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2011-08-15王冰
王 冰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基础技能部,广东 广州 510520)
论高职院校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王 冰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基础技能部,广东 广州 510520)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和谐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具有引导性的亚文化,而校园体育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首先要关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本文在阐述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现状、及其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以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和谐发展的基本措施。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和谐校园
文化有着复杂的历史特征和社会特征,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同样具有历史传承性和时代社会性。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与体育的高度结合,是体育教育思想与实践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发展,体育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体育不仅对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有着其它文化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特别是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教育的成败决定着国家发展的未来,而成功的大学教育首先要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软环境。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核心,和谐即美,它是一笔可供开发的精神财富。加强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学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育下发展起来的。它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提高学生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广阔天地,是学生心理行为的复合显现,是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轨的主动力。
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是校园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精神建设的途径与实体形态,是学生心理行为的复合显现。校园存在于社会之中,同样逃避不了社会舆论的影响。因此,校园体育文化是社会舆论的生动折射。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文化形态,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来源于社会大文化,以社会为其背景,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是一种趋前于传统文化的校园主导文化,它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即作为西方文化、先进文化融入传统文化的中介,引导时代文化的新潮流。校园体育文化,以其高品位的内涵和深层次的底蕴,无可辩驳地以中坚先锋的形象在社会文化中独领风骚,国家的“全民健身计划”将进一步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快速发展。
二、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高职院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地方。校园体育文化具有显性和隐性的重要作用,营造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各种文化熏陶,增强体质,提高审美情趣。
(一)健身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在高职院校已蓬勃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而且能保持清晰的思维,良好的记忆能力。人们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使自身的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功能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善,促进骨胳、肌肉的生长发育。大学生都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能为为今后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功能
1.导向功能。所谓导向功能,就是把高职院校成员的业余体育文化生活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学生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时期,思想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易被环境所影响,政治观念、道德修养极为不稳定。他们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缺乏辨别新事物的能力,如果从思想和行动上“模仿”和“从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就会使他们误入歧途。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使他们能够正确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接受先进思想,健康地成长。青少年学生精力旺盛、爱好体育、喜欢表现,而校园体育文化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培养创造力、释放能量的广阔天地。积极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创造力是学生业余时间消耗能量的重要途径,如果加以正确引导,不仅可以使他们在体育方面得到锻炼,同时其它方面的各种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2.凝聚功能。校园体育文化有着无穷的感染力。竞技体育是凝聚人心的一块磁石,能增强师生的凝聚力,使大家紧密团结在一个核心的周围,朝着共同的目标向前迈进。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更加有助于强化校园体育文化意识,它对一个班级、院系甚至整个学校来讲,能够强化积极向上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可以凝聚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服从集体、维护集体的精神力量,对学生和院系工作也起到推进作用。
3.陶冶功能。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使学生通过文化价值的摄取,获得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进而陶冶自己的人格和灵魂。在这方面校园体育文化具有独特的功能:1)校园体育文化创造了一个陶冶学生心灵的场所,对学校各方面教育起着指导性作用;2)体育比赛各种规则的适用与对个人的限制,对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起着陶冶情操与规范行为的作用。由于当代青少年生活的环境比较复杂,是在相互交往的社会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必须利用各种活动对其进行民主与法制的教育,培养他们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社会功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将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个体在求学、深造的过程中除了获取各种专业知识外,还必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依靠学校各课程教学与学校、社会、家庭其他教育形式的相互配合。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对个体社会化形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校园体育文化中遵循的优胜劣汰原则、公平竞争的意识、顽强拼搏的精神、创造与开拓的能力,都是对个体进行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使个体与社会环境要求之间实现了某种平衡与协调,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四)情感功能
1.娱乐功能。娱乐功能也称消遣功能或称调适功能。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一部分的体育文化,它不仅可以作为紧张学习工作之余恢复体力、脑力的调节剂,而且还可以作为人们娱乐、享受、愉悦身心的调节剂。如象棋、体育舞蹈、健美操、太极拳,各种体育竞赛等等,在校园生活中始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调节形式。这些形式近似一种消遣,但从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来看,通过放松、竞技、欣赏,为丰富学校成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可能。
2.审美功能。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审美功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融在校园成员的情感体验之中。校园是到处充满情感的,校园体育文化丰富、充实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提高和美化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情感的熏陶、审美的内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将会贫乏、平淡、单调,在校园中的生活就不会有光彩和美感。因此,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美丽、充实、多姿,就必须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审美功能,通过情感和美感的力量使他们茁壮成长。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丰富而健康的精神文化活动为学生充分地表现爱美的天性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以各自的审美情趣美化生活,从中得到多样化的体验,并极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在引导和鼓励学生追求仪表的同时,我们应注重教育学生对自然美、形体美、艺术美等的向往与追求,帮助学生抵御那些低级淫秽、腐朽、毒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的审美情趣,从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三、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对大学生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加上受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单一的课程模式和不合理的课程结构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现状不容乐观。有调查及资料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知识比较贫乏,体育意识与体育技能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品质和体育习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亟待改善。
(一)体育意识缺乏
体育意识是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对体育的各种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活动。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智力第一、文化课至上思想的影响,体育课和一切体育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一直不受学校和学生重视,甚至一些学校为了给学生补习文化课把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课间、课外体育活动都停止,即便学校组织一些体育活动,也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进行的单项目拔高训练,根本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普及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如此长期发展,结果造成现代一些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体育运动的健身功能,并渴望通过锻炼获得一个强健的体魄,但对体育的认识还较肤浅,对许多常见体育运动项目的实际价值不甚了解,尤其对一些传统体育健身项目不够重视,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不积极,距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尚未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和终身体育观念。
(二)体育能力欠缺
体育能力是一个人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自身的体育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调节的一种综合能力。在我国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动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心将逐步转向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教育上来。然而,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长期影响,至今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中竞技体育技能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体育教学考试以技能为主,导致许多学生为考试学、为考试练,出现体育课“高分低能”现象,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显得有些盲从被动,不能自我调节控制体育锻炼过程,难以科学地指导自己的体育实践和正确地评价自己的锻炼效果,容易出现一些锻炼效果不佳、锻炼过度和运动伤害事故。
(三)体育行为盲目
体育行为是一个人的体育生活和体育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体育文化素养在行为中的直接反映。包括体育活动、体育消费、体育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对在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中发现,有50%以上的大学生具有有意识的体育行为,比如,固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体育消费等;有6%左右的大学生参与社会体育交流,并有体育人群逐渐扩大的趋势。但是在这些体育行为中,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间断性,缺乏规范的组织和科学指导,行为效果不够理想。
(四)体育品德有待提高
体育品德是一个人依据一定的体育道德规范,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体育道德在个性体育行为中的反映。在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品德是良好的,他们有优秀的体育作风和行为习惯,遵循体育道德,尊重体育伙伴。但由于体育教材的缺陷和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体育品德教育不够细化深入,使得一些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育道德倾向不够规范和稳定,如,出现在体育考试中舞弊、在体育竞赛中侮辱对手等与体育精神相背离的不良行为。
(五)体育个性培养有待加强
体育个性是一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个性特征使其体育行为和体育心理对不同的体育项目、运动形式、锻炼方法等表现出个人的倾向,形成区别其他人的体育个性。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材内容单调、结构不合理,只强调教学统一,忽视个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体育个性发展,缺乏体育课教材和学生体育个性的百花齐放。
四、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促进作用
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当前,确立这种教育理论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是和谐的根基,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体育文化的传播就是大力弘扬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文精神。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培育校园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人文气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资源,以人为本,让师生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去了解社会,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的精神风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
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先进的校园体育文化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以及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能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人们美好的心灵。而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能够使人们在形象、生动和切实的体育实践中受到当今时代、当今社会的思想文化熏陶。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教育环境,能形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机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多讲一点尊重、多一点爱心;对自己要多一点自律,加强自我修养,学会“修己以敬”。总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
五、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和谐发展的基本措施
(一)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坚持 “以文 ‘化’人”的原则
首先,应坚持“以文‘化’人的原则”,仅仅围绕文化对人的可塑性特质,在全面实施校园内体育文化整体环境建设的同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体育文化的宣传。学校体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该千方百计地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举办体育文化教育活动。在广泛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的同时,开展系列体育知识讲座、专题报告、学术沙龙等,开阔学生的体育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对于体育,我们一定要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它所具有的社会学价值、人文教育的功效、健康身体的生物功能,是我们建立体育文化宣传、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才可能具有感召力。
(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的建设
高职院校的和谐发展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为保证,校园体育文化制度是保证学校体育文化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一定的精神文化作用有赖于一定的制度作保证,而体育制度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涉及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所以要把学校各部门组织起来,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科学化管理。要建立健全学校的体育活动委员会,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和学生成立各种体育社团,并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方便。要制定学校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体育的一些法规性文件都能落到实处,把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运行轨道中,避免造成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健康的发展。
(三)组建体育俱乐部
学校体育文化的开展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在体育课教学以外,有必要建立一些广大师生喜爱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俱乐部的组建不仅不会削弱体育课的基础地位,而且可以加强其应有的作用。学生在体育俱乐部中参加体育活动和各项组织与裁判工作,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进一步促进体育课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增加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机会,提高了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才干、构建和谐校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加快校园体育设施的建设
爱好源于兴趣,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学生对学校可利用的体育场馆设施的满意程度。由于体育独有的实践性特质,体育文化的传递和知识的掌握都与活动和练习紧紧联系在一起。校园内拥有场地器材的多少、场馆设施的质量等一系列物质条件都将影响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所以,增大对校园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物质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通过良好的体育设施环境营造激励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动机,用优美的体育建筑、良好的体育设施增加学生对体育的亲和力,是促进和改善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
(五)开展体育竞赛与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体育竞赛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及创造学校的体育氛围方面,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一年一度的校田径运动会外,每学期要定期开展校球类比赛,还可以开展参与人数更多的拔河、接力等小型竞赛。要积极开展班与班之间的挑战赛,把竞赛、趣味、健身与教育融于一体。除学校统一组织外,每个师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真正做到人人关心、个个参与。
(六)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管理,提高师资的综合素质
学校领导的重视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他们的办学理念与指导思想决定了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文化建设。为此,学校领导必须加强对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前真正有高学历的体育教学者和优秀的教练员不多,虽然学历不能代表能力,但其人文素养的整体水平低下却是不争的事实。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体育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个性、专业特长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不断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不同的专长、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1]陈刚.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2007,(22):136.
[2]程一辉等.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价值、取向与建设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7,(5):91-96.
[3]梁永桥等.新视角洞察高校体育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7,(1):68-69.
[4]杨海义.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3):174-175.
[5]赵克宁.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5):52-53.
[6]方信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的交融[J].江苏高教,2006,(1):116-118.
[7]江玉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443-445.
[8]王爱华.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1260-1261.
[9]刘素梅.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环境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11):164-165.
[责任编辑:贺春健]
G712
B
1671-6531(2011)10-0129-04
王冰,女,广东遂溪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基础技能部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