自然、和谐、宽松的生活、工作环境和健康的心理环境,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护理才能。为此就应学会运用下面一些交际技巧:一是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坦诚、豁达、不封闭自己,主动寻找与他人心灵沟通的纽带和交流信息的契机,缩短与他人,与社会的心理距离。二是积极运用人际交往中的吸引因素产生人际交往魅力。具体说:护士沉稳自然地仪表、端庄大方的举止、亲切感人地话语,能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渊博的护理学知识、精湛娴熟的护理技能,能在交往中发挥影响,产生人际吸引力。三是护士应随时调整自己,古人云:“海纳百川,以容为大”。护士有了宽广的胸怀,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感染和影响他人,产生心理相容,得到病人的理解、同事的帮助、领导的关心、家庭的支持。
5.创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直接影响到人地心理活动,人对社会环境刺激的心理反应是有意识地、主动的。由此看来,广大护理工作者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誉,才能赢得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和社会对护理工作的支持,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成为增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积极因素和护士心理卫生的动力。
综上所述,护士要保持和形成健康的心理,就应从自我做起,努力追求一种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事业和生活充满信心,对他人充满理解,对社会主动适应的积极状态,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好的献身护理事业。
1 吴渭虹,顾红.护士角色转换不良与护士心身疾病[J].实用护理杂志,1993,9(9):32-33.
2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63-264.
3 胡容,胡林峰.缓冲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0,(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