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必要性
2011-08-15秦丽萍
秦丽萍
(长治学院 师范分院 英语系,山西 长治 046000)
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必要性
秦丽萍
(长治学院 师范分院 英语系,山西 长治 046000)
学习一种语言不仅仅要学习这门语言的基础知识,更要了解和掌握产生此种语言的社会文化。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并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异文化意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文化
学习英语的过程是一个开阔视野,广泛吸收西方文化并用英语有效交流思想的过程。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不仅需要学好语言基础知识,还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这样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同样要注意语言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异文化意识,并在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背景的传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
一、教学中需要加强文化知识背景的传授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语言的学习就是要通过各种训练,使学习者能够顺利地使用这种语言同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除了要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外,更要掌握英语的交际知识与规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前一种知识的讲授,而对于后者只是几句带过甚至忽略不计。殊不知后者才是保证学生使用基础知识达到交流目的的必要条件。学生们只有同时掌握好这两种知识才能用英语有效地同他人进行交流。例如:“He works like a dog.”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他工作起来像一条狗。”如果用汉语文化来理解,这是在骂人,因为“狗”在汉语中常表示贬义。但是在英语中它却是表示称赞,意指“他工作努力。”因为英语国家的人把狗看作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所以对狗的理解与我们不同。又如,“a green hand”字面意思是“一只绿色的手”,会令人觉得莫名其妙,但是如果我们了解英语中很多词汇都来源于其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话,就很好理解了。
另外,学生们常用母语的理解方式去理解和翻译某些英语词语和句子,这样往往会产生误解。例如,在英国人认为,“lion”是百兽之王,象征着“勇敢”、“威严”,英国国王King Richard I因非常勇敢而被世人称为The Lion-Heart,而且英国人也以Lion作为本国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国。所以在英语中就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mouth”、“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like a key in a lion's hide”而汉语翻译分别为“置身虎穴”、“虎头蛇尾”、“狐假虎威”。英语中的“lion”在汉语中通常用“虎”来翻译,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威严”的标志。这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结果。当然这种差异还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才不至于使学生们产生误解。
同时,教师还需要给学生们讲述一些英语日常交际的习惯。例如,中国人刚见面会询问对方一些关于年龄、婚姻、收入等方面的问题以表示关心,而西方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这些都是个人隐私,会觉得这些问题很唐突甚至不礼貌。这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学习者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差异,即使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在同西方人进行交流时也会出错,甚至产生误会。由此可见,语言和其所代表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此种语言。东西方社会是在不同的文化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在思想、习俗、信仰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授英语基础知识,还要加强文化知识背景的传授,才能帮助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培养其异文化意识,把英语学活用活,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二、加强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途径
(一)教师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
文化背景知识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作为教师,应该对两种语言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在教学中把两种语言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教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例如:教师除了认真研究教材所包含的知识之外,还应通过各种渠道,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同学校的外籍教师交流,共同研究,学习两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异文化意识,了解英语语言文化,将语言融入文化之中。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异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语言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所以在使用语言的时候,一定要理解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不同的语言代表不同的文化,我们千万不能用自己母语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西方文化,使用英语。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一见到英语就会把其翻译成汉语再去理解,这会在理解上产生误差,也会影响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来讲授。教师不仅需要解释某些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更应把这些背景知识同相对应的汉语文化背景知识比较,使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不断鼓励学生从其他方面认识东西方文化差异,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例如:英国是一个岛国,其航海业在世界历史上曾一度领先。所以英语中许多习语就与此有关:“spend money like water”表示“花钱浪费”、“大手大脚”;“like water”表示“往事如烟”;“like water off a duck's back”表示“耳边风”。由此延伸,英语中关于水的习语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在讲授英语背景知识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西方国家人们常用的交流习惯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特点。例如:西方人在展开话题之前或是陌生人见面后会聊一些关于天气的话题,这是由于英国的天气状况导致的。而中国人见面之后会问“去哪儿?”“在干吗?”之类的问题,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同样,对于别人的称赞,中国人往往会回答“哪里,还差得很远。”而英国人则会说“Thank you”。这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英国文化中,这是自卑与无能的表现。这也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了解并且去比较中美文化在各个方面的差异,并培养异文化意识,从而更深入地熟悉和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三)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兴趣
现行的英语教材包罗万象,给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其所代表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讲解词汇和句子,而是要帮助学生挖掘这些词汇和句子的文化内涵和知识背景。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先想办法激活原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并提供学生们所缺乏的背景知识。由于学生具有探究知识欲望强、理解能力强的特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根据所讲的文化背景知识内容再适当地扩展一些相关知识,来提高学生对于异文化的敏感性。
例如:英国人总喜欢谈论与气候有关的话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英国的地理知识:英国的气候不稳定,变化无穷,因此“气候”成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谈论的中心了。同时,再给学生补充一些与天气有关的俗语来加深理解:“weather the storm”表示“战胜暴风雨”,“while it is fineweather,mend your sail”表示“修帆趁天晴”。对于这些形象的表达,学生们会很感兴趣。以后再遇到与此有关的表达时,他们也会很快理解。如:“in allweathers”、“under the weather”、“keep aweather eye on”等分别表示“风雨无阻”“略有不适”和“随时留意、小心提防”。
(四)鼓励学生多看一些文化导向方面的书籍
英语文化应体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学生对于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也应该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加深对一些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例如,学生通过阅读英文报刊和文学作品,可以明白特定语法现象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用法,而且还能从文学作品中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民族特点和文化,从而帮助学生克服文化差异给学习带来的困难,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
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育是英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教育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敏感性,培养其异文化意识,使之能够自觉主动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当中去。
[1]Deng Yanchang,Language and Culture,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Research Press,Beijing,1989.
[2]Liu Daoyi,Junior English for China,People's Education Press,Beijing,1994.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王福祥、吴汗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H319
A
1673-2014(2011)01-0113-03
2010—11—25
秦丽萍(1978— ),女,山西长治人,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
(责任编辑 晋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