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的思考

2011-08-15魏庆东

关键词:思潮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魏庆东

(1.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厦门361021;2.泉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泉州362000)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的思考

魏庆东1,2

(1.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厦门361021;2.泉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泉州362000)

把当代社会思潮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两大类,进而具体分析了哪些属于社会主义思潮,哪些属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从马克思理论创立及其发展历史的事实与逻辑分析,在此基础上加以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论主导。

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历史事实与逻辑;非马克思主义

一、当代社会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的辨析

所谓社会思潮一般是指以一定时代的思想精神状况和有广泛影响的学说为主导和依据的,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群众利益的思想倾向。它是一种重要的、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从一个层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信念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思潮与思想不同,“思潮是一社会在某一时期中所共有的思想蔚为风气,个人被其影响而不自觉,所以被称为思潮的思想,便成为一个社会现象,能支配各个人的行为。思潮不是少数人的思想,而是社会的共有的思想。而在这思想的大潮流中,往往有少数人为其代言人”[1]。社会思潮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社会矛盾的“指示器”。

我们正处于新世纪的开端,在面对着中国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面对着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凸显的严重问题。当代的各种社会思潮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与马克思主义争夺主流话语权,企图影响中国社会的整体走向。这些社会思潮秉具学术文化的背景和推动力,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地冲击、影响和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尤其是企图在哲学层面修正抑或解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号召力、影响力和权威性构成了重大的理论威胁。首先要肯定,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旋律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是我国的思想主流,并且与我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大体相适应。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和消极的思想文化,其中包括国内外一些剥削阶级的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一些思想理论的噪音和杂音,一些与四项基本原则相对立的思想理论和政治主张。这方面,大体上存在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僵化和保守的思想,对改革开放有抵触的“左”的思想倾向依然存在,尽管其影响日渐式微,但不能放松警惕;二是右的思想倾向。这主要是指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等等。特别应当警惕的是,有一些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在极力鼓吹一些包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模式、私有化和所谓“普世价值”等错误的思想和主张,企图影响和误导我国改革开放的政治方向。他们的错误影响,会使我国改革和建设发生某些困难和曲折,并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

长期以来,我们对当代社会思潮有一种简单化、极端化的认识,即把当代社会思潮划分为要么是马克思主义思潮,要么就是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这种划分从逻辑上讲是不准确的,在实践上看也是有害的。这种划分把马克思主义以外的所有社会思潮都划到反马克思主义阵营,显然是树敌太多、打击面过宽,既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实际;既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社会思潮。对此,毛泽东同志曾经明确指出:“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有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也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2]这里就是把概念间的矛盾关系(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同反对关系(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区别开来了。这就说明弄清楚概念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表达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社会思潮。在把当代思潮划分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之后,还要具体分析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思潮,哪些属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我们有的人至今没有完全搞清楚。有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的每一句话或每个论断;也有人认为就是指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本文认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马克思主义,至少应当有这样三种理解:一是从狭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一般都以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作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为标志,但“马克思主义”一词的正面使用,则是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作过专门说明以后开始的。他在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明确指出“这个派别主要是同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并就这一理论的命名作了说明:“近来人们不止一次地提到我参加了制定这一理论的工作,因此,我在这里不得不说几句话,把这个问题澄清。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在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能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令是理所当然的。”这里要说明的是,以马克思命名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观点和学说体系;至于个别论断,那么无论马克思、恩格斯,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这些都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二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主要指各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加以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对此,马克思、恩格斯自己就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也说过,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各国共产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毛泽东也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俄国革命要靠俄国人去解决,中国革命要靠中国人自己去解决。邓小平也说过,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泽民也指出,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因此,广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应包括马克思去世以后的100多年间各国共产党人对这个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里既包括已经执政的各国共产党人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也包括那些尚未执政的各国共产党人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生动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常识。三是特指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恩创立的,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丰富和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包括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如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走和平发展道路和构建和谐世界等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这一理论体系。

二、什么是非马克思主义

对于什么是非马克思主义,我们有的人至今也没有完全搞清楚。有人把非马克思主义简单等同于反马克思主义,也有人把凡是不同于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观点和学说都称之为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本文认为,对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至少有这样三种情况:一是假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和错误的理解,如前苏联和我国历史上的教条主义和“左”倾思潮。这种假马克思主义思潮往往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但实际上却忘记、抛弃甚至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或者唯书,把马克思主义本本教条化;或者唯上,把上级指示神圣化;或者唯外,把外国经验绝对化;就是不知道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大声疾呼:“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大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也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二是反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从根本上敌视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如西方某些敌对势力对马克思主义的恶意攻击和我国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这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大肆宣扬马克思主义“是急于求成的产物”,“是一种错误的尝试”;是过时的、有害的。它们一方面出于政治偏见,把马克思主义与“极权、暴政”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无知,把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过的破坏民主与法制现象都归之于马克思主义,攻击马克思主义是“政治压迫的工具”,“是专制统治的奴婢”。三是“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指的是既不公开赞成马克思主义,也不公然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其他”思潮。如西方社会发展观理论中的“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人类发展观”等等。这些思潮是适应西方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而生的,它们对促进西方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起过积极作用。对于这些社会思潮,显然不能一概而论:要么是马克思主义,要么是反马克思主义,舍此别无“其他”。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区别对待当代社会思潮。在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情况以后,我们还应当旗帜鲜明地表明我们的态度。这里至少有这样三种态度。对待广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我们应当持理解和借鉴的态度。其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人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由此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和理解别国共产党人也可以根据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而对马克思主义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从中学习和借鉴他们在把马克思主义在本国化和时代化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理论成果呢?笔者认为,对待别国共产党人取得的一些理论成果,不应采取拒之不理和批字当头的简单化态度,而应承认他们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所作的一些积极的探索,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甚至是必要的补充和发展。其中有的观点对资本主义弊端的分析比我们更有切身体会和说服力,有的观点是我们原先研究马克思主义时所疏忽的而被他们重新挖掘出来展现其现实意义和生命力,有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过时的论断、同时也被我们的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东西而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和引为佐证。如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动向的分析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重新发掘和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论证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其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本身就是在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包括资产阶级创造的一切有益成果。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无一不从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批判吸收了大量的思想成果。用列宁的话说,“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马克思)都用批判的态度加以审查,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讨过,批判过,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于是就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我们更应该以宽阔的胸襟、宽广的眼界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代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潮比如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论,这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当代世界发展实践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理论(如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人类发展观理论)的合理借鉴。这也是很正常的事。还是列宁说得好:“仅靠摧毁资本主义,还不能填饱肚子。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取得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3]

对待假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我们理应持批判和反对的态度。要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界限,首先必须从认识上明确划分这个界限的标准。这个界限的标准是什么呢?划清这个界限的标准,是同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在认识论的取向上,存在着原则性区别而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就能够使我们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指导我们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客观真理;而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主张,除了从根本上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在认识论上它基本上属于一种错误的和反动的思想体系。所以其间的本质区别,是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界限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划分这个界限的标准和认识论上的真理标准是一样的,即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最终还要看社会实践,要看这个实践是有利于社会进步还是不利于社会进步,是有利于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还是不利于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这个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社会历史领域,又表现为“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必须把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标准,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这个标准,同有利于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标准统一起来,特别是必须把人民的现实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标准。当然,这个标准在运用上,我认为还有一个立足点的问题,就是你站在什么样的立场,用什么样的观点,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来观察事物。只有站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立场、站在党性的立场上,还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才能够自觉地划清这种界限。也就是,当你的立场站对了,基本观点掌握了,思想方法搞纯正了,才有利于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实际上是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的原则。那么,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上有一个基本的事实,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原理:“任何一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都是领导阶级的思想。我们说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来说首先反映的是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主张,是反映劳动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政治主张,是反映社会进步的政治主张。因此,马克思主义是符合人民利益的,而且符合人民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是对人类的全部文明成果的一种思想结晶,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揭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就能够引领我们的人民在实践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说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思想旗帜,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灵魂,是我们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在思想理论上就有了主心骨,我们就能在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多样的情况下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引导到符合社会进步的方向上,引导到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方向上,使人民能够增强凝聚力,能够统一认识和统一步伐,共同为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而奋斗。

[1] 贺麟.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62-63.

[2]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0.

[3] 列宁.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8.

Marxism thought and contemporary social thought

WEI Qing-dong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Overseas University,Xiamen 36102,China)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thought and Marxism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 of non-Marxist,further detailed analysis of what belongs to the socialist ideas,which are non-Marxist ideas,Marxist theory of cre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from the historical facts and logical analysis.It is categorized on this basis and is dealt differently by adhering to the Marxism.

social thought;Marxism;historical facts and logic;non-Marxism;adhere to Marxism

A8

A

1009-8976(2011)02-0004-04

2011-03-06

魏庆东(1971—),男(汉),福建泉州,博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信息学。

猜你喜欢

思潮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