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时代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研究

2011-08-15樊祎斌汪卫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信贷政策信贷业务信贷

樊祎斌,汪卫芳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系,浙江杭州310018)

低碳经济时代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研究

樊祎斌,汪卫芳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系,浙江杭州310018)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助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银行业未来信贷业务发展的重点。该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建议。

低碳经济;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可持续发展

自1975年以来,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9华氏度,由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的问题已经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这是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要求。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主持编写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每年投入国内生产总值的1%来保护环境,将来每年可以避免损失国内生产总值的5%~20%,呼吁全球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商业银行是社会资金融通的枢纽,必须把握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商业银行提供发展低碳经济所需要的资金,并分享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果。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支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

1 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信贷的内涵

2002年10月,荷兰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在伦敦主持召开了一个由9个商业银行参加的会议,讨论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花旗银行建议银行应制定一个制度框架来解决这些问题。会议最后决定:在国际金融公司保全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一套项目融资中有关环境与社会风险的指南,这个指南就是赤道原则。目前全球已有60多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在赤道原则指导下的项目融资额约占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85%。

绿色信贷是指银行控制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项目贷款,支持保护环境项目贷款以及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信贷政策和管理措施。绿色信贷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金融信贷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我国商业信贷是银行资金运营的重要途径,绿色信贷是我国商业银行支持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式。

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这份文件被认为是我国最早制定的绿色信贷政策。《意见》要求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项目进行信贷控制,遏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盲目扩张。《意见》要求各级环保部门、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和联动,强化环境监管和信贷安全,实施严格的信贷管理,支持环境保护工作。文件还要求加强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和经济制裁。

绿色信贷与传统信贷相比,它使商业信贷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目标。传统信贷过程中,商业银行重视项目的经济回报和经营风险。在绿色信贷过程中,商业银行把贷款项目的环境保护作为信贷的前提条件。对贷款项目的环境保护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予贷款;对环保不达标、环保违法的企业不予贷款;被列入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和淘汰项目不提供授信支持。将资金贷给企业后,银行密切跟踪并及时发现企业的环境保护问题,严格控制信贷风险。

2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现状

从实施绿色信贷政策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绿色信贷制度,规范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行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快速发展。

2.1 制定绿色信贷制度,规范绿色信贷业务

2008年,由兴业银行发起,全国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共同签署了《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宣言》,表示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全国主要的商业银行都制定了各自的绿色信贷政策、制度、实施方法等,推动了全国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

2.2 落实绿色信贷政策的具体措施

各商业银行按照绿色信贷政策的要求,制定了绿色信贷的实施措施。

2.2.1 绿色信贷准入

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实施了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将企业是否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作为是否授信的前提,不得贷款给环保不达标、环保违法的企业,对被国家列入限制类和淘汰类的产业项目不提供授信支持。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对国家明确规定的“两高”行业企业都实行名单管理,严格把握信贷对象。

2.2.2 绿色信贷管理

环境保护部与银监会签订了信息共享协议,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落实绿色信贷政策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将企业的环境绩效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管理系统。《意见》实施以来,环保部门向银行系统发布了四万多条执法处罚信息,这些信息成为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管理的依据。

银行充分利用中国人民银行的“企业征信系统”和银监会“信息披露系统”等查询企业环保情况,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按照银行授信管理和信贷审查的有关办法,采取降低信用等级和减少授信等措施。

中国工商银行将其客户企业的环保信息纳入CM2002系统,建立客户环保信息监控和反馈机制;建设银行逐月统计“两高”行业贷款情况,并按季通报全行,发布风险监控报告,公布行业预警信号;兴业银行对客户实行授信后管理,密切跟踪并及时发现客户环境问题,控制信贷风险;深圳发展银行对客户实行信贷后管理,建立信贷业务应急处理和报告机制,对出现重大风险预警信号的客户实行资产保全措施,提前介入和化解风险。

总体上说,我国商业银行已普遍接受了绿色信贷的理念,积极贯彻执行绿色信贷政策。

3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绿色信贷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问题。

3.1 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推行绿色信贷政策的核心,就是要向那些污染企业停止发放贷款,在短期内势必影响银行的经济效益。在缺少绿色信贷考评机制的情况下,很难保证银行坚定地执行绿色信贷政策。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执行绿色信贷政策的情况。可分为三个梯队,以兴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加入了国际“赤道原则”组织为第一梯队;以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银行制定了绿色信贷政策标准为第二梯队;转发文件的商业银行为第三梯队。

3.2 商业银行偏重短期经济效益,绿色信贷执行力度不足

在短期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抉择上,商业银行往往更多地考虑经济效益,存在不严格执行绿色信贷政策的问题。据银监会统计,到2009年5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23.43%,达到2.3万亿元,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大幅度增加,说明我国商业银行执行绿色信贷政策的力度还不够。从公开信息看,绿色信贷规模增长很快,但是公开信息却不完备。商业银行对高污染、高耗能和环保节能产业的信贷信息不完善,如绿色信贷贷款余额、退出高污染高耗能贷款额和投资环保项目的增长比例等指标往往只有报告期数值,而没有基期数值,难以判断绿色信贷的真实情况。

3.3 缺少全面推进绿色信贷的外部环境

3.3.1 绿色信贷政策不完善

虽然国家制定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并作为指导绿色信贷的政策,但是缺乏统一可操作的实施细则,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导致商业银行还存在选择空间,缺少刚性约束。

3.3.2 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

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商业利益,而不是环境保护,对一些界限不清,或短期内难以暴露环保问题的企业和个人仍然给予信贷支持。由于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各商业银行执行绿色信贷政策的力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各商业银行不公平竞争,挫伤银行遵纪守法的积极性。

3.3.3 缺乏激励机制

绿色信贷主要面向新能源、节能减排项目,一般来说,这些项目都属于创新型项目,这些项目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向这些项目货款面临较高的风险,而政府没有制定相应的补偿机制。目前的绿色信贷政策偏重于限制和约束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缺少激励机制,影响了商业银行执行绿色信贷政策的积极性。

3.3.4 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有待完善

环境保护部与银监会签订了信息共享协议,它们也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落实绿色信贷政策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将企业的环境绩效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管理系统。但是,环境执法信息是否被银行采用,商业银行是否严格执行了绿色信贷政策,政府和社会很难取得这些需要反馈的信息。

4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建议

4.1 借鉴“赤道原则”,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绿色信贷政策

赤道原则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制定的,旨在决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确定的金融行业基准。它广泛运用于国际融资实践,并发展成为行业惯例,目前我国只有兴业银行一家赤道银行。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采纳赤道原则是国际金融业务必然趋势。我国政府和商业银行可以借鉴赤道原则,构建统一的、标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建立具有监督、约束、激励作用的长效机制。

4.2 加强信息沟通,共同促进绿色信贷业务发展

金融监管部门、环保部门和商业银行应加强沟通,实现信息共享。环保部门要及时向银行体系提供环境执法信息,并纳入银行征信系统。商业银行也应将执行绿色信贷的信息和数据及时反馈给政府和社会。金融监管部门应做好信息交流和商业银行执行绿色信贷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4.3 立足可持续发展,完善绿色信贷的内部机制

环境保护的专业性很强,这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贷管理者既要熟悉银行信贷业务和信贷政策,还要掌握一些环保专业知识。为了顺利地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必须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建立合理的绿色信贷审批程序,既要保证效率,也要合理合法。二是加强培训,保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人才的需要。

4.4 创新绿色信贷金融工具,控制信贷风险

兴业银行创新七大绿色信贷融资模式,包括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模式、CDM项下融资模式、EMC融资模式、节能减排设备供应商买方信贷融资模式、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商增产融资模式、公用事业服务商融资模式、融资租赁模式等,建行、交行等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也有所创新。创新是控制和化解绿色信贷项目风险的有效途径,只有控制绿色信贷风险,提高绿色信贷效益,商业银行才有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内在动力。

[1]张燕姣.绿色信贷: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J].中国金融,2008,(10).

[2]于晓刚.中国银行业环境记录(2009 NGO)[M],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

[3]吴玉宇.绿色信贷机制建设的探讨[J],武汉金融,2009,(9). [4]马苏南,吉伦奇.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金融经济,2010,(14).

[5]查成伟.绿色金融与金融可持续发展[J].金融纵横2010,(5).

责任编辑 仇大勇

On the Green Credit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Low-carbon Economy Era

FAN Yibin,WANG Weifang
(Financial Department of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fo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Green credits ar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at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undertake,a vital means of boosting the low-carbon economy as well as the new trend of banks’lending activiti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green credit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suggestions on perfecting the green credits are put forward to impel a sound development.

low-carbon economy;commercial banks;green credi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830.9

A

1674-5787(2011)01-0028-03

2010-12-06

樊祎斌(1973—),男,浙江金华人,经济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银行业务,金融工程;汪卫芳(1971—),女,浙江临海人,经济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地方金融等。

猜你喜欢

信贷政策信贷业务信贷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债务融资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政策调整及风险防控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和俄罗斯的货币信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