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学生学习动机研究述评

2011-08-15李福华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元认知学习动机动机

李福华

(郑州大学教育系,河南郑州 450014)

中国学生学习动机研究述评

李福华

(郑州大学教育系,河南郑州 450014)

以中国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对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方法,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学生学习动机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学生;学习动机;述评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一种学习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是其源泉。[2]就连学习障碍的儿童也和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关系,潘玉进,陈凤燕的研究表明:影响小学学习障碍儿童的主要因素是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和身心健康。[3]在学习当中,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在同等智力条件下,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一定能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概况

以“学生”和“学习动机”为题名检索词,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共检索到1354篇文献,包括1047篇中国学术期刊文章,248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博士学位论文,另外,18篇来自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6篇为其他来源。从收集到的的文献总体情况来看,反映出几个特点:

一是文献总量逐年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研究文献较少,从1995年之后,中国学者才开始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较系统的研究。1981—1989年间有相关文献23篇,1990—1999年间有相关文献114篇,2000—2010年间有相关文献1187篇。从这些年代文献的数量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动机受到研究者的逐渐重视,到目前为止这一主题已成为当前的热点,相关理论已相对成熟,且有减少的趋势,2007年和2008年这两年分别为204篇和220篇,而2009年在知网上没记录,2010年到现在为止仅出现5篇。

二是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大部分的定性研究主要涉及到学习动机的概念理论,影响因素,学习动机的激发等。研究者可能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依据学习动机理论站在自己的立场进行阐述,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定量研究则主要涉及到学习动机现状调查,及其与其他心理因素和学业成绩等。

二、研究方法

就搜集到的文献来看,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理论探索,一种是实证研究。其中,理论探究多采用文献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实证研究常使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只有极少的干预实验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处理技术大多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等常用统计方法。

(一)研究方法

已有的中国学生学习动机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但也有心理测量等其他方法。司成勇等,[4]周蜀溪等,[5]汪玲等[6]都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先生主持修订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作为测量工具。张宏如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时使用修改的Radford和Holdstock的问卷设计调查被试。问卷包括知识,技能和经验三个维度,以评估学生的客观程度。[7]除了现成的,也有自编的问卷,如张建玲等通过文献检索与综述,《自编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经探索性因素分析,问卷最后由就业与生活,求知,消极回避,社会奉献,报答和成绩目标6个因素组成,采用Likert4点计分制。[8]成强等采用自制的词表,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评定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研究高师函授学员的学习动机。[9]冯红变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工具是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编写的,采用了从我同意到我不同意五个等级的利克特量表。[10]李勤等对成教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也采用问卷,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理解被调查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多选题,是学习动机的内容,采用自陈量表中的“是非式”,最后以回答是的人数和不是的人数统计出总数的百分比。[11]周仁会等采用学习动机量表LM。LM选自Biggs(1987)编制的学习过程问卷中的学习动机分量表,由表面型、深层型、成就型3个动机维度构成,每个维度有6个题项,采用5级评分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2]张学民、申继亮在对中学生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与成就状况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中采用了测验法。[13]现有研究多使用一种方法,问卷调查占主导地位,实验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但也有少量研究综合运用了其他方法,如李夏对中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的方法。[14]

(二)相关研究

许多研究关注学生学习动机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如和元认知、学业成就、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相关。这些相关研究的不足:一方面相关研究很难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心理机制,因而研究成果科学性不强,另一方面数据处理简单化,高级的统计方法,如路径分析,聚类分析和结果方程模型等很少用到,[15]难以揭示数据背后更为复杂,深刻的规律的信息。

(三)取样范围

从取样的区域上看,大部分研究都仅仅局限于省,大中小城市,对农村关注较小,而跨文化研究更罕见,[16]且样本数量较小,大部分仅以一个省内或一个学校内抽取被试,与题目和结论有差别,李夏对中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研究中,要研究的被试为中学生,在抽取样本是却选了中学生和小学生。[17]也许与人力资源等原因有关,研究的严密性有待提高。从研究对象上看,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学生和大学生群体上,尤其是对语言的学习动机涉及较多。对一些特殊群体几乎都有涉及,学困生,成教生,远程学习者,函授学生等,但篇数很少,深入性不够,缺乏系统性。

三、研究内容

综合分析中国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文献发现,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生学习动机现状,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学生学习动机的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等方面。

(一)学生学习动机现状

认识到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后,许多研究者纷纷进行了调查。从已有文献看,多数研究者对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没有统一的结论。1981年,朱智贤对北京市各类学校1376名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十分复杂。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学习动机不太明确(如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等),学习只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如为了给父母争光等),学习是为了个人前途(如为了成名,就业等),学习是为了国家和集体利益(如为了建设祖国等)。其中,把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国家,集体利益结合起来的人次最高,占42.5﹪。此外,各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差异:初三、高三学生第三类学习动机的比率要高于低年级学生。2)95﹪左右的被试能够明确指出他们“最喜欢的一门课”与“最不喜欢的一门课”。这说明中学生对不同学科兴趣的分化是明显的。[18]张宏、沃建中对一万名学生进行调查,得到当前中学生中具有内部学习动机者并不多,持外部学习动机的中学生为数甚多。[19]冯红变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定量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对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不同,从而导致其学习成绩不理想。[20]司成勇、王萍的研究表明,天津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大都处于中等水平,初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自己责任性随年纪的增加而降低,他们考试焦虑促进的紧张和要求水平的发展趋势呈“马鞍型”。[21]周仁会等的研究得到,高中生3种类型学习动机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深层型动机得分明显高于表面型动机和成就型动机。[22]成教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较强的择业需要和自我完善发展的需要,也有一定的社会环境压力。同时,在性别、年级层次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差异。[23]大部分的研究者在统计学的原则下,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被试、地点、时间和深度等,很难得到统一的结论,也难免会有误差,例如,对大学生动机水平的调查,如果在临近期末考试进行调查的结果很大可能会高于其他时期进行的,加上重复调查相对较少。因此,对不同研究结果应客观分析,不能以偏概全。

(二)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很多,大多研究者都从学生性别、年级、自我效能感和教师态度等方面进行探究。

性别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许多研究都得到这一结论。如池丽萍等的研究表明,男生的内生动机总分显著高于女生。[24]司成勇、王萍的研究表明,初中女生的综合成功动机,自己责任性和要求水平比男生强,但考试焦虑的促进的紧张水平比男生弱。[25]上文提到的张宏如,也得到女大学生比男生有更高的动机水平。但性别对动机各维度的影响没有统一。1976年张春兴的研究表明,小学生成就动机无性别差异。在小学时期,男女生在生理方面的差异不是很显著,可能得到这一结论与此有关。何小群等对198名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动机和态度研究表明:男女同学在课堂焦虑和语言环境两因素对口语学习动机的影响上有明显不同的看法。[26]男女在学习动机方面是有别的,这点已达共识,其他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论,且与年级变量有交互作用。男女生在学习动机的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在面对不同性别的学生,相关教育者要区别对待。

年级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在中国,一般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的高低成正比。大部分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依年级的变化而变化。王有智的研究表明,随年级升高,动机总强度从小二到小四渐渐下降,小五急剧下跌至小学阶段最低点,小六又大幅上升。[27]樊洁等的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着年级上的显著性差异,初二年级的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明显高于二年级。[28]造成这一结果可能由于初二学生急于长大的心理特点和高二学生高考的压力等多方面原因决定的。

关于自我效能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中,张学民等的研究得到,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与成就状况之间是互相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成就状况。[29]迟丽萍等的研究也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影响学习动机水平。[30]在涉及到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的研究中都得到,前者是后者的有效预测变量。

另外,周仁会等的研究得到,对于高中生,专制,教师态度可以作为表面型动机的预测变量,权威,责任感,教师态度,自信心可以作为深层型动机的预测变量,责任感,专制,放任可以作为成就型动机预测变量。[31]可见,专制与否,教师态度和行为,自信心等对学习动机都有影响,但并不是单一的关系,比较复杂,由此,要认识到各因素对高中生不同类型学习动机有不同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的应用。有的学者认为:1)学生内在需求与外界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厌学的根源。2)超负荷的学习压力是初中生厌学的催化剂。3)无教育或错误教育课堂是初中生厌学的导火线。[32]所以,家长和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减小学生压力,优化课堂环境学习动机。

采用问卷与访谈形式,何小群等对198名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动机和态度研究表明:与差生相比,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学习英语的态度更强烈。[33]学习动机影响学业成绩,在下文中有阐述,反过来,成绩的好差也会影响学习动机的强弱。张爱莲的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起促进作用的依次为:生存与发展,求知与完善,责任感,上进心,成功的激励,考试压力,父母的期望等。[34]

(三)学生学习动机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

学习动机对学业成绩很大的影响,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对一些聪明且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中小学老师一般会归因于学习动机不强。对这两者的关系研究者做了大量研究。刘加霞,申继亮的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业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动机除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外,还通过学习策略从而间接影响学业成绩。[35]王振宏等的研究发现,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动机高者比动机低者倾向于有更好的成就作为。[36]

但也有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无关,[37]原因可能来源于研究误差,也有可能不同的动机类型起的作用,正如梁海梅等的研究认为动机因素,智力水平与学业成是相关的,其中智力水平、期望目标、内在动机与学业成就呈正相关。外在动机与学业成就呈负相关。[38]其实,这两者的关系耶基斯和多德森在1908年的研究就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39]我国学者佐斌、谭亚莉的研究也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并非单纯的线性关系,[40]高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

在创造性方面也是如此,胡卫平、周蓓的研究表明:评价情景不同引起的不同的动机水平对于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是不同的,期待正性评价不影响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但避免负性评价对创造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有着显著地抑制作用。[41]创造性是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研究生在论文选题和内容上的创造性等。在学校教育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使学生学习动机的水平适当,一定要注意防止给学生提出的目标过高,或给学生加的压力太大。过高的目标、过分的压力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会增加他们的焦虑,带来延误学生终身的心理障碍。

2.学习动机与元认知

元认知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检测和控制。[42]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监控。路径分析表明,元认知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元认知受动机变量的调节和制约。动机变量对元认知活动具有功能的作用,动机变量对元认知的影响有的是直接发生的,如考试焦虑,目标定向,有的则是以其他变量为中介而间接发生的,如动机强度,学业自我概念。所以,为了提高元认知,应努力改善学生的动机状况不仅仅是提高动机水平,而是改善整个动机系统,比如目标定向,归因方式等。片面要求高的动机水平是不够的,因为动机水平本身并不直接影响元认知,要达到对元认知的激活作用,还需要动机系统其他变量的合适配置,比如良好的学业自我概念,较低的考试焦虑,掌握定向,内部归因等,这样才为动机对元认知的良好的促进作用铺平了道路,疏通了关节。[43]张宏如、沈烈敏的研究表明,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对元认知存在显著回归效应。[44]

3.学习动机与家庭经济状况

周蜀溪等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其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基本呈正相关,且存在一定的城乡,性别和年级差异。[45]王殿春、张月秋认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其家庭经济状况存在显著相关的结论,即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学习动机越弱,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越差,学习动机越强。[46]家庭经济状况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从文献可以得到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学习动机越弱,反之,学习动机越强。在生活中我们得到的经验可能也是如此,但是也不尽然,有些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很强,有些家庭经济状况很差的学生,学习动机却不是很强。研究得到的结论,一部分原因是被试比较多,是统计学上的结果,没考虑到个体差异,还有可能,自陈问卷研究的不精确性。

四、研究展望

中国学生学习动机的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能看到研究者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使之发展更完善。未来中国学生学习动机研究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方法的多元综合

研究方法的多元综合具体表现为: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问卷法一般都是用自陈问卷,由于社会赞许效应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偏差,而结合采用他评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缺陷,把自陈的结果和同学,家长等的看法相结合,效果会有很大提高。

2.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由于人的学习动机和其他心理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单一的心理测量和问卷很难反映学习动机水平和其他心理因素的真实情况,如果和自然观察,访谈以及个案研究等多种定性方法相结合,则会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横向与纵向研究相结合。以往的研究绝大多数是静态的,横向研究,可以对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分别在不同时期对相同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测查,这样得到的信息会更全面。张宏如对大学生动机的调查就是一批学生被试从大一开始追踪到大四。[47]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研究应逐渐增多。

4.部分与整体相结合。要加强对农村学生,聋哑学生等特殊学生的研究,全面了解我国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深化学习动机研究。在统计学的要求下,对全国不同群体的学生进行多方法多维度的研究,以便得到更全面精确的结论。

(二)研究内容全面系统

首先,理论研究需要深化。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把可能影响因素在国内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有些国外的研究结论不能直接照搬,要本土化。对国内的部分研究要进行适当的重复,或在此基础上增大样本容量,做类似的研究,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理论探究的文献比较多,也比较杂乱,把相应主题下的内容进行系统化是以后的趋向。其次,加强在自然教育情景中的干预性研究,保证研究的生态效应,在比较严密的情景下控制相关条件,得出科学结论,指导教育实践。最后,改善现有的测量工具,新的测量工具的开发要建立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遵照科学的量表编制原则和程序,以提高测量工具的实用性,精确性和可靠性,建立符合我国文化特征和本土特色的学生学习动机的问卷和测验等。

(三)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

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最终目的除了丰富相应的理论外,更重要的就是能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减小教育和管理者的负担。研究者、教师和家长要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真正让学生有效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完善他们的人格。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时刻把握这一主题动态变化,根据自己情况,完善学习动机,成就美好人生。

[1][40]佐斌,谭亚莉.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应用心理学,2002,(4):24-27.

[2]郭德俊.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潘玉进,陈凤燕.小学生学习障碍与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的相关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6,(4):312-318.

[4][19][21][25]司成勇,王萍.关于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1).

[5][45]周蜀溪,郭英.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9,(11).

[6][43]汪玲,郭德俊.元认知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5):829-833.

[7][40]张宏如.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2).

[8]张建玲,毛晋平.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5).

[9]成强,张巧明.高师函授学员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10][20]冯红变.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1):61-63.

[11][23]李勤,朱盈,陆忠蒋.成教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分析及其心理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5).

[12][22][31]周仁会,王钢,郭成.高中生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9):790- 793.

[13][29]张学民,申继亮.中学生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与成就状况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22):33-37.

[14][17]李夏.中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研究[J].山东教育科研,2002,(1):41-42.

[15][37]汪玲,郭德俊.元认知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5):829-833.

[16]吴霞.维吾尔族学生英语学习观念和动机的调查[J].新疆大学学报,2003,(S1):126-130.

[18]朱智贤.中学生理想,动机和兴趣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2,(4):1-6.

[19]张宏,沃建中.中学生学习动机类型和对自身学习能力评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25-30.

[20]蔡水清.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定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367-369.

[24][30]池丽萍,辛自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

[26][33]何小群,邹威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371-373.

[27]王有智.西北地区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20-24.

[28]樊洁,梁宁建.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年级差异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5):921-922.

[32]聂金菊.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调查.中国教育学刊,2005(2):29-32.

[34]张爱莲.对137名非重点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焦作工学院学报,2001,(3):14-16.

[35]刘加霞,申继亮.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4,(2):198-204.

[36]王振宏,刘萍.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2(1):65-69.

[37]夏凌翔,张世宇,王振勇.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结构分析[J].青年研究,2009:27-32.

[38]梁海梅,郭德俊.成就目标对青少年成就动机和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8,(5):332-335.

[39]郭德俊.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1]胡卫平,周蓓.动机对高一学生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1):31-36.

[42]汪玲,郭德俊.元认知的本质与要求[J].心理学报,2000,(4):458-463.

[46]王殿春,张月秋.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研究[J].教育探索,2009,(12):129-131.

[47]张宏如,沈烈敏.学习动机、元认知对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5,(1):114-116.

[编校:杨虹]

A Review of Students’Learning Motivation in China

LIFuhu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 450014)

The paper is based on documents on students’learningmotivation in the past in China,and looks back on researchmethods,levels of current students’learningmotivation,influencing factors,and relations of students’learningmotivation and other factors.It predicts this field’s research trends and offers p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students’learningmotivation.

students;learningmotivation;review

G442

A

1671-9654(2011)01-008-06

2011-02-19

李福华(1985-),女,河南商丘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认知与学习心理。

猜你喜欢

元认知学习动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