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与择业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2011-08-15李亚楠
李亚楠
(赤峰学院招生就业处,内蒙古赤峰024000)
大学生求职与择业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李亚楠
(赤峰学院招生就业处,内蒙古赤峰024000)
201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总人数为652万人,我区9.4人万,赤峰学院毕业生2194人.赤峰学院招生就业处每年都组织盟市级大型洽谈会1-2次,小型洽谈会几十次.众多的大学生在面临求职择业时,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本文着重讨论当代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以降低大学生的求职失败率,提高大学生求职与择业的技巧.
大学生;求职与择业;心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各种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度过四年大学生活,大学生们又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求职择业.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同时也在择业求职中遇到了更多的困惑和焦虑.
1 大学生求职与择业中的心理误区
1.1 个人兴趣与现实利益相冲突
当一名大学生满怀梦想走进校园,他们选择的专业不一定是他们爱学的专业,有的是家长给报的志愿,有的是由于分数的原因才不得不报的专业,有的在校期间又没有系统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市场机制发育完善的社会里,符合个人兴趣的选择也将是最可能获取现实利益的选择.但我国尚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个人兴趣与现实利益之间,或者说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之间,还常常面临矛盾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讲,由于这一代大学生正好赶上了这个转型期,他们所学的专业与所从事的职业往往不一定相匹配,内心的这种矛盾应该是最为强烈的.
1.2 择业能力不足与择业期望过高相冲突
如今大学生步入社会择业时首先关注的是:我的佣金是多少?公司的办公条件如何?这么小的公司能利于我发展吗?他们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学教育发展比较缓慢,从专业设置、教材更新、师资的培训,到对学生的培养模式,远远没有跟上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从而造成学生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而学生却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不能正确的衡量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起点要求高,择业期望值过高,这一组矛盾也常常引起他们内心的激烈斗争.
1.3 群体择业观与个体择业现实相冲突
在现实社会中,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以及同一单位和不同部门之间都存在着各种差异,这些客观差异造成从业人员社会地位的差异.一些大学毕业生往往以谁去了知名度高、效益好的单位,谁去了大城市或高层次部门来作为自己价值的评判标准.尤其是成绩稍好一点或在心理上有“我不能比别人差”、“我不能不如人”等想法.导致他们对职业活动的各种期望比较独特,对职业的目的、意义以及职业伦理的看法有别于职业地位不同的其他群体.即便是需求单位众多,但与群体择业观差异较大,虚荣心和饶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结果贻误了时机,影响了就业.
1.4 真才实学与“路子”相冲突
在国家大背景就业政策出台后,不少大学生拥护双向选择制,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新举措.例如:“村官”、“三支一扶”、“民生志愿者”、“特岗教师”、“西部计划”、“人才储备计划”等等都是国家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制定的,同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提供一定数额的贷款,由于他们不满在传统的统包配制下滋生的腐败之气和不正之风,以为这下找工作得全凭真本事了.所以有的大学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找到了好的就业单位,还有一部分人凭借自己家庭的“实力”或“后门”也找了一份更好的工作.事实上市场体制的健全还有一个过程,他们可能很快发现,“硬关系”对于找到一份好工作仍然起作用,甚至自己也“身不由己”地寻求这种不正当的帮助,因而导致大学生心里不平衡或内心矛盾剧烈.
1.5 脚踏实地与歪门邪道相冲突
同样,虽然大学生们推崇靠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寻求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但由于社会竞争及甄别机制的不完善,一些人显然靠不诚实的行为,甚至欺骗的手段获得了实际的好处.尽管有的人文化程度不高,但也开办了自己的公司或实业.虽然他们都明白,这种好处或利益只能是暂时的,但毕竟给正在求职的大学生们内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2 大学生求职与择业中的心理问题诊断
2.1 自我同一性混乱
什么是好工作?其实这很难界定.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难处,小单位有小单位的有点.机关稳定,外企风险,基层有机会.这都要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来分析,不要随波逐流.但由于大学生大多尚未达到自我同一性的定向,还处在迷茫、彷徨或摸索之中,表现在就业问题上,常常在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特长以及适合职业的判断上是紊乱不清的,往往人云亦云,大多数人选择哪里,自己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钟情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结果忽略了自己的特长,放弃了自身的优点.由于同一性的混乱,极易在就业问题上产生盲目从众和攀比的心理.
2.2 追求自我实现的痛苦
大学生的择业动机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一方面追求个人潜能和特长的发挥,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现实利益的高追求,两者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择业动机的主导方面,并成为其理想中的自我实现的标志.但是,由于他们往往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常自命不凡,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结果“高不成,低不就”,错过择业良机.当片面的自我实现价值标签受到打击粉碎后,自我被痛苦所折磨,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的心理现象.
2.3 追求公正的偏执
大学生在择业中渴望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机会均等,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目前大学生就业还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行业壁垒和地方壁垒还没有打破,从政策上对生源等还有种种限制.此外,有些单位只接收男生而不接收女生,或者附加如身高、相貌等“苛刻”条件.还有由于市场发育的不完整,难免有人情关系、钻空子等丑恶现象.凡此种种,使不少毕业生深感平等、公开的市场原则并没有在自己身上得到体现.有的因此抱怨自己“出身”不好,“生不逢时”,怨天尤人,而缺乏必要的理解、耐心及发展的观点.在求职问题上追求公正本身无可厚非,但若表现得过于偏执,则难免给求职择业套上了枷锁.
2.4 自卑感的重负
大学生自卑感强的来源多种多样,不仅表现在事业、能力方面,某些生理、心理缺陷以及个人目前地位和生活挫折等原因,也会使他们产生轻视自己、厌恨自己,自感不如他人的心理状态.自卑感强的学生,在求职时缺乏信心,缺乏勇气,不敢竞争,更怕竞争失败的打击,对就业缺乏自信心和勇气,特别是一些长线专业或性格内向或成绩不佳、能力一般的毕业生,临近毕业,意志消沉,恨时间过得太快,依然留恋纯洁的大学生活,不敢面对竞争,害怕接受社会的磨练,心理上往往采取退缩性的自我防御.
2.5 挫折耐受性低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在蜜罐里长大,没经历过大的挫折,所以走上社会时不能更好的承受压力及处理所遇到的问题.而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总会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挫折本来难以避免,有的可能经过多次挫折才能获得成功.但是,有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对于求职过程中受到的挫折,不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而是一蹶不振,情绪低落,还会产生失望、焦虑、苦闷以及心灵扭曲等心理现象,甚至有的大学生还走上了下坡路.
2.6 社会适应恐惧
有些毕业生由于对社会缺乏全面认识,对社会中存在的黑暗现象不能正确分析判断,对适应社会恐惧、忧虑.这些年来,社会上普遍认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较差,如进入工作角色慢,动手能力差,协调关系能力弱,空有理论,小事看不起,大事干不了等等,这使大学毕业生们深感社会对他们的接纳抱有偏见,给其走上工作岗位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小,独立性较差的大学生,心理恐惧迟迟难以消除.这种恐惧心理往往使他们急躁不安,不思进取,很难找到理想职业.
3 大学生择业求职心理问题的对策
3.1 强化择业自主意识,充满自信地接受各种挑战
困难并不是坏事,它能造就人也能考验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市场”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基本上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怀着盲目的“好感”,未曾经历过其中“残酷”一面.自主择业在带来机会和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择业是自主的,但根本上是双向的,择业的自主正表现在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之中;毕业已经没有传统的“一锤定音”,在未来的职业之路上,可能还会面临很多次的择业.这就需要大学生正确估价自己,,以良好的心态去对待择业,只有在头脑中真正具备了自主择业的意识,才可能坦然承受接受来自于各方面的心理压力.
3.2 客观认识评价自己,完自身善知识结构
现实是客观的,它不以个人的意愿为转移.经济发展,体制变革,就业市场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多机遇.面对择业当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毕业生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应当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什么,自己的气质特点是什么,自己最适合干什么工作,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等等.大学辅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心理测验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锚,如《职业能力倾向的自我测定》、《气质类型调查表》、《霍兰德职业偏爱测验量表》等.此外,通过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既可以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又可以增加就业砝码.现代社会要求毕业生具有相当宽广的知识面,能懂得较多的知识,能胜任多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向书本学习,一方面向实践学习,在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知识调节和更新,防止知识老化.
3.3 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择业观
大学生是一个容易幻想的青年群体,大学开始就充满优越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毕业时,对自己的能力估价过高,定位的就业期望值就过高,容易脱离了实际,超越现实就业条件.世上永远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现在不少毕业生看中成就、生活方式、经济利益,不愿到国有企业和相对偏远的地区.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西不发展战略的实施,这种现象将很快发生变化,急需人才的单位和地区,正是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和增长才干的好地方.此外,单一的就业模式已被打破,先选择一个可以生存的职业,然后在自身不断发展中,通过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一种实现的择业取向.
3.4 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求职技巧
在我们赤峰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平台,另外就业指导中心每年也开设各类培训班知道我校大学生就业,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使就业工作有的放矢.不断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建立完善的职业辅导和信息服务体系.另外还有就业网,各类用人信息都在网上公布,做到信息共享,同时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及时事政策解读等各种就业讲座和咨询活动,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制度和政策,帮助他们分析社会需求与自身优势,帮助他们面对求职中的心理困惑和挫折.帮助他们的找到求职技巧,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3.5 正确对待挫折,开创美好明天
求职与择业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也就是选择怎样的未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屈原苦中赋《离骚》,孔子苦中著《春秋》.人们常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他就强.”挫折虽然影响人们前进的步伐,但他也磨练人们的意志.成功伴随挫折,挫折使人成熟.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挫折,正视求职择业中出现的问题,树立自强、自立的就业思想,积极推销自己,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可能的职业和岗位,美好的明天依然属于我们!
〔1〕赵东.大学生就业指导实务[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
〔2〕黄希庭,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写组.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G444
A
1673-260X(2011)01-00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