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1-08-15赵丹红姜海滨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者管理工作

赵丹红,姜海滨

(吉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四平136000)

当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赵丹红,姜海滨

(吉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四平136000)

当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落后、体制缺乏弹性、相关规章制度尚不健全,已成为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不断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注重培养和建设学生管理队伍,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科教兴国”战略下,依据国家方针政策及高校“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根本任务,高校历来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并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壮大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学生管理机制。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自身也在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革: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取代单一的办学模式,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教学管理更加富有弹性,人本主义的柔性管理逐渐被大众认可等[1],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机遇与挑战并存。

以下,笔者将从当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两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当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理念落后,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成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即应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才服务。

但是,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常以命令的形式处理各项学生工作,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甚至忽略了学生个性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在工作中注重传统经验。这与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通常是线形管理模式是相关的。线形管理是一种金字塔型的管理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层级负责制。它具有鲜明的以院系和学科来进行划分管理的特点,在条条框框的制约下,管理者很难发挥主观创造性,具体情况则表现为管理手段单一、僵硬,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能使学生心中萌发出潜在的说服力等。

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工作的对象是青年学生,把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作为以人为本教育的立足点,才能将学生工作长久的做好,这要求学生工作者首先要能承认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进而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都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的发展去适应教条的管理方法和刻板的管理措施。

2.过于注重统一和服从,体制缺乏弹性。很多高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过于注重统一和服从,错误地将学生管理理解为单纯地“管理”学生。这不仅忽视了学生的权利,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也极大压抑和限制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培养。这种违背人本主义、不利于学生自由发挥天赋、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管理理念无疑潜伏着巨大的隐患。

我们需要转换管理模式,采取“纵横交错”的管理模式,横向达至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层次,纵至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生,哪里有学生工作就开展到哪里,以网状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同时,要采取“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经常性地深入到学生的班级、寝室和学生的各种活动中心,通过谈心、交流、引导、参与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思想方面的动态,从而制定教育方案和管理措施。这样将说教改为参与、将灌输改为交流、将命令改为引导,达到了师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教师逐渐成为学生值得信任的良师益友,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

3.相关规章制度尚不健全。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规定,高校在国家法律的指导下可以视本校的具体情况自主制定学生管理条例,以便更好更顺利地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开展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纵观一些高校的学生管理条例,结合目前各大高校的管理情况而论,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富有效率,学生管理条例也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大多数学生管理条例中往往出现“不准”、“严禁“等字样,强调了高校学生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却忽视了对学生权利义务的关心,这就产生一种不平衡,使得校方与学生处在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不合理地位。而且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者的工作量也日益增多,学生工作难免会出现有纰漏的地方。也存在学生管理者制定规章制度时过于主观,没有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作出决策,为图方便,实行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即通过说教、灌输、命令的方式对待学生,极少考虑学生的感受。缺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造成管理的效果往往不明显。长此以往,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与自我约束力,甚至造成相反的效果,引起学生的反感,不仅有碍于学生健康成长,而且易使高校管理层与学生相互对立,出现矛盾,阻碍学校平稳优质地大踏步前进。

二、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1.转变学生管理理念,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切实解决关乎学生自身发展的问题。近年来,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被广泛地应用[3],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的营造,学生工作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柔性管理方法的应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等方面[4]。柔性管理与线形管理相对,是笔者也是如今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笔者认为,高校管理者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握大学生心理动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由管理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由简单的行为管理为主转向深入细致的思想管理为主,由共性管理为主转向个性管理为主,由教师管理为主转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主,树立民主理念,优化学生管理条例,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我管理舞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管理中来,切实为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尽一份力量。同时,高校管理者还应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出发,对高校的规章制度做一定的调整,热情地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切实为学生成人、成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注重对青年学子的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应及时疏导,避免乃至杜绝马加爵案、药家鑫案等悲剧的重演;提前做好就业方面的引导工作,切实落实学生的根本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关乎自身发展的多项重要问题,从而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注重建设学生管理队伍,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服务能力。将大学生纳入学校管理层是近年来世界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一大趋势,并且我们已经认识到,学生自我管理服务能力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学生基层组织的身影。选择有能力的学生作为管理者,既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在管理方式与方法上与这些要求相适应,创造学生管理的平台和空间,以促进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5]。

许多高校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激发“年轻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个人成功感。这不仅是进一步建设校园文化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干部的个人素质。适当给予学生基层组织权利、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培养其形成独特的主观决断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行管理义务,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及自我发展的主体。

3.注重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形象。高校管理者在成为一名管理者前,首先应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他应秉持着“育人成才,德育为先”坚定信念,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高校学生往往将教师的言行作为其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成败,也是指引学生走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导航者和引路者。所以,高校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学生管理者,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修养,以成为优秀的道德实践者为目标,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管理工作运行得更稳定、更易获得支持配合。

尽管当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用一颗炙热的真诚之心,怀着对教育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与自豪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致力于培养出优秀的青年人才,那么我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然会优质高效地扬帆远航!

[1][3]冯周卓.走向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刘相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学生的稳定和发展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

[4]旷勇等.柔性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83-85.

[5]曹勇明.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化问题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责任编辑:贺春健]

G647

B

1671-6531(2011)10-0105-02

赵丹红,女,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姜海滨,男,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者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