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表意功能初探
2011-08-15孔繁侠
孔繁侠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吉林 辽源 136201)
标点符号表意功能初探
孔繁侠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吉林 辽源 136201)
标点符号的主要功用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代替文字来表情达意的现象,具有了表意的功能。这种用法打破了常规,形式上新颖别致,表意上生动含蓄。
标点符号;表意功能;规范化
新式标点符号的使用在中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了第五十三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批准了由胡适、周作人、马裕藻、朱希祖、刘复、钱玄同六位学者在1919年联名向国语统一筹备会提交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修正案)》,从此,新式标点正式进入现代汉语书面语。此后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曾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予以规范。1996年6月1日,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作为国家标准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已经进入了标准化时代。
一、标点符号在局面语中的作用
新式标点符号的主要功用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弥补书面语的某些不足。文字在记录语言的时候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口语中的音高、音长、音强、音质、重音、节奏、语速、停连、语气、语音语调等方面是书面语所无法准确表现的。其次,口语交际中说话者的身份、地位、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也是书面语无法准确表现的。使用标点符号弥补书面语的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标点符号不同,停顿时间不同,意思不同。例如:
哥哥、姐姐吃饭去了。
哥哥,姐姐吃饭去了。
哥哥:姐姐吃饭去了。 (剧本中的台词)
这三个句子用词相同,但句子的结构和意思并不相同,这种不同是用标点符号标示出来的。第一句顿号表示哥哥和姐姐是并列关系,两个人一起去吃饭;第二句的逗号表示呼告,姐姐去吃饭的事实要哥哥知道;第三句用冒号,表明这一句台词该哥哥说。
第二,标点符号不同,语气不同。例如:
你进来吧。
你进来吧!
同样一句话,第一句用句号,表示说话人情绪平和;第二句用感叹号,表示说话人情绪激动。不同的符号可以表示不同的情绪。
第三,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可以表达言语主体的思想感情。例如:
我……我……我丢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了。(莫泊桑:《项链》)
这是玛蒂尔德从夜总会到家后发现项链丢了的时候的一句话。作者这里没有对人物的神态、情绪、动作以及心理的反映做任何描写,但是我们从两个表示语音断续的省略号中,不难得知玛蒂尔德慌张的神色、懊丧的表情、骤变的情绪以及惊恐的神态。
除了上述的功能之外,由于某种情况下只能使用某种固定的标点符号,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标点符号的表意功能。
例如,法国作家雨果写完《悲惨世界》以后,将原稿寄给了出版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去信询问,全信的内容只是一个“?”。出版商的回信也只用了一个“!”。一个问号把询问小说出版情况进行得如何的疑问表达得很清楚,而出版商的感叹号则是对这个问题的肯定回答,一问一答,简洁明了,而且充满了趣味性。再如美国一青年用标点符号写的《自传》:
——
!
。
意思是:一阵横冲直撞,落得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心理学家巴尔肯给这位《自传》的作者一个鼓励:
、
……
?
意思是:青年时期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站,道路漫长,希望无边,浪子回头金不换,难道不应该奋发努力?这里标点符号具有了超语言的作用,即使我们不会说英语,但是也可以粗略地理解这六个标点符号所表达出来的意思。
二、标点符号表意功能的形式
标点符号表意功能主要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标点符号代替文字,直接做句子成分。例如:
1、《!!!!!!》(路东之作品标题)
2、我想给许许多多关注社会问题的人提出一个“?”,引起一个“!”,寻找一个“。”。
这就是本文的目的。
(刘汉太《中国的乞丐群落》)
第二种,标点符号直接成句。这种情况下,标点符号不再依附于句子环境,而是成为独立的语言形式。例如:
顾客来到书店。
顾客:请问这里有巴金的《家》吗?
售货员:什么?
顾客:巴金的《家》
售货员:这是书店,不是住宅。再说家也没有论斤的呀!
顾客:!
(北京晚报《巴金的“家”》)
确切地使用标点符号表意,有时候比使用文字更富有表现力,更能生动地表达思想感情,能够创设出别具情趣的意境,给读者制造想象的空间,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司长:“老高,你们的目的看来是要跨河东进,建一个新车间,彻底改变目前生产的布局,是吗?”
“是的!”高树回答得很干脆。
“能不能气魄更大一点?”
“……”高树愕然。
“搞一个配套的大工厂,使你们的厂翻一番!”
“!”高树怦然心动。
“不过,国家不给你们人民币。”
“?”高树惊讶。
“你们可以用美元!”
“!!”高树的呼吸急促起来。
(张小兵《事业之树》)
这是报告文学《事业之树》中南通国棉二厂副厂长高树为了扩建厂房与纺织部出口司司长张政文的一段颇具有戏剧性的谈话。这段对话有五次“交锋”,高树的四次答话用标点代替。但是细细品位,此中的容量却胜过千言万语。实干家高树觉得自己的干劲儿不小,急于等待上级的批准,没有想到张司长竟然提出了气魄更大的要求。这完全是出乎意料的,高树怎么能不无语愕然?只用一个省略号,活化出高厂长既无思想准备又十分高兴的神态。当司长进一步描绘颇具诱惑力的蓝图时,踌躇满志的高树就欲欲跃试了,一个感叹号让我们分明感受到激动的心情和激荡的心潮。既而形式又急转直下,“不给人民币”,好似一盆冷水,一个问号让我们真切看到了高树那充满疑惑与不解的神情。“你们可以用美元”则是大大出乎了高树的预料,两个感叹号的使用使高树的形象呼之欲出。自信——惊愕——激动——惊讶——急促,高树的情感像潮水一样起伏跌宕,起而复跌,跌而复起,如此丰富的内在情感,竟然由几个标点符号完成了,真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几个本来干巴巴的标点符号,在上下文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竟然容纳了这么丰富的潜台词,经济、凝练、含蓄、形象,起到了文字难以起到的作用,比文字更加耐人寻味。这个例子中,“……”、“!”、“?”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独立表达意义。
标点符号的表意功能应当是表示语气、表达情绪等功能模式化的表现。具有表意功能的符号主要有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句号等可以用在句末的点号。因为这些符号在辅助汉字记录汉语的过程当中表示语气基本是固定的,“?”表示疑问,“!”表示感情强烈,“……”号表示省略了话或者表示沉默、语言中断,“。”表示一般的叙述。这些用法在长期的规范化使用中逐渐约定俗成,我们看到“?”就知道有疑问,看到“!”就知道有强烈的感情或情绪激动等。所以有的时候这些符号可以独立表达意义。用标点符号独立表达意义,虽然不具有相当于文字一样的确定的意义,但是具有文字所不具备的简练明快、意蕴丰富的特殊表达效果。
标点符号表意功能的现象,突破了一般的常规用法,呈现出一种变式,在形式上新颖别致,在内容上实现对文章的感受的、情趣的理解。这种情况如果按照《标点符号用法》的标准来衡量,是不规范的。如果按照表情达意的需要来衡量,又是很独到的,它使语言的表达更富有感染力。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1]萧世民.中国历史上的标点符号规范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21-124.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向莉.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7):57.
[4]李亚珍,黄立平.标点符号特殊用法的艺术张力[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108-109.
[5]韩凝.浅谈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J].读与写杂志,2008,(3):47-48.
H 155
A
1673-2014(2011)01-0070-03
2010—11—18
孔繁侠(1970— ),女,吉林辽源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