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学生参加网球比赛的心理调控策略研究

2011-08-1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技战术网球高校学生

耿 科

(东北财经大学 体育部,辽宁 大连 116025)

对高校学生参加网球比赛的心理调控策略研究

耿 科

(东北财经大学 体育部,辽宁 大连 116025)

网球球运动是一项集技术、战术能力、体能、运动智能、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相结合,对抗性很强的竞技项目.其中,心理素质成为决定比赛的关键性因素,要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除技战术运用得当以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临场心理素质是需要心理调控来获得,因此,必要的心理调控对于高校学生参与网球比赛而言,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

高校学生;网球比赛;心理调控

网球是以技能作为主导、隔网对抗的运动项目.对于练习者自身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出去要具有体能、爆发力等专项素质外,还要求必须具备精准细腻的肢体感觉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在网球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在双方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对良好心理状态的调整与拥有,则成为比赛制胜的关键因素.在我国,由于网球运动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大学生从事网球运动大都具有球龄短、基本功不扎实、比赛经验不足等缺陷,使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参赛心理的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大学生在网球比赛中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控,其实质就在于采用各种有效地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其参赛心理施加积极地影响,使之掌握调节和控制其心理状态的有效方法,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比赛中去,并能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进而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

1 心理调控的概念

心理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性格、能力等的总称,是客观事物在脑中的反映.调控是指躯体里有一套完整的应激系统,调节机体内外环境的调控功能,使之保持相对平衡.心理调控则是通过运用相应的手段和措施,激发心理应激系统,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有机的调节与控制,使之与所处环境能够达成有机的相容.

高校学生在网球比赛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素质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兴趣、性格、智力、气质等,而心理过程则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等.心理调控能力与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和运动智能等相关因素共同构成学生的网球竞技能力.在网球比赛中,高校学生只有通过有机的心理调控,消除紧张消极的不良心理困扰,拥有积极稳定的良好心理状态,使之心态能够有效地满足竞赛的需求,才能够在激烈的比赛中充分发挥其技战术水平.因此,相对于网球竞技水平相对较为低下的高校学生而言,有效的心理调控、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在比赛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

2 高校学生在参与网球比赛的构成中所表现出的不良参赛心理

2.1 情绪过于亢奋.这是一种强烈的、暴发式的情绪状态,具有难以抑制的特征.该心理状态具体体现为: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临场反应较为强烈.由此导致动作变形,发挥失常.尤其是在出现机会球时,往往因过于兴奋,难以对动作进行有效的控制,处理球不够冷静,进而失去或贻误战机,对比赛的结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2.2 心理过分紧张.紧张是人体在精神及肉体两方面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加强.是对威胁性的、不愉快的或未预料到的因素做出的情绪反应.高校学生在网球比赛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紧张,主要体现为:手足无措、心跳加快、心理压力过大、肌肉僵化、思维趋于空白.紧张是高校学生在网球比赛中所表现出的最具代表性的不良参赛心理.

2.3 心理消极胆怯.在网球比赛过程中,诸多高校学生还表现出缺乏必要的信心和耐心,知觉注意力强度减弱,反应迟钝,技战术运用不灵活,缺乏积极的取胜愿望.或由于简单的失误,便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在主观意识上否定自己.另外,在比赛过程中遇到实力较为强劲的对手,便表现出怯场、恐惧的心理,在赛场上表现的唯唯诺诺,缺乏气势、缺乏斗志.

2.4 心理异常焦虑.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况.在高校网球比赛过程中,心理焦虑也是参赛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为过分担忧、急躁、心绪不宁.致使学生在比赛中易于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使之临场表现拘谨、动作僵硬,严重影响其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2.5 盲目自信,轻视对手.该心理状况多发生于参赛次数较少、比赛经验欠缺的新生选手,由于队比赛对手的技战术特点缺乏必要的了解,而又过于高估自身的实力,因而在比赛中过于放松,一旦比赛不顺利,缺少必要的心理调整,致使技战术水平得不到切实的发挥,进而导致比赛失利.

3 高校学生参加网球比赛的心理调控方法

高校学生参加网球比赛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技战术的运用能力,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娱乐身心,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正确的竞争意识以及合作精神.因此,组织高校学生参与网球比赛,对于其自身网球技能的提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学生参赛心理的欠缺,对其参加网球比赛的自主性、求战的积极性以及临场发挥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网球技战术的水平,获得最佳的比赛状态,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3.1 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比赛目标,端正其比赛动机.明确比赛目标,对学生进行赛前准备具有导向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特征,并结合确立的目标,制定具体任务和措施,做好体能、技术、战术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全面而充分的赛前准备.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端正比赛动机,消除功利主义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以提高技能、促进合作、增强交流、和谐发展作为指导思想,使之在比赛过程中能够心情愉悦地检测自身的网球技能,有的放矢地发展自身的竞争意识.要引导与教育学生将每次参赛当作一次锻炼、交流与提高的机会,摆正心态,稳定情绪,尊重对手,正视自身,进而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使得自身的网球技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3.2 切实提高学生的自身实力,树立必胜的信心.高校学生在网球比赛中所表现出的自信心来源于自身强大的实力,而网球竞技实力的具备是以对网球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对网球战术的理解,并能够在比赛中灵活地加以运用为主要基础.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网球实力的主要途径在于对学生基本技战术水平的培养与提高.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与训练中,要加强学生网球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其对于网球技战术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使之网球技能得到切实的发展,逐步形成体系,能够适应比赛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能够根据不同的对手制定相应的技战术策略,合理地运用于发挥自身的网球技能,从而达到灵活运用,应付自如的境界.另外,还要注重及时总结,积累经验.只有如此,才能够提升自身的自信心,树立起能够战胜任何对手的勇气与信心,进而克服心理障碍,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3.3 积极培养自我调控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参赛心理状态.在网球比赛过程,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优异成绩的取得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而培养良好心理状态的有效途径在于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有效的思维以及合理的行为方式来调控情绪的方法,培养其自我想象的能力,提高自我鼓励和自我鞭策的意识.要具有良好的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以及从容应对赛场形势变幻的能力,要善于消除由场地条件、观众因素、裁判判罚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确保能够专注于比赛.同时,还要善于分析对手,了解其特长,掌握其弱点,进而在比赛中能够有效地扬长避短,克敌制胜.

3.4 有效地唤醒激励意识,保持旺盛的参赛斗志.在高校学生参与网球比赛的过程中,如何确保学生能够从始至终地保持良好的参赛心态,激发旺盛的斗志,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要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感觉,使之能够在比赛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潜能,无论在顺利还是在逆境中都能够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进而促进其技战术水平的充分发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感觉,无论对手的实力如何,都要具备战而胜之的思想;其次,要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接受挑战的感觉,要勇于接受来自对手或自身的挑战,从而促使学生在比赛中能够保持有效地兴奋,进而发挥自身的技战术水平;第三,要提高学生镇定自如、身心放松的感觉,在比赛中无论场上形势如何,都能够始终保持镇定的心态,冷静地处理场上的各种变化,保持心理的放松,从而保证技术动作的合理运用.

总之,对心理调控手段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对良好的比赛成绩的取得,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要根据网球运动的特点、比赛规律,结合心理学理论知识,针对学生自身的素质状况,采用不同的心理调控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参赛心理,对其体能、技战术配合以及心理能力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激发和整合,使之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为取得优异成绩提高必要的保障.

〔1〕陈勇.对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4).

G845

A

1673-260X(2011)09-0134-02

猜你喜欢

技战术网球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分析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