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诊断炎症性肌病价值及其临床体会
2011-08-15段松
段松
医学上,对于炎症肌病的诊断,由于采用CT或是X光的检查只能诊断呼吸系统及消化道的病症,所以主要还是靠临床症状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查,肌肉活检病理以及血清肌酶谱活性测定几项[1]。而MRI的使用,对于软组织病变以及早期的炎性病变有较高的分辨效果,现就我院近年来的炎症性肌病的12例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抽选的12例多发性肌炎病患者中,有4例为男性,8例女性;年龄在18~56岁之间,患病时间为2~45个月不等。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均有进行性四肢无力,以四肢近端肢带肌、骨盆带肌无力为主,其中有4例还出现进食咀嚼困难,9例患者伴有肌痛。检查发现12例患者肌酶均有明显的增高,达到了正常数值的5~20倍,CK平均为(1680±21.3)IU。
2、方法:对12例患者均采用 GEVectra 1.5T超导型MR扫描仪、体线圈方式进行检查,扫描范围包括患者的臀部至大腿两侧下端。常规采用SE、压脂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参数[2-3]如下:SET1WI:TR450ms,TE20ms,激励 4 次:FSET2WI:TR4000ms,TE100ms,激励 3次;层厚 10mm,间距 20mm,矩阵224×224。
结 果
12例患者的检查情况为:T1WI对于肌束炎症在形态和信号上多没有显著的异常显示,在FSE T2WI序列及压脂像上[4],主要显示出在患者的臀部以及双下肢均出现对称、片状、多发性的高信号,但是肌束间的界限比较清晰,但是与肌纤维相同的,其形态、结构上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检查发现最常累及的部位:大腿的内侧肌群则为12例,同时臀肌的也有8例,伴有肌筋膜MRI信号异常的有4例,T2WI主要显示为局限性肌筋膜增厚,呈现出弧线状高信号;肌萎缩MRI显示有5例患者的下肢近端出现了肌萎缩现象,显示其肌束变细,脂肪增多[5],这也与病程有一定关系,均达到了7个月以上。
讨 论
MRI作为一项新的技术被用于炎症性肌病的临床诊断,几年来的临床效果显示以及国内外对于其报道都显示其效果较好,临床推广价值较高。由于不同的炎症性肌病的肌肉病理表现是不相同的,但是其在临床上的共性都表现为间质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晚期肌纤维萎缩、纤维化,肌肉纤维肿胀、变性等。这些病理变化都可以通过MRI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出来,在多发性肌炎中血清肌酶异常率为 85% ~87%[6];肌电图异常率为66% ~76%;肌肉活检异常率为 71% ~85%[7-8]。此外,采用MRI与传统的肌肉活检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①而肌肉活检有局限性,只能发现活检部位的情况,而采用MRI,对于患者的肌肉受累情况能有一个相对更加全面的反应。例如此次调查的患者,通过MRI检查对于患者肌炎的部位、范围以及病变程度都有较明确的反应。即多发于大腿下端的内侧肌群。②MRI检查是无创检查,肌肉活检是有创检查,出血、感染等相对而言增加了并发症风险。③运用MRI可以多次检查,反复检查,可以对治疗患者进行跟踪检查判断治疗的进度及成效。④MRI检测时灵敏度高,且不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所以对于一些患者的早期病变的症状,可以更快的发现并确定部位,对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明显效果。
1 刘芳.多发性肌炎及包涵体肌炎的病理和免疫病理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121-123.
2 郑贤应,慕容慎行,李银官,等.磁共振成像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36(6):433-435.
3 李霞,丁晓毅,郑捷.MRI诊断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的探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3(4):257-259.
4 卢建新,孙凌云,周晓庆.应用核磁共振诊断炎症性肌病及疗效判断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24):3790-3792.
5 侯睿宏.肌炎自身抗体谱和肌肉MRI对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的诊断价值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
6 廖淑珍.皮肌炎患者心肌酶检测的临床意义[J].右江医学,2001,29(4):324-324.
7 Williams RB,Grehan MJ,Hersch M,et al.Biomechanics,diagnosis,and treatment outcome in inflammatory myopathy presenting asoropharyngeal dysphagia[J].Gut,2003,52(4):471-478.
8 Porkodi R,Shanmuganandan K,Parthiban M,et al.Clinical spectrum of inflammatory myositis in South India--a ten year study.[J].Assoc Physicians India,2002,50:1255-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