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应当注重的几大要素

2011-08-15张昊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舞者节奏舞蹈

张昊

(内蒙古财经学院体育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浅谈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应当注重的几大要素

张昊

(内蒙古财经学院体育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舞蹈运动水平的提高,笔者对体育舞蹈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学习体育舞蹈应当从文化修养、音乐节奏、舞者力效以及配合等方面着手,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这几方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教授给学生,使他们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体育舞蹈;文化修养;节奏;力效;配合;要素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由于其独有的社交功能和良好的健身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体育舞蹈是一项高雅的体育运动,它融艺术、体育、音乐于一体,因而被人们誉为“健”与“美”的典范,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美感,提高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自身美的修养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在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目标向健身性、娱乐性、文化性、时代性方向发展,体育舞蹈已逐渐进入了学校体育教育之中.虽然近几年体育舞蹈发展的步伐较快,但由于它在高校中的起步较晚,所以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上还处在一个不断完善自身和回归自身的过程中,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的高层次、高角度上,探索未来,寻找体育舞蹈专项课教学的重要轨迹.

高等院校体育舞蹈的教学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塑造健美体态,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增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学会了解自我、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提高社交能力.

(3)了解体育舞蹈文化内涵.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

(4)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并运用体育舞蹈手段和方法在指导社会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

为了达到体育舞蹈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真正从体育舞蹈教学中有所收获,同时有效促进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舞蹈运动水平的提高,笔者特对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寻找到体育舞蹈教学中应当注重的几大要素,希望能有效地提高体育舞蹈的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强调文化修养、音乐节奏、舞者力效以及配合等要素.

1 文化修养

舞蹈,并不是单纯的肢体动作,它更需要灵魂,需要文化内涵和舞者对它的理解及表达.缺乏厚实文化内涵的舞者,难以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非常厚实,但舞蹈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应强调加强他们的舞蹈文化课程的学习,以此来促进提高舞蹈学生的文化水平和能力.对于体育舞蹈而言,我们应多叫学生了解各舞种的风格,文化背景,使学生对体育舞蹈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培养文化修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了解多元文化.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音乐人才,必须要了解历史、文学、哲学、等等多门综合的文化知识.舞者可以通过多读古文诗词、文学作品和美学、哲学书籍,发掘音乐与文学、史学、哲学的共同之处,有了理解才有感受,才能把内心的感受赋予音乐表现之中,更好地揭示音乐作品主题,刻画人物形象,更好地表情达意,进而从整体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2)不断丰富个人阅历.情感丰富的人诠释音乐会比情感平淡的人演绎得好.与歌曲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也需要生活阅历丰富.经历得越多,感悟得就越透彻,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3)锻炼音乐素质.音乐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极高,这就要求舞者必须要有较高音乐素质并且坚持不懈地学习.聆听是我们欣赏和理解音乐的最主要的途径,不论是唱片还是音乐会等等都要多听.听觉能力、节奏感、音乐感受力、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音乐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积累使学习舞蹈的学生们培养出更好的创造力、想象力,并通过全面展开的素质教育,使其获得较厚实的文化基础,那他们的舞蹈表演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

2 音乐节奏

一切客观事物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延续着,而这种有规律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就是节奏.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而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因此节奏也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时也是舞蹈的基本艺术特征.没有节奏,就不成其为舞蹈.舞蹈动作的交替反复和连续与音乐旋律节奏的吻合,能充分表现人物形象的感情.一切舞蹈节奏,都是用来表现感情和情绪的.它把各种舞蹈动作,依照作品的思想感情,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使舞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尤其是在体育舞蹈这个项目中,节奏是诸元素中最重要的元素,因为体育舞蹈有别于其它舞蹈,它要借助的是音乐的节奏,去表现人体的基本技能和舞蹈技巧.体育舞蹈节奏即是规范化了的、美化了的、艺术化了的节奏.

音乐的旋律、节奏感、音色、力度、结构、特性和气质,以及内在冲动和乐音运动时对人体运动的影响有着极大的启示和帮助作用.特别是它的基本手段——旋律和节奏,自始至终贯穿于舞蹈之中.音乐通过自身的旋律不但增强了舞蹈情感的表达,也和舞蹈的自身节奏融合一体,启发大学生在做舞蹈动作时的表现力,这对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律动,节奏则是律动的基础,离开了节奏,韵律的动作就不复存在了.可以说,没有离开节奏的音乐,也没有缺乏节奏的舞蹈.节奏是属于音乐和舞蹈的,它起着一种起承转合、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舞蹈动作之间有了呼吸般的联系.因此,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应把对学生节奏的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一般来讲,高校开设的体育舞蹈课,课时有限且容量大,个性突出.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体育舞蹈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就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首先要把“节奏感”的认识教给学生,使他们懂得音乐节奏与舞蹈节奏该如何配合.音乐的节奏性与旋律在训练中对动作的提示、身体的位置、情绪的变化都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动作会跟随着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发生变化.其次,在教学中,除了要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外,还要在排练舞蹈时,引导他们通过想象,用身体来体验和感受,从而形成活生生的经验.第三,要经常播放一些舞蹈名作,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什么是“乐感”,如何掌握“乐感”去塑造舞蹈形象.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音乐氛围,给他们以情感、意境、想象等大量形象思维的启迪.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将音乐节奏教学贯穿到体育舞蹈教学之中.

3 舞者力效

力效就是人体在进行舞蹈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柔韧性、灵敏度、协调性、自控力、弹跳力、爆发力、延续性、耐力、呼吸、重心变化、血流循环和人体各关节、肌肉的极限生理运动变化.

运动是人的一种自然生理本能,而舞蹈运动则是在人体自然本能的基础上,经过舞蹈老师的编排组合形成的一种有节奏变化、风格特色、感情表现的形象化、典型化动作,让学生最大极限的利用本身的肢体变化完成动作.这种由力度、幅度和节奏变化所需的力量即为“内发力”.

《运动生物学》中提到:为了获得人体加速度运动,必须有外力施加于人体.但是外力的引起、扩大和减少,又取决于内发力(肌肉力),所以肌肉力量是一切动力中的主导力,即内发力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在体育舞蹈项目中,力效是做好动作的基础,适宜的内发力可以有效控制重心,以便舞者更快地操纵身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还表现在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完成单个动作频率的快慢,体位移动的速度以及保持肌肉快速工作能力时间的长短,这主要表现在站、走、跑、跳、踢、转、停.如华尔兹舞步由降到升的过程中,动力脚的踝关节不但要承受住全身重量,还要慢慢地将整个身体送到最高点,这是动力腿推地,使重心向远处高处运动的牵引力.再如在舞蹈过程中能够在快速运动中突然急停或缓停,这是人体由动转静的控制力.以上都是舞者力效的表现形式.

那么力效需要运用怎样的训练方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形体训练

形体训练实际上是一种解放身体的训练,能够帮助舞者更有效地发挥自身力效.形体训练要包括肩、胸部的练习,胯、膝、踝三部位的练习,腰部的练习,头部练习等等.在动作训练过程中,舞者要保持一种挺拔、舒展的姿势.这样久尔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初学者,要通过反复练习找到感觉,使学生能很快地进入角色.

3.2 肌肉力的训练

肌肉力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正确姿式练习开始,要进行一系列扶把离把练习.可通过下蹲、大踢、小踢、弹腿、划弧等腿部练习,训练腿部肌肉的柔韧性、控制力、收缩力量以及增强关节的灵活性.通过杠脚、下后腰、弹腰、甩腰、涮腰、吊腰等腰部训练,来增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

3.3 习惯性训练

肌肉力的训练为肌肉的形成创造了客观可能,而在练习和表演中要使肌肉力“轻盈”地表现出来,还有需要肌肉对舞蹈动作的习惯,因此,要通过反复练习使肌肉习惯.

4 配合

体育舞蹈是由一男一女共同配合完成的舞蹈,在练习过程中,男女舞伴要注意相互之间的配合,这包括舞伴应当借助多大的肌肉力、多大的推地力,双方的手和脚应遵循怎样的路线,视线应朝着哪一方,迈步距离要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后背力量以及手臂力量该如何使用.舞蹈双方只有明确了这些并达成协调一致的力量、速度、节奏,才能使女伴与男伴的动作在时间和力量上都协调一致,才能使重心准确到位,使动作轻松流畅,因此只有默契的配合,才能将体育舞蹈跳得自然流畅.

4.1 重心的掌握

人体的重心是人体质量(重量)的中心,当人体姿式发生变化时,重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体育舞蹈是两人同跳的舞蹈,既要掌握好各自的重心,又要掌握好两人之间共同的重心.两人共同的重心取决于双方的身高、体重和姿式的变化.做为二人舞蹈,动作的重心并不只是自然平衡,而是双方在挺胸、收腹,脊柱尽力得到拉直和伸展同时确定的重力柱的位置,舞蹈的过程中要随着姿式的变化及时改变重力柱的位置,若掌握不好重心,舞者在整个舞蹈过程中就会东倒西歪.

4.2 力度的使用

舞蹈过程中要求舞伴间要运用适当的力度相互配合,无论是腿足、手臂、腰腹部用力都要遵循相互配合的原则,在有效控制重心的基础上将力度合理发挥,使两人在相互力量的牵引下顺利地完成一连串的舞蹈动作.男女舞步无论大小都蕴含着力度,双方在体会对方的力度时首先取决于男伴上身的发力大小,其次是脚部的接触碰撞.脚部的接触先是试探性的,继而向下、向深处延伸,随着力度的有效发挥,舞蹈变得活跃有力.

4.3 幅度的控制

在体育舞蹈练习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好重心、力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幅度的大小,幅度掌握得好,两人便能做到既彼此粘连,又彼此对抗,掌握得不好,两人则会推推拉拉,不够顺畅.力度的大小决定了幅度的大小,随着男女之间身体相互接触、转动、跳跃,幅度愈来愈大,男女舞伴之间的舞姿和配合上也将愈加协调.

4.4 感情的交流

一支优美的体育舞蹈,并不仅仅是舞者按照标准完成的一系列动作,而是表现舞者情感展示音乐内涵的艺术.舞者在诠释舞蹈时要将自身的感情投入进去,包括男女舞伴之间的交流、舞者与音乐的交流、舞者与观看者的交流等等.舞者只有充分体会了舞蹈的内在含义,才能更好地诠释舞蹈表现舞蹈,使其变成富有生命的作品.

无论是愉快活泼的快步舞,还是热情奔放的桑巴,无论是轻快起伏的华尔兹,还是抒情缓慢的布鲁斯,虽然不同的体育舞蹈在重力、时间、空间、流畅度上有不同的表现,但它们同样是由不同的节奏来构成的,这种节奏的构成差异,即是各种舞蹈力度的不同或力点在时间、空间的不同.由此可见,力是舞蹈运动的动力,它给动作以质感,决定了舞蹈运动规律的重要因素,给舞蹈延伸.加之完美默契的配合,形成了体育动作的动力规律,给体育舞蹈以灵魂.

体育舞蹈分别由摩登舞和拉丁舞等共十个舞种组成,教师通过学生对舞蹈文化修养的加深,对节奏感的训练,对力效和配合的强调和要求,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各类舞蹈的不同节拍和要领,这既能体现体育的健康与力度,又能体现舞蹈的优美和欢乐,使体育与舞蹈完美的结合起来,传送出体育舞蹈的情调和韵律.因此说文化修养、音乐节奏、舞者力效以及配合是体育舞蹈教学的四个重要因素.

〔1〕刁在箴.体育舞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张之朋,等.怎样跳交谊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3〕查建芳.浅谈怎样提高体育舞蹈教学效果.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2006.

〔4〕王晋.体育舞蹈节奏训练谈.黄河之声,2009(12).

〔5〕伏宇军,张良祥,张玲波.体育院系应增设体育舞蹈课.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8(1).

〔6〕丁红.国际体育舞蹈应在高校推广.体操,1993.

〔7〕胡小明.体育美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8〕罗冬梅.体育舞蹈如何开展.体操,1994.

〔9〕杨静.形体与健美.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G83

A

1673-260X(2011)01-0137-03

猜你喜欢

舞者节奏舞蹈
舞者
风中的舞者——蜡梅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学舞蹈的男孩子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YOUNG·节奏
刀尖上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