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1-08-15张浩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体系评价发展

张浩

(江苏城市学院宿迁办学点,江苏宿迁223800)

浅议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张浩

(江苏城市学院宿迁办学点,江苏宿迁223800)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学领域中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合理地开展教学评价活动,是提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通过对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特点、原则的理解,以及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分析,试图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生发展;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贯穿于教育实施的全过程,是教学活动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师生来说,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然而,随着新的评价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在教学评价活动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进而影响着教学评价的开展.为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建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评价体系.

1 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因

新课改以来,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这一指导原则对教育教学如何评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的教育思潮的兴起,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也迫使我们发展新的教学评价模式.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评价的学生主体性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即客体)出现,但学生接受不接受教师的教育,接受的效果如何,学生握有主动权(即学习的主体).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能够愉快地、创造性的学习.这一观点强调了教育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同时,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生自己评价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学生自己评价学习,是发展学习独立性的先决条件.这都说明了教学评价时学生的主体地位.

1.2 学生发展的全面综合性

教学评价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这是因为由于学生发展的全面综合性的特征.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个性心理水平,提升其综合素质.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各方面素质都得以提高的学生.因此,我们在开展教学评价时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面综合性的评价体系.

1.3 评价过程中的信息流动性

在我们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需要获取大量的流动性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价就是在选择和分析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描述与判断.可见,信息是评价的第一要素,评价就要收集教学活动实施中的有关信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依据.信息迅速而流畅能为评价者提供丰富、全面、有力的依据,确保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在收集不断变化的信息,并不断地将评价结果科学的、恰当的、及时的反馈给评价主体,进而对教学评价的质量进行监控,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调节,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规范,才更有利于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过程中信息的流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性,要求我们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

1.4 评价过程中的情境关注性

我们在进行教学评价中要关注情境,要适应学生的多种需要.我们在进行教学评价中,由于每一所学校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所以在评价学生时要关注特定的情境.单单就一个学校的内部环境而言,学生的性格、能力和既定的教育要求,教师的价值观念、态度、技能、知识经验等都是不同的.我们只有在充分分析教育情境的基础上,全面、动态、系统地考虑特定的环境,并把各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的多种需要,评价的结果才能真正被学生所接受,评价才具有实效性.因此,教学评价过程中的这种为适应学生的多种需要,更多关注情境的倾向,要求我们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体系.

1.5 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是为了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为了分等鉴别.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等现代教育思想都强调要让评价对象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强调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的平等性,强调要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坚持评价过程的发展性原则,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既要看到学生的现实表现,又要看到学生潜在的努力和未来的发展倾向,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2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对象的思想多元化,也使得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新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评价策略,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

2.1 建立多样化、系统性的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法多元化,采用理论测试、实践环节测试、创新能力测试、适应能力测试等,在学生运用知识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找出差距,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我们在评价中应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合理的评价体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是指:评价主体(学生)参与的全面、评价内容(课堂内外、理论实践、创新应用等)的全面和评价方法(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的全面.因此,教学评价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要通过考试和测验等方法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通过观察、记录、访谈、调查等方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技能的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情况.总之,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建立全面性而系统的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2.2 形成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协助学生构建知识.要让学生了解评价的目的和内容,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使评价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激励,达到评价促进发展的根本目的.传统的教学评价的主体在教师,往往只是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作出的结果性评价,学生没有参与评价的权利和机会,这样的评价往往很难全面、实际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制,也不能发挥教学评价应起的作用.所以,教学评价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形成评价目的、确定评价内容和方法.对于评价模式,除了学生自评外,还应结合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然后作出最终的评价结论.因此,在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以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2.3 促成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在我们进行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重点在过程,它注重某一阶段学习结束后进行价值判断,并反馈学生成功或失败的信息以及找出失败的深层原因,找出每个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总结性评价往往是某一学期或某一学年结束后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判断,它的目的是为了区分等级、鉴别优劣和作出决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观念的改变,以及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不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人才,而是要创造适合人才的教育.在此背景下,要淡化总结性评价的选拔功能,强调形成性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因此,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中,由于两者在评价中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可使二者有力结合,建立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使二者共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

2.4 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模式的建立

在新的知识观和新的课程改革思想下,强调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模式.在建构主义看来,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因此,教学评价的理念应该由“以知识为本”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应该在原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将学生参与情况和学生学习状态加入,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模式.

2.5 开展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

每个学生作为个体,相互之间千差万别.强调教学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要正视这种差别.对每个学生要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详细反映学生的个人资料,当然主要应该是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的学习进步的相关资料.成长记录在记载过程中,应该让广大学生参与其中,由学生参与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的能力和树立负责的态度.因此,通过开展成长记录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有一种评价的主体性,使评价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对学生和教师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新的评价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为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模式提供了思想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吗,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随着教学评价体系逐渐的成熟和完善,将会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帮助,会更好的促进我们的课程和教学改革.

〔1〕杨甜甜.论学生评价创新的理论基础、原则和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5(11):1.

〔2〕王本陆,骆寒波.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促进者[J].课程·教材·教法,2006(1):1.

〔3〕吴雪梅,郑海燕.探索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评价的新形式[J].安康师专学报,2005(4):1.

G424.75

A

1673-260X(2011)01-0181-02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09年立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体系评价机制的研究》成果之一(09GZL023)

猜你喜欢

体系评价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