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高师院校植物组织培养应用型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2011-08-15于相丽陈万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实验课教学内容植物

于相丽,陈万光

(洛阳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系,河南 洛阳 471022)

地方性高师院校植物组织培养应用型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于相丽,陈万光

(洛阳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系,河南 洛阳 471022)

通过对高等院校的《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方法进行探讨,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教师技能、采用多媒体电脑技术及加强实验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得新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型课程;教学实践

地方性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培养目标为掌握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从教能力强,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生物教学、教学研究及管理的高素质师范性应用型人才.目前,地方性高等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方案改革,与此相适应,积极地开展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确保改革目标得以实现.

植物组织培养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技术应用较广的分支之一.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成为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并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工业和医药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有较强生命力的一门科学.因此,在国内各农林院校和综合性院校、师范院校的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本、专科专业都相继开设了这门课程[1].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类课程,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专业技术实验[2].掌握组培技术的专业人才特别受到一些植物种苗公司和科技园区企事业单位的欢迎.作为该课程授课教师,就如何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操作与创新能力,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探索.

1 修订教学大纲,改善课程结构

《植物组织培养学》内容覆盖面广、发展快,且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广泛.近年来,随着学分制改革的推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教学计划中多数专业课时数压缩.因此,要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就要从修订大纲入手,从改善课程的结构入手,在教学中整合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才能促使培养目标的实现.

鉴于此,我们对课程的内容体系和结构安排进行了必要地调整和优化,压缩了理论课时,增加了实验比重.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尽可能地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三大块,植物组织培养基础知识、外植体培养、组织培养技术前沿.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根本,因此我们把组培实验室的构建及灭菌;培养基的组成及配制,培养基的灭菌,接种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在了主要的位置,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重点讲述,让学生对组织培养的操作流程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对于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首先重点讲授快速繁殖各个环节,而其它茎尖、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的培养在培养基、培养条件、培养过程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只重点讲授不同点.此外,组织培养的科研前景也简单介绍,如人工种子,超低温保存种子等.

2 精心设计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植物组织培养学》的预修课程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的学习,为该课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鉴于高年级学生面临着考研和就业的压力,很多同学心情浮躁,对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无法安心学习,需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1 采用声、图、像多媒体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法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一本书、一张嘴,外加板书和挂图进行的教学.多媒体教学则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进行的教学活动,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先进技术引进教学中,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一些不足,实现了文字、图像和声音的同步输出,把教学中的抽象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或动画展现出来,能使学生加深理解记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搜集多种植物的组培图片,吸取其他老师的长处,同时将教师科研过程中的实物照片展示给学生,并利用摄像机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点摄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图文并茂,增强学生对各种植物组织培养的感性认识.例如通过大农民梁希森投资脱毒马铃薯,八年奋战,终见“薯”光的创业视频,加深对脱毒技术的理解.

2.2 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技巧,增加课堂渲染力

无论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的直观、有效,但却始终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认真组织教学过程.用准确、生动、凝炼的语言来阐释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教学内容上.要求教师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禁忌平淡无味的照本宣科.教学方法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科学安排和灵活把握上,使学生感到“有味”、“有奇”、“有感”.“有味”,就是使学生感到知识精深,值得回味;“有奇”,就是教学中有创见,学生感到意外,体验到学习的兴趣,“有感”,即教师讲解既有启发,又留有余地,使学生听后产生疑问,增强继续求知的欲望[3].

2.3 充实教学内容,扩大信息量

及时地将新的研究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当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目前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书籍和教材较多,其内容各有侧重,有的偏重于基础理论,有的注重技术操作.作为本科教学,教师一方面要尊重教材;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要敢于突破教材.教师要不断地查新文献,收集学科的前沿进展信息,向学生介绍该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要让学生感受到并不是一门已停止发展的课程.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积累相关的前沿信息,为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服务.例如在介绍人工种子时,可以给学生介绍关于人工种子研究方面的最新报道,将最近研究的人工种皮给大家做一介绍,并鼓励他们有兴趣去做一些基础的研究.

3 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植物组织培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实验课设置30学时,占总课时数的55%.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需进一步调整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教学,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掌握规范的基本操作技能:母液配置、培养基配置、培养基灭菌、无菌接种、培养等各个技术环节的基本技能.(2)培养观察和判断的能力:观察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在各个实验过程中,特别提醒学生要注意培养中环节,重点教会学生如何观察与区分多种组织培养物,如愈伤组织的产生及产生之前的形态变化、根的生长及测量、培养材料污染现象、培养材料褐变现象、试管苗玻璃化现象.我们所采用的教科书中《植物离体培养中的形态观察》的实验,但实验课并没有单列出来,而是与其他实验相结合,让同学们一一体验,观察实践.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组培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双方的共同努力.无菌操作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核心和教学重点.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该技术,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在实验之前先对操作进行了PPT演示,对一些常见的操作错误进行了剖析,在实验中对每个小组进行示范操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现场指导,纠正不正确的操作,使学生操作规范化.其次,对于综合性实验课,我们只给出本次实验的名称,具体用什么材料,由学生自己选择,再根据所选材料,查找文献,写出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列出所需的器皿与试剂,交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组织同学们根据实验室条件,修改计划,最终实施.实验期间,每隔三天观察一次,在学期末上交该实验的实验报告,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找出实验结果可能存在的原因,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和认识,提出解决方案.最后,结合老师的科研课题,着重让几个踏实努力的同学进行协助性工作,提前进行毕业论文的工作,不断地完善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我们让学生参与了如“牡丹花粉二倍体的研究”、“茜草离体快繁的研究”等课题.学生通过参加课题研究,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方法,开拓了科研思路,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谨而艰苦的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科研态度.

实验课通过以上三个措施,最大幅度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改革考试方式,注重素质培养

以往的植物组织培养评定最终成绩时,往往是参考平时成绩,再加上期末时一篇论文作为标准,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某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最后靠论文糊弄过关的不良学风.根据近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考核方式.3:5:2的考核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 (30%)+实验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20%)组成.

4.1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有三个来源:即(1)考勤;(2)平时课前提问和课堂上学生的表现;(3)课堂作用.课前提问有助于督促学生的课后复习,而且有益于新旧课程间的衔接,便于新内容的导入.课堂表现则更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情况.课堂作业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

4.2 实验成绩

我们把实验成绩分为两块: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平时实验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课的态度等确定;实验考试主要集中于操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如无菌操作规范、外植体的接种等进行实验操作考试,通过这些基础实验内容的考核,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关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操作规范.

4.3 期末考试

期末考核可以采用开卷考试、论文、综述、报告、应用设计、面试等方式进行,此项考试主要是从全面上来考查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程度,从整体上来把握学生学习的程度,为下一年的教学提供依据.

5 教改努力方向

5.1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

虽然现有的实验室已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基本能保证大纲所要求实验的开设,但从长远来看,现在的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补充仪器,以满足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满足开放实验室的要求.例如需增加天平和震荡培养箱等仪器,增开专用试验田和温室大棚等.

5.2 积极和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由于我系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和企业未展开联系,不能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校企联系,带学生到典型生物企业做简短的参观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条件、各工序作用、设备结构以及生产过程管理等,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掌握这项应用性技能.

〔1〕丁运华.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建设的一些体会[J].惠州大学学报,2001,21(4).

〔2〕李云.“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体会[J].中国林业教育,2004(3).

〔3〕马淼.高校《植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6,20(4).

G642.4

A

1673-260X(2011)08-0234-03

洛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200925)

猜你喜欢

实验课教学内容植物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