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球教学的协同发展与启示

2011-08-15史友国韩来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协同学网球子系统

史友国,韩来国

(蚌埠医学院 体育艺术部,安徽 蚌埠 233030)

高校网球教学的协同发展与启示

史友国,韩来国

(蚌埠医学院 体育艺术部,安徽 蚌埠 233030)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基于协同学对高校网球教学进行了探讨。协同学的前提——开放系统、形成条件——竞争与合作对高校网球教学具有有益的启示.在高校网球教学中要引入竞争与合作机制:1)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协同;2)探索“合作式”网球教学方式;3)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学生兴趣与水平.

网球;协同学;合作;竞争;学生

网球运动素有“贵族运动”、“绅士运动”之雅称,源于西方的优雅项目正日渐风靡于我国,成为人们健身、娱乐、社交、会友的颇佳手段.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李婷/孙甜甜一举奥运会女子双打冠军的桂冠,更是点燃了国人对网球运动的关注和热情,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网球运动的风潮,网球运动顺理成章的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新热点,成为广大在校学生的新宠,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爱好也与日俱增.网球以其较高的绅士性、高雅性、社交性等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网球运动中来,然而,调查发现,在广大开设网球课的高校中,网球教学大都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了动作之后就由学生自己“放羊般”的在球场上乱打,捡球的时间远远长于“打球”的时间,没有根据网球运动的上手较难,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等进行适合的网球教学方式,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低下和学生兴趣的降低甚至放弃网球运动,为网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随着协同学的的逐渐完善和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协同学的影响日渐深入,协同学对高校体育教学、对网球教学均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基于协同学对高校网球教学进行研究,以期对高校网球教学的高效、有持续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协同学的核心思想

协同学是由德国物理学家H.哈肯(Haken)于20世纪70年代从激光的具体研究出发首先提出,继而创立的学说,协同学,意为“协调合作之学”的意思.其是研究非平衡态中协同系统(协同系统是指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能以自组织方式形成宏观的空间、时间或功能上有序结构的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结构或功能的演化规律,该理论的主要概念有:(1)开放系统与非平衡态;(2)竞争与协同;(3)序参量与伺服[1].

哈肯认为:系统有序结构的形成,是在控制参量达到一定的临界值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在这里,竞争是一个具有积极意味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形成具有一定功能或结构的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自组织系统,从而推动系统的自组织不断演进,这就是协同学的精髓所在.哈肯指出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通过不断的竞争与协同,将产生引导系统发展的序参量,而序参量一旦建立起来,将主宰整个系统的持续发展,也就是说系统有序结构的形成,是在控制参量达到一定的临界值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使系统形成一定功能的自组织才出现的[2].在这里竞争是协同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事物发展不平衡(即差异性)是竞争存在的基础,竞争的结果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差异、非均匀和不平衡;从开放系统的演化角度看来,这种竞争因而一方面造就了系统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演化条件,另一方面推动了系统向有序结构的不断演化.而协同是指系统中许多子系统的联合作用,系统要想自组织地演化而形成相对独立的有序结构,离开了子系统间的相互协助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自组织系统的演化动力来自于系统内部的两种相互作用——竞争与合作(协同),保持开放性的系统,其内部各子系统间的竞争使系统整体不断远离平衡态,而这正是系统形成自组织的先决条件;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则在非平衡条件下使子系统中的某些运动趋势联合起来并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加以放大,从而占据优势的支配地位,形成序参量,产生支配作用,引导系统整体的演化.

2 协同学与高校网球教学

2.1 协同学的前提:网球教学系统的开放性与自组织

保持开放性的系统,其内部各子系统间的竞争使系统整体不断远离平衡态,是系统形成自组织的先决条件[3].根据系统学和协同学理论,网球教学、学生网球技术技能的提高是开放的、动态的过程,学生技术技能的提高本质上就是这个系统不断变化、不断协同的过程.网球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教师子系统、学生子系统、场地器材子系统、校园环境子系统、网球文化子系统等等.网球教学效果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子系统的影响,是各子系统在协同与竞争中相互作用的综合效果.在网球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模式,要着眼于外界环境,致力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网球文化氛围、引进较高水平的网球教师,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观看高水平的网球比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网球明星的关注,利用明星的“名人效应”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合作:网球技术掌握与提高的有效途径

哈肯指出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序参量的出现和变化是各子系统之间通过不断的竞争与协同来实现的,也就是说系统有序结构的形成,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最终形成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网球教学要形成有序的自组织系统、提高网球教学的效果,合作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网球上手慢的特性决定了网球需要学生不断的对网球的兴趣进行巩固和提高.合作在网球教学中不仅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更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多球练习是保持学生网球兴趣和培养学生球感的有效手段,而教师相对于学生是一对众的关系,很难做到每节课都给学生“喂球”,这就需要学生之间要彼此结合、相互合作练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建立融洽教学氛围的必须,教师通过合作了解学生的基础、接受习惯、期望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而更好的组织教学,学生在合作中从老师那里学到更正确的动作等等.

2.2 竞争:学生进步的核心动力

竞争是有序系统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具有竞技性质的网球来说,其自然也就离不开竞技性和竞争性,这是网球运动的魅力所在,也是学生保持和体验乐趣的重要渠道之一.单纯的技术动作的学习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让学生感到乏味,这不利于学生网球技术的学习和提高,在学生中引入竞争机制,让水平相当、起点相当的学生进行简易比赛,在比赛中感受网球场上的应对、感受技术的欠缺、感受对抗的乐趣,激发上进的情致,在比赛技术后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不足自觉的加紧练习,以希望在下次比赛时战胜对方.竞争是学生技术水平提高的核心动力.

3 协同学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3.1 “协同”的前提:网球教学系统的自组织

前文已经提到网球教学是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诸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网球教学的效果,在相互的作用中决定着网球教学自组织系统的形成.然而对于这个系统而言,最具核心影响力的还是学生子系统和教师子系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作用对象和承载主体,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的筹划和安排者,是学生的指导者,网球教学系统自组织的形成更应该重视的还是教师和学生,在网球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协同.

3.1.1 教师与学生的协同

网球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其应有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传统教学,教师在网球的教学中不能照搬其他项目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中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学生的运动基础、网球接触情况、对网球知识的了解、期望中的网球教学方式等等.在对学生基本信息把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计划制定合理、有效、可行的教学方式和安排,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条件和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协同,为掌握网球技术、提高网球水平的共同目标努力.

3.1.2 学生与学生的协同

众所周知,网球上手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而言比较慢,网球球感的培养液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球感的培养也需要特别的方式,网球初学者,在学习各项技术动作的初期,对网球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了解,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不够.肌肉的外在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并伴随一些多余动作,而多球练习是培养网球球感、固定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网球信心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多球训练密度高,强度大,且运动员兴奋性高,更容易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使队员在头脑中对合理动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尽快掌握正确技术的目的.而多球的联系需要学生之间有效的协同,协调好场地、球、球拍、供球等.

3.2 探索“合作式”网球教学方式

合作式教学是以群体动力理论为指导,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前提下,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组内成员的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合作意识,进而实现小组成员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合作是网球教学不可回避的现象,并且合作的意义和原理本身就是网球课程的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内容.[3]采用学习小组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每组的均衡性,小组中具有不同能力水平、专业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的组员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基础好和基础差的都要有,以基础好的学生带基础差的学生,便于组内的核心领导人物的形成,以更好的开展组内练习.

3.3 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学生兴趣与水平

竞争是协同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事物发展不平衡(即差异性)是竞争存在的基础,竞争的结果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差异、非均匀和不平衡.从开放系统的演化角度看来,这种竞争一方面造就了系统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演化条件,另一方面推动了系统向有序结构的不断演化.竞争是体育教学系统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学生系统从事理论学习、网球训练的动力所在.无论是追求技术的掌握、动作的优美、场上脚步的到位,还是期望自己技术的全面等等其竞争性都非常的明显.竞争是竞技体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其也是网球学习者维持兴趣、提高练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在网球教学中要有计划的组织一些简易的比赛形式,并提前告知学生,以促进他们在比赛之前加紧练习,通过比赛的竞争提升他们的兴趣和对网球运动的理解,对网球技术、战术的领悟等.

3.4 网球文化:网球教学外环境的营造

协同学的开放系统也提醒我们要真正有效的普及网球运动、提高广大学生的网球兴趣、激发网球热潮,还需要从营造网球文化氛围,健全网球服务系统、完善网球课程设置、配备高层次的网球教师、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等方面做文章.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校园网球比赛、网球文化节、建立网球文化长廊、网球俱乐部等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球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欣赏比赛的过程中感受网球的魅力.将网球文化与网球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宏观认识,使他们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网球运动的内涵,了解网球运动所包含的教育文化、强身文化、健身文化和娱乐文化,进而提升网球认识、丰富网球情感、尊重网球道德、追求网球价值、树立网球理想.可以通过引进高水平的网球运动员,让他们起到龙头榜样作用,带动其他学生乃至整个学校网球水平的提高,让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慢慢的认识网球、喜爱网球、接触网球、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在体育产地器材等方面校有关领导要给予相应的支持(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网球场地,在对合肥高校的调查统计中发现仅有不足20%的院校网球场地对学生免费开放),加大场地投入和开放力度,让学生有处出可练,有处可玩;教育局等谷主管部门也要定期组织一些校际的网球比赛,加大学校间的网球交流,提高网球的影响力和学生练习的积极、自觉性.

〔1〕赵芝玉,孙传宁,赵芝慧,刘玉兰.协同与竞争:协同学视野下的体育教学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6):101-105.

〔2〕Haken.Inform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A macroscopic approach to com-plexsystem[M].Springer-Verlag,1988.

〔3〕戴元星,王涛,李日成.竞争与合作:足球运动中核心球员领导力提升的偶然与必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121-124.

〔4〕耿科.合作式教学在网球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及其途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126.

G845

A

1673-260X(2011)12-0110-03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1SK250).

猜你喜欢

协同学网球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宁波市土地利用结构协调性评价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聚合物熔体脉振传递过程的协同学研究
政府审计协同治理:审计制度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协同学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