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11-08-15张武
张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财务处,吉林 长春 130117)
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张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财务处,吉林 长春 130117)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发展县域经济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全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吉林省县域经济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针对吉林省县域经济主要存在的问题,制定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对全面推进吉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吉林省;县域经济;问题;对策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随着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0%。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2 3个百分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但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吉林省经济的基本支柱,县域经济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较多束缚,如县域差异大、产业结构不合理、融资难等问题。针对这些约束性因素,探索出适合吉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对策,对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受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还很落后,从吉林省县域经济的现状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强,整体发展滞后
吉林省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较大,但近年来全省县域GDP占全省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7年吉林省县域GDP为2 591.63亿元,全省 GDP为5 284.67亿元,占全省 GDP的49.0%,但比2004年下降了12%;全省县域财政收入200.76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6.26%,占全省GDP比重很小,1/3以上县市财政收入不足亿元。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发展滞后,从横向来看,吉林省县域经济与全国其他省份比较,整体发展水平落后,2007年吉林省县(市)GDP排名第一的是延吉市215.19亿元,而发达省份部分县(市)GDP已高达700亿元。我省县域经济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较大。吉林省 GDP同全国差距最大的是县域经济,且这种差距有继续拉大的趋势。[1]
(二)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间差距较大
2007年吉林省十强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县域生产总值的46.2%,是十弱县的4.6倍;十强县的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占全省县域的48.4%,是十弱县的 4.2倍;十强县的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县域的45.9%,是十弱县的3.6倍;十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 453.45元,比十弱县多1 373.4元,比全省县域平均水平多了323.3元,其中有8个县(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3 000元;十强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8879.4元,人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222.7元,分别比全省县域平均水平多了4 303.5元和319.8元。2007年十弱县的人均生产总值为10 005.7元,人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的710.7元,比全省县域平均水平少4570.2元和192.2元。2007年我省县域人均GDP最多的磐石市为37 965元,最少的长岭县仅为7825元,两者相差甚远。[1]由此可见,吉林省县域经济地区间差距较大,区域发展极不均衡。
(三)县域产业结构不合理
2007年,吉林省县域GDP中一、二、三产业结构之比为26.6∶38.35∶35.4,与全省GDP三次产业结构14.8∶46.9∶38.31相比,第一产业占有较高比重,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仍占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绝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还是靠农业来带动,而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水平还很缓慢。
(四)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对特色产业的发展重视不够
吉林省作为粮食的主产区,全省大部分县市缺乏特色的主导产业,仍然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经济发展格局,仍以生产粮食为主。由于有的县领导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存在误区,没有统筹规划,没有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产品深加工不发达,使农业产业化的程度普遍较低。
(五)县域工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缓慢
由于吉林省县域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使吉林省县域工业和民营中小企业起步较晚,发展落后。在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民营中小企业市场准入难、缺资金、融资难仍然是制约吉林省县域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1.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县(市)政府要把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发展当地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在发展好硬环境的同时,还要在优化发展软环境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对县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通过提供公共产品,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切实创建“服务型”政府,转变工作作风,一切为企业着想,最大限度地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由行政审批向业务咨询指导转变,简化审批程序,把精力投入到为企业服务上来,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完善县域金融功能,切实解决县域融资难问题
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县域金融发展处于初始阶段,要从供给的角度对县域金融进行深化改革,通过政策手段促进金融资源向县域聚集。在加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信贷支持的同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主力军作用,全面推行农户小额贷款,加大农村信贷力度;加快农村信用社浮动利率改革试点,吸引农村资金回流,不断增强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能力。还要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担保难的问题。除利用金融机构外,应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金发展县域经济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优化金融环境,建立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融资平台和金融制度。
(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农业的资源优势,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就吉林省县域农业而言,一是要以“皓月”、“德大”等龙头企业为核心,把优势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培植“强势龙头企业”,占领优势行业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二是要充分发挥优势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围绕优势产品集中区建设玉米﹑肉牛﹑中药材等优质农产品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带基地、公司连农户、产品、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建立公司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三是要依托资源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整体升级,重点抓好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业,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挖掘农产品深加工的增值潜力;四是要依靠科技进步,用现代农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多元化投入为补充的投入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率,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五是要推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发展蔬菜、水果等种植大户和牧渔业养殖户,再进一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并逐步扩大农业生产基地规模,用现代工业化经营理念发展农业,科学规划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三)调整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优化县域产业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育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特色经济,可以选择第一、二、三产业,可以搞资源配置型,还可以搞市场配置型。目前吉林省县域的产业现状是资源丰富,尤其是粮食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农业基础较好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等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根据吉林省的实际情况,要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引导县域企业依托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快发展。要围绕我省汽车产业基地、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基地、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强配套协作,开发配套产品和下游产品,促进企业集群建设。如以一汽集团为龙头,提高白城、四平、辽源等地区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以吉化、吉林油田为龙头,大力开发地方精细化工和合成材料新产品;以吉林修正、延边敖东、通化东宝、长生基因等为依托,壮大通化、敦化等地医药产业集群;以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为核心,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形成“长春光谷”及吉林、辽源等特色明显的新材料产业群。吉林省要把科技应用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更新和淘汰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在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要稳定一产,着重发展优势农业、生态农业,要大力发展二产,以二产的发展壮大来推动三产的发展,以此提高二、三产业的比重。通过挖掘特色的资源,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特色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
(四)加快县域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通过发挥城市经济增长极的功能,带动农村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通过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的协调发展,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建立统一的城乡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吉林省目前城乡一体化处于发展阶段,要加快打造形成长吉城镇群,积极推进中心节点城市、小城市、特色小城镇建设,解决农民的户籍、就业、住房、子女受教育等社会保障问题,加快人口多渠道、多层次流动和集中,通过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解决人地矛盾,实现土地的集约,改变农民的收入结构,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从而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促进县域城镇化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县(市)开发区、乡镇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企业适当集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要不断吸收其周围的生产要素,充分利用城镇的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集中优势,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城和重点中心镇集中,进而发挥城镇的规模经济效应,并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五)推进县域经济外向化发展
吉林省县域之间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发展条件差异很大,因此,必须在搞清各地产业发展的现实环境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产业层次和环境优势,加强县域间的经济联合与协作,招商引资,加快各种生产要素在县域内聚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一是各县(市)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挖掘自身优势,打造地方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二是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不断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组织各类专场投洽会和招商活动,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三是要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区域合作、产业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县域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四是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坚持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利用吉林省独特的地理优势,加强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推进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以珲春合作区为窗口、延(吉)龙(井)图(们)为开放前沿,以长春、吉林市为主要依托,实施边境与腹地联动开发开放,推动与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等周边国家经贸、科技、资源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3]要加快口岸环境建设,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互市贸易和转口贸易,以此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结论
县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并进。谋划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创新思维,发挥区位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以人为本,以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核心,做到强县富民,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统筹城乡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最终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1] 吉林省统计年鉴2008.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 王晓峰.新农村建设中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基于东北地区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调查研究[J].人口学刊,2008,(5):37.
[3] 王胜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方向探析[N].吉林日报,2010 0330.
Research about Development of County-level Economy in Jilin Province
ZHANG Wu
(Department of Finance,Jili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Changchun 130117,China)
The County-level economy is in a fundamental posi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Jilin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rovince.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leveleconomy has a crucialimpact to solve the"three rural"issue,promoting the province'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level economy of Jilin Province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but there are still insufficient exist.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make a recommendation ofthe developmentof County-leveleconomy directed at the main economicproblems of Jilin Province for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level economy in Jilin Province.
Jilin Province;county-level economy;problem;strategy
F207
A
2011-04-18
1671-6671(2011)02-0043-03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项目(吉教税收合字[2010]第147号)
张武(1974-),男,吉林长岭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财务处会计师,经济学硕士。
杨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