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推进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11-08-15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意识

刘 丹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新时期推进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刘 丹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广泛应用,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为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促进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我们必须以新的视角去审视与思考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

新时期;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

高等院校信息化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高等院校应深入剖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在认真分析梳理高等院校现状的基础上强化“六种意识”,以“立足现有、着眼长远、创新建设、开拓发展”为指导思想,开拓“基于信息抓运用、基于平台抓集成、基于机构抓管理”的建设思路。

1 新时期推进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应强化“六种意识”

推进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依法施管为前提,以资源整合为主体,以“实现教学信息化和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为目标的各信息系统平台的构建和运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有着丰富的内涵。新形势下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信息化和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应强化“六种意识”。

1.1 强化“前提”意识

依法施管是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高校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在依法建设、依法施管的基础之上,把信息化建设同贯彻执行国家信息安全部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法规性文件有机结合起来。

1.2 强化“先导”意识

信息技术是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先导。强化 “先导”意识首先要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在软件建设中,关键是抓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以提高科技素质和掌握基本技能为重点,使其具备相应的信息化知识和综合素质。在硬件建设中,要通过按计划、分阶段的投入来保障信息化建设。选购硬件时,应充分考虑实用性、操作性、稳定性,选择性价比高和兼容性好的产品。其次是加快技术改造。以“接入式”手段,延伸光缆,增设终端,改善信息网络的结构功能;以“嵌入式”手段,将视频网、音频网和计算机网联结互通,并为一体,提高网络的传输功能,丰富内涵。

1.3 强化“主体”意识

资源整合、系统集成建设是提高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效益的根本出路。高校应重点抓好主体信息系统建设,按照一体化要求,对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采取以下两种策略:一是新旧整合,在建设新的信息化系统的同时,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加工改造或换代升级,避免重复开发;二是友邻整合,考察、学习、利用兄弟院校信息化建设成果,完善自身的信息系统,避免资源浪费,影响信息化建设进程。

1.4 强化“重点”意识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人才是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要用新的视角和标准衡量人才群体,加大高等院校校内设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操作人才储备式超前培养的力度。一是认真统计建档。有重点地对计算机、软件工程、通信、电子、自动控制等专业的高科技人才进行认真普查,掌握其数量、专业种类、分布情况等信息,逐人建立档案,纳入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人才储备数据库。对特殊的信息人才,要建立专门的人才档案,实施跟踪管理和储备。二是注重构建信息人才队伍。以“双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培养专业人才为核心,以骨干技术人才为重点,以人才储备数据库建设为后备,提高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1.5 强化“导向”意识

学校需求是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牵引和导向。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必须着眼未来信息化需求,结合自身实际,以提高“教学信息化和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能力目标,注重做好建设论证和建设引导,增强建设的针对性。一是做好建设前的需求论证。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不能赶潮流,不能追时髦,必须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内涵,理清建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满足什么要求等问题。从学校需求的角度进行科学论证,解决好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建设的正确方向。既要坚持立足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又要坚持与现有信息系统实际有机结合;要考虑一次性的投入和建设,又要考虑经常性人才、技术、经费的支持和设备技术的兼容、升级和更新。二是注重做好建设中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引导。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的发展而推陈出新。只有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的先导作用,以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引导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才能增强建设的超前性和预见性,保证建设能始终适应高等院校的实际需求。

1.6 强化“安全”意识

一是要强化安全忧患意识,坚持动态防御和体系保障理念。安全防护应贯穿于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只要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也就永远存在,安全防护就不能停止。二是要正视安全的相对性,积极应对各种可能的复杂情况,保障信息系统安全。三是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切实落实数据加密、职责权限、加装防火墙等安全措施,严格管理制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2 充分认识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计算机知识的普及,近年来我国各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信息化程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观念相对滞后。个别高等院校对信息系统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工作中,往往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二是发展不够平衡。目前,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信息化程度较高,但在中西部地区的高等院校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三是高等院校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缺少与任务重的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信息系统建设的“综合型”、“专家型”人才更为缺乏。同时,专业技术人员再培训渠道不多,知识更新滞后。

3 加强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立足现有、着眼长远、创新建设、开拓发展”,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实践,深入剖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在认真分析梳理高等院校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提出的指导思想。同时,高等院校还应探讨“基于信息抓运用、基于平台抓集成、基于机构抓管理”的建设思路。

3.1 以提高教学信息化和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为目标

要突出重点与兼顾整体相结合,重点建设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招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考虑图书馆管理、科研、实训基地等信息系统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高等院校在新时期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3.2 实现信息系统结构精干优化

信息化建设要根据目前高等院校信息化的现状,以集成现有构件为主,加强总体设计。一要精减构件数量,简化部署程序。要针对现有信息系统安装配置的分系统多、构件多,相对独立,信息资源较为分散且工作量大的问题,开发专用安装部署工具,简化安装,进行功能集成,实现联结互通、资源共享。二要精确需求设计。针对高等院校现状和实际需求,广泛征求一线人员意见,充分调研论证,深化细化需求,开发简单、实用、管用的信息系统。三要加强配套建设,着眼发展,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建设,提升整体性能。根据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实际承载业务种类、规模和数量,配全配齐各类设备,提高高等院校信息化能力。

3.3 突出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一要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知识更新。从一定意义上讲,信息化建设就是教师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活动的再现,只有理解掌握了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指导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化运用的实效性。二是注重“一专多能”训练。在“精一通二知三”的基础上,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三要注重综合集成思想的培养,既掌握综合集成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又具备协作的集成意识,发挥全局把握能力。

3.4 精心科学筹划,提高效益

一是要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的力度,按照“边建设、边应用,建一个、用一个、完善一个”的原则,实行一体化建设。二是要精心组织。在组织计划中,做到科学分工,合理投入。在实施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分步骤、按计划进行,确保投入和产出成正比。三是要建立奖惩机制。在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严格执行条令条例,奖优惩劣。

3.5 确立质量意识,提高工作标准

一是应对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和技术维护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和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如网络管理员、网络安全系统管理员和软件平台管理员,强化安全意识、服务质量意识。二是坚持工作高标准。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一流的工作标准和一流的工作业绩,认真学习、熟悉工作岗位业务,确保信息化建设上质量、上水平。三是建立责任制。要严格履行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抓好一级。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量,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1]郑其绪.柔性管理[M].济南::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92.

[2]李健平.整合学科教学过程构建信息技术平台[J].教育发展研究,2001,(7).

[3]李文光,杨开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J].中国电化教育,2001,(2).

[4]刘振华.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研究[J].微处理机,2006,(7).

[5]施志毅.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G718

A

1674-5787(2011)03-0097-02

2011-01-05

刘丹(1982—),女,四川西充人,硕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助教。

责任编辑 王荣辉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