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低碳化形势下高校基层教学教务管理人员的职能改进

2011-08-15吴爱玲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教务院系管理人员

吴爱玲

(漳州师范学院 体育系,福建 漳州 363000)

论低碳化形势下高校基层教学教务管理人员的职能改进

吴爱玲

(漳州师范学院 体育系,福建 漳州 363000)

教学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良好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要实现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低碳化”,做到高效、绿色运作,更好的为高校教学服务,基层教学教务管理人员需要改变传统的职能理念和工作理念,树立“低碳化”理念.

低碳化;教学教务管理;职能

“低碳化”,原意是指“后京都时代”,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上升为经济外交的焦点问题,低碳、减排、绿色、环保将成就世界新的话语权.“低碳化”是高效、绿色、环保的象征.在高校工作中,诚然高校教学是立校的根本,而教学教务管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促进教学规范,教学质量提高的中间枢纽,也是提升教育教学效率,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持续、稳步、健康运转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全球提倡低碳化经济背景下,高校教学教务管理工作要适应高校日益扩大的的招生规模,实行教学教务管理的低碳化,实现高效、绿色、经济管理,高校教学教务管理的职能必须加以改进,以更好的融入高校教学的开展.

1 教学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的地位及特点

教学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良好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和基础,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随着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实行,高校教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主要由教学秘书和教务员来完成.教学秘书主要负责课程安排和教学人员申调课管理,教务员主要负责学生学籍管理和成绩管理、教学教务文件管理及协助副主任进行教学秩序的管理.教务管理人员是教学人员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是教学和教学成果衔接的桥梁.教务管理队伍既是教务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又是面向最基层的执行者,同时还起着联系师生、联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传递与反馈教学管理信息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常规性、周密的计划性等特点,应该是复杂化与细致化的统一,是系统化与具体化的统一.

高校的基层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低碳化”管理,实际上就是要求基层教学教务管理人员在系统规范、具体细致的前提下,高效、绿色的做好各项工作,做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学与教学成果衔接的桥梁.这对基层教学教务管理人员的职能改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 低碳化社会基层教务管理人员的职能改进

要实现“低碳化”工作,基层教务管理人员首先要树立这样的意识:教务工作服务于教学,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教务管理工作面向的是教学人员和学生,应该“以人为本”,在科学、协调发展的前提下高效、绿色的完成各项工作.基层教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完成各种报表的填写和通知的下发,而且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性化服务,对教学教务管理工作怎样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的思考和研究.基层教学教务管理人员作为教师,和教学人员、辅导员、学生之间也应该有交合点.

作为基层教学教务管理人员,管理者和服务者是其职能的基本定位,要实现“低碳化”工作,我们还应该树立其研究者、协调者、引导者的职能角色.基层教务管理工作是科学化与人性化的结合,是技术性与思想性的结合.

2.1 管理者

作为学校基层教学教务管理人员,是对院系教学教务工作进行管理的人员,绝不是单纯的完成学校教务处职能科室、院系领导布置或交办的工作任务,“不能简单地定位为接收‘通知’或‘文件’,通知相关的教师或学生了事,抑或送‘报告’到学校职能部门等‘跑腿打杂’的普通办事人员角色”[1];也绝不能因为教务工作内容的繁杂琐碎,或因承担院系办事员工作而忽略了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应不断地强化管理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院系教学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2 服务者

作为院系教务工作具体执行者,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院系领导,成为领导的助手,收集教学第一线的信息,及时反映,辅助院系领导决策,做好院系教务管理例行事务,减轻领导工作负担,令领导有更多的精力处理例外事项;服务于教师,尽量满足有特殊困难的教师提出的要求;服务于学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掌握熟悉高等教育法、学籍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政策,熟悉学校教室等教学资源情况,及时迅速、准确到位地为师生提供服务,完善服务态度和方式,令服务水平有更高层次地提升.

2.3 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工作中教学教务管理人员应树立引导者的角色,把学生工作结合、渗透到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利用经常接触学生的机会,及时掌握教学一线的信息,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趋势和对知识的需求方向等,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做学生的咨询师,帮助学生选择更好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世界观.在学生工作中,不应只是单纯地作“传话筒”,而应“深入地去了解学生作出选择的深层原因,同时对于文件或通知的落实,应该指导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协调学生之间的矛盾,做第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者.”[2]从办公室办公走进学生的生活中.

2.4 研究者

作为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本院系专业的相关知识,了解专业各门课程的主要知识框架和应用前景,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为学生选课等方面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而且还应具备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知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办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对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照办型处理事务性工作的方式和管理手段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这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转换角色,树立创新型、学习型研究者的角色,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加强管理理论、管理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手段,应用网络管理,熟悉教务管理系统,逐渐实现计算机管理;善于总结,将管理实践提升至理论水平,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提高个人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2.5 协调者

在教务管理工作中,基层教务管理人员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同时,教务管理工作涉及对象广,包括学校职能部门(包括教务处等)、院系领导教师、其它院系人员、外聘外籍教师、学生等,要树立协调者的角色,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在工作中协调领导与教师、师与师、生与生、师与生、院系与院系、院系与教务处等校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与教学秘书相互配合,维护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

3 “低碳化”对基层教学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3.1 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一个人事业心的确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应树立教务工作的事业心,在思想上重视,在业务上磨炼,争取高标准严要求,出色地完成各项教务工作.”[3]基层教务管理人员要时刻想着自己是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只有了解和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才会热爱本职工作,本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发挥持久的工作热情.需要一种热爱本职、安于寂寞、淡泊名利的心.如果好高骛远,工作时三心两意,就很难把工作做好.还要“有平和、精细的品格,教务工作量大、内容琐碎,是一种联系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性工作,因此要避免心气浮躁,而要做到静心静思,用一颗温和真诚的心去对待师生.”[4]

基层教学教务管理人员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基层教学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忙忙碌碌的工作.这项工作要求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认真而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3.2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只有一颗热忱的心也是不够的.作为基层教学教务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教务员必须系统学习行政学、管理学、教育学,了解高教管理理论知识,了解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现状,掌握高等教育、现代管理的新形势、新政策、新变化,树立现代的管理理念,同时熟悉相关专业学科课程设置、专业建设、教学特点和基本规律.在工作中,不能停留在埋头苦干具体工作的层次上,不能只凭经验办事,必须将实践心得上升到理论层次并用于指导实践,工作中要有创新与开拓.教务员在工作中应努力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注意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3.3 人性化的服务

十七大报告提出“以人为本”,在高校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基层教务员的工作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基层教学教务管理人员应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在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很少主动关心,总是处于被动应对的状况.比如:有的学生经常错过选课时机,对自己大学四年所需获得的学分平时不过问,自己选了多少课程,已达到多少学分也不清楚,等到毕业前审查学业被告知自己可能会因学分不够而毕不了业时,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等.“管理就是服务”,[5]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教学教务管理人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他们既是管理者和服务员,又是指导者、引路人和宣传员,不仅要做好日常教务管理工作,更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深入班级向学生宣传规章制度的内涵,了解教务管理文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想法,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事后服务为事前服务,减少服务的盲目性,增强工作中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应该充分利用熟悉规章制度、培养方案,掌握学生成绩、学籍档案等的工作优势,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和补考、不及格学分的提醒等等;加强对学生成绩的分析与预警,对学习成绩较差和接近高压线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加强与辅导员,班主任的联系沟通,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参与管理,同时,基层教学教务管理人员还应努力成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在日常烦琐的工作中更要做一个有心之人,讲究诚信,学会宽容,处理好与其他教师的人际关系.

3.4 培养创新研究风格

基层教学教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较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还应该有不断创新和研究的能力,这是新时期高校的要求,因为高校不仅是教学的单位,而且还是进行科研的前沿阵地.科研能力的提高能促进教学教务管理的改革,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进行正是科研的“练兵所”.

〔1〕汪兰.浅议教务员的素质与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关系[J].教育探索,2007(09):64-65.

〔2〕嵇春霞.试论高校教务员的管理素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01):91-93.

〔3〕朱越平.普通高校教务员工作的定位与实践[J].南方论刊,2006(06):45.

〔4〕谭哲丽.高校教务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05(09):294.

〔5〕彭建云.关于教务管理人性化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06):50.

G647

A

1673-260X(2011)09-0237-02

猜你喜欢

教务院系管理人员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以培养方案为核心的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