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现存问题分析及改革策略研究

2011-08-15于笑迪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艺术体操教学内容动作

于笑迪

(东北财经大学 体育部,辽宁 大连 116025)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现存问题分析及改革策略研究

于笑迪

(东北财经大学 体育部,辽宁 大连 116025)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目的在于为推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健康发展,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参考.

艺术体操;现存问题;改革策略

艺术体操是一项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徒手或手持轻器械进行练习的、以自然性和韵律性为基础的女子特有的运动项目.具有增进身心健康、陶冶情操、提高个人气质修养和品位的特殊功效.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艺术体操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被引入到非体育专业的高校当中,成为广大女性学生喜爱并推崇的教学内容.但是,纵观我国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发展现状,由于教学模式的陈旧,教学理念的滞后,使得艺术体操教学的开展现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以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而作为一个奥运项目,艺术体操的普及与发展更是离不开学校体育这一广阔的平台.因此,应针对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现存问题,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对现有的艺术体操教学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革,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高校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艺术体操的基本特征

1.1 艺术体操是韵律美与姿态美最完美的融合

艺术体操在充分融合芭蕾舞、民族舞、技巧、武术、杂技等相关技术精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运动体系.以其高超的技巧、新颖的编排、妩媚多姿的舞蹈以及优美协调的音乐等相关因素的有机融合,来展示出优美而和谐的姿态美.艺术体操在追求姿态美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每一个动作要具有快慢、缓急、虚实、方圆、断续、顿挫等变化,表现出艺术体操的高雅和谐,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的韵律美,进而实现对美的最佳展示.

1.2 艺术体操讲求形体动作与辅助器械的有机相融

艺术体操在其演示的过程中,要求练习者手持各种不同的轻器械来完成动作.每一个动作的设计都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形体与器械的有机融合,以形体烘托整体动作的完美,以辅助器械点缀形体动作的展示,通过对各种高超技巧的合理运用,达成形体与器械的神形合一.

1.3 艺术体操须有音乐相伴

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是充分体现其韵律和节奏的主要表现手段.音乐与动作的有机协调,能够有效地提升艺术与美的渲染,提高人们对于欣赏的体验与感悟,使艺术体操动作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有韵律的身体活动,以身体姿态展示出女性优美的动态、形象和风姿.

2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现存问题

1.1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偏失

2.1.1 艺术体操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存有偏差.我国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安排和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与现今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社会实际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现在高校的艺术体操教育常常忽视让学生掌握实用性技能,学生学的知识结构单一、实际运用能力不足.而且在认知上,对艺术体操的价值认识不足.

2.1.2 高校艺术体操的基础设施存有缺陷.艺术体操教育在高校推广时间并不长,而且,艺术体操对于设施的要求比较高,所以现在我国高校对于艺术体操的教育环境还是比较欠缺的.例如,艺术体操的教学环境不能达到标准、各级学校对艺术体操的开展和落实情况还不够,艺术体操实践所需的器材和场地的配置还不能满足需要.

2.1.3 高校艺术体操的教材具有不规范性.现在,有超过半数的学校采用了全国统编教材,其它几种教材形式也均有使用,但所占比例之和不超过统编教材.而且不同的教材可能其侧重点不同,这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各校对艺术体操的内容选择就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导致有些学校不能很好的对艺术体操进行推广和被学生接受.

2.2 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较大的漏缺

2.2.1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内容具有不规范性.艺术体操教学的内容应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改进与优化,使之能够保持有效的实用性.但是,在现阶段的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对于基本技术的准确掌握以及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整个教学内容中缺乏因材施教的考虑.如果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许并不能完成教材中较高难度的动作.还有就是,不同学生对艺术体操的感受、悟性不同,教学的手段、媒介应该多样化,通过观摩比赛、录像等手段结合讲解、分析和理论分析等方式进行讲解时非常必要的.这些,就目前的教材来看都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

2.2.2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性.伴随着世界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艺术体操的技术也在发生着不断地更新与变化,而艺术体操的发展必将对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提出创新性的要求.这种创新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使得高校艺术体操教学能够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现阶段的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普遍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因而不能有效地适应艺术体操运动的发展,致使学生不能有效地掌握艺术体操的新技术,严重地影响着教学效果.

2.2.3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评价体系具有不合理性.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测评与肯定,是检验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业评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测评是以学生动作完成的质量作为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单一,势必造成学生对于艺术体操的理解与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使之学习的内容与方法匮乏、呆板,进而使得学生艺术体操的知识结构单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制约了学生对于艺术体操学习兴趣的提升.

3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

3.1 加强对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构建具有创新性、实效性的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体系

素质教育的宗旨在于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其自身综合素质的切实提高与发展.基于此,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优化与整合,使之能够有效地适应素质教育理念的需求,对于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构建具有创新性、实效性的教学体系,是推进教学改革发展、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为基本的条件.相对于高校艺术体操教学而言,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以学生自身素质能力的基础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要力争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使得艺术体操的教学内容具有兼顾性、全面性以及合理性,对于不同素质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深度的教学内容,进而全面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注重理论与技能的有机融合,使得两者能够实现有效的互补与促进,因此,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应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动作构成、实践应用以及自主创新等相关内容.即要适当增加艺术体操与音乐的合理配用、艺术体操项目的伤病预防知识和治疗知识、艺术体操的发展动态、对改善形体及姿态有积极作用的动作组合、大众艺术体操器械基本技术以及各种风格和类型舞蹈的基本动作等相关内容.进而构建起适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需求的艺术体操教学内容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3.2 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合理创新,促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改革的发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确保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而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正确采用,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教学方法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来引导与开展教学活动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学理念有机转变的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合理创新,使之能够有效地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基于此,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注重与强化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艺术体操教学改革的发展,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2.1 积极引入电教化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电教化手段是将电视网络系统有机地引入、并加以合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改善与修正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弊端;多媒体教学是电教化应用于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视觉性以及强大的吸引性等特征,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重要手段.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和视觉体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由感官到理性的有机转变;通过视觉的体验,展现艺术体操特有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参与艺术体操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同时,对于高难度的动作,通过多媒体的影像展示,再加以教师的讲解,将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增强学习的信心.

3.2.2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师生对教学过程的共享.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要对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革,促进学生实现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向着主动式学习的有机转变,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其自主参与意识,进而形成开放、互动、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新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与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择用.例如,在艺术体操动作的编排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对动作的设计、排序和串联,对于不同素质基础的学生,在难度设计时应多划分几个档次,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现状来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动作套路,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性发展.

3.3 强化高校艺术体操师资队伍的培养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教育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艺术体操作为我国高校新兴的体育教学科目,从其引入伊始,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对高校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为了促进这一新型教学科目在高校能够得以普及与发展,加强艺术体操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艺术体操教学属新设项目,各高校普遍存在师资短缺的现象,对于该教学科目的健康发展,产生较大的制约与影响.因此,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于强化艺术体操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在有效扩大艺术体操教师队伍规模的同时,还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或内部提高等措施,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以适应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发展的需求.

〔1〕丁真如.艺术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王健珍.河南省普通高校开设艺术体操健美操课的调研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0).

〔3〕封雷.高校艺术体操选修课教改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4〕姜秀英.长春市部分高校艺术体操选修课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2008(3).

G807

A

1673-260X(2011)09-0132-02

猜你喜欢

艺术体操教学内容动作
动作描写要具体
优雅背后的艰辛
浅谈艺术体操的审美体现①
分析现代艺术体操中舞蹈元素的融合途径①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侧弯特征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