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
——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
2011-08-15宋翠玉
宋翠玉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党 史党建教研部,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
——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
宋翠玉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党 史党建教研部,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能力的现实要求。坚持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首要任务;坚持贤能执政标准,确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防腐、反腐廉政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点工作;坚持制度建设,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来保证其他建设的有力实施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中之重。
党的建设;科学化;“七一”讲话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从理论、制度、方法三个层面论述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战略任务;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七一”讲话中进一步深化和具体了“党的建设科学化”,提出了五个坚持。这是中国共产党为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积极应对各种考验、努力克服党自身存在的危险做出的新要求。
对“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命题的理解,我认为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规律性。科学与非科学的界点在于是否遵循了规律,科学是研究规律的。党的建设问题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党的建设停留在事务性的具体工作上。谈到党的建设就直接进入操作层面,更要探索、研究党的建设本质,寻找、揭示其客观规律,并自觉按客观规律来进行党的建设工作。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真正立于科学、立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摒弃仅凭经验办事,违背科学、主观臆造、盲目蛮干等做法[2]。二是系统性。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把党的建设问题放在一个相互连结的系统中加以分析研究,不能简单地把党的所有事务性工作和党的建设方方面面都零碎地往里面放。当前党的建设问题主要包括党的基础理论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和执政能力建设理论三个方面[3]。三是动态性。科学化要讲究时代性,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党的建设要从时代的角度、与时俱进的角度去认识,要适应时代环境、任务等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创新执政理念、调整自身结构、完善功能机制、改进活动方式,从而使党的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永葆生机活力[4]。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相对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核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进行自我建设,保持自身的活力、廉洁、高效,继续获得社会认同、引领社会发展。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首要前提是:坚持把理论创新放在首位、加强理论武装,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
纵观90年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理论的正确必然会引领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理论指导的错误,必然会导致党的事业受到挫折,思想理论是解决问题的方向”。对于引领国家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如果方向不对或者在方向上迷茫的话,就会对整个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可以说,我党之所以强大、领导中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在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帮助下成立的[5]。马克思主义的到来与传播让中国面貌焕然一新。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引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飞跃——邓小平理论,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这条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三次飞跃,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取得了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十六大之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路发展,指导中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一定要继续在思想理论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同时,党的建设科学化还要解决思想理论武装的有效性问题,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我们党员干部的头脑,坚定共产党员的政治信仰,提升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绩观。保证我们的党员干部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只有把握正确理论的大方向,才能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思想政治立场本身都不坚定,那么在解决问题上也必定摇摆不定。
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关键是:坚持贤能执政标准,确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
党员干部的品格、人格、才能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关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有效贯彻落实,党员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在这个问题上,胡锦涛同志主要表达了三个层次的意思:一是德才兼备是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而且要以德为先,提出了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五德用人的导向。党员干部候选人一定要诚实,行为正当、有一定的献身精神、有责任感,一定要有一批品行良好、品格高尚、令人信服的人当政。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建科学选人的机制。建立一套能源源不断吸引品德高尚且有能力的人到自己队伍中来的制度,同时,创建一种环境让处在各个岗位的每个党员都能够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发挥党员主体的价值,给那些愿意干事、能干事的人提供舞台。坚决打击跑官、要官、买官、投机钻营等做法。三是讲话中首次提出的要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让青年人更好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实现这一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首先,让年轻人明白不能只关心一些跟个人有关的问题,也应该关心和了解国家社会的发展。其次,鼓励年轻人通过实际的行动,积极地对各项课题提出意见,并直接参与讨论。最后,让有才干的人员果敢地挺身而出,进入政坛为民服务[6]。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党的建设要遵循规律。对一个政党来说,执政的最根本规律就是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是一个政党得以执政的根本原因。脱离群众的党的建设,好比空中楼阁,没有根基。中国共产党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满足人民要求而执掌政权的,他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也告知我们,党一旦失去了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不再代表人民的利益也就意味着这个政党失去了执政的理由。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党长期执政很容易脱离群众,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做到为民执政,走群众路线。要关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的基本生活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要注重党的基层组织的扎根力,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尊重人民的意见和建议,由替人民群众做主,到辅助、引导人民群众自己做主;要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让人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事情真相,有条件去监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公共事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公正、公信的力度,同时,也为决策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点工作:坚持防腐、反腐廉政建设
腐败是政治之癌。党员干部的腐败,严重地影响我党的形象,制约我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反腐败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点工作,当前,我们对其危害认识有余,但治理不足。防腐机制不健全,反腐力度不强劲。
反腐败要做到几点要求:第一,设立完整周密监督制度,预防腐败。加强党内、党外多种形式的监督,利用新闻媒体,对党员干部的不当行为进行揭露和抨击,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由党员干部的服务对象代表来管理监督他们,通过对党员干部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督机制,保证权力监控的有效性,有效地遏制党员干部队伍的腐败。第二,对腐败的范畴做出细致、明确的规定。改革开放以来,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腐败问题,党员干部的不作为和决策腐败的巨大危害也凸显出来,但却缺少相应的认定标准和惩处措施,这就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制定严明严密的法律制度。第三,加大腐败的惩处力度,严厉惩治。要让腐败的党员干部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和政治代价。党员干部一旦被定罪后,将终身不得从政。第四,腐败问题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问题,和党的建设的其它问题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必须把其置于党的建设的整个系统中进行研究,治理腐败和机构改革、制度建设配套进行,做到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五、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中之重是:坚持制度建设,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来保证其他建设的有力实施
党的建设需要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什么样的党建方法、党建模式才是符合科学化运行模式所要求的,这就表明了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制度建立健全过程。科学化水平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科学的制度保障,现在很多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我们的制度不够健全。党的建设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政党内部管理的价值、原则、程序、办法等制度设计及其操作的问题[7]。截止到2010年,我国共有8026.9万名党员,管理好这么大一个政党内部的事务离不开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强调:“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8]我们面临的根本性问题,最终都需要靠制度建设来解决。制度建设更保证平等性,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可靠性、长期性。
90年党的发展历程,我们建立了大量的制度,为我们今天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是要充分保证党的制度的权威性。现在在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制度流于形式,往往不是按制度解决问题,而是靠领导人的意志来决定,应坚决破除这种方式,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避免制度设立的模糊性,减少人为自由裁量的空间,避免有制度的漏洞让人可钻。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要以制度建设贯彻始终。二是党的制度设立必须讲求实际,适合社会需要。好的制度一定不是逻辑体系最完备的,而是能行得通和做得到的。在制度设立过程中,我们应侧重他的可操作性,提高制度执行方面的科学化。三是监督机制明显不够健全。要把党内制度和国家法律制度有效地衔接,制度应有配套系统,能有效的保障制度的落实。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规定违反规定怎么处理。[9]同时,我们应在保证根本制度不动摇的情况下,积极进行政治体制方面的创新,注意借鉴学习人类政治文明创造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成果,学习世界其他政党制度建设的先进经验,比如新加坡的公务员制度、财产申报制度、高薪养廉制度和审计制度等。
当前,中国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各种问题盘根错杂纠结在一起,最后都可归结为党的问题。因此,党的建设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党的建设科学化,事关中国发展的前途命运。共产党要想能够办好中国的事,并继续办好中国的事,必须要注重党的建设,我们应紧跟胡锦涛“七一”讲话提出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提出有益方法,创新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保证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谱写新一篇章!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常黎峰.关于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的几点思考[DB/OL].求是理论网,2010-03-08.
[3][4]石云霞,范秀晖.关于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综述[J].学习与实践,2011,(2).
[5]郭德宏.永恒的延安精神[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6]吕元礼.新加坡为什么能[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7]赵增彦.提高党的建设可续化水平的实现机制[J].理论探讨,2011,(2).
[8]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R].1980-08-08.
[9]施芝鸿.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N].人民日报,2009-10-29.
[责任编辑:贺春健]
D26
A
1671-6531(2011)10-0049-02
宋翠玉,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