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提高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

2011-08-15王义山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生产能力科技人员吉林省

王义山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系,吉林 长春 130028)

对提高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

王义山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系,吉林 长春 13002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升,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当前,吉林省应继续把握好农业生产所具有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耕作方式、科技应用、产品品质等优势,解决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集成技术应用不广泛、农业经营规模小、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从1978年到2010年,改革开放32年间,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升,由以前的粮食净流入,变为净流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2010年吉林省粮食产量为2 842.5万吨,创历史新高,比改革开放刚开始的1978年的粮食产量增加了1 927.8万吨,增长幅度为211%,32年间年均增长3.6%,增长速度很快。之所以说增长速度快,是因为从1949年到1978年的29年时间里,粮食产量只增长99%,年均增长2.4%。

玉米是吉林省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60%以上,产量占粮食产量的70%以上。吉林省人均玉米占有量一直位于全国之首。吉林省的粮食生产在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物价、抑制通胀预期、巩固执政党执政基础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步登上新台阶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实行改革开放。从此,党在农村实行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这些政策释放了极大的威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吉林省粮食产量步入了快速增长新时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一)1978—1985年连续上1 000万吨和1 500万吨两个台阶

1.1978 年党中央宣布改革开放当年,吉林省粮食产量就创历史新高,达到914.7万吨,比上年增长了25.6%。随着惠农支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仅用短短的四年时间,到1982年粮食产量就登上了1000万吨的历史性新台阶。[1]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3年在吉林全省铺开的,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积极增加生产投入,注重加强田间精细化管理,当年粮食产量就达到1 478万吨,比上年骤增48%,至今这个增长幅度仍是空前绝后。随后,1984年又赶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粮食产量迅速达到了1 634.5万吨,顺利登上了前所未有的1 500万吨新台阶。

(二)1985—2010年连上2 000万吨和2 500万吨两个台阶

1.1985 年,国家开始对农副产品收购制度进行改革,决定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进一步得到提升。1990年粮食产量达到2 046.5万吨,跃上了2 000万吨的历史新台阶。

2.1996 年,中央农村税费改革开始。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继续得到提升,加之风调雨顺等多种因素,1998年粮食产量达到了2506万吨,跃上了2 500万吨的新台阶。

3.2004 年,吉林、黑龙江两省免征农业税,全国取消农业特产税,同时中央财政对农民种粮进行直接补贴、对使用优良品种进行直接补贴、对购买大型农机具进行直接补贴,并决定逐年加大这三项补贴力度;继而又对农民购买生产资料进行补贴。这四项补贴制度的力度逐步加大,为开创粮食生产的美好前景奠定了基础。

全省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持续高涨,科技投入、物资投入、人工投入继续增加,使得我省粮食产量连续六年增产,创造了连续增产的历史记录。2006年粮食产量达到2725.8万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2007年和2009年因严重旱灾减产,粮食产量回落到2 500万吨以下。2008年和2010年粮食生产综合因素较好,使得粮食产量连续再创新高,分别达到2 840万吨和2 842.5万吨。

二、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五大优势

改革开放32年,吉林省围绕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采取了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抓好粮食加工转化、逐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食积极性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吉林省粮食生产基础不断改善,生产优势不断累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五大优势。[2]

1.土地资源优势。吉林省2008年末耕地总资源8301.9万亩,占全国耕地总资源的4.55%,排在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第9位。

2.气候条件优势。吉林省夏季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为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生长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秋季晴多雨少,昼夜温差大,光照充分,特别有利于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的营养累积。

3.耕作方式优势。吉林省地处松辽平原,地势相对平坦,土地基本连片,非常适合机械化耕种,对机械化的推广相当有利,农机使用前景看好。

4.科技应用优势。吉林省玉米良种每3—5年更新一次,玉米转基因育种工作稳步推进,玉米良种普及率达到100%。耕作制度方面的技术优势也较大。

5.产品品质优势。以上优势,是保证粮食产品品质优势的基础。

一年一季的吉林省黄玉米,由于生长期长,使得粒大、色泽好,而且淀粉、含糖量和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非常适宜做工业原料和畜牧业生产用的饲料。通过调查发现,南方饲料厂家以及国外客商都非常喜欢购买吉林省生产的饲料。许多年以来,吉林省的玉米出口量一直占全国玉米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

吉林省水稻属于一季晚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五大优势,使得我省产出的大米质量较高,深受国内消费者的认可,有了像“吉鼎”这样的品牌大米。许多外国友人也盛赞吉林产的大米,在餐桌上,老外们连声说:“吉林大米OK。”

吉林省还有一个重要粮食作物是大豆。吉林大豆纯正、含油量高,同样深受全国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

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升空间较大

根据改革开放32年的历史经验和当前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结合目前吉林省的实际,笔者认为,今后吉林省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的主攻方向有两个,一是提高粮食单产,二是扩大耕地面积。

(一)依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提高单产

1.吉林省粮食单产和一些南方省份比还有差距。2008年吉林省粮食亩产431公斤,分别比上海、江苏、湖北低17.6%、8.5%、7.2%。

2.吉林省粮食作物单产和发达国家比还相对比较低。据统计,目前吉林省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只占50%稍多一点,和发达国家80%的先进水平相比低了近30个百分点。吉林省地里位置非常优越,正处世界第二大“玉米带”的腹地,与美国玉米带相差无几。但是,两者相比,玉米单产却相差很多。目前全省玉米平均亩产最高年份是1998年的529.9公斤,与美国2008年的数据相比,玉米亩产相差114公斤,相差21.5%;与以色列、荷兰、新西兰相比分别相差101%、43.6%和41.3%。由此可见,吉林省粮食单产和发达国家相比,上升空间至少还有20%以上。

3.在实施科学种田方面,吉林省粮食单产也有提升的空间。据2006年10月“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玉米示范田调查显示,吉林省桦甸市红石垃子镇小红石子村的30亩超高产田农业科技示范区平均亩产玉米达1100多公斤;镇赉县高效农业示范区大面积采用机械化深松蓄水保苗增产技术,使原来的低产田每亩产量达433公斤,增产70%;通榆县推广补水旱作农业体系,每亩产量提高到500公斤以上,比一般农田增产1倍。

假如在2010年的基础上,将玉米的亩产量提高到1998年的529.9公斤的水平上,即提高20%以上,按照2010年的玉米种植面积推算,吉林省可增产玉米420万吨。水稻按照1999年的单产最高水平,按2010年的种植面积推算,也可增产30多万吨。再加上其他粮食作物,吉林省全部粮食作物增加460万吨应该不成问题。

笔者认为,玉米亩产恢复到199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未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玉米亩产不会长期徘徊在530公斤以下,还会有较大的提高。

(二)开发土地后备资源扩大耕地面积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有待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达到1 000多万亩,其中宜农荒地有500万亩。土层瘠薄、盐碱化较重、常年干旱的土地,主要在吉林省的西部白城和松原。随着哈达山水利工程、“引嫩入白”工程以及土地整理工程的实施,并逐步发挥防洪、防护作用,土壤会得到改良,地力也会得到提高。600万亩宜农荒地变为耕地,若按2008—2010年全省粮食平均每亩410公斤水平计算,可新增粮食200万吨。

如果粮食单产能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再加上新开垦的耕地,大约可新增粮食660万吨。这样,在2010年的基础上,近期,吉林省的粮食年产量可望达到3 500万吨的水平。

(三)对2011年粮食产量的理论预计

笔者根据2000年至2010年的粮食产量时间序列,利用线形回归直线方程简单预测了2011年的粮食产量为2981万吨。这样笔者有理由相信,在正常年景下,2011年吉林省粮食产量将达到3 000万吨的水平。

四、制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改革开放32年来,全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果,但是在一些重大的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面前,全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显得比较薄弱。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和2009年吉林省有效灌溉农田的面积只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3%以上。2007年和2009年因严重旱灾减产,导致全省粮食产量不到2500万吨。由此可见,粮食生产依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抗灾避灾能力仍然较差。

(二)农业集成技术应用不广泛

目前,吉林省农业集成技术虽然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应用还不广泛。其主要原因:

1.应用科技需要一定的成本。科技应用成本高,农民就缺乏应用的积极性。比如租赁收割机收割玉米,由于租赁价格高,农民宁可自己手工割取玉米、手工脱粒,也舍不得花钱雇用或者租赁收割机。

2.在农技推广方面,突出问题是农业技术与农民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机制和通道。农民应用科技需要科技人员的指导,而目前还没有建立科技人员和农民联系的有效机制,从制度层面仍缺乏对科技人员推广科技应用的长效机制。

3.科技人员相对较少,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需要。农忙时节,许多科技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恨无分身之术。

(三)农业经营规模小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吉林省农村人均耕地7.63亩,比世界平均水平16.5亩低54%;比美国人均937亩(2007年数据、下同)低99.2%;与以色列85.3亩、荷兰68.7亩、新西兰70.6亩相比,分别低91%、88.9%和89.2%。

(四)水土流失严重

这几年,全省各个粮食主产市县区耕地质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旱区和坡耕地等保水性能差的地区,如白城、松原,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现象更加严重。

五、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

2011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2011粮食增产行动。吉林省立刻跟进并提出:必须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大力开展高标准粮田建设,努力提高防灾抗灾减灾能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等可行的一系列有利措施。

吉林省粮食生产区主要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必须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抗旱能力,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确保粮食稳产高产田。

实行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大举措,成效显著,应该继续实行此项重大工程。

(二)加强对粮食生产集成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1.对农民应用集成技术实行科技补贴。提高农民应用粮食生产集成技术的积极性,降低农民应用粮食生产集成技术的成本,使农民尝到应用粮食生产集成技术的甜头。

2.实行激励措施。增加业务经费,提高农技人员工资和相关福利待遇,把科技人员的利益和农民的生产紧密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效调动科技人员推广科技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网络、电话等现代通讯方式建立农民和科技人员经常交流的平台,有效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

3.培养造就更多的农业科技人员。通过高等院校招生、离职进修等措施培养更多的科技人员,以满足广大农民应用科技的需要。

4.举办科技培训班。通过免费举办科技培训班,培训村级干部和种粮大户业务骨干,提高农业劳动力科技素质。免费发放科学种田资料,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科技需要。

(三)加快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按照政策,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田能手和种粮大户集中。在流转过程中特别要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转移农村劳动力过程中,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积极推进包括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

(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1.进一步实施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力保做到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妥善处理好城镇化和耕地保护的关系。

2.鼓励使用农家肥。扩大秸秆还田试验的范围,继续扩大增施有机肥补贴范围,鼓励使用农家肥。免费向农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3.继续推广以深耕为主的土壤耕作制度。通过农机耕作,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继续实施农机具补贴,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4.继续坚持土地整理制度。继续通过土地整理恢复和开发耕地,提高耕地质量。

(五)继续提高政策性惠农投入水平

继续增加各项政策性惠农投入,进一步调动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创造性。

[1] 周小辉,岳尧海,任军.保护和提高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06,(1).

[2] 于国印,刘晓娟.改革开放30年回眸: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J].吉林农业,2008,(9).

On the Research about Rising Production Capacity of Agriculture of Jilin Province

WANG Yi-shan
(Department of Accountant,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Changchun 130028,China)

Production capacity of agriculture of Jilin Province has risen step by step and Jilin Province has been an important marketable base of China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Now,Jilin Province should make the most of this advantage such as land resources,climatic conditions,land cultivation way,technology content and product quality so that solve the problem of weak agriculture infrastructure,weak agriculture technology,small operation scale and the loss of water and soil.All of these could Rising Production Capacity of Agriculture of Jilin Province further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advanc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Jilin Province;agriculture;production capacity of agriculture;improve

F326.11

A

2011-04-18

1671-6671(2011)02-0039-04

王义山(1960-),男,吉林长春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统计学。

杨晓丹〕

猜你喜欢

生产能力科技人员吉林省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的措施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制造业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如何提高基层科技人员撰写田间试验报告的水平
科技人员也应实行排名制
我国PVC糊树脂生产厂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