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考
2011-08-15董英俊
董英俊
(山西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考
董英俊
(山西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
网络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全新的人际交往方式,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既带来了崭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要转变观念,开拓思路,积极探索适应网络时代需要的新型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网络时代;高校管理;机遇和挑战;措施
一、网络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机遇
网络已在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教育改革,也必然能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一)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空间的扩大
随着高校学分制和选修制的普遍实行,学生班级观念逐渐淡薄,依靠班集体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将会受到挑战。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设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网络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开展日常管理、思想宣传和学习教育,并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合力,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全覆盖。网络作为高校洞察和引导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窗口,帮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惑,有针对性地通过网上讨论、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
(二)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手段的拓展
网络拓展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加强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可以创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并把信息的多种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等有机地整合,全方位、多视角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信息,体验更为深刻、全面,达到最佳的学生管理工作效果。网络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交互平台如电子邮箱、校园论坛,理顺学生管理的渠道,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程度,方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真正实现师生平等交流,获取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保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充分利用网络快速、精确、便捷的特点,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利用校园网、电子邮件等,可以将会议通知、学校文件、招聘信息等及时公布出去,把各类材料快速收集起来,缩短了时空距离,实现上传下达、资源共享。建立一个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求相符合的相对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尽可能地把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手工操作变成网络操作,学生个体操作和管理人员审核相结合,提高了学校管理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有可能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思路的制定上,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二、网络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极大限度地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服务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给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政治观念淡漠
西方国家充分利用他们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大肆宣扬、灌输西方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等,散布影响社会稳定的言论和信息,借“人权问题”等攻击和诋毁社会主义制度,以此来淡化我们的民族意识,削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强烈的多元文化碰撞,让少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的思想活跃的大学生迷失了自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原有的主流理想信念产生怀疑,造成他们政治观念的淡漠、民族意识的淡化。
(二)价值观念偏离
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完全打破原有国家、地域之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约束,将全世界各个国家联系起来,不同的文化形态、宗教信仰、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受网络文化的影响,高校学生处于各种新的直接辐射下,有了更多的价值选择余地,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但是价值冲突会更加剧烈,经常性地处于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选择状态中。如果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不够强的话,就会在各种信息面前失去方向,造成价值观念的偏离,出现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问题。
(三)人际关系异化
现在网络通讯技术尤其是即时通讯技术发展非常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借助间接的人机交互来实现,而且交往形式非常多元化,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进行交流。网络具有虚拟性,给人们造成了一个思维中的封闭世界的幻象,在这里他(她)可以自由宣泄情绪、塑造理想中的自己、重新找回自信等等。于是有很多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强,长期沉迷于网络而缺少与现实的直接交流,必然会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交往方式,逐渐脱离现实世界,行为主体变得封闭、冷漠,人际关系疏淡,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产生焦虑、压抑和苦闷等不良情绪,严重的会产生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人格分裂。
(四)道德观念弱化
由于网络的隐匿性,传统社会道德规范在网络上的约束力相对会减弱,人们摆脱了传统社会的管理和控制,容易忘记一切,做出平时现实中不可能做的不道德行为出来。网络的全开放性决定了它的无监管性,缺乏外界有效的监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色情、暴力、迷信等内容的网络垃圾畅通无阻。对于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极易受不良信息干扰和侵蚀,不自觉地放松自我的道德约束,任由自由意识的泛滥,削弱道德责任感,模糊道德素质,甚至走上行为的歧途。
(五)法律意识淡薄
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性的环境,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存在,隐藏个人的真实身份,缺少了现实社会的制约,削弱了个体的责任感,淡化了法制观念,很容易失控,甚至会诱发一些破坏欲望。大学生容易认为网络行为不是社会行为,不受任何监督,可以自由地交流思想和发泄情绪,自由发布一些不负责任的垃圾信息。一些大学生出于无聊或证实自己或为了发泄,弃伦理道德于不顾,出现粗言恶语、肆意破坏、造谣中伤等一些出轨的网络行为,更甚者还有非法闯入他人的网络系统、制造计算机病毒破坏他人数据资料等过激行为。
(六)心理健康失衡
大学生有着猎奇、喜欢寻求刺激的心理,由于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导致一些缺乏自控力、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极易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消极对待学习和生活,无法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和娱乐之间的关系,失去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和规律。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包括网络交往成瘾、网络游戏成瘾和色情成瘾等,尤其是网络游戏迎合了部分大学生空虚的心理需求,沉迷于网络形成的虚拟世界里,引发逃学厌学情绪,无法摆脱上网的念头,心理、性情发生异常改变,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情绪低落、焦虑忧郁、动辄发怒。
三、网络时代下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举措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主动应对网络的挑战,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积极探索改进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举措。
(一)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途径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开辟主题讨论、演讲、参观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大脑,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要注重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开展网络讨论、法律知识专家讲座等,增强学生法制观念;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借助辩论赛、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增强自律意识,学会克制自己、抵制诱惑;要加强网络素质教育,开设一些网络素质教育课程或讲座,教会学生辨析网络信息的能力;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调整状态,走入正常、规律的生活。
(二)健全学校校园网络建设
高校必须要加强和完善校园网络建设,使其成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成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大网络设备的投入,丰富校园主页,构建丰富多彩的网络学习平台,建立各种文化交流空间,全面提高校园网舆论引导的能力,加强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建立党建专栏、网上党校,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采取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形式,如漫画、视频、德育游戏软件,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电子邮件、论坛等网络工具的作用,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施个性化的思想教育;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因势利导地给予学生教育和帮助。
(三)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高校需要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监管力度。一是提高校园网络质量,安装病毒防火墙,定期对电脑进行病毒防护,保护学生不被垃圾信息干扰,尽可能丰富校园网的内容和功能,吸引学生尽可能在学校安全的网络环境中上网。二是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常设机构,形成校、系体制多层管理体制。三是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规范网络运作,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进一步净化信息生态环境。四是加强网络监督与控制,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阻止各类不良信息进入校园,切实按规章制度来约束和处理。
(四)提升管理工作者素质
网络时代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举办系统的网络知识和技术培训,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帮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他们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用现代科技知识与观念武装自己的思想,提高自身的网络操作能力,改变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新的教育领域,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引导和教育学生。
(五)组织健康的网络文化活动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文化活动来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一是通过聊天室、BBS等进行网络教育、交流活动,设置主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及时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校园文化活动,如网络征文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网络歌手大赛、网络摄影大赛,引导大学生回到正常的网络文化生活中来,展现自我,并树立对网络的正确认识。
总之,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它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也随之不断涌现。我们必须要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积极应对,使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现代化和科学化,开创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沈文.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现状及设想[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2]王莉.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
[3]龚晓林,向武.对大学生参与高等教育评估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1,(9).
[责任编辑:何 岩]
G641
B
1671-6531(2011)10-0103-02
董英俊,男,山西清徐人,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