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2011-08-15魏会超
魏会超
(西南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
课堂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魏会超
(西南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它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学习动机,也促使教师自身的不断进步。师生的相互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新时代,我们需要不断研究二者的关系,积极努力地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构建
1 良好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中形成、维持和发展的,它不仅影响着师生双方个性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特别是减轻学生负担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维护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必要因素,而且还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部动力。
2 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2.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孙云晓在他的著作《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中谈到,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从教师本身来讲,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观念、素质和道德素养以及教学能力时刻都在影响学生。教师的这些特征不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在师生关系上,更是决定了学生对其的态度。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待课堂教学的态度。首先,良好师生关系中的相互可接受性是课堂教学实施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直接对象是学生,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要能够正确认识到师生关系,将自己当作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参与者、一个朋友,这样才会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接受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学习,从而有利于教学的实施。如果师生关系很紧张,学生厌烦教师的某些行为,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肯定是不尽人意的。其次,良好师生关系中的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信任是课堂教学有序开展的支撑点。师生关系中的相互信任是一种动态关系,它随着学生需要的变化和彼此双方的更加熟悉而发展。教师应该是友好、善解人意和充满自信的。他们和学生之间个人化的联系有助于创造彼此信任和尊重的关系。相互信任的关系是一种影响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会激励和推动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动机的影响。如果两者之间互不信任,教师课堂教学欲望和质量就会下降,学生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
2.2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保证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学生可以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并充分展示个性,自由地发挥创造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的身心成长与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强调“合作性教与学”。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相待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教学关系。同时要克服视学生为“认知体”、单纯灌输知识的学生观。在课堂上,教师要循序善诱,使学生认真思考,主动学习,形成协同互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这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教师要采取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的方式来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强调“合作性教学”和“合作性学习”。这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了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师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这种合作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基础上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学机制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师生协同的活动,师生关系中的互动性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教学过程中会产生种种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和情况,例如课堂纪律方面,需要教师作出机敏的判断和灵巧的处理。而师生关系的互动性首先在一定程度是可以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其次,如果一旦有了偶发事件,教师也可以凭借这种互动性,有力地引导学生回到课堂教学上来,或者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实例教育,从而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
2.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融洽班级氛围的坚固支撑
在班级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将逐渐从个人走向与学生的合作。实现合作要求教师更高的层次是成为学生,学生超越他的老师也是正常的事。所以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孔子倡导好学乐学的学习态度,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欢乐地学习,教师向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融洽的班级氛围对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巩固也会产生积极影响,会给学生以信赖感。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强烈的教师角色和行为,也会迫使学生表现出纯粹的学生行为。这种纯粹师生之间的沟通是一种单向的沟通,是一种压抑学生自己个性的沟通,进而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因此,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会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教师,使他们尊重教师,接受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从而巩固彼此之间的关系。由此,在融洽的班级文化氛围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与教师产生互动,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
3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3.1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全面充分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体特征,这也是课堂教学能够全面实施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成人有成人的价值,孩子有孩子的价值;教育必须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而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就经常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以要求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还不成熟的学生,造成了许多主观武断的错误。”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因此,全面地了解学生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是现代有效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尤其是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部分,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全面了解学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全班学生的一般特点;二是尽可能知晓每一位同学的具体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用多样和有意义的方式建构知识,培养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力,从而使学生达到更高的水平。其次,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沟通,同时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在和学生交往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教师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的较高要求,这些都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努力去聆听学生的心声,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什么,怎样从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以学生为师,向学生学习,共同成长。同时,教师要不断勤勉地学习,完善自己的智能结构,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健全自己的人格,用健康的形象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3.2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
学生与教师的社会评价标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有时双方之间难以互相认同并形成共识,从而产生分歧或对立。因此,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首先,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金钱至上、重利轻义的思想对相当一部分人的行为产生了影响,从而使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了纯洁的师生关系。同时,功利主义的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滋养了这种风气的成长。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的学生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很容易轻视知识,忽视老师的劳动,从而缺乏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我行我素,进而影响到了师生关系。因此,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明确自己的义务,尊重自己,尊重老师,尊重知识。其次,学生应该正确地看待自己,增强自制力,善于和老师、同学交往,展现自我。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以及知识信息传递途径的多元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但是其中的一些不良信息也在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因此,学生应该自觉地抵御不良信息的侵扰,正确地看待一些社会现象,避免产生逆反心理,尊重家长,尊重老师,保证自己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这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保证。
3.3 充分利用班级活动的平台
班级活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通过班级活动,可以使同学们增加班级自豪感、集体荣誉感,形成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师生不断进取,形成一股强大的班级凝聚力,进而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教师还可以以班会为契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要使学生认识到集体与每位同学都是息息相关的,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每个人都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观,每个人都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素质,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热量,为这个班级体增光添彩。此外,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特别是在一些非知识性活动中,学生会摒弃成绩的优劣,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从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契机,深信善是人性之本,做好疏导工作,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纽带作用,增加师生间的感情,使学生展现出优秀的一面,从而取得价值观上的认同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师生的交流中实现的。师生关系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维持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实现个体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亲其师信其道”,中国人历来把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育的美好境界来追求。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积极地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要把其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这对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均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1]全国十二所重点示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孙云晓,张纯颖.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2007.
[3]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Jams H.Stronge,Pamela D.Tucker,Jennifer L.Hindman.有效教师素质手册[M].李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5]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孙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2008,(25).
[7]孙丽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to Build Good 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I Huicha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China)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effective classroom activities necessary condition, it affects students’moral development and motivation,also contributed to the teacher’s own progress.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is to establish a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In the new era,we need to continu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active efforts to build good 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further enhance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construction
G421
A
1674-5787(2011)03-0116-03
2011-03-31
魏会超(1982—),男,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责任编辑 闫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